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强化难点(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声强化难点(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8 15:4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声强化难点(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传声介质无关 B.“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C.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D.敲锣时,锣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就越高
2.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研究(  )
A.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C.音色和声源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某一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另一特征。前、后两种情况改变的乐音特征是(  )
A.响度、音调 B.音色、响度 C.音调、响度 D.音色、音调
4.《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坡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中说,大将张飞在桥头大喝,声如巨雷,吓死了曹军大将夏侯杰。这段故事中,“声如巨雷”指的是声音的(  )
A.传播快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音调高
5.端午节,某地举行了龙舟赛,比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比赛中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D.比赛时,观众主要根据音调区分号子声和鼓声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如图所示。演奏者敲击大小不同的钟演奏出优美的乐曲。下列关于编钟声分析正确的是(  )
A.现场观众听到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敲击同一个钟,力度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C.用同样的力敲击外形越大的钟,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D.编钟声是由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8.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收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对这一现象,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超声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阳光光照的变化
9.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0.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1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12.大剧场四周的墙壁总是修成凹凸不平,目的是(  )
A.增加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
C.为了装饰剧场 D.为了增大音量
13.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14.对下列声现象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 (  )
A.发声的扬声器旁烛焰不断摇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B.倒车雷达上的定位系统主要利用了次声波来传递信息
C.用同样的力从左向右敲击这 8 个瓶子时,所发声音的响度逐渐变大
D.给道路加装隔音棚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二、简答题
15.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利用同学们的汽水瓶设计出汽水瓶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
(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到哪些器材?
(2)他的低音瓶和高音瓶在设计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6.深夜,某歌舞厅仍然在播放着节奏强劲的音乐,严重干扰了人们的学习和休息.
深夜放出的音乐是不是噪音?为什么?
应怎样做才能减少这些声音对人们的影响,说说你的建议(至少两点)
17.遇到大风天气,路旁架设的天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的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听到嗡嗡声是靠空气传播来的,为什么往往冬天听到的声音比夏天听到的声音要刺耳?请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现象.
18.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
(1)他是怎么判断的?
(2)暖水瓶倒出一杯热水后盖上瓶塞过一会瓶塞弹起,请说出此过程发生的能量转化?
19.我们的世界充满声音,假若“我们的世界没有声音”了呢?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至少举出三个实例)
20.科学家向月球发射激光,经过大约2.6s接受到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有多少米?小明想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请问他能否达到目的?为什么?(光速为3×108m/s)(3分)
21.21.当你叩击自己的上下牙齿,或者咀嚼一只胡萝卜时,你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牙齿的扣击声或咀嚼声.若你用手把耳朵塞起来,这声音反会变得更响,这是为什么呢?
22.随便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站在他的正前方或正后方敲击物体.如图所示.请他回答敲击的地方,也许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端,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端!讨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3.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研制出一种电动保险柜。保险柜的门扉上安有“电子耳”,能听声音,还能把这种声音送给电脑进行识别,保险柜的主人买下它以后,事先对着“电子耳”讲一句暗语,让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比方,主人对它说:“芝麻,芝麻!开门!”电脑便记住了这个暗语,等主人再来时,只要对着电子耳重复这句话,保险柜便能自动打开了。有人担心,如果小偷知道了暗语怎么办?有趣的是,除了主人以外,谁对电子耳讲暗语,保险柜的大门都不会开。
请回答:
(1)为什么保险柜听到主人的暗语能自动开门,而听到小偷同样的暗语不会开门?
(2)由这个故事你联想到有哪些类似的应用。
24.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三条: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传声介质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故A错误;
B.轻声细语是指降低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如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有关;锣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小球偏转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A。
3.C
【详解】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调,发声体的长短、粗细、厚薄、疏密程度不同都影响振动的频率,从而影响音调。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是通过改变发声琴弦的长短来改变音调的。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响度,琴弦的振动引起共鸣箱中空气的振动,共鸣箱的作用相当于增大了振动的幅度,从而增大二胡发声的响度。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
声如巨雷形容声音特别大,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响度,因此“声如巨雷”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C。
5.A
【详解】
A.运动员听着鼓点划桨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运动员可以通过鼓声获得划桨的时间,故A正确;
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比赛时,观众区分号子声和鼓声主要靠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6.A
【分析】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音在15°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声源距发声体之间的距离有关;音调的高低由频率有关,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详解】
A.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故A正确;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错误;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与能量、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基础题目。
7.A
【详解】
A.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的耳朵的,故A正确;
B.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个钟,则所用力度越大,钟的振幅越大,钟声的响度就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故B错误;
C.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外形越大的钟,则钟的振动会越慢,发出的声音音调会越低,而不是响度越大,故C错误;
D.编钟发出的声音是敲击编钟时,编钟振动而发声的,故D错误。
故选A。
8.A
【详解】
海上风暴产生的同时会产生次声波,水母能接收到次声波,所以像收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
故选A。
9.C
【详解】
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
甲是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乙、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丁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
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
当声音在剧场内传播时,遇到墙壁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由于剧场较大,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的时间差会大于0.1s,会分辨出来,这样就会造成剧场内的声音非常嘈杂,使人听不清楚原声。为此,大剧场四周的墻壁总是修成凹凸不平,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不同的方向或多次反射被吸收,从而减弱声音的反射,这样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详解】
A.高速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接收处即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发声的扬声器旁烛焰不断摇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
B.倒车雷达上的定位系统主要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用同样的力从左向右敲击这 8 个瓶子时,因水的质量越来越小,故振动越易,振动的频率越高,故所发声音的音调逐渐变大,故C错误;
D.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一是在声源处,二是在传播过程中,三是在人耳处。给道路加装隔音棚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15.见解析所示
【解析】答:(1)因为要制造打击乐器,所以需要用木棍敲打汽水瓶,并且向汽水瓶中倒入不同深度的水,使不同的汽水瓶振动的快慢不同,音调不同。因此还要用到木棍和水。
(2)当瓶子中的水较少时,瓶子的振动就会越快,音调就会越高,这是高音瓶;当瓶子中的水较多时,瓶子振动就会越慢,音调会越低,这就是低音瓶。
点睛:这是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很好的例子,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也会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6.是噪音.因为它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休息.①向邻居提出问题,并说出他的行为对我的困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拉上窗帘,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戴上耳塞,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解析】
【详解】
(1)根据噪音的定义知道,凡是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音,所以,深夜放出的音乐是噪音,因为它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2)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所以为了减小噪音:①向邻居提出问题,并说出他的行为对我的困扰,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拉上窗帘,使噪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戴上耳塞,即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噪声及其来源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17.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音调的高低.
解:遇到大风时,路边架设的高压线会嗡嗡作响,是高压线振动产生的.
冬季气温低,电线受冷收缩而绷紧,相同条件下,风吹时电线振动频率高,音调较高;
与此相类似的现象,例如:将橡皮筋变短变紧,振动频率变高,音调变高.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和物体振动频率和音调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8.(1)他是根据音调不同判断的;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这部分空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也就低,水越灌越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越来越短了,振动得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高,音调也变高了.(2)热水瓶的冷空气与热水之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使冷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水蒸气会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会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把瓶塞顶出瓶口.
【解析】(1)根据题意知道,他是根据音调不同判断的;当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这部分空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也就低,随着水越灌越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越来越短了,振动得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高,音调也变高了;
(2)热水瓶的冷空气与热水之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使冷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水蒸气会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会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把瓶塞顶出瓶口。
19.①人与人之间交流很麻烦;②听不见美妙的音乐;③听不见汽车鸣笛声,易发生交通事故。
【解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如果没有了声音,生活变得枯燥无味;例如:①人与人之间交流很麻烦;②听不见美妙的音乐;③听不见汽车鸣笛声,易发生交通事故。
20.3.9×108米,不能,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解析】
试题分析: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激光信号到达月球后又被月球反射回来.此时激光经过的路程是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两倍,故要求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用公式s=vt求出激光经过的路程后还要除以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1)已知光速为:C=3×108m/s,激光信号在地球向和月球间往返所用的时间为:t=2.6s,激光信号通过的路程为:s=ct=3×108m/s×2.6s=7.8×108m,
故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为:
S/2=7.8×108m/2=3.9×108m.
(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超声波测距离利用的是声波的反射,速度乘以总时间算出的是来回的总路程,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只为总路程的一半,还要注意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1.当叩击自己的上下牙齿,或者咀嚼一只胡萝卜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咀嚼声,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骼传播的,骨传导传声效果比空气效果好,因此用手把耳朵塞起来,这声音反会变得更响.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和骨传声,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效果好.当叩击自己的上下牙齿,或者咀嚼一只胡萝卜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咀嚼声,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骼传播的,骨传导传声效果比空气效果好,因此用手把耳朵塞起来,这声音反会变得更响.
考点: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22.因为你敲击时,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那么他的两只耳朵到声源的距离就一样,那么他就无法从强度、时间、振动步调等方面区分声源的方向.
【解析】
两只耳朵可以分辨声源的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强度不一样;二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有先后;三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振动步调有差异.所有这些,有一个共同原因,那就是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一样.但是你敲击时,却是站在他的正前方或正后方.
23.(1)小偷和保险柜主人的音色不同
(2)银行的储蓄卡;智能门等(合理就行)
【解析】试题分析: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和不同人的声音.
(1)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电子耳如同人耳一样,能根据小偷和保险柜主人的音色不同来区分小偷和主人.
(2)类似的应用有:银行的储蓄卡;智能门等.
考点:音色
24.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 铁棒中传播速度最大,为5200m·s-1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1)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2)在空气中,当温度不同时,声速不同,这表明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即其传播快慢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速的大小和介质温度、介质种类有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