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声声慢
词家正宗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她早期的作品多抒写闺情相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风格开朗明快,清丽婉转;后期的词作多抒写思夫、思乡、思国的浓愁、哀愁,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少女时期
生平经历
婚居时期
南渡以后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这首词是怎么来描写自己的“愁”的?
1、直接抒情
2、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人在寻觅什么?
流亡前安定闲适的生活?
丈夫在世时的情意?
心爱的金石拓片?
似有所寻,不知所寻
无处可寻,无所依托
哪里冷清?
环境冷清
内心冷清
凄清冷落
孤苦无依
引发
感受
行为
环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作用:
1、富有韵律,具有音乐美。
2、起强调作用,增强感情。
连叠十四字,统纳全篇,并突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心神不定的神态,表现诗人悲深愁绝的痛苦心情, “凄凄惨惨戚戚”更看出痛之深。
借景抒情
本词的意象有哪些?
淡酒
急风
雁
黄花
窗
梧桐
细雨
黄昏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淡酒
急风
酒缘何而淡?
风缘何而急?
因“愁”浓而感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秋天、晚来:环境清冷。
渲染内心清冷。
缘何因“雁”伤心?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过雁
怀乡之愁、悼亡之悲
2、传信使者。
大雁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人却不人世。
1、旧时相识。
北雁南归,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
乡愁、离愁
黄花
花衰 人瘦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花憔悴 人憔悴
隐含生命逝去的悲哀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少女闺思的淡淡哀怨
以花衬人
以花衬人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窗
词人对个人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坚守,无论是秋天的景致,还是渲染天地的生息寒暖,秋雁悲鸣,都是透过窗户看到的 。
词人对外界似乎已经没有兴趣了,只是整日独自守在窗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
文人悲秋的情绪的载体。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雨打梧桐,声音十分凄凉。
梧桐象征凄凉悲伤的离愁之苦。
古人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梧桐,梧桐有故园之意。
梧桐象征故园之恋,离国之悲。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句词中的雨的意象有什么特点?
雨
细、小
绵长
点点滴滴
黄昏
凄冷
清醒的感知
愁之凄凉
愁绪无边
雨是愁丝的象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孤窗——独守凄凉
梧桐——寂寞之感
细雨——愁绪无边
黄昏——长夜难熬
淡酒——愁不自胜
急风——萧瑟凄冷
过雁——离愁之悲
黄花——生命哀逝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人愁什么?
亡国之恨
丧夫之痛
流离之苦
孀居之悲
比较《声声慢》《醉花阴》中通过意象表达出的不同愁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声声慢》
闺怨之愁
寂寞忧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悲,流亡之苦
比较《声声慢》《醉花阴》中通过意象表达出的不同愁情:
意象
意境
情感
凄清悲凉
冷清寂寥
淡酒
……
薄雾
……
单元
总结
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1.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情感。
篇目 作者 时代 创作背景
《梦游天姥吟 留别》 李白 唐 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李白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后准备南游吴越,临行前作本诗。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1.寻找诗眼,把握基调。
篇目 诗眼
《短歌行》
《归园田居》
《登高》
《声声慢》
忧
归
悲
愁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3.捕捉意象,体察诗情。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4.鉴赏手法,感受诗歌魅力。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寓情于理……
修辞手法:互文、借代、通感、反复……
表现手法:衬托,铺陈,象征,想象,联想,照应,烘托,以乐衬哀,渲染,欲扬先抑,伏笔,照应开篇……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4.鉴赏手法,感受诗歌魅力。
篇目 手法
《归园田居》
《念奴娇》
《永遇乐》
《声声慢》
借景抒情
用典
白描
烘托、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