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共19题)
一、选择题(共10题)
(2019·广东中山市·期末)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2018·嘉峪关市嘉峪关市·期末)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矿物质,可做钻探机钻头
B.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用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的
D.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2019·烟台市莱山区·期末)甲、乙、丙、丁分别为 号元素中的一种,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甲的原子核内无中子,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 倍,丙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丁与乙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元素组成的单质是氢气 B.乙是氧元素
C.丙离子的符号是 D.乙与丁不可能形成化合物
(2019·烟台市芝罘区·期末)如图是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示意图,能表示铁元素含量的是
A. B. C. D.
(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期末)我们在商场里常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锌”等字样的食品或保健品,这里所写的“钙”、“铁”、“锌”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2018·福建泉州市·期末)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正确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 B.缺碘会引起龋齿
C.缺锌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D.缺钙会引起坏血病
(2019·天津和平区·期中)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红磷和木炭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所以也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 的含量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2021·上海杨浦区·模拟)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模型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 物质的分类
C. 空气的组成 D. 物质的组成
(2018·山东滨州市·期中)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
A.元素 B.分子 C.单质 D.原子
(2018·宜春市高安市·期中)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二、综合题(共9题)
(2019·烟台市莱山区·期末)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教授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 所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所示。据图回答:
图
(1) 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2) “”宏观上可以表示 (写出一种即可),微观上可以表示 。
(3) 图 中 的值是 ,该原子结构中,能量最高的电子位于第 电子层。
(4) 硫元素与钠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一个硫原子的核外电子的变化情况是 。构成该化合物的微粒是 ;微粒“”的核外共有 个电子。
(5) 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微粒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与硫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序号)。
(2018·洛阳市汝阳县·期末)如图是 、 、 三种元素的相关信息。
(1) 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2) 、 、 属于不同种元素的依据是 。
(3) 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019·烟台市芝罘区·期末)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 图1为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 为 、 、 、 、 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i 图 中第三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 (注意:不能填代数式)
ii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决定的,与溴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图示 (填字母代号),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均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iii 图 的结构示意图中, (填字母代号,下同)表示的是金属元素的粒子。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2)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 所示,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由图 得到启示,请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
(3) 完成下列各题:
i 古人曾认为水是组成物质的元素之一,在你学过的知识中能说明“水不是元素”的实验事实是 。
ii 如图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你的观点及依据是 。
(2018·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期中)用化学语言填空:
(1) 两个氧分子
(2) 氯化钠中的阳离子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形成的氧化物
(2019·泉州市晋江市·期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且常温下都是液体;丙是单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 甲分解成生成乙和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从微观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些差异的原因是 。
(2019·沈阳市和平区·期中)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填空:
(1) 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2) 硝酸铵中各氮元素的化合价 。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
(4) 氖气 。
(2019·重庆长寿区·期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 甲的化学式为 。
(2) 由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为 。
(3)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两物质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2018·重庆江北区·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 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 年, (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3) 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氟属于金属元素
B.氟的原子序数是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4) 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018·武汉市江岸区·期中)元素 和 的相关信息如表所示, 、 、 、 分别是 、 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 、 都为单质; 和 都为氧化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表中 元素的该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化学符号是 。
(2)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可以通过 的转化实验验证水的组成
② 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③区分 与 可用燃着的木条
④ 比 多一个 元素的原子
答案
一、选择题(共10题)
1. 【答案】A
【解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
【知识点】元素的存在
2.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定义、多种形态的碳
3. 【答案】D
【解析】甲、乙、丙、丁分别为 号元素中的一种,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甲的原子核内无中子,因此甲是氢元素;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 倍,氧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电子层数是 ,所以乙是氧元素;丙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因此丙是铝元素;丁与乙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氧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因此丁是硫元素。
A选项:由以上分析可知,甲是氢元素,因此由甲元素组成的单质是氢气,故A正确;
B选项:氧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电子层数是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 倍,所以乙是氧元素,故B正确;
C选项:丙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因此丙是铝元素,铝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故C正确;
D选项:乙是氧元素,丁是硫元素,氧元素和硫元素可以形成二氧化硫或三氧化硫,因此乙与丁可以形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知识点】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存在、原子的构成
4. 【答案】D
【解析】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前四位)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从图中看,第 位应该是铁。
故选D。
【知识点】元素的存在
5. 【答案】C
【解析】“补钙”、“补铁”、“补锌”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铁、锌、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知识点】元素的存在
6. 【答案】A
【解析】A、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会引起贫血,故A正确;
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缺氟会引起龋齿;故B错误;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疾病,故C错误;
D、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故D错误。
【知识点】元素对健康的影响
7.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定义辨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原理、元素的定义
8. 【答案】D
【知识点】化合物、元素的存在、混合物、构成物质的微粒
9. 【答案】A
【解析】A.商品中的“锌、钙、碘”存在于无机盐中,有利于人体吸收,则“锌、钙、碘”是指元素,故A正确;
B.在上述商品中“锌、钙、碘”不能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且金属不能存在分子,故B错误;
C.单质能与商品中的成分反应,且不利于人体的吸收,故C错误;
D.在上述商品中“锌、钙、碘”不能以原子的形式存在,且原子不能单独存在,故D错误;
故选A。
【知识点】元素的存在
10. 【答案】D
【解析】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是指元素,而它存在于化合物中,而铁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单质铁。
故选D。
【知识点】元素的存在
二、综合题(共9题)
11. 【答案】
(1) 三
(2) 硫元素;一个硫原子
(3) ;
(4) 硫原子最外层电子层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 ;
(5) ③;④;①②③④
【解析】
(1) 由硫元素元素周期表表格信息可知,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总数为 ,其核外电子层数为 ,则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
(3) 由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图 中 的值是 ;核外电子是按照能量由低到高,离核由近及远划分的电子层。故该原子结构中,能量最高的电子位于第 电子层。
(4) 硫元素与钠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一个硫原子的核外电子的变化情况是硫原子最外层电子层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构成该化合物的微粒是钠离子和硫离子;,根据元素符号可得质子数 个,由于带 个单位负电荷,所以电子数 个。
(5) 示意图所代表的微粒中,属于阳离子的是③,因为该粒子失去了两个电子;与硫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④,因为该粒子与硫元素有相同的质子数;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原子,有两个电子是稳定结构;而对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子层的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是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①②③④。
【知识点】质子、中子、电子数的关系、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的定义、元素的名称和符号、阳离子
12. 【答案】
(1)
(2) 核内质子数不同
(3) 、 。
【解析】
(3) 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氧元素和硫元素,这是因为氧元素和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质子、中子、电子数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的定义
13. 【答案】
(1) i
ii 最外层电子数;;得到
iii 、 ; 、
(2) 二氧化碳 氢气 乙烯 水;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 i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ii 不属于,核内质子数不同
【解析】
(1) i 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因此 ,,图 中核外电子排布为 ,,,,第三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 。
ii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溴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因此与澳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若最外层电子数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由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因此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均易得到电子。
iii 的质子数为 ,对应的是氦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的质子数是 ,对应的是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的质子数是 ,对应的是氖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的质子数是 ,对应的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的质子数是 ,对应的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因此 表示的是金属元素的粒子; 的电子层数为 ,最外层电子数为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2)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 氢气 乙烯 水;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定义、质子、中子、电子数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的分类、氢气的可燃性、核外电子排布、微粒与物质变化、电解水实验、文字表达式
14. 【答案】
(1)
(2)
(3)
【解析】
(1) 个氧分子就是在氧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 。故答案为:。
(2) 氯化钠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故答案为:。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形成的氧化物是氧化铝。故答案为:。
【知识点】阳离子、氧化物、化学式书写及意义、元素的存在
15. 【答案】
(1)
(2) 构成分子不同
【解析】
(1) 甲分解成生成乙和丙的反应是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2) 甲是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乙是水,由水分子构成的,从微观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些差异的原因是构成分子不同。
【知识点】分子的概念、元素的存在、氧气实验室制备-反应原理、化合物
16. 【答案】
(1)
(2)
(3)
(4)
【解析】
(1) 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其化学式为 。
(2) 硝酸铵()中铵根显 价,氢元素显 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则 价。硝酸根显 价,氧元素显 价,设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则 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氧化铝,其化学式为 。
(4) 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
【知识点】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书写及意义、元素的存在、分子的概念
17. 【答案】
(1)
(2) ;化合反应
(3) 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三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丙和乙可以互相转化,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乙是水,丙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是 。
故答案为:。
(2) 由丙生成乙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3) 根据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甲为过氧化氢、乙为水,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两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两物质的性质有差异。
故答案为:分子构成不同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氧气实验室制备-反应原理、分子的概念、氢气的可燃性、元素的存在、化合反应
18. 【答案】
(1) A
(2) B
(3) B
(4) 得到
【解析】
(1) 不同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 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3)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A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故选项B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 ,没有单位 ,故选项C说法错误。
(4) 由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大于 ,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化学学科研究概况、元素的定义
19. 【答案】
(1)
(2)
(3) ①③
【解析】
(1) 元素 和 的相关信息如表所示, 元素的质子数有 个,所以 是氢元素,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高,所以 是氧元素, 、 、 、 分别是 、 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 、 都为单质, 和 都为氧化物, 会转化成 ,所以 是过氧化氢溶液, 是水, 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 是氧气, 是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表中 元素的该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化学符号是 。
(2) 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
(3)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可以通过 的转化实验验证水的组成,故正确;
② 的反应是氧气和甲烷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③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区分 与 可用燃着的木条,故正确;
④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比一个水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错误。
故选:①③。
【知识点】氧气实验室制备-反应原理、氢气的可燃性、化合反应、元素的存在、电解水实验、阴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