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2《氧气》复习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2《氧气》复习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07 20:0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氧 气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
1.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氧是淡蓝色液体,固态氧是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注意: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水。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AB。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的反应(“氧”是指氧气或化合物中的氧元素)。
(3)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无明显的发光、放热现象,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新知要点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_色、________味的气体,__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____________。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____________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能使____________的木条___________;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___________性,是常用的____________。


不易

活泼
带火星
复燃
氧化
氧化剂
3.(1)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把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生成____________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物质与________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
另一种

新知要点
知识点一 氧气的物理性质
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D.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变为淡蓝色液体,也可变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A
知识点二 氧气的化学性质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红磷:产量大量白雾
B.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镁条:发出耀眼白光
D.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A
易错警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3.课堂上老师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气体逸出污染空气
集气瓶
D
B
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多
B.物质跟氧气反应都会发光发热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D.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解有氧气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B
3.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硫、磷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铁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C
ABCDF
ACEF
ACF
BD
5.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课上,小芳取了一段铁丝,在自己收集的一瓶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应有的现象。以下操作中不可能造成此结果的是(  )
A.铁丝未绕成螺旋状
B.铁丝未用砂纸打磨
C.氧气是用排水法收集的
D.火柴已燃尽,未及时将铁丝插入氧气瓶中
C
6.图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的实验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其作用分别是: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瓶中加入了一种无色液体,液体变浑浊,他所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加该液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
检验生成物是否为二氧化碳
(3)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 mm)放入氧气中燃烧,并将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物质 镁条 含碳0.05%的 铁丝 含碳0.2%的 铁丝 含碳0.6%的
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①小明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增大受热面积(或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铁丝中含碳量≥0.6%
7.如下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氧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白磷和硫,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瓶中有水流入
B.乙瓶中有水流入
C.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中均没有水流入
C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瓶中的燃烧产物为固体,因此甲瓶中气体减少,乙瓶中的燃烧产物为气体,且产生的气体占据了消耗氧气的体积,因此乙瓶中气体体积基本不变,由于甲、乙瓶相通,乙瓶中的气体会逸向甲瓶,最终甲、乙两瓶压强相等,都小于大气压,故两瓶中均有水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