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8 07:1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滚动训练
第5章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一、单选题
1. 下列光学仪器的应用,能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2. 小张通过放大镜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说明所观察的字在放大镜的( )
A.二倍焦距以外 B.二倍焦距处
C.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焦距以内
3. 我国从70年代开始,农村流行播放露天电影(如图),人们一听到有放电影的消息,往往成群结队赶赴几公里,甚至十多公里外观看。关于露天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影放映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 B.电影放映机发出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C.放电影的幕布用光滑的白布制成 D.放电影选择在晚上,让成像更清晰
4.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其中一幅所表现的光的工作原理与其他不同的是( )
A.A B.B C.C D.D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6. 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若凸透镜靠近白纸,看到光斑的大小和亮度的变化情况是( )
A.光斑一直变大,亮度越来越暗
B.光斑一直变小,亮度越来越暗
C.光斑先变小后变大,亮度先变亮后变暗
D.光斑一直变大,亮度越来越亮
7. 小明学习光学知识后,总结出有关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8. 用普通相机拍照时,要根据物距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将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区内,不论景物的远近,都能得到比较清晰的像,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9.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
A.100mm以外 B.恰为50mm C.50mm以内 D.略大于50mm
10.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对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102.疫情期间掌握病毒携带者行动的轨迹至关重要。“防疫健康码”的推出是一个高效实用的解决方案。我们用手机在不同的方向都可以扫到二维码,这是因为太阳光照到二维码上发生了______现象,手机的摄像头的作用相当于______(填“照相机”或“放大镜”)。
103.2020年5月5日18时,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于中国航天发射场完成首次飞行任务,成功将搭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送入预定轨道,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试验船内的摄像头工作时成的像是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实像。
104.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全国各地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系统摄像机成_____像(完整描述像的性质),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
105.如图所示,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现弧形,这样就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_____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 _____ 像.
106.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 ______ ,对光有 ______ 作用.
107.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________(选填“远”或“近”)些.
108.如图所示的透镜是__透镜,此时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__像;如果将透镜远离所观察的“镜”字,通过透镜将会看到“镜”字是__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109.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需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110.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15cm的位置处,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该像是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111.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医疗承载能力异常严峻,武汉政府决定建立“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收治患者。两座医院的建设周期只有7-10天,工期十分紧张,动用了大量工程机械。如图所示,央视通过5G技术对医院的建造过程提供了24小时的实况直播,让千万网民见证中国速度,当起了“云监工”,同时,大家还给现场的各种设备、车辆取了很多有趣的名字,如:监控整个工地的摄像头是“摄政王”;场地中间超大的大灯是“光武帝”;压路机“多尔衮”的轮胎凹凸不平,可利用重力较大的碾子将路面压实……直播开始后,网友们的热情超乎想象,一晚上收获了百万“包工头”直播人数突破四千多万。请参照示例写出上述情景中所涉及的物理信息和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
物理信息:轮胎凹凸不平;
物理知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作答:
物理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为了避免新冠病毒肺炎交叉感染,全国首个测量5G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广州黄埔诞生。这款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有5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它的成像原理和我们生活中的_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113.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透镜,利用这一类型的透镜可以矫正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检查时,想要观察的更加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_____(选填“接近”或“远离”)患处。
114.如图所示的是校园门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能实时记录校门口的情况。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
115.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_____(填“实”或“虚”)像,在投影仪中成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116.如图,为电影放映机成像原理图。银幕上成的(______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实像,观众从各个方向都能够看清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原因。
117.观察如图所示的装置,手电筒照亮的透明胶片经过凸透镜在银幕上成像.
(1)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像,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
(2)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可制成_____.
(3)如果保持胶片与银幕的位置不动,想在银幕上成一缩小的像,应将凸透镜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胶片.
118.在凸透镜所成的像中,虚像与实像的分界点是 ,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 .在使用照相机时,镜头焦距一定,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照人之间的距离应该 一些,并且镜头与底片之间的距离还应该 一些(均选填“近”或“远”).
119.湖面上能够映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儿。人站在湖边能够看见水中的鱼与鸟在一起嬉戏。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的________现象;看见水中的鸟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找到一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了”);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时,透过玻璃瓶看到铅笔尖会逐渐________(选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_______(选填“不变”或“改变”)。
120.观察如图所示的装置,手电筒照亮的透明胶片经过凸透镜在银幕上成像.
(1)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像,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______.
(2)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可制成____________.
(3)如果保持胶片与银幕的位置不动,想在银幕上成一缩小的像,应将凸透镜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银幕.
121.如图,黎老师用她心爱的照相机拍一株开花的桃树的像,拍完桃树的像后,黎老师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则应使镜头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物体,并将镜头_____ (选填“伸出去”或“缩回来”)
12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____位置,胶片相当于______,胶片上得到______的像。
123.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镜的镜头,因此投影仪是利用______成像原理工作的。
124.小敏是集邮爱好者,他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10cm(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所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125.摄影师在给某班照集体像后,又给一名同学照半身像.那么,应使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____。(选填“减小”或“增大”)
126.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镜,对太阳光有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127.校园内安装了许多监控探头,监控探头中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它能成倒立、缩小的_____像.
128.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柱体,其正面是圆弧形,这样可看清温度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读数,这是由于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镜。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_像。
129.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130.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张凤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为此,他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仪器中的平面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131.如图所示,ab是光源S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射向凹透镜的焦点F.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1)光源S的位置;(2)ab的入射光线;(3)ab经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132.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所示,画出小丑帽子顶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小丑眼睛的光路图(画出进入一只眼睛的光线即可,保留作图痕迹)
(___)
(2)如图所示,F1、F2分别为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点,且两透镜的左焦点重合,请画出图中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完整光路。
(___)
133.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_________)
134.(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请按照要求作答:①画反射光线;②标出反射角
(_____________)
(2)请完成下面的光路图.
(___________)
135.如图所示,由水中折射出的一条光线ab照射到凹透镜上,光线ab与凹透镜的主光轴平行,其中F为凹透镜的焦点,O为光心。请画出:
(1)折射光线ab在水中的入射光线
(2)水中入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光线
(3)光线ab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___________)
136.如图,F、O点分别为凸透镜的焦点和光心,完成光路图;
( )
137.如图所示,分别画出与图中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____________)
138.如图,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
(1)应该选用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作镜头,选用________(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来呈接像.
(2)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至少要________,才能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
(3)当用照相机照近处的物体时,应该________两筒间的距离?此时薄膜上的像________ “变大”“变小”或“不变”).
139.老师给小明一个凸透镜、一把刻度尺、一张白纸,让他测出这个凸透镜的焦距。请你帮助他完成。可画图辅助说明。
140.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利用手机拍照,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图中的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物距,_____人像的大小,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41.自制“照相机模型”的探究
模型
材料 应该选用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作镜头,选用________(选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薄膜来承接像.
操作 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薄膜到镜头的距离,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交流 当用照相机照近处的物体时,应该怎样调节两筒间的距离?此时薄膜上的像是变大,还是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_.
142.探究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原理
功能 (1)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灯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 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________.
143.小明学习了放大镜的知识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用金属丝在铅笔尖上绕一圈拧紧,取下金属丝制成的小圆环,将金属丝浸到水里,平端着慢慢取出,环内水面呈凹面,如图甲、乙.用它看报纸,报纸上的字变小了;慢慢向环内滴水,直至水面凸起,再用它看报纸上的字,字变大了,如图丙、丁.你能详解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小刚在学完透镜之后,他想知道凸透镜的焦距跟材料是否有关,于是,他找来了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其材料分别由玻璃、水晶、透明塑料制成。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工作:
(1)猜想:_____。
(2)这次探究需要的器材主要有_____。
(3)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数据记录表格__________。
(5)结论:_____。
145.小刚用一架f=50mm的照相机拍一开花桃树的像:
(1)拍桃树的像时,桃树距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mm;
(2)拍完桃树的像后,小刚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则应使镜头 (选填“远离”或“靠近”)物体,并将镜头 (选填“伸出去”或“缩回来”);
(3)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桃花,是因为桃花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4)小刚看见红色的桃花是因为花瓣只反射了 色光,若在相机前加上蓝色滤光镜,则拍出来的桃花为 色.
146.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物体放在同一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前的不同位置上,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所示的A.、B.、C.三图。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观察图(A) [或(B)或(C)]可得: _________。
(2)比较图(A)和(B)和(C)可得: __________。
148.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形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如图甲所示。
(1)烧杯内充以烟雾,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_______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的。
(2)烧杯底部放一个凸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
(3)烧杯底部放一个凹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丙所示,说明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
149.(1)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物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影师应将镜头适当地向_____并且向________移(选填“上”、“下”、“左”、“右”).
(2)在 “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
①李红在一张卡片上挖了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如图A所示),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面5cm处,发现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若要在地面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___(填“靠近”或“远离”)地面;前者光斑是由于光的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色散”)形成,后者光斑是______(选填“太阳”或“孔”)的像.
②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开有三角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B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卡片乙的过程中(孔到地面的距离使终保持不变).小华将观察到的光斑形状和大小变化情况在图C中方格纸内画出(分别用序号甲、乙、丙、丁表示),其中最左边的光斑为移动卡片乙前出现的真实情况.根据你的观察,小华所画光斑中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有哪些?________(填序号).
150.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手电筒前面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调节时套筒足够伸缩长度),DF处装入凸透镜.
(1)当手电筒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_______位置,此时射出平行光线;
(2)在此基础上,若要作投影仪使用时,在AB处插入投影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未画出)上观察到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
(3)若要想屏幕上的像缩小一些,应该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套筒.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C B C B B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