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一.改革含义:
改革即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二.改革类型:
1.社会内部局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2.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改革的原因:都是因为旧的社会制度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1.旧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2.制度不存在问题而是统治者误用滥用,损害人民的利益
3.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需要不断完善.
四.改革的特征:都具有艰巨性和多样性
1.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进行的调整;
(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加以改良)
2.人类的进步需要借助于改革;
3.改革由于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会刀光剑影,但比革命温和得多)
4.无论改革成败,其经验教训都值得汲取;
5.如果改革有利于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改善人民生活,这就是值得肯定的改革.
五.改革的启示:
单元结构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改革的背景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改革的内容
——改革的影响
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梭伦改革的背景)
古希腊文明史
(一)爱琴文明时代(BC20C---BC12C)
克里特文明(BC20C---BC14C)
迈锡尼文明(BC16C上半期---BC12C)
(二)荷马时代(BC11C---BC9C)
铁器时代的开始,各部落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青铜器时代,在克里特等地区出现早期奴隶制国家
(三)古风时代(BC8C---BC6C)
希腊各奴隶制城邦形成,雅典和斯巴达成长起来,政体多种多样,主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等
雅典:君主制 →贵族制(BC7C) →僭主制
→民主制(BC6C末克里斯提尼改革)
(四)古典时代(BC5C---BC4C前期)
希腊奴隶制城邦达到极盛,然后趋于衰落
雅典此时处于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BC5C,伯利克里改革使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五)马其顿统治时代(BC4C晚期---BC2C中期)
希腊城邦衰落,处于马其顿统治之下,最后为罗马帝国所灭
一. 雅典的地理环境
位置:
阿提卡半岛、比雷埃夫斯
有小块平原、山谷、河流
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
物产:
地形:
这样的地理环境对雅典产生什么影响?
(从经济、政治因素考虑)
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形成冒险扩张的民族性格。
经济:
经济生活多样性,总体上商业航海贸易比较发达。
政治:
学思之窗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经济
政治
思想
经济生活多样性
小国林立
农业/手工业/工商业
难以统一
小农经济
幅员辽阔
追求民主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武力统一
竞争
开阔
积极
专制
满足
保守
贵族
农民、手工业者
平民
奴隶
氏族成员
二. 城邦国家的雏形
社会成员:
公元前9-前8世纪
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设立
小国寡民
时间:
特点:
标志:
三. 政治: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公元前7世纪希腊君主制被贵族集体当政取代,确立起雅典的贵族政治。
贵族制是一种贵族集体领导的制度,必须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为民主政治发展奠定基础。
实质: 少数贵族的专制统治
1. 社会动荡的原因
(1)政治上权力分配不公:贵族政治的专横
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把持长老会议
公民大会没有实权
(2)经济上财富分配不均:
贵族通过放高利贷、 土地兼并盘剥农民
“六一汉”、“债务奴隶”
三. 政治: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2. 社会动荡的表现:
BC632年,平民暴动曾一度占领卫城,后被镇压
促使贵族调整统治政策
把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限制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德拉古法典)
但法律仍然维护贵族利益,允许债务奴役、刑法严酷
说明局部调整不能缓和社会矛盾,必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
3. 社会动荡的影响:
四. 经济:工商业发展
1.前提:
2.表现:
BC8C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
农业、手工业、造船业都有发展;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3.影响:
①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
(从事工商业并使用奴隶劳动的沿海贵族和平民)
②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
平原派(贵族):
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山地派(平民):
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海岸派(工商业者):
要求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主张实行温和改革
平原派
(贵族寡头政治)
山地派
(激进民主政治)
海岸派
(温和改革)
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
(1)左面两幅图反映了当时雅典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
(2)经济的发展对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起了什么作用?
工商业比较发达
促使新的社会阶层工商业奴隶主出现
雅典当时的社会问题对雅典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雅典社会动荡必然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改革来解决社会问题,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 首席执政官梭伦
1.梭伦成为执政官的原因:
①外因:
雅典社会动荡阻碍经济的发展;
其他城邦实力已赶上并超过雅典;
萨拉米斯岛的丧失引发愤慨(契机);
前594年平民与贵族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
②内因:
假扮疯诗人鼓起公民的爱国精神;
指挥军队夺回萨拉米斯岛从而树立威望;
2.梭伦当选:前6C初(前594年)
“疯诗人事件”
梭伦对当局的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真相的人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总结:从政治、经济、个人三方面概括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可能性。
政治:贵族和平民矛盾激化;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权(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经济:社会动荡阻碍经济的发展,使雅典国力落后;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改革,利用政权力量发展海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个人:梭伦出身贵族(能为贵族接受),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会下层平民的疾苦,领导收回萨拉米斯岛(得到人民拥护)公元前594年,当选为执政官。(改革的可能性)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
贵族制国家确立
经济发展
阶级变化
公民内部斗争激烈
前9︱前8世纪
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贵族专权平民无权
前8︱前6世纪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
农工商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平原派﹂
﹁山地派﹂
﹁海岸派﹂
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1.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2.梭伦之所以能够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最主要的原因是
A.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B.梭伦曾带领军队夺回失地
C.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
D.贵族与平民斗争的结果
3.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
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
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D.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4.公元前8~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债务奴隶
5.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①平民 ②奴隶 ③工商业奴隶主 ④外部城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沟壑将陆地分割成小块。但是,浩瀚的海洋却赋予希腊先民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海岸曲折,绿岛相连,港湾众多,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材料二:见P4的地图和P5的【学思之窗】
请回答:
1.材料二中众多希腊城邦的形成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2.材料一所反映的古希腊的地理环境能否促进古希腊先民的海外贸易的发展?说明依据。
3.有些人认为: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国家的体制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请说明依据。
2.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决定其耕地缺乏、土地贫瘠,为了生计他们只能发展海外贸易,因为其海洋资源丰富。
3.他们发展海外贸易,便于与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宽松自由的环境,较早接受平等互利观念;同时小国寡民使公民有较多机会参与公共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