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4节升华和凝华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第4节升华和凝华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8 15:0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核心素养
第3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一、单选题
1.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2.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
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3. 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
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
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
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
4. 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5. 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详解中正确的是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6.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用久了的电灯泡玻璃壁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发生了汽化和凝固现象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7.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B.水蒸气在玻璃上形成水珠
C.低温雨雪天气树枝出现雾凇 D.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8.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 B.升华和凝华 C.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液化
9.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详解正确的是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10.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详解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二、填空题
11.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 ________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 ________侧出现冰花,这是 ________现象
12.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要放热,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下雪后,雪要________(物态变化),要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热量,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感到雪后寒。
13.“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在这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中,有“雾、露、霜、雪”,其中雪的形成过程属于________现象;露和雾的形成过程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4.如图所示,将少量的碘晶体放在烧杯中,上口放一个灌有冷水的烧瓶,烧杯下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这时烧杯中可看到有紫色的气体生成,这是碘的 ________ 现象;停止加热后,把烧瓶拿下来,可看见瓶底外壁有碘的晶体生成,这是碘的 ________ 现象.
15.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16.干冰具有很好的_______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______(选填“吸收”、“放出”)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滴或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17.《流浪地球》是2019年大年初一开始公演的中国科幻大片,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描述了将来某一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减少,在地球表面,北京气温达℃,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热.
18.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_____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9.2014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_热,实现快速灭火。
20.春节联欢晚会为了打造舞台效果,常用干冰(固态CO2)在舞台上产生淡淡的白雾,是由于干冰的_____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_____形成的.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 第4节升华和凝华(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A D C D C C C
二、填空题
11.升华 内 凝华
12.凝华 熔化 吸收
13.凝华 放出
14.升华 凝华
15.凝华 放出 凝固
16.致冷 升华 吸收 液化 凝华
17.凝华 放
18.凝华 凝固
19.升华 吸
20.升华 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