吉林省长岭县第四中学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2课_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_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岭县第四中学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2课_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_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14 15:4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反抗幕府统治斗争的过程
“尊王攘夷”运动
倒幕运动
戊辰战争
一.“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
1.兴起原因:
①根本原因:黑船事件后,日本民族危机加剧,激起国民的爱国热情。
②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引起爱国武士的不满,形成“尊攘派”。
2.口号和中心任务:
口号:“尊王攘夷”
中心任务: “攘夷”,即赶走外国侵略者,为“攘夷”而“尊王”
3.尊攘派的基础力量:
主要参与者:中下级武士为主
支持者:不满幕府统治的大名
响应者: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等
4. 尊攘派的斗争:(内、外)
①内: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
1860年,刺杀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开始标志)
②外:袭击西方商人、外交官、列强船只
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63年,高杉晋作在长州藩组织“奇兵队”,
抗击外来侵略。)
5.斗争结果:
1863年8月,幕府在京都发动政变,尊攘派被赶出京都,之后长州藩在内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屈服,斗争失败。
6.“尊王攘夷”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幕府的严厉镇压;
②西方列强的武装干涉;
③尊攘派存在局限性: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二.倒幕运动的兴起 1865年
1.“尊攘派”变成倒幕派的原因:
①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②盲目攘夷思想被抛弃,开国思想被接受;
③吸取中国教训
2.主要领导人:(长州藩)高杉晋作、木户孝允、
(萨摩藩)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
3.根据地:西南强藩
4.过程:1867年倒幕派在天皇的名义下举兵讨幕
5.结果:1867年10月,幕府假意“大政奉还”(原因?)
维新三杰
大久保利通
(1830-1878)
木户孝允
(1733——1877)
西乡隆盛
(1827——1877)
土佐
长州
肥前
萨摩
西南强藩
1865年2月,长州藩高杉晋作掌握藩政,萨摩藩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掌握藩政,1866年3月,萨长两藩结盟,之后西南四强藩联合起来,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西南四强藩
三.戊辰战争 1868年
1.原因:
①“大政奉还”后,幕府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政权,大多数大名仍然在观望。
②倒幕派为了真正取得国家政权(目的)决心彻底打垮幕府。
③1868年初,倒幕派以天皇名义强迫幕府“辞官纳地”,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京都政变”或”王政复古”---直接原因)
2.战争经过:
①1868年1月,德川幕府以“除君侧之奸”为名,进攻京都。
②决定性战役:鸟羽、伏见战役,新政府军在西乡隆盛指挥下大胜。
③1868年4月,幕府将军不战而降。
3.结果:
推翻幕府统治,确立了明治政府的统治(1869年,迁都东京),为明治维新提供了前提条件
(1)在国内:
替天行道: 以天皇为名义,取得政治主动权
众叛亲离: 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
士气旺盛: 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战斗力较强
经济援助: 三井等大商人提供更多财政支持
人民支持: 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
(2)在国际上:
英国给倒幕派以政治、经济、军事援助
西方列强宣布保持中立
倒幕派胜利的原因:
(四)倒幕运动和戊辰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