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评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望、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提出自读要求
1、①考你们一个问题:鱼生活在哪里的?可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鱼也会游到纸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②出示课题,朗读课题。
③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冒出了什么问题呢?(预设: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样游到纸上的?)
2、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读音:花港 清澈 一丝不苟 厂徽 聋哑
②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③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第二课时
是鱼画到了纸上还是鱼游到了纸上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生:(哗然)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生:哎,有道理。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
生:可书上明明是“鱼游到了纸上”呀!
(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开始争论)
师: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我们认真读完课文之后,再下结论。
(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师:得出结论了吗?
生:鱼能游到纸上。因为课文里的那位青年画得太逼真了,给人的感觉就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
师:这位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那么鲜活,逼真?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A 生: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神态描写>
师:说你的理解,什么是忘我的境界?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了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了?(“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你能将这句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吗?(指导朗读)
师:谁还能比他读得更忘我?(个别朗读指导——齐读)
过渡: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位<观察仔细、专心致志>的青年。
师:你还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青年画的鱼鲜明逼真呢?
B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先不用说理由,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一话,看看他的朗读能不能把我们带往那一个现场?
生评价(并解释“融为一体”)——指名读
师:你仿佛听见了大家在赞叹什么?又在议论什么?
面对旁人的赞叹和议论,青年有没有反应?为什么没有反应?
(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师:还有吗?
C 生: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a生谈对这句话理解
师:为什么说从这里可以看出青年的画鲜活、逼真?
生:……
b指导朗读
师:是的,青年似乎忘记了——也忘记了——,但他的眼里只有———他只记得——他脑海里只有——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过渡:除了这些,你还从哪一处体会到青年的画栩栩如生呢?
D 生: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a生谈对这句话理解,从这句话你还读出他是(坚持不懈)的青年
师:你找出了这一处,其他同学你们谁来猜猜为什么他说这一处也写出了青年的忘我?————生谈感受
(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b指导朗读
师:是啊,每个星期都到玉泉,而且一看就是一整天,需要的是怎么样的毅力,用上两个字那就是——谁愿意来读读他的勤奋?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还觉得他仅仅是一个爱鱼到忘我境界的青年吗?你还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青年?(画技高超)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原句吗?
生: <动作描写>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理解 “一丝不苟”的意思)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画技高超、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师:真是如痴如醉呀!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地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当他看到作者写给他的“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时,是怎么回答的?
生: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生:因果关系。因为那位青年经常忘我地到玉泉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师:真是胸有成“鱼”呀!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生:做事一丝不苟。
生:做事专心致志。
生:做事全神贯注。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物。
生:《全神贯注》中的罗丹,差一点儿把朋友锁在自己的工作室。
师:学习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后,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生:我们上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游到心里(因为) 身残志坚
勤奋专注
画技高超
游到纸上(所以) 坚持不懈
课件9张PPT。鱼游到了纸上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