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918《红高粱》(新人教版·选修)(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 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918《红高粱》(新人教版·选修)(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14 17:0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一、主旨定位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通过“我奶奶”戴凤莲和“我爷爷”余占鳌的故事,以时空错乱的顺序,借用意识流的表现方法,叙述了昔日发生在山东某乡村的一曲生命的颂歌。在小说中“我奶奶”“我爷爷”完全不似以往的革命战争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为了理想信念,为了国家民族去战斗去献身,而是在生命力的驱动下,去生活、恋爱、繁殖、杀人、
越货、抗日、牺牲。他们为解放生命而活,又为解放生命而死,无“是”无“非”(在抗日这一民族大义上不含糊),敢作敢为,他们可以说是生命意识层面上的“英雄”。
  二、情节梳理
  故事发生在抗战初期的山东省高密县的一个农村。“我奶奶”戴凤莲是山东省高密县某乡村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对未来一直充满着美好的幻想,可为了换一头能干活的骡子,她却被贪财的曾外祖父嫁给了十八里坡50多岁的有麻风病的烧酒作坊主单家儿子。
  单家儿子的丑陋和猥琐,“我奶奶”早有耳闻,可父命难违,她只好揣着一把剪刀上了花轿。当送亲队伍行至青杀口时,从密密的高粱地杀出一个劫道人,要抢轿夫的工钱和“我奶奶”。生来胆大的轿头余占鳌瞅准机会扑向劫道人,轿夫们一拥而上,几下就要了劫道人的命。“我奶奶”在心里暗暗对勇猛的轿夫余占鳌有了好感。
  见了单家儿子,“我奶奶”的厌恶感更为加深,而单家儿子也是个窝窝囊囊的家伙,“我奶奶”手拿剪刀守了两夜,他硬是没敢近身。第三天,按规矩“我奶奶”应该回门子了,曾外祖父牵着毛驴来接她,可他们行至青杀口时,一只有力的胳膊把“我奶奶”抱下毛驴,向高粱深处走去。稀里糊涂的曾外祖父竟没有发觉。
  几天后“我奶奶”回家,发现单家父子死了。从此,“我奶奶”撑起了单家的烧酒作坊。
  不久,土匪秃三炮劫走了“我奶奶”,忠实的家人罗汉大爷和伙计们东拼西凑了3 000块大洋,将“我奶奶”赎回来。“我爷爷”跑到秃三炮的狗肉铺,把菜刀架在他的脖子上,秃三炮用脑袋保证没有动“我奶奶”,“我爷爷”才饶了他一命。“我爷爷”在刚酿好的高粱酒里撒了一泡尿,没想到竟酿成了喷香的好酒,“我奶奶”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后来“我爷爷”和“我奶奶”终于结为了夫妻,生下了我爹豆官。
  我爹9岁那年,日本鬼子来了,他们用刺刀逼着乡亲们踩倒高粱,给他们修路,还掳去了乡亲们的骡马牲口。罗汉大爷气不过,乘着夜色,在日本鬼子的营区里,用铁锹铲伤了无数的马腿,结果被鬼子捉住了。
  为迫使乡亲们服从其统治,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地逼着狗肉铺的伙计把罗汉大爷剥皮示众。这种极其野蛮的行为激起了村民们强烈的仇恨和反抗情绪。夜晚,“我奶奶”搬出当年罗汉大爷酿的十八里红让伙计们喝,大家放开嗓子唱着“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斗志昂扬地去打日本鬼子。
  “我奶奶”做好了饭菜,在黄昏的时候挑着担子去犒劳“我爷爷”他们。路上,她被日本人的机枪打死了。“我爷爷”愤怒地和众伙计们像疯了一样抱着火罐、土雷冲向日本军车。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敌人的一辆军车被炸飞,可其他伙计们也死了。
  我爹豆官找到了“我爷爷”,看见他痴痴地站在“我奶奶”的尸体旁。夕阳如血,高粱如血,我爹唱起了古老的童谣:“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殿……”
  三、人物扫描
勇敢叛逆——我奶奶
  身份:高密县某村烧酒作坊女主人。
  主要情节:作为一个主宰自己命运
的女性,她反叛了传统的价值道德观
念。她敢于释放自己,追求自由,勇
敢地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利。她看透了
父亲唯利是图的本质,便断然与之划清父女界限;她看到
了余占鳌的强悍野蛮、敢作敢为,是条硬汉子,她看清了
父母包办婚姻的罪恶性,于是,当得知单家父子被杀,酒
房被烧,她毫无内疚之心,反而重整旗鼓与杀死自己丈夫的仇人共同生活。同时,“我奶奶”在战场上又以不畏生死的态度体现出女性的光辉形象。在她的身上很难看到传统妇女所具有的“优秀品格”,但我们又能感觉到她是可爱的,正像文中所说“她老人家不仅仅是抗日英雄,也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
  性格:勇敢叛逆、追求个性解放。
草莽英雄——我爷爷
  身份:流亡无产者,后成为抗日的土匪司令。
  主要情节:爷爷在抗日之前是一个流亡
无产者,他杀过人,三教九流什么都干过,
甚至迷恋赌钱,“铜板的锈迹把手都染绿
了”,他的身上渗透着流氓和无赖的特征。
他在高粱地里抢奶奶,在奶奶掌管了酒坊后
又大闹酒坊,将小便撒在了酒缸里。他是一
个勇猛的人,知道心爱的女人被土匪抢走后,
他勇闯虎穴,把性命置之度外,不顾及后果。最终连土匪头子也被他的汉子性格所震撼。
  日寇来了,奶奶家的长工罗汉大爷被日本人残酷剥皮而死,爷爷愤而拉起土匪队伍在胶平公路边上伏击日本汽车队,发动了一场全部由土匪和村民参加的民间战争。“我爷爷”虽说抗日,但也只是一个土匪司令,他没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政治信仰,他按照自己的人生信念神出鬼没于红高粱地,对各种政治势力及地方势力的拉拢,他一概拒绝。面对敌人,他不手软,不胆怯,哪怕杀人如麻,粉身碎骨,也要追求生命的自由。
  性格:豪放、充满野性、坚强、追求自由。
  一、走近作者
高密东北乡的“传奇”作家——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即辍学,
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入伍,在部
队历任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
职,后转业到报社工作。先后毕业于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北京师范大
学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81年开始创作。著有小说集《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和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檀香刑》等,还有中篇小说《爆炸》《野骡子》《欢乐》等二十四部,短篇小说《枯河》《白狗秋千架》《老枪》等六十余篇,另有剧本、散文等作品。
  二、情节链接
  1.课文节选前:
  节选部分前的情节(第一节):土匪司令余占鳌(我爷
爷)带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旁边的高粱地里等
待伏击日本鬼子的汽车队。
  2.课文节选后:
  节选部分后的情节(第四节):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
伏;追叙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队伍(国民党系统的
冷队长)一起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共同盟誓,为罗
汉大爷报仇,打日本鬼子;再追叙罗汉大爷怎样被日本鬼子
活活剥皮杀害的。
课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填出横线处的空缺内容。
(1)由山东快板和县志引出故事的主人公——__________
(2)罗汉大爷_____________
(3)罗汉大爷顺利逃跑
(4)罗汉大爷又____________,没拉动,____________
答案:罗汉大爷 被押上工地 回去拉骡子 把骡子铲倒
1.分析罗汉大爷的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
2.体会课文独特的叙述视角。
3.赏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导语一:《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文章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正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而在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获金熊奖,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今天我们就走进《红高粱》,去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吧。
  导语二:无边无际的高粱地红成一片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有着活剐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没,有英勇的伏击。这就是莫言的红高粱世界。今天,让我们走进高密,走进那红高粱世界,走进那风云变幻的时代。
      分析人物形象
课文是怎样写罗汉大爷由顺从到反抗的变化过程的?
【探究交流】
    试分析罗汉大爷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探究交流】
探究艺术特色
1.结合课文谈谈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的好处。
【探究交流】《红高粱》一开头就是“我奶奶”、“我爷爷”,既是第一人称视角,又是全知的视角,写到“我”的时候是第一人称,写到“我奶奶”就站到“我奶奶”的角度,她的内心世界可以直接地表现出来,叙述起来非常方便。这就比简单的第一人称视角要丰富得多,开阔得多,这在当时是一个创新。
2.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探究交流】虽然这篇选文相对全篇而言,要写得更为冷静、严酷,叙事和对话的成分也多一些,但在语言上仍然保持了饱满、富于感性和冲击力的特色。写罗汉大爷在烈日和藤条下劳动的场景,会让读者感到“切肤之痛”,仿佛这些也同样在折磨着读者一般。更为精彩的是写罗汉大爷夜里逃跑成功来到河堤上的情景,“清冷的掺杂着高粱汁液的自由空气进入他的鼻孔、肺叶、肠胃”,重获自由的感觉仿佛已然渗入到身体里的每一个部分,让读者也感到无比的真切。因为自由不是别的,首先是身体的自由。
  小说以现代书面语为主,但也使用了大量的口语、方言俗语、文言词汇、城市流行语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的专业术语,使得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小说的文本和“县志”(也是作者虚构的),哪个叙述是“事实”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虚构了两种“事实”让读者评判,为了什么呢?当然作者是偏向文本的“事实”的。“县志”的陈述,是对革命战争以及其中人物传统的“定义”,是历史教科书似的“事实”。而作者却要颠覆这样的“事实”,颠覆以往对“战争”“英雄”的“定义”,从战争的微观舞台——民间的视角,建构自己的叙述与评价体系,还“战争”“英雄”本来的面目(当然这样的“面目”也是作者自己的判断)。这也是对历史的一种思考吧!
如何探究小说的民间视角
  探究小说的视角,首先要与普通作品进行比较,找到
其独特之处,然后分析这个视角的艺术价值。
  与一般作品比较,《红高粱》在情节构成上是依照了
民间自身的主题模式,尽管它讲述的是抗日战争的故事,
但其中所突现出来的主要都是民间世界中强悍生动的暴力
与性爱内容。与此相关的是这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
也除去了传统意识形态二元对立式的正反人物概念,比如
把作为“我爷爷”出场的余占鳌写成身兼土匪头子和抗日
英雄的两重身份,并在他的性格中极力渲染出了一种粗野、狂暴而富有原始正义感和生命激情的民间色彩。
  《红高粱》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出一个鲜活生动的民间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部小说讲述的其实并非是历史战争,而是作家在民间话语空间里的某种寄托。作家把民间作为理想的生存状态。民间是自由自在无法无天的所在,民间是生机盎然热情奔放的状态,民间是辉煌壮阔温柔淳厚的精神,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表达了作者对曾经存在过的民间自在状态的赞美之情。
完成【课后巩固·提能】第1~13题,巩固一下本课所学的知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