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第一课 (课件4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第一课 (课件41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7 19:1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散文
专题四
文学性文本阅读Ⅱ
散文第一课
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特点
形 散 神 聚
时间跨度大:可古代,可未来,可今天。
空间转换广: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星河沧海。
取材选择多: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表达方式活: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
主题集中统一
结构集中紧凑
篇目 形散 神聚
《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春》
《白杨礼赞》
《紫藤萝瀑布》
篇目 形散 神聚
《藤野先生》
1先生的第一节课
2.先生上讲堂忘记带领结
3.先生添改“我”抄的讲义
4.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
5.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6.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
围绕“藤野先生”的故事展开叙述,表达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篇目 形散 神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
2.写三味书屋,陈腐、严厉、束缚。
围绕鲁迅小时候两大空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展开,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的心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篇目 形散 神聚
《春》
1.盼春
2.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3.颂春
围绕“春”展开描写,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的思想的感情。
篇目 形散 神聚
《白杨礼赞》
1.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2.白杨树的外在形象
3.白杨树的内在气质
围绕“白杨树”展开描写,通过写白杨树生长环境不平凡、外在形象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由外到内赞美白杨树,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篇目 形散 神聚
《紫藤萝瀑布》
1.赏花(花瀑、花穗、花朵)
2.忆花
3.悟花
围绕“藤萝花”展开描写,通过写文章通过对紫藤萝的描写、回忆和感悟,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要热爱、珍爱生命。
情感线索:赏花前焦虑悲痛——赏花宁静喜悦——赏花后振奋感悟。
1.关注标题
2.理清结构
3.归纳主旨
写什么
怎样写
为何写
四、散文整体阅读三步走
1.关注标题
2.理清结构
3.归纳主旨
或点明写作对象,或是线索,或表明情感
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为梳理文脉打下基础
关键词:过程的时间词、表关系的关联词、表情感的倾向词等
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划分文章层次,理清思路
写景状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旨句:景物所包含的意蕴;
写人记事:借事明理、因人明品,主旨句:事件所蕴含的情感道理
议论说理:托物说理,主旨句:文中的情趣理趣句
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结构特点(过渡段、对比段、时空转换、由实人虚等)
2020·天津《线条之美》P112
[整体读文,回答问题]
第一步:关注标题,初识文本
标题”线条之美“
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对象是
特点是
线条

[整体读文,回答问题] 第二步:理出思路,初识结构
本文以” ”为线索,层层推进。按照由 到 的思路,除首尾两节前后呼应外,中间2~6段可分为四层第一层(第2、3段)写
第二层(第4段)写
第三层(第5段)写
第四层(第6段)写


线条的特点
线条对于艺术的作用
线条对于人的作用
线条对于时代、国家的作用
线条
[整体读文,回答问题] 第三步:提炼概括,初识主旨
通过本文对线条的描述可知,线条除了具有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的作用外,还有
蕴藏艺术能量 、体现人体之美、象征时代和国家的精神气质
等作用,文章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
对新生共和国的美好期待
[典题研练]1.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
主要内容:以书法艺术为例,表现线条的魅力。
1.“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比喻——表现线条的千变万化;
2.“洗尽铅华”——拟人——表现书法艺术是纯粹的线条之美;
3.“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排比——写出书法艺术中的线条的无穷魅力;
手法之美
词语“游走”——化静为动——写出书法中线条的灵动;
用词之美
长短结合、多用短句。
如“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
“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
写出线条表现力的丰富以及书法家对线条的喜爱
句式之美
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2.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
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其时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后便让学生去画草图。一周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这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我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
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
多年前,当我初读到这段资料时就奇怪,只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出的一根细线,就能看出它是康熙、乾隆,还是大汉、盛唐?带着这个疑问,我终于在去年有缘亲到霍去病墓上走了一趟。那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时隔两千年,仍然传递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与国家的强盛。康乾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已是强弩之末,线条繁缛奢华,怎能表现当时新中国的如日初升呢?
1.结构:承接上文,证明上文的观点。
2.人物:×
3.环境:×
4.主题:深化主题(线条—国家—新中国)
5.读者:有文化内涵,吸引读者。
6.手法:×
[典题研练]
2.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
①引故事使文章生动,吸引读者。
②作例证有力证明了线条可以体现时代的精神气质;
③深化了主题,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对新生共和国的美好期待。
[典题研练]
3.综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
①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
②蕴藏艺术能量;
③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
④体现人体之美;
⑤承载主观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象征,
《谁持彩练当空舞》P113
[整体读文,回答问题]
第一步:关注标题,初识文本
标题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
作用是
设问、引用
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富有文采
[整体读文,回答问题] 第二步:理出思路,初识结构
本文以 为线索,串联全文。将 和 融为一体。第1段引出话题,展开描写;最后一段抒发感慨,收束全文。中间2~ 12段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2、3、4段)写
第二层(第5、6、7段)
第三层(第8、9段)
第四层(第10、11、12段)
现实
历史
毛主席旧居的环境特点和伟人的浪漫气度
回忆红军长征的历史史实
表现自己投笔从戎的决心和战争带来的苦难
大樟树
歌颂百折不挠的红军战土和中华儿女主
[整体读文,回答问题] 第三步:提炼概括,初识主旨
本文歌颂了以 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壮志豪情,并没有直接写红军长征时期的残酷战争,而是大力歌颂了中华民族的 精神。
毛泽东同志
奋进
[典题研练]
3.请简析诗句“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全文中的作用
3.①以之为题,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感染力。
②在文中反复出现,结构全篇。
③以之喻指历史与现实的长征,生动形象。
④表现先辈的革命豪情与浪漫情怀,突出了主题。
[典题研练]
4.本文是“长征精神赞"征文获奖作品,请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宏磅礴的风格特点。
语言表达:①"如虹豪气”“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等词语宏大壮阔,充满豪情;②排比句、设问句等句式使文章气势如虹、酣畅淋漓。
叙述内容:①历史与现实交织,时代与未来结合,描述宏观概括;②赞颂革命先驱和伟大事业,笔调炽热奋进,抒情奔放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