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

文档属性

名称 惊弓之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04 10:40:00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10、惊弓之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语文
2、年级:三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10课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2、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具准备: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鸟。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1、从课文哪个自然段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 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2、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学生在课件上选义项)
课件出示:
直: ①不弯曲 ②使弯曲的伸开?
③直接,直爽 ④垂直
⑤公正,正直 ⑥一个劲儿地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一个劲儿地往高处飞,飞得急!
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垂直掉下来,掉得快!
3、那这段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
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4、看到这样的情形,你们有什么反应?(很吃惊)
魏王呢?(大吃一惊)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啊!”“你真有这样的本事!” 课件
问:“这样的本事”指的是什么本事呢?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课件
用“只要……就……”造句
5、魏王听到更羸这样说,相信吗?他是怎么说的呢? (不相信) 指导学生读出魏王的语气。
后来更羸真的不用箭只拉弦就把大雁“射下来”了,这是为什么?在知道答案前,我们来朗读更羸和魏王的对话。
两学生表演朗读对话,师指导朗读要点,同位再表演读。师生表演读。师演更羸,当学生读完“是吗?” “你有这样的本事?”师故意说:“那当然”,从而让学生明白更羸在文中说的那句话“请我试一下吧。” ,体现了更羸的礼貌和谦虚。
6、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课件出示句子: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
(2)、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课件出示:
大雁成群结队飞行的画面,从而明白:这是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话,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完成下面练习:
课件出示:
1、大雁因为 ( ) ,所以飞得慢。
2、它因为( ),所以叫得悲惨。
3、它一听到弦响,因为 ( ) ,所以拼命往高处飞。
4、因为拼命飞,( ),所以伤口又裂开了。
5、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 )。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7、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拓展训练
1、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课件出示:
练习:受过箭伤的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
被蛇咬过的人,( ),心里很害怕;
被警察抓过的小偷,( ),心里很害怕;
以上这些受过惊吓的人和物,( ),心里很害怕,都可以说成是“惊弓之鸟”。
2、你们从这只大雁身上又得到什么启示呢?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四、】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的教学,我打破了逐段教学的定势方式,先从整体入手,弄清“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接着设计两个问题直奔重点段:①课文哪一节重点写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指导朗读第4节)②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下大雁?(生:任务性默读,在书中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和分析的句子——在汇报交流中重点理解“愈合”“孤单失群”,进行“因为……所以”句式训练——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回归整体。重点抓住结果——更羸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通过第九自然段来分析原因,体会更羸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准确判断的推理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也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大雁“惊弓”的实质来告诫学生别自己吓自己而成为一位弱者,遇事要冷静,不慌张。
本课教学中,我自认为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揣摩分析文章的道理,注重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注重了说话的训练,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活跃,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注重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多媒体课件设计花了一番心血,有效地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拓展训练把本课的难点进一步升华。
不足之处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那些对话没有出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很难一下把握对话的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时,能放但是没有很好地收,学生没有明白朗读的要点在哪里。对更羸分析的那段推理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
?
课件15张PPT。惊—害怕;弓—弓箭;之—的
一听到弓弦的响声就非常害怕的鸟。惊弓之鸟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 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直:①不弯曲 ②使弯曲的伸开
③直接,直爽 ④垂直
⑤公正,正直 ⑥一个劲儿地那只大雁直往上飞:一个劲儿地往高处飞,飞得急!
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垂直掉下来,掉得快!大吃一惊惊:惊奇,奇怪
非常吃惊!
“啊!” “真有这样的本事!”“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思考:
1、哪些是更羸看到的?
2、哪些是更羸听到的?
3、哪些是更羸分析的?练习:
大雁因为 ,所以飞得慢。受过箭伤它因为 ,所以叫得悲惨。孤单失群它一听到弦响,因为 ,
所以拼命往高处飞。心里害怕因为拼命飞, ,所以伤口又裂开了。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 。一使劲掉了下来比一比:更羸是射箭能手。
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练习受过箭伤的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
被蛇咬过的人,( ),心里很害怕;
被警察抓过的小偷,( ),心里很害怕;
以上这些受过惊吓的人和物,( ),心里很害怕,都可以说成是“惊弓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