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选修4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既有正值,又有负值
B.化学反应速率表示的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C.对于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其数值一定不同
D.化学反应速率是对于所有化学反应而言的
2.已知4NH3+5O2═4NO+6H2O,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正确的是( )
A.v(O2)= v(NO) B.v(O2)= v(H2O)
C.v(NH3)= v(H2O) D.v(NH3)= v(O2)
3.在催化剂作用下,有机物DMO(CH3OOC-COOCH3)与H2反应能够转化为EG,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u纳米颗粒在反应过程中不参与化学反应
B.Cu纳米颗粒在反应过程中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DMO在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断裂C-O、C-H键
D.温度越高,Cu纳米颗粒的催化效果越好
4.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
A.2.5s B.5 s C.7.5 s D.10 s
5.时,在0.5L的密闭容器中,气体A与气体B反应生成气体C,反应过程中A、B、C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10s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B.该反应进行到10s时,消耗了0.15mol A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10s时反应生成了0.2mol C
6.对反应来说,下列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B.
C.
D.
7.在2L密闭容器中,盛有2molX和2molY进行如下反应:2X(s)+3Y(g)Z(g),当反应进行到10s后,测得生成0.5molZ,则平均反应速率为( )
A.v(X)=0.5mol/(L·s) B.v(X)=0.025mol/(L·s)
C.v(Y)=0.05mol/(L·s) D.v(Y)=0.075mol/(L·s)
8.某温度下,浓度都是的两种气体和,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Z,反应2min后,测得参加反应的为,用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生成的,则该反应方程式为
A. B.
C. D.
9.反应4A(s)+5B(g)4C(g)+6D(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D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分钟时v(B)=0.00125mol·L-1·s-1
B.半分钟内v(A)=0.0010mol·L-1·s-1
C.半分钟内v(C)=0.0010mol·L-1·s-1
D.半分钟内v(D)=0.045mol·L-1·s-1
10.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5 min末生成0.2 mol W,若测得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1 mol/(L·min),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 )
A.1 B.2 C.3 D.4
11.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若10 s时容器内剩余,则0~10 s内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 B.
C. D.
12.在一定温度时,将1 mol A和2 mol B放入容积为5 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 C(g)+2D(g),经5 min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 mol·L-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5 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2 mol·L-1·min-1
B.5 min时,容器内D的浓度为0.2 mol·L-1
C.该可逆反应随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逐渐减小
D.5 min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2.5 mol
13.某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3B(g) 2C(g)+xD(g),经2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5mol/L,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5%,以D表示的反应速率(D)=0.25mol/(L 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min时,A的反应速率为0.25 mol/(L min)
B.2min时,B的物质的量为1.5mol
C.化学方程式中,x=1
D.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之比为1:2
14.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式(称为速率方程)是通过实验测定的。以反应S2O+2I-=2SO+I2为例,可先假设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m(S2O)cn(I-),然后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算出k、m、n的值,再将k、m、n的值代入上式,即得速率方程。25℃时,测得反应在不同浓度时的反应速率如表:
实验 c(S2O)/mol·L-1 c(I-)/mol·L-1 v/mol·L-1·s-1
1 0.032 0.030 1.4×10-5
2 0.064 0.030 2.8×10-5
3 0.064 0.015 1.4×10-5
已知过二硫酸(H2S2O8)可以看成是H2O2中两个氢原子被二个磺基(—SO3H)取代的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二硫酸根离子(S2O)中含有2个过氧键
B.该反应的总级数为2
C.速率方程中k=6.14×10-3L·mol-1·s-1
D.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的路径无关,速率方程中浓度的方次要由实验确定
1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C.某反应速率为0.5mol·L-1·s-1,就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mol/L
D.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尺度
16.700 ℃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表中):
反应时间
0 1.20 0.60
0.8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内的平均速率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和,达到平衡时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均增大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和,达到平衡时转化率等于
17.在容积恒定的容器中发生反应,0~15 min内测得反应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15 min内反应消耗氨气5.4 mol
B.0~15 min内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C.0~15 min内,
D.15 min时氧气浓度下降到
18.某温度下,浓度都是的两种气体和,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Z,反应2min后,测得参加反应的为,用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生成的,则该反应方程式为( )
A. B.
C. D.
19.用甲、乙两装置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实验均需要秒表
B.实验前将乙装置注射器活塞外拉,放开后若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良好
C.其他条件相同时,乙装置所测速率比甲装置误差小
D.甲、乙装置是通过测单位时间锌的质量变化测定反应速率
20.在℃,在4个均为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反应进行快慢的顺序为( )
a. b.
c. d.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已知:反应aA(g)+bB(g)cC(g),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12 s时,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经测定前4 s内v(C)=0.05 mol·L-1·s-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将生成物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绘制出来。____________
(4)若上述反应分别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经同一段时间后,测得三个容器中的反应速率分别为甲:v(A)=0.3 mol·L-1·s-1;乙:v(B)=0.12 mol·L-1·s-1;丙:v(C)=9.6 mol·L-1·min-1;则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
22.根据下图回答:
(1)反应物是_______,
(2)内,的平均速率是_______,
(3)该图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 436 230
则表中_______。
23.在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3C(g)+nD(g),开始时A的物质的量为2mol,B的物质的量为3mol;5min末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1.5mol,用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D))为0.1mol·L-1·min-1。计算:
(1)前5min内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A)为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为_________。
(3)此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A)=1mol·L-1·s-1②(B)=4mol·L-1·min-1③(C)=3mol·L-1·min-1④(D)=7mol·L-1·min-1
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4.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 A和2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 xC(g)+2D(g),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0.8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由此推断:
(1)x值等于______________
(2)B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_____
(3)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4)生成D的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
(5)如果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则平衡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
25.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CO2,运用下图,可测定该反应的速率.请根据要求填空:
(1)连接好仪器后,需要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药品进行实验.
(2)在锥形瓶中加入5g大理石,加入20mL 1mol·L 1盐酸.每隔10s观测玻璃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并以mL·s 1为反应速率的单位,计算每10s时间间隔内的反应速率。数据处理的结果见下面的表格:
时间/s 10 20 30 40 50 60
气体体积/mL 4 14 25 38 47 55
反应速率/mL·s 1 0.4 1.0 1.1 ? 0.9 0.8
表格中的“ ”处应填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可知,本实验中反应速率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化学反应速率均为正值,没有负值,A项错误;
B.化学反应速率表示的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B项错误;
C.对于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若化学计量数和速率的单位均相同,则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相同,C项错误;
D.化学反应速率是对于所有化学反应而言的,D项正确。
故选D。
2.A
解析:
A.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则,A正确;
B.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则,B错误;
C.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则,C错误;
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则,D错误;
故选A。
3.B
解析:
由图可知,DMO和H2反应获得EG的反应机理为:催化剂Cu纳米颗粒将H2解离成H原子,H原子与DMO反应生成EG和CH3OH。
A.由图示可知,Cu纳米颗粒吸附H2后形成H—Cu—H过渡态,然后转化为Cu和H原子,故Cu参与了化学反应,A错误;
B.Cu纳米颗粒反应前后不变,故作催化剂,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
C.由图示知,CH3OOC-COOCH3反应后转化为CH3OH和HOCH2-CH2OH,故DMO中C—O与C=O发生断裂,C—H未断裂,C错误;
D.催化剂活性受温度影响,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催化剂活性下降,D错误;
故答案选B。
4.B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v(SO3)=2v(O2)=20.04 mol·L-1·s-1,根据v=知,这段时间为=5s,故选B。
5.D
解析:
A.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项错误;
B.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B项错误;
C.A、B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A、B为反应物,C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C为生成物,内,, 10s时反应达到平衡,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项错误;
D.时反应生成气体C的物质的量为,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6.C
解析:
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可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固体及纯液体除外)表示,再进行比较,注意换算时单位要统一。
A.;
B.是固态,不能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C.;
D.,综上,C满足;
故选C。
7.D
解析:
由反应进行到10s后,测得生成0.5molZ可知,v(Z)= =0.025mol/(L·s),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X)=2v(Z)= 0.025mol/(L·s)×2= 0.05mol/(L·s)、v(Y) =3v(Z)= 0.025mol/(L·s)×3=0.075mol/(L·s),故选D。
8.A
解析:
根据题意,浓度都是的两种气体和,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Z,反应2min后,测得参加反应的为,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则的浓度变化量为0.6,的浓度变化量为×2min=0.2,Z的浓度变化量为,、、Z的浓度变化量之比为0.6∶0.2∶0.4=3∶1∶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反应速率之比=各物质浓度变化量之比,结合原子守恒,则该反应方程式为,答案选A。
9.C
解析:
半分钟内v(D)== =0.0015 mol·L-1·s-1,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可得半分钟内v(C)=0.0010mol·L-1·s-1,据此分析解答。
化学反应速率指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无法计算出半分钟时的v(B),故A错误;
B.A是固体,不能用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故B错误;
C.由上述计算可知,半分钟内v(C)=0.0010mol·L-1·s-1,故C正确;
D.由上述计算可知,半分钟内v(D)=0.0015mol·L-1·s-1,故D错误。
答案选C。
10.A
解析:
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 L-1 min-1,则5min末时生成Z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L-1 min-1×5min×2L=0.1mol;5min末已生成0.2molW;利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n:2=0.1mol:0.2mol,n=1,A正确;
故选A。
11.A
解析:
由题意知,,,则,,故选A。
12.C
解析:
A.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 mol L 1,则C的浓度增加了了0.1 mol·L-1,,故A正确;
B.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 mol L 1,根据改变量之比登记计量系数之比,5 min时,容器内c(D)=0.2 mol L 1,故B正确;
C.该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后压强增大,故C错误;
D.经5 min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 mol L 1,物质的量的改变量为0.2 mol L 1×5L=1mol,C物质的量增加了0.5mol,D物质的量增加了1mol,因此5 min 时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 mol 1mol+0.5mol+1mol=2.5 mol,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3.B
解析:
设等物质的量A、B均为amol,由题干信息结合三段式分析如下: ,0.5x=0.25mol/(L min)×2min×2L=1mol,故x=2,=25%,解得:a=3,据此分析解题。
A.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故2min时,A的反应速率等于D的反应速率的一半,故为0.125 mol/(L min),A错误;
B.由分析可知,2min时,B的物质的量为a-1.5=3-1.5=1.5mol,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x=2,C错误;
D.根据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x=2,故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故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之比为1:1,D错误;
故答案为:B。
14.B
解析:
A.过二硫酸(H2S2O8)可以看成是H2O2中两个氢原子被二个磺基(—SO3H)取代的产物,则过二硫酸根离子(S2O)中含有一个过氧键,故A项错误;
B.根据表中数据代入v=kcm(S2O)cn(I-),可知m=n=1,反应的总级数为2,故B项正确;
C.把表格中任意一组数据带入速率方程中,都可以得到k=1.46×10-2L·mol-1·s-1,故C项错误;
D.由速率方程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的路径密切相关,故D项错误。
本题答案B
15.D
解析:
A.有些反应无明显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速率很快,但无明显实验现象,故A错误;
B.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其浓度变化值为0,故不能用它们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B错误;
C.由于化学计量数不一定相同,所以在该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不一定都为0.5mol/L,故C错误;
D.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则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D正确;
答案选D。
16.A
解析:
A.反应在内的平均速率,根据同一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正确;
B.时的转化量为,则的转化量也为,所以时的物质的量为,到时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已达到平衡,该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所以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求得平衡常数,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和,假设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则有,解得,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B错误;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平衡正向移动,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体积分数减小,C错误;
D.该温度条件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口中充入和,假设转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则有,解得,达到平衡时转化率为,D错误;
故选A。
17.B
解析:
A.0~15 min内测得反应速率,可知生成的HCN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0~15 min内反应消耗的氨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因为容器容积未知,所以不能计算消耗的氨气的物质的量,A项错误;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该时间段内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B项正确;
C.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C项错误;
D.因为氧气的初始浓度未知,所以不能确定其15 min时的浓度,D项错误;
故选B。
18.A
解析:
由题意可知,和反应中消耗和的浓度分别为、×2min=,生成Z的浓度为,则反应物、和生成物Z的浓度变化量之比为::=3∶1∶2,由化学计量系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可得反应方程式为2Z,由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可知Z的分子式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A。
19.D
解析:
A.甲、乙两装置需要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需要用到秒表,故A正确;
B.实验前将乙装置注射器活塞外拉,体系内压强减小,若气密性良好,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活塞会回到原位,故B正确;
C.甲装置中稀硫酸进入体系,占用一定体积,活塞右移,且随着稀硫酸不断加入,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水越来越多,加入的稀硫酸溶液被稀释,浓度不确定,会造成误差,用乙装置可以减小稀硫酸溶液体积和浓度的变化造成的实验误差,故C正确;
D.甲、乙装置是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测定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D。
20.B
解析:
比较同一反应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可根据“归一法”分析,即先统一速率的单位,然后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统一转化为同一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而比较大小。
将各物质代表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化为氮气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
a.v(NH3)=0.05mol·L-1·min-1,则根据v(NH3)=2v(N2)可知,v(N2)= =0.025 mol·L-1·min-1;
b.v(H2)=0.03mol·L-1·min-1,则根据v(H2)=3v(N2)可知,v(N2) = =0.01 mol·L-1·min-1;
c.v(N2)=0.02mol·L-1·min-1;
d.v(H2)=0.001mol·L-1·s-1=0.001mol·L-1·s-160s·min-1=0.06 mol·L-1·min-1,则根据v(H2)=3v(N2)可知,v(N2) = =0.02 mol·L-1·min-1;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1.0.05 mol·L-1·s-1 3A(g)+B(g)2C(g) 乙>甲>丙
解析:
(1)从反应开始到12s时,A的浓度变化量△c=0.6mol/L,时间为12s,故v(A)=△c/△t=0.05 mol·L-1·s-1;
(2)12s时,B的浓度变化量△c=0.5mol/L-0.3mol/L=0.2mol/L,故a:b=0.6:0.2=3:1,经测定前4s内v(C)=0.05 mol·L-1·s-1,此时A浓度变化为:0.8mol/L-0.5mol/L=0.3mol/L,此时v(A)=0.075 mol·L-1·s-1,即v(A):v(C)=0.075:0.05=3:2,故a:b:c=3:1:2,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A(g)+B(g)2C(g);
(3)平衡是A变化量为0.6,故C变化量为0.4,可绘制图象;
(4)确定A的速率为:甲:v(A)=0.3 mol·L-1·s-1;乙:v(B)=0.12 mol·L-1·s-1,故v(A)=3×0.12 mol·L-1·s-1=0.36 mol·L-1·s-1;丙:v(C)=9.6mol·L-1·min-1=0.16 mol·L-1·s-1,故v(A)=3/2×0.16mol·L-1·s-1=0.24 mol·L-1·s-1,故最快的是乙,最慢的是丙,则反应速率:乙>甲>丙。
22.A、B 2.5mol/(L min) 369
解析:
(1)图像中,A、B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减小,C的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增大,故A、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
(2)2min内,A的平均速率v(A)===2.5mol/(L min);
(3)2min内,Δc(A)=5mol/L,Δc(B)=4mol/L,Δc(C)=4mol/L,A、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且A、B的浓度并没有变为0,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则有-72kJ mol-1=436kJ mol-1+230kJ mol-1-2a kJ mol-1,解得a=369。
23.0.05mol/(L·min) 2 ①
解析:
(1)先算出C的反应速率,,再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故答案为:0.05mol/(L·min)
(2)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比:
,故D的系数n=2,故答案为:2
(3)比较同一化学反应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快慢,必须换算成同一物质相同的单位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比进行换算,我们将它们统一换算为A表示则①(A)=1mol·L-1·s-1=60 mol·L-1·min-1,
②当(B)=4mol·L-1·min-1时,(A)=2 mol·L-1·min-1,
③(C)=3mol·L-1·min-1时,(A)=1mol·L-1·min-1,
④当(D) =7mol·L-1·min-1时,(A)=3.5mol·L-1·min-1,故A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故答案为:①
24.2 0.8mol/L 60% 0.2mol L﹣1 min﹣1 不变
解析:
(1)依据反应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得到x,分钟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物质的量=0.4mol/L×2L=0.8mol,反应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则x:2=0.8:0.8=1:1,则x=2;
(2)B的平衡浓度c===0.8mol/L;
(3)A转化率=×100%=×100%=60%;
(4)用D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0.2mol L﹣1 min﹣1;
(5)3A(g)+B(g) 2C(g)+2D(g),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平衡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不变。
25.装置气密性 1.3 溶液温度 H+的浓度
解析:
(1)根据气体体积测反应速率,应保证装置不漏气,所以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2)由表中数据可知30s—40s之间的10s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38-25=13mL,所以该10s内的反应速率为13mL÷10s=1.3 mL·s 1;
(3)从表中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反应速率随时间推移,先小后大,最后又变小;该反应放热,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所以反应速率加快,由于盐酸浓度降低,所以最后反应速率减慢,所以本实验中反应速率与溶液温度和H+的浓度有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