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14 23:3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4、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培养识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
难点: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 万年,因发现于
而得名。
2、距今约 万年,生活在 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3、 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已经能够 ,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这些变化说明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使用的是 石器,还学会使用 火,为了生存,过着 的生活,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二、课堂研讨
1、看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说一说: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通过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及其演进过程讨论: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
3、以北京人为例思考:原始人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什么?原因?
三、拓展延伸
1、用北京人制造、使用工具的情况与动物使用工具的情况相比,你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
2、在当时,原始人每获得一点食物大家都是平均分配,
不存在谁多谁少的现象,不像我们现在有着贫富悬殊,
那么当时是不是我们理想的生活状态?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我国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 )
A.18000年前 B.20万年前 C .70万年前 D.170万年前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使用语言 D.造屋定居
3.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 )
①弓箭 ②陶器 ③打制石器 ④磨制石器
A.①③ B.②④ C .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
A.直立行走 B.使用打制石器 C .钻木取火 D.过着群居生活
5.已经能够人工取火的是( )
A.古猿 B.元谋人 C .北京人 D.山顶洞人
二、非选择题
6.请完成表格
元 谋 人 北 京 人 山 顶 洞 人
突 出 点 最丰富,举世闻名 √
生 活 年 代
生 活 地 点 √
使 用 工 具 √
头 部 特 点 √
用 火 水 平 √
组 织 形 式 √ 氏 族
【学习目标】
1、了解半坡、河姆渡聚落和大汶口居民的概况。
2、知道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种植水稻和粟,这不仅是对中国文明的贡献,也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3、理解由于生产的发展,大汶口原始居民后期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
【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产状况。
难点: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贫富分化现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氏族聚落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
2、半坡聚落发现于 ,距今约6000多年,是 最具代表的氏
族部落,他们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的是 如开垦耕
地的石斧、石铲,加工谷物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 房屋是 ,日常生活用具
主要是 ,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3、河姆渡聚落发现于 距今约7000年,是 氏族聚落的代表。河
姆渡居民主要种植 ,还饲养猪、狗、牛等家畜。他们住的房屋是
建筑形式,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如骨耜。
二、课堂研讨
1、小组合作学习: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2、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讨论其出现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
历史插图和课本内容密切相关,它勾画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处的特定时空氛围。请仔细观察课本中半坡聚落遗址出土的“钻孔石斧”,从“石斧”的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与北京人使用的工具相比,哪个更先进?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组找到的信息最多?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在我国古代,较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
A.元谋人 B.长阳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3.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米饭 C.粟 D.玉米
4.“曩(音nǎng,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述我国远古人类生活情况的一段话,你觉得和下列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最符合( )
A.北京人时期 B.山顶洞人时期
C.河姆渡、半坡聚落时期 D.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5.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的最可能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二、非选择题
6.史料研习: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习题:
(1)试举两例代表上古穴居而野处的两个例子。
(2)这里宫室指的是房屋,请问半坡和河姆渡分别建造什么式样的房屋?
(3)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对人类有何重大意义?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帝、炎帝对华夏族形成所作的贡献,知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以及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崇敬,增强民族意识。
2、了解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度。
3、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大禹的高尚品德。
【重点、难点】 
重点:炎帝与黄帝的贡献,尧舜禹和禅让制。
难点:如何区别史实与传说。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在古史传说中, 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3、距今约4000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 。为了扩张势力,不同联
盟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曾经联合打败以 为首的部落。后来炎帝和黄帝
为争夺中原地区,在 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归服黄帝,炎黄部族走向联合,
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黄帝过后,尧舜禹先后被 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首领
的办法,后人称之为 。
5、 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
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
二、课堂研讨
1、炎帝和黄帝为什么会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表演课本剧《禹的禅让大典》,讨论:“禅让制”有何特点、作用?
3、“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大禹治水工作繁忙与艰辛。从大禹的成功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三、拓展延伸
以炎帝与黄帝的发明创造为例说说古史传说与史实的区别是什么?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有一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
A.中山陵 B.大禹陵 C.黄帝陵 D.秦始皇陵
2.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3.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是( )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4.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接班的主要方式是( )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5.远古时期,传说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治水英雄,他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禹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
有我先”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2)这段话中“轩辕”有一项发明和一件大事,分别是什么?
(3)“轩辕”的贡献(结合课本),哪些真实可信?哪些带有神话色彩?如何看待更科学?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知道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都、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灭亡的基本过程,说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
3、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夏商西周更替的相同原因、历史启示。
难点: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定都 。
禹死 继,开始了“家天下”局面, 取代了“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 联合周边各部落打败了夏桀,建立商朝。商王
把都城迁到殷(即今天的 ),因此后代又把商朝成为殷。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 击败商朝军队, 自焚,商朝灭亡,武王
建立周朝,定都 ,史称 。
4、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
史称东周。
二、课堂研讨
1、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2、从夏商的灭亡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西周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拓展延伸
1、怎样推算公元纪年?
2、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奴隶社会代替了人人平等的原始
社会。有人据此说,这是历史的倒退。你是怎么认为的?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始于( )
A. 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 禹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
C. 启利用家族权势成为夏朝的国王 D. 商汤灭夏以后
2.商朝的起止时间是( )
A.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B.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C.公元1046年-公元1600年     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3. 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东周
4.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 )
A.黄帝时 B.夏朝时 C.商末周初 D.春秋战国
5.公元前771年,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的是( )
A. 商汤 B. 周武王 C. 夏启 D.犬戎
二、非选择题
6.请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个夏、商、西周大事年表。
要求:按朝代、建立年代、开国君主、都城四个项目内容制表。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内容及作用。了解西周的阶级结构。
2、了解夏商西周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暴力镇压与礼仪教化相结合。
【重点、难点】
重点: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难点:认识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分封制的内容:
(1)、周王把 和 授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前代贵族后裔,封他们为诸侯。
(2)、受封者必须服从 的命令,保卫 ;必须定期到
周室 、 和 。
2、分封制的作用:
(1)、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2)、密切了 ,推动了 。
3、夏商西周时期,贵族与平民都生活在 编织的社会
网络之中。
二、课堂研讨
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内容、作用分别是什么?
2、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结构和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是什么?
3、讨论:“礼”的含义及其实质。
三、拓展延伸
1、分封制能不能保证周王对广大疆域的统治永久的牢固,为什么?
2、“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子”是我国的民间俗语,你知道皇帝为什么更爱他的长子吗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
①交纳贡赋 ②交纳租赋 ③派兵作战 ④服从命令 ⑤治理诸侯国
⑥朝觐与服役 ⑦保卫周王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⑦①
C.①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④⑤⑥⑦
2.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不包括( )
A.亲戚 B.功臣 C.前代贵族后裔 D.少数民族部落首领
3.下列属于西周时期统治阶级的是( )
A.民 B.士 C.众 D.庶人
4. 西周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是 ( )
A.贵族 B.平民 C.奴隶 D.平民和奴隶
5.西周时有特权在触犯刑法后只要交纳一定数量的赎金就可以免刑的人是( )
A.农夫 B.工匠 C.奴隶 D.贵族
二、非选择题
6.请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张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并说出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2、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找出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具体位置,掌握读图的基本技能。
3、知道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等历史事实。
4、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难点:认识齐桓公称霸的实质和作用;“合纵”“连横”概念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春秋时期指的是____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___年。
2、春秋五霸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齐桓公为称霸采取的措施:
(1)任用_______为相, 改革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富强起来.
(2)以“_________________”为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4、齐桓公于公元前651年,在 举行诸侯会盟。
5、请找出晋、楚两国争霸中原的重要战役发生的地点及结果:
(1)晋国在_____________打败楚国军队,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后来,楚军在 打败晋国,____________跃升为霸主。
6、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找出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具体位置。
二、课堂研讨
1、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2、结合战国形势图,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
三、拓展延伸
1、请你讲讲“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等历史小故事,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从春秋、战国形势图中可以看出经过长期的争霸战争,小国不断被吞并,
你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诸侯争霸的影响吗?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使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打败敌手的著名战役是 (   )
A .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2.为了发愤图强,立志雪耻而卧薪尝胆的诸侯王是(   )
A .齐桓公    B.楚庄王     C.吴王阖间     D.越王勾践
3.战国初期,晋国分为三个国家,它们是(   )
A.齐、韩、魏  B.楚、燕、齐   C.赵、魏、韩    D.赵、魏、燕
4.下列诸侯国中,既是“春秋五霸”,又属“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齐国     B.晋国      C.吴国       D.越国
5.下列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   )
A.围魏救赵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合纵”“连横”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请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2、分析“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社会现象的原因。   。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铁器的应用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西周时期,人们主要使用 , 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古代把大规模的集体
耕作描写为 。
2、 时期,铁制工具占据主导地位,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3、 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二、课堂研讨
1、想象“千耦其耘”的情形,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你怎么理解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的社会现象?
三、拓展延伸
今天你在家里或农村还会看到与当时类似的农具吗?
你会使用吗?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所采用的方式是( )
A. “千耦其耘” B.个体耕耘    C.牛耕技术 D.铁制工具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3.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 )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 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4.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是在( )
A.商朝 B.西周 C. 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5.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主要是由于( )
A.木制工具的出现 B.石器工具的出现
C.青铜器的出现 D.铁器、牛耕的出现
二、非选择题
6.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是在什么时期?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习目标】
  了解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分析商鞅变法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进行了变法活动,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 。其中影响
最大的是 在秦国的变法,他得到了 的重用。
2、列举战国时期主要的变法国家与代表人物。
3、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二、课堂研讨
1、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完成表格:
变法措施分类 变法的具体措施
富国
强兵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商鞅变法的作用什么?
三、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当时秦国贵族的一员,你会支持商鞅的变法吗?请说明理由。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通过变法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是 ( )
A.秦 B.齐 C.楚 D.燕
2.战国时期,最先进行变法促进国家发展的是 ( )
A.楚国 B.魏国 C.齐国 D.晋国
3.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一个农民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与布帛
4.商鞅变法措施中最容易遭到保守贵族反对的是( )
A.推行县制 B.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
5.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学说与商鞅思想相接近的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
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指哪国国君?
(2)请概括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谈谈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习目标】
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重点、难点】
重点:甲骨文;司母戊鼎。
难点: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青铜器艺术成就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甲骨文是 。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朝开始的。
3、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二、课堂研讨
1、为什么把最初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甲骨文的出土和解读有什么重要意义?
3、商朝青铜器有哪些特点?
三、拓展延伸
1、请你简述汉字的演变过程。
2、青铜器的数量与质量能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国力吗,为什么?那么今天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又能折射出什么呢?请简要说说。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这里所谓的“有典有册”指的是当时人们
使用的 ( )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3.我国古代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是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 )
A.铜、铁、锡 B.金、银、铜
C.铜、锡、铅 D.铁、锡、铅
4.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精品代表作是 (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散氏盘
5.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青铜器是 ( )
A.毛公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司母戊鼎
二、非选择题
6.就司母戊鼎有关内容完成表格
出 土 地 点
名 称 来 历
铸 造 时 期
特 点
地 位
意 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2、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思想成就。
难点:如何分清诸子百家各派的政治主张。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0---51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
春秋战国时期, 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人物,对各种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2页, 填充下表:
诸 子 百 家 简 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 要 思 想
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
二、课堂研讨
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隆重举行。开幕式以巨幅画卷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璀璨的文明。其中,表演者打出三个不同的“和”字,既揭示了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和为贵的理念.
1、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2、“和为贵”的理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三、拓展延伸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能否举出我国历史上的体现这种浩然正气的事例
3、当今社会我们应当怎样提倡这种浩然正气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最深远的思想派别是(  )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2.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3.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4.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  )
A.“兼爱”、“非攻” B.“民贵”、“君轻”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治”
5.下列没有参与“百家争鸣”的思想家是 ( )
A.庄子 B.韩非子 C.孔子 D.孟子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谈谈你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学习目标】
1、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修建者、作用。
2、知道编钟及其出土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
难点: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54---55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56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编钟?你知道怎样演奏它吗?
(2)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是什么地方出土的?编钟的出土有什么意义?
二、课堂研讨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的汶川、都江堰市等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次地震中,后人为都江堰修的二王庙已经坍塌,但历经2000多年的都江堰,却经受住了大地震考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都江堰为什么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拓展延伸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项古代工程 它的修建与哪条河流有关
2、依据材料,说明这项伟大工程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今天这项工程有什么重要地位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
①二王庙 ②分水鱼嘴③石人水尺 ④飞沙堰⑤宝瓶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2.把内江的水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的工程是 ( )
A.分水鱼嘴 B.飞沙堰 C.宝瓶口 D.二王庙
3.都江堰水利工程中使江水分流的工程是 ( )
A.分水鱼嘴 B.分洪区 C.内江 D.宝瓶口
4.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音乐是 ( )
A.韶乐 B.钟鼓之乐C.祭祀礼乐 D.唐乐
5.下列关于战国时编钟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是商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B.编钟是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几件铜钟的组合
C.编钟的规模一般有三件一组,十几件一组甚至几十件一组
D.有的铜钟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
二、非选择题
6.看图回答:
(1)这个石人雕塑是谁
(2)他曾经主持修建过什么水利工程
(3)这个石人能起什么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时间和秦朝的都城;探讨秦统一的意义。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秦统一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难点: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64--65页“秦王扫六合”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66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的内容,设计出其知识网络图。
二、课堂研讨
看故事,答问题:听说秦朝咸阳的小商品博览会开幕了,一位百姓兴冲冲地赶到博览会。他到小贩A处买糕点,可是他的钱币小贩A不收,因为小贩A只收刀币;又到另一个小贩B那儿买水果,可那个小贩B只收蚁鼻钱,又没买成;走到小贩C那里买大米,钱可以用了,而且只要五个钱一斗,但称完一看不对,原来小贩C用的斗比百姓家乡的斗小了一些,又没做成买卖。百姓最后只能空手而回。
结合上面的故事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秦朝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1、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你能回答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的问题吗?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后,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是( )
A.秦 B.赵 C.楚 D.魏
2.使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4.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中国的统一是在(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3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60年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2年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请回答:
(1)李白称赞的秦王是谁?
(2)“扫六合”指什么事?具体时间是哪一年?
(3)你认为诸侯尽西来的原因有哪些?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9页到第70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秦王赢政采用“ ”称号,并确立至高无上的地位。
2、秦始皇废除西周时实行的 ,建立 、 二级行政机构,
各级官员都由 直接任免。
二、课堂研讨
秦始皇增加了皇帝权力,使皇帝成为国家内拥有最高权力的人,你认为这个做法恰当吗?试抒己见。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材料二 秦朝君臣之间,围绕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问题,发生过激烈争论。……秦始皇认为李斯的话有道理,决定实行郡县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上有什么创新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郡县制与西周的政治制度相比有哪些新变化?
3、从上述政治制度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方面,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此称呼最早出现在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丞相,其主要职责是( )
A.辅助皇帝处理国政 B.掌管军事 C.掌管监察 D.掌管刑狱
3.在秦朝的中央政府中,分管军事的官员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郡县制是在 ( )
A.秦国 B.秦朝 C.赵国 D.晋国
5.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主要特征是 ( )
A.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C.国家一切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D.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新华网消息:对于新世纪中国的新领导班子来说,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战略决策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改革需要大动作。想当年,秦始皇一统河山,将天下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个郡)。如今中国人口已经增加了几十倍.国土面积也比秦朝时大了许多,但是仍然只划分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显然是需要改革的。
请回答:
(1)秦始皇赢政统一六国后,地方机构是如何改革的
(2)你知道现行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怎样构成的吗 材料中提到的“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具体是怎样组成的
【学习目标】
1、知道交通的畅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灵渠、万里长城、焚书坑儒等知识点。
2、通过阅读课文及有关课外读物,培养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难点:“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秦始皇下令拆除一切 ,统一车辆 ,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
2、秦始皇规定以 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又推出一种新的字体 。
3、为了防御 进攻,秦始皇筑起西起 ,东至 的万里长城。4、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纳 的建议,实行“ ”。
二、课堂研讨
阅读下列材料:
“战国时期,各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始皇初统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请完成:
1、造成战国时期律令不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此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请完成:
1、郭沫若所说的是什么事件
2、这件事是秦始皇接受了谁的建议而做的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只有哪些书不烧
3、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件事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下一种。”请问秦始皇统一后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秦始皇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圆形方孔钱
3.万里长城在秦始皇时期的主要功能是( )
A.旅游景点 B.军事防御 C.划定国界 D.扩大秦朝疆域在世界的影响
4.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儒学的独尊地位 B.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C.打击妄议朝政的儒生 D.镇压企图叛乱的六国旧贵族
5.下列事件与秦始皇无关的是 ( )
A.焚书坑儒 B.修筑都江堰 C.修筑长城 D.开凿灵渠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秦统一前哪些方面的“异”
(2)这些方面的“异”对于国家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请选择一方面来谈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秦统一后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维护统一的局面
(4)“书同文字”后通用的字体是什么
【学习目标】
1、列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2、评价汉武帝。
【重点、难点】
重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元前 年, 称帝,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 。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推行“ ”政策。
3、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主张,颁布“ ”。
4、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 ;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
,并派 监督地方官员。
5、 时期,西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西汉进入
鼎盛时期。
二、课堂研讨
阅读下列材料:
凡不在六艺(六部儒家经典)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完成:
1、根据上述材料,你知道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吗
2、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种建议 它有什么影响
三、拓展延伸
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道家 D.道家和墨家
2.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献计献策的重要人物有( )
①韩信 ②张良 ③董仲舒 ④主父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②恩赐亲戚③巩固统一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4.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你将在这里学习( )
A.天文算术之理 B.法家治国之道 C.《孙子兵法》 D.儒家的经典
5.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目的是( )
A.监督地方官员 B.抑制地方豪强 C.防止贪赃枉法 D.强化皇帝权力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上”是指哪个皇帝 (主父)偃提出什么措施
(2)“上”颁布这项措施的目的不包括 ( )
A.巩固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
C.维护皇帝权威
D.恩赐亲戚
(3)这项措施效果显著,它妙在何处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设置的经过及意义。
2、学习张骞不怕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重点、难点】
重点: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
难点:西域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79--82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秦朝,秦始皇派 北伐匈奴。
2、 时,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先后派 、 北击匈奴,此后双方和睦安宁。 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3、汉朝时,人们把 和 以西的地区称为西域。
4、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 出使西域,他成为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
5、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 ,这是今 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二、课堂研讨
阅读下列材料: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请回答:
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有何影响
2、后两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这个事件中“一曲琵琶好”的人物,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肯定和赞扬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
中新社乌鲁木齐2005年9月30日电:今天上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干部大会”在乌鲁木齐的新疆人民会堂举行。中央代表团团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率中央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向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及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2005年10月1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
请回答: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知道新疆古代称什么吗
2、新疆地区正式归属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并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在什么时候
3、党中央派代表团庆贺新疆成立50周年,
这充分显示了对自治区的高度关心,
你知道还有哪些重大意义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B.为了促进西域经济的发展
C.为了获得西域丰富的物产 D.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在下列人物中,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 )
A.冒顿单于 B.汉武帝
C.卫青、霍去病 D.王昭君
3.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A.丰富了当时汉朝的经济生活 B.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C.开辟了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 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
4.我国最早对西北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朝代和机构是 ( )
A.西汉、西域都护 B.东汉、西域都护府
C.唐朝、安西都护府 D.唐朝、北庭都护府
5.下列哪一项内容最能充分说明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 )
A.张骞通西域 B.西域各国归附汉朝
C.丝绸之路的开通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请回答:
(1)张骞通西域始于哪一年 主要目的是什么 从他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2)张骞通西域有何意义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二)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掌握丝绸之路的概念。
2、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概念。
难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83--84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终点是 。
2、西汉时期,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从 出发,通过 和今天的 地区,到达 ,再转到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3、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课堂研讨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的新 “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
请回答:
“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 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2.“丝绸之路”开通后,西传的技术有( )
①丝绸②冶铁③凿井④造纸⑤雕塑
A.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⑤
3.在下列历史人物中,对陆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贡献最大的是( )
A.卫青 B.霍去病 C.班固 D.张骞
4.下列地点不在“丝绸之路”上的是( )
A.玉门关 B.函谷关 C.阳关 D.葱岭
5.在汉朝开辟的贯穿东西的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 )
A.精美的丝绸 B.新鲜的瓜果 C.漂亮的陶瓷 D.健壮的骆驼
二、非选择题
6.读下图:
“丝 绸 之 路”的 线 路 图
请回答:
(1)“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
(2)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
(3)“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2、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的杰出成就。
3、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
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重点、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及影响。
难点: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二、课堂研讨
阅读下列材料:
《九章算术》是数学知识的光辉的集成,它支配着中国计算人员一千多年的实践……土地的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这些似乎都是重要的实际问题。……他们感兴趣的不是希腊人所追求的那种抽象的、系统化的学院式的真理。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九章算术》成书于何时 读完李约瑟的这段话,你认为当时的“中国计算人员”对什么感兴趣 该书的出现有哪些重要意义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的许多患者为了表达对医院、医生的感激之情,送锦旗、牌匾称赞,内容有“妙手回春”、“张仲景再世”、“华佗医术再现,白衣天使楷模”等等。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华佗和张仲景是哪个时代的人物
2、现代,患者为什么要把有着高水平的医生称为“华佗”
3、假如有位患者让你替他写一个有关感谢医生内容的锦旗,你会怎样行文 试试吧!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纸发明于(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前期 D.东汉时期
2.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3.现在常用的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最早见于(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4.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人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蔡伦
5.几何学中勾股定理的特例“勾三、股四、弦五”是在下列哪本著作中提到的( )
A.《算数书》 B.《周髀算经》 C.《几何原本》 D.《九章算术》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唐代诗人章碣在《焚书坑》中写道:“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请回答:
(1)章碣为什么称“焚书”为“竹帛烟消”
(2)“竹帛”后来被什么材料所取代
新的书写材料有哪些好处
(3)新书写材料的传播有什么意义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影响。
2、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
3、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史记》及秦兵马俑。
难点: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1页到第95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起源于 , 末年传入我国。
2、佛教宣扬 、 ,这种教义有利于维护现存的 。
3、道教是产生于 的宗教。 后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 思想结合,形成道教。
4、道教宣扬通过 和 可以长生不老。
5、司马迁撰写的《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
6、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以 、 、 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
二、课堂研讨
阅读下列材料:
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他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由于触怒了汉武帝,遭受酷刑,获赦出狱后,仍旧发愤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 “书”指的是什么书
2、简单介绍这部“书”的特点
3、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
三、拓展延伸
1、右图三个人物你能对号入座吗?你想这可能吗?
2、佛教和道教为什么能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传播?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我国洛阳有一座著名的白马寺,它属于( )
A.佛教寺院 B.道教观 C.基督教堂 D.清真教堂
2.《史记》不可能记载的史实是 ( )
A.“秦王扫六合”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张骞通西域 D.“神医”华佗
3.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其杰出代表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佛塔 C.单于和亲砖 D.青铜器铭文
4.道教形成于( )
A.春秋时期 B.秦朝 C.西汉 D.东汉后期
5.佛教传人中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是因为( )
A.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B.虔诚信佛即是信仰统治阶级
C.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D.佛教教人忍受现世苦难,追求来世幸福的说教麻痹了人民的斗志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请完成:
(1)这是鲁迅先生对哪部著作的评价
(2)该书的作者是谁
(3)鲁迅先生为什么这样赞誉这部书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理解掌握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2、学会收集有效的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
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预习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序言,了解并掌握
从220-589年,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收集有关曹操的材料,思考教材P101《想一想》
3、 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 集团。
4、在政局混乱中, 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 ”有利地位。
5、 年,曹操打败了 ,取得了 的胜利,统一了北方。
二、课堂研讨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建立起来的?此后西汉、东汉相继建立,历时400多年,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但到了东汉末年,形势却发生了变化,情况如何?
2、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
3、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1)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怎样,你的愿望是什么?
(2)东汉末年,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北方的使命?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形成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封建国家分裂的社会根源是(  )
A.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   D.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
2.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3.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官渡之战发生在( )
A.200年  B.202年   C.220年   D.208年
5.有关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 )
A.发生在三国时期 B.袁绍全军覆没
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
二、非选择题
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据材料请回答:
(1)此诗的作者是谁?
(2)他的“壮心”是什么?
(3)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作为?
(4)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此人?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事件。了解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3、通过区分历史中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小说的区别。
【重点、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收集有关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或成语故事,在课堂上准备交流。
2、208年,曹操挥师南下,与 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 之战。
3、完成下表

年 赤壁之战
二、课堂研讨
1、讲故事:《三顾茅庐》,看谁讲的最精彩。
2、曹操的“壮心不已”是指什么?还有哪些阻力呢?
3、占优势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存在哪些不利因素?
三、拓展延伸
赤壁之战发生在阴历的11月份,按一般规律,在11月份我国盛行的是西北风,可为什么这时会刮起东南风呢?真是诸葛亮在七星祭坛上向上天求来的吗?(提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要注意历史真实与小说的区别)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魏国的建立者是(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3.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 )
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七擒孟获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主要出现在三国时期的(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魏蜀吴三国
5.对赤壁之战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了曹操
B.曹操带着少数人马逃回北方
C.刘备和孙权彻底消灭了曹操
D.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1)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2)材料中所说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3)按先后顺序列举出三个政权的建立者。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一)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理解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的主要影响,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能力。
2、知道淝水之战的历史事件。
【重点、难点】
重点: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及淝水之战
难点: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阅读课本107-108页“人口南迁”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请看课本109页“淝水之战”一目的内容,回答:
二、课堂研讨
1、在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的时代,大量因战乱而迁移的人口,会给他们的新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2、阅读教材P109找出淝水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在当代,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及流动趋势是什么?人口迁移对社会是有利还是有弊?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呈现出的特点有( )
①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 ②科学技术成就重大
③文化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④民族融合形成第一次高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朝代中,曾经统一过全国的是( )
A.曹魏 B.蜀汉 C.西晋 D.东晋
3.六朝时期,都城都建在今天的( )
A.北京 B.南京 C.洛阳 D.杭州
4.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从何时开始( )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初年 D.南北朝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向南移动,东线进入的是( )
A.巴蜀地区 B.两湖地区 C.江西地区 D.江浙地区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可以获取很多有效信息,有助于探究重要的历史现象,请识读以下两幅历史地图,然后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一、图二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二)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说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2、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来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3、通过学习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经济,了解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并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难点:人口南迁与江南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阅读课本110-111页“江南经济的发展”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二、课堂研讨
1、学生分组讨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要把建业改为建康?(答案在教材中找)
三、拓展延伸
学习完本课,你认为经济的发展关键有哪些因素?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南迁给南方经济带来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
A.为南方补充了劳动力     B.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C.江南人口增多,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下降 D.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2.南方的造船技术发达,三国时期,派人航海到达夷洲的是( )
A.孙权 B.刘备 C.曹丕 D.诸葛亮
3.六朝时期,中心由北向南转移的手工业部门是( )
A.冶铸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丝织业
4.右图是晋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模型器,它体现了( )
A.南方稳定的农业经济和生活
B.当时饲养牲畜的方法很特别
C.艺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D.南方陶瓷业制作水平高超
5.早在三国时期,吴国的船队就曾到达台湾,
台湾当时的名称是( )
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澎湖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区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物,他们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这里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低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经济现象?
(2)两则材料所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3)分析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4)用一句话概括上述历史现象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
产生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概述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知道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改革家。
2、分析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认识到改革能促进社会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五胡内迁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请看课文第113页“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一目的图文,回答下列1-2题:
1、东汉魏晋以来,内迁的“五胡”指哪些少数民族?
  
2、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生活方式、习俗方面呈现出什么趋势?
3、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114-115页“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二、课堂研讨
1、阅读教材,说出“五胡”指的是哪五个少数民族,他们分布在什么地区?
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歌曲《爱我中华》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在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匈奴、鲜卑、羯、氐这些民族?为什么?你怎样看待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三、拓展延伸
你能按照前面的知识结构,把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内容列一个表吗?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氏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孝文帝迁都到( )
A.平城 B.长安 C.上京 D.洛阳
4.下列不属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
A.学汉语 B.与汉人通婚 C.迁都洛阳 D.改穿胡服
5.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孝文帝改革符合保守势力的意愿 B.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
C.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D.孝文帝改革以身作则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东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并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犹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请回答:
(1)“北俗”指什么?
(2)这段材料体现魏主改革的什么内容?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你还知道魏主改革的其它哪些内容?魏主的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知道祖冲之的成就;《水经注》、《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农学的重要著作。
2.培养自己制作图表的能力。
3.通过对祖冲之、贾思勰和郦道元等古代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的学习,激发自己爱国、爱科学及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难点:理解这一时期我国科学技术领先世界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课前收集农谚若干条。
2、向家长或者亲友了解高邮的现在地理环境和地理沿革情况。
3、完成下表:
项目 朝代 人物 成就
数学
南北朝
郦道元
二、课堂研讨
1、讨论归纳祖冲之的突出成就
2、贾思勰是怎样写出《齐民要术》的?
3、《水经注》是一部什么书?
三、拓展延伸
你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的发展及北方民族的汇聚对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江南经济的发展 南北经济 科技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文化
北方民族的融合 的发展 繁荣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精确数值,要比欧洲早( )
A.500多年 B.700多年 C.900多年 D.约1000年
2.祖冲之生活的时期是( )
A.秦朝 B. 汉朝 C.三国 D.南北朝
3.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伤寒杂病论》
4.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的作者是( )
A.王羲之 B.祖冲之 C.顾恺之 D.贾思勰
5.《水经注》是一部( )
A.佛教经书 B.农业科学著作
C.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D.史书
二、非选择题
6.见右图(1)、右图(2)请回答:
(1)图(1)、图(2)分别是什么书?作者分别是谁?
(2)图(1)书的地位是什么?
(3)图(2)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习目标】
了解王羲之、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代表作品。
培养自己刻苦学习、不懈追求的意志品质;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王羲之、顾恺之的艺术成就;石窟艺术。
难点:感受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是 ,他擅长的书体有 、 、 、 ,人们把他的书风概括为“ , ”。他的行书代表作是《 》,后人尊他为“ ”。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名家辈出, 成就最高的是 时期的 。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以 最为突出,他主张画人物要“ ”,代表作有《 》 和《 》.
3、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的是 艺术,它综合了 和
的特点,是随着 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4、北魏时期,北方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有 和 。
二、课堂研讨
1、分组完成下表
项目 书法 绘画 石窟
代表人物
代表作
艺术特色
2、王羲之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
3、我国石窟艺术的兴起和发展,使你想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三、拓展延伸
1、你知道“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2、造窟者与王羲之、顾恺之有哪些相似之处?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许多寺庙出现的原因是 ( )
A.统治者支持以维护统治 B. 愿意出家的和尚很多
C.佛真能实现人们的愿望 D. 寺院势力很大
2.与云冈、龙门、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的是。( )
A.莫高窟 B.天龙山石窟 C.剑川石窟 D. 柏孜柯里克石窟
3.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目的是( )
A.麻痹人民 B.扩大寺院势力 C.发展石窟艺术 D.维护封建统治
4.被誉为“书圣”的是( )
A.柳公权 B.颜真卿 C.王羲之 D.顾恺之
5.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教盛行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 , 。”
请回答
(1)反映哪个朝代谁的书法?
(2)在空格内填写他的书法特点。
(3)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4)他被后人称之为什么?
七年级历史(上)1—9课导学案【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第1课
一、选择题:1、D 2、B 3、C 4、C 5、D
二、非选择题:
6、
元 谋 人 北 京 人 山 顶 洞 人
突 出 点 历史最悠久 最丰富,举世闻名 √
生 活 年 代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到20万年 距今约1.8万年
生 活 地 点 √ 北京房山周口店 北京房山周口店
使 用 工 具 √ 打制工具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头 部 特 点 √ 还保留猿的特征 与现代人没有多大区别
用 火 水 平 √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组 织 形 式 √ 群居 氏 族
第2课

第5课
选择题:1、C 2、B 3、B 4、C 5、D
二、非选择题:
6、
朝代 建立年代 开国君主 都城
夏 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商 公元前1600年 汤 亳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鎬京
第6课
选择题:1、C 2、D 3、B 4、B 5、D
二、非选择题:6、略
一、选择题:1、B 2、B 3、C 4、B 5、D
二、非选择题:
6、
出 土 地 点 殷墟
名 称 来 历 因鼎的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
铸 造 时 期 商朝
特 点 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
地 位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意 义 折射当时国力的盛衰,技艺精湛,气势浑厚,象征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七年级历史(上)10—19课导学案【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第10课
一、选择题:
1、D 2、A 3、B 4、B 5、C
二、非选择题:
6、(1)在地方,废除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
(2)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省、县、乡三级建制。目前,全国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第14课(2)
一、选择题:
1、C 2、D 3、B 4、B 5、B
二、非选择题:
6、(1)材料一反映了秦统一前在长度单位、车辆轮距、道路宽度、法律制度、穿戴、语言和文字的不同。
(2)这些方面的不同,会给国家的政令传达、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等造成很多不便。如,文字的不统一会使国家的政令不能顺利传达,也不利于人们的交流和文化传播。
(3)在经济方面统一了度量衡,在交通方面统一了车辆的轮距以及在文化方面统一了文字。
(4)“书同文字”后通用的字体是小篆,后来又发展成为隶书。
第15课
一、选择题:
第17课
一、选择题:
1、C 2、B 3、D 4、C 5、B
二、非选择题:
6、(1)秦朝还没有纸,书写材料是帛或竹木简,所以焚书是焚竹帛。
(2)纸。原料易得,价格低,便于书写和携带。
(3)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第18课
一、选择题:
1、A 2、D 3、A 4、D 5、D
二、非选择题:
6、(1)《史记》
(2) 司马迁。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创造了“纪传体”体例,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同时,它又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著作。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七年级历史(上)20—24课导学案【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第20课 (1)
一、选择题:
1、C 2、A 3、D 4、D 5、C
二、非选择题:
6、(1)南北朝时期;两宋时期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比《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3)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到江南,补充了大量劳动人手,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
(4)我国的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
第22课
一、选择题:
1、B 2、C 3、D 4、C 5、A
二、非选择题: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动脑筋
想一想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动脑筋
想一想
动脑筋
想一想
一份耕耘
一分收获!
我来回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虽然笨,但我不懒,我知道答案了!
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动脑筋
想一想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动脑筋
想一想
大家快想啊!答案是什么呢?
温故而知新!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孔子
生活时代:_______末年_____国人。
评价: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 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_》一书。
(1)包括“ ”和“ ”。
(2)提倡“ ”,以“ ”治国。
教育思想
及成就
(1)创办 ,主张“ ”。
(2)鼓励学生要 ,敢于坚持 。
(3)主张采用 的教学方法
动脑筋
想一想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都江堰
修建时间:___________时期
地点:__________流域(今四川省都江堰市)
修建者:_______国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构
①___________,功效: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功效: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功效: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脑筋
想一想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秦的统一
背景
①战国以来,_______成为大事所趋。
②____________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③_______之战后,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时间:___________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
开国皇帝:_____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_。
意义: 。
陈胜吴广起义
动脑筋
想一想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我虽然笨,但我不懒,我知道答案了!
动脑筋
想一想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动脑筋
想一想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医学
成就
①东汉医学家_______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______ 的基础,
被后世尊称为_______。
②东汉医学家华佗研制成麻醉药剂__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被人
们誉为_______。
秦 汉 的 科 技 成 就
数学:《 》成书于______时期,记载了负数运算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数学运算方法,它标志着以 __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教学体系的形成。
背景:造纸术发明前,我国主要用________或_____做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发明时间:_______前期发明了纸。
改进:_______时期,_______改进造纸术,制成“蔡侯纸”。这种造纸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造纸术
的发明
改进
温故而知新!
动脑筋
想一想
《三教共栖图》:儒、道、佛三教的创始人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在一起。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动脑筋
想一想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统一北方

动脑筋
想一想
温故而知新!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人口南迁
背景: 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 比较安定。
目的:为了 。
开始:_______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高潮: 后期,形成了南迁浪潮。
分布:主要分布在 地区,部分移民到达 一带。
时间: 。
交战双方: 。
结果: 。
作用: 。
淝水之战
我抢答!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农业:开辟大量 ;实行 间作;种植 ;
新建 设施。
商业及城市的繁荣 城人口达到百万。
商业: 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
原因
①北方人口南下为南方补充了大量 ,带来了中原
先进的 和 。
② 优越。
③_______之战东晋的胜利,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南方相对安定。
表现
纺织业:三国时 非常有名。
冶铸业:发明 ,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
制瓷业: 烧制技术高,使用广。
手工业
江南经济
的发展
动脑筋
想一想
猴哥,别在花果山了,我们去江南吧!
好嘞!出发!
看谁做得最好
历史背景
①386年,_______族建立魏国,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______________,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局面。
②______________成为时代的主流。
改革的目的:为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___________。
①494年将都城从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②汉化措施
措施
改穿_________;
学习_________;
采用_________;
与汉人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魏孝文帝改革
爱我中华!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动脑筋
想一想
图(1)
图(2)
看谁做得最好
老师:我想发言!
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