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光的直线传播》巩固练习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1.人看见物体是由于光从 射入 。
2.一束激光从地球射向月球,经过月球上的反射器反射后,返回发射器,所需时间为2.54S,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______km。
3.(2020秋 镇江期中)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萤火虫、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
4.图中是________成因的小意图(选填“日食”或“月食”)。
5.(2020 卧龙区一模)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前方出现的情况是 ,你判断的依据是 。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发出的光,射向大地时是沿直线传播的
C.小孔成像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在水中的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
2.关于光的传播规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
3.(2020 巴中模拟)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多选)( )
A.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霓虹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只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能发光
C.打开电灯屋子马上被照亮,所以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
D.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了影子
5.(2020秋 蓬溪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光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最大 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大
6.下列现象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背后会出现影子
B.人通过双眼接受来自物体的光线判断物体的远近
C.日食和月食
D.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7.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8.在小孔成像实验中,从半透明纸屏上能看到外界物体的像。如果小孔靠近物体,纸屏离小孔的距离增大一些,则纸屏上该物体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以上均可能
9.(2020 永修县二模)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10.在小孔成像的实验箱中间的隔板上钻了两个小孔,实验时可在毛玻璃的光屏上出现( )
A.一个倒立的像 B.一个正立的像 C.两个倒立的像 D.两个正立的像
11.现代通信技术已使我们地球人感到了自豪,若运用现有的通信技术,实现地球与比邻星(二者之间的距离为4.2光年)之间的通信,那么( )
A.我们从地球上发出的指令,需经4.2年的时间比邻星才能接收到
B.瞬间就可以在两地之间传递信息
C.信息的传递有些延误,就像中央电视台的现场新闻报道一样,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D.两地的通信与我们平常的感受相同
三、实验探究与作图
1.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_________;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______(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_______(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基本不变”)
2.图示,L是一块上有两个小孔的挡板,在挡板的右方有一个点光源S,AB、CD是从小孔中射过来的两条光线,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确定出光源S的位置,并画图说明。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能解释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吗?你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画图说明吗?
【答案与解析】
一、填空题
1.【答案】物体;人的眼睛
【解析】人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2.【答案】
【解析】 已知:
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
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3.【答案】②③④;①⑤
【解析】太阳本身能发光,萤火虫尽管发光很微弱,但本身也能发光,蜡烛的火焰本身也能发光,这些是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宝石也是反射光,电影银幕也是反射光,这些不是光源;太阳、萤火虫是天然光源;烛焰是人造光源;故答案为:②③④;①⑤
4.【答案】日食
【解析】由图可见是地球进入月球的影子里,人们看到太阳被挡住,为日食的示意图。
5.【答案】弯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析】由于汽车发出的光柱是沿直线传播的,若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可判断前方出现弯道。
二、选择题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CD
【解析】水母和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不符合题意;发光的霓虹灯是人造光源,霓虹灯不发光的时候,不是光源,符合题意,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在晚上才比较亮,不是光源;符合题意;故选CD。
4.【答案】D
【解析】光在均匀的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水中、玻璃中,都可以沿直线传播,所以A错误;我们能看到发光的物体,也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所以B选项错误;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打开电灯感觉屋子马上就亮了,是由于所用时间很短的原因。C选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所以A不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可以在在真空中传播,所以B不正确;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所以C正确;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小,所以D不正确;故选C。
6.【答案】D
【解析】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人通过双眼接受来自物体的光线判断物体的远近都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雷雨天,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的传播速度。所以答案D正确。
7.【答案】A
【解析】人走过路灯的过程,由靠近到远离,影子先变短,再变长。如下图所示:
8.【答案】C
【解析】小孔成像,像的大小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当物体靠近小孔,光屏远离小孔时,像变大。
9.【答案】C
【解析】(1)C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C符合要求;(2)AB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C。
10.【答案】C
【解析】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成像,成的都是倒立的实像,与小孔的位置无关,所以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在厚纸板的不同位置上扎两个小孔,则在光屏上可能会出现两个倒立的像。
11.【答案】A
【解析】从地球上发出的指令以光速在真空中传播,需经4.2年的时间比邻星才能接收到;光速虽然很快,但是地球与比邻星的距离较远,信息以光的速度传播,也需要时间,地球与比邻星之间的通信需要更长大的时间,与我们平常的感受不同。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以3×108m/s的速度在一年内传播的路程;宇宙星体之间的距离较大,一般用光年作为长度单位来表示。
三、实验探究与作图
1. 【答案】(1)减小,(2)15(3)慢;基本不变
【解析】(1)由记录的数据表可以看出,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减小;
(2)由坐标图象可知,当L=35cm时对应的H大致高度为15cm;
(3)从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发现,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影子变化较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基本不变。
2. 【答案与解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将AB、CD反向延长相交于点S。如下图所示:
3.【答案】如图所示:井底之蛙只能看到灰色部分。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