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 散文的结构和主题(课件3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 散文的结构和主题(课件3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7 19:1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学案二
散文的结构和主题
考向一 散文的结构和主题
散文的结构(散文的内部组织与构造)
分析线索作用
分析行文思路
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全文围绕什么展开
1.散文的行文思路
行文思路:
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具体指作品的整体构思、行文线索以及段落的关系与安排,是作品的结构体现。
结构的安排方式和材料的组织方式
一般散文
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引出写作对象
咏物状景,时空拓展
中间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
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展议论
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写景散文
引出写作对象
咏物状景,时空拓展
中间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
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展议论
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内在气质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状物散文
简叙写作缘起
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
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
结尾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先生的第一节课、讲堂忘记带领结、添改“我”抄的讲义、纠正“我”绘的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写人散文
简叙写作缘起
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
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
结尾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1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1.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
2.写三味书屋,陈腐、严厉、束缚。
美女蛇、闰土父亲、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
写事散文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
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
点出道理(感悟点)
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文化哲理散文
2.散文内容安排的特点:
内容安排 安排特点
材料安排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③以某物件( 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深人,组织材料
有的散文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如时间、空间、情感等;有的材料组织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材料安排角度
扣准教材,举一反三
《荷塘月色》一文既有外部的游踪思路,又有作者内心情感思绪的变化,请具体分析其行文思路。
答案启示 答案要点
明确这是一篇写景抒怀的游记类散文
既然是游记,就需寻找游踪,勾画关键句“带上门出去”“一条幽僻的路”“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文章的脉络结构就出来了
针对情绪变化,寻找表现心理变化的词语“心里颇不宁静”“是个自由的人”等,再来揣摩作者的心理感受,加以提炼即可
外部游踪:
出家门——小径——荷塘(赏荷塘)——家
空间顺序的圆形结构
内部思绪:
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
内心情感变化的圆形结构
怎么考行文思路?
题干展示 审题方向
(1)(2020.全国卷I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2)(2018.浙江卷)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3)(2017.北京卷)文章叙写了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题干中往往有“梳理”分析“”等作答动词和“写作思路”“构思”“心理变化”心理感受”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技法攻略】1.准解散文行文思路题“三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作答时,可先把作者的思路顺序写出来,再结合文本分层进行梳理,要注意点出每个层次所写的内容。
行文思路答题模板(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
文章围绕xxx(线索),首先写了xxx,其次写了Xxx,最后写了XXX
2020·全国3卷
《记忆里的光》
[典题研练]
1.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审读题干,把握要求
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儿时看火车经历”明确答题区域在前六段,“层次感”明确是理清结构思路类题目。
第1段看火车缘起,充满期待
第2段看火车途中,恐惧
第3段等火车,兴奋与好奇
第4段看到火车,激动与震撼
第5段
第6段
1.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时间顺序(期待看火车、夜行看火车途中、贴近铁轨听火车声看到火车强大的光束与火车头上的图标)
情感层次(向往一惧怕一 兴奋好奇一激动震撼-感到亲近与特别)
看到火车后的感受,亲近、高兴、特别
[典题研练]1.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
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
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三幅画 宗璞
三幅画 宗璞
一、审读题干,把握要求。
直接考查型的行文思路题。
二、关注题目《三幅画》
三、概括段意、划分层次
(1)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
(2)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
(3)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
(取回字画,点出“三幅画”)
(前三段的作用:交代三幅画为汪曾祺所作,领起全文)
(4)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40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
(5)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
(6)时光一晃过了40年。80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人枕边书。”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而汪兄这首游戏之作,隔了5年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
(汪曾祺演戏)
(汪曾祺赠诗)
内容上:①展现汪曾祺多才多艺的形象
结构上:②两人之间的交往,为写三幅画做铺垫)
(9)不想一周内便来了一幅斗方。两只小鸡,毛茸茸的歪着头看一串紫红色的果子,很可爱。果子似乎很酸,所以小鸡在琢磨罢。
(10)这画我喜欢,但不满意,怀疑汪兄存有哄小孩心理,立即表态:不行不行,还要还要!
(11)第二幅画也很快来了。这是一幅真正的赠给同行的画,红花怒放,下衬墨叶,紧靠叶下有字云:“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临风亦自得,不共赤城霞。”画中花叶与诗都在一侧,留有大片空白,空白上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曾嘱裱工保留此洞,答称没有这样的技术。整个画面在临风自得的恬淡中,却有一种活泼的热烈气氛。父亲看不见画,听我念诗后,大为赞赏,说用王国维标准来说,这诗便是不隔。何谓不隔?物与我浑然一体也。
(12)这时我已满意,天下太平,不再生事。不料秋末冬初时,汪兄又寄来第三幅画。这是一幅水仙花,长长的挺秀的叶子,顶上几瓣素白的花,叶用蓝而不用绿,花就纸色不另涂白。只觉一股清灵之气,自纸上透出。一行小字:为纪念陈澄莱而作,寄与宗璞。
(索得第一幅画“小鸡思果图”)
(得第二幅画“红花墨叶图”)
(得第三幅画“水仙图”)
(17)从前常有性情中人的说法,现在久不见这词了。我常说的“没有真性情,写不出好文章”的大白话,也久不说了。性情中人一定写文章,而写出好文章的,必有真性情。
(18)汪曾祺的戏与诗,文与画,都隐着一段真性情。
(总结,汪曾祺真性情之人)
(19)三幅画放到1987年才送去裱,到1988年春节才取回。在家里翻手提包,那挂失条竟赫然在焉。我只能笑自己的糊涂。
(交代三幅画送裱和取回的时间)
(既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1)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
答案:
①先写从荣宝斋取回字画,交代其中有三幅画,为汪曾祺所作,点明标题,领起全文。
②接着宕开一笔,叙写汪曾祺演戏和赠诗两件事,展现其多才多艺的形象,为写三幅画做铺垫。
③详写“三幅画”,展现汪曾祺的真性情
④ 交代送裱、取回“三幅画”的时间,照应开头
2.有人认为,文章所写内容并不限于三幅画,但以“三幅画”为题,远胜“汪曾祺其人”“我与汪曾祺”等标题,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6分)
答案:
文章以三幅画开篇和结尾,是围绕“三幅画”构思的;(2分)汪曾祺的“真性情”主要是通过三幅画而得以表现的,写演戏和作诗是为写三幅画做铺垫的;(2分)以“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为题,可以表现多种主题,范围过大,不能像“三幅画”那样突出“真性情”的主题;(2分)“三幅画”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而“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过于直白,一览无余。(2分)(任选三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