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强化难点(4)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光强化难点(4)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8 18:4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光强化难点(4)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物体与凸透镜相距u=8cm时,经凸透镜成正立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u=12cm时,成倒立的像。则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u=20cm时,成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u=20cm时,成缩小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u=16cm时,成缩小的实像
D.当物体距凸透镜u=16cm时,成放大的实像
2.对这五种成像情况: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有关它们成像的性质或成像的原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是①③⑤ B.可成正立缩小虚像的是①②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 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⑤
3.学校教学楼一楼大厅墙壁上竖直放置了一块高1.2m的平面镜,小宇同学身高1.6m,当他以1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面镜,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宇在面镜时,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B.小宇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C.镜中的像身高1.6m,相对于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面镜
D.镜中的像身高1.2m,相对于小宇同学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4.如图所示的有关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观众能从多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图像,是由于在银幕发生了镜面反射
B.乙图中,树荫下的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
C.丙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折射的缘故
D.丁图中,彩虹成因与日环食的原理相同
5.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A.水面不发生反射 B.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 D.地面发生漫反射
6.下列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
B.放大镜观察昆虫
C.水中的蓝天白云
D.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方向
7.2021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活动现场,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飞扬”也正式发布亮相。火炬由银色和红色两种配色构成,采用氢作为燃料,外壳由重量轻、耐高温的碳纤维材料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炬红色部分可以吸收红光 B.火炬的氢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C.碳纤维材料可以增大火炬的密度 D.握紧火炬时,手对火炬的压强增大
8.如图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图中甲、乙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看出汽车此时是靠近摄像头
B.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电影放映机原理相同
C.夜晚,为了帮助司机开车看清仪表,车内的灯应亮着
D.照片中车的外表很清晰,但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这是因为车内没有光
9.下列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C.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D.人靠近镜子,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会变大
10.如图所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如下图所示是人坐在游泳池中在某一角度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人发生了“错位”现象,下列成语中所描述的光学现象与人体“错位”原因相同的是(  )
A.凿壁偷光 B.杯弓蛇影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12.下列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棱镜分光 B.透镜聚光
C.小孔成像 D.
如画倒影
13.把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红用此凸透镜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一次实验时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光屏未画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然后再移动蜡烛、光屏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结果准确的是(  )
A.第一次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第一次实验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幻灯机
C.将蜡烛从图中位置向25cm刻度处移动的过程中,光屏上得到的像逐渐变大
D.当物距为10cm时,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
1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日晷上呈现指针的影子 B.马路拐角处的镜子扩大了视野范围
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雨后天空中出现漂亮的彩虹
二、简答题
15.想一想:坐在教室内从某一个角度看黑板,黑板有时会发生“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如果你在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16.把毛玻璃放在书上,我们看不见书上的字,如果在毛玻璃的粗糙面上涂一层水,它就变成透明的了,这是为什么?
17.毕业前期,方明所在班级拍摄毕业照是,摄影师看到两边有些同学没有进入镜头,他及时进行了调整,顺利完成了拍照,请你说说摄影师是怎样进行调整的?
18.清晨,草上的露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出五颜六色的光,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它发出的光的颜色随视线方向的改变而改变,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9.一不透明的杯子,在杯底放一硬币,你向后退到恰好看不见硬币,然后请另一同学向杯中缓缓注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你又看见硬币了。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可通过作图辅助说明。
20.白天,当你看到较远处的建筑时, 是外墙壁较亮还是透明的窗户较亮 请你观察得出结论,并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解释此现象.
21.放电影时银幕上发生的发射属于什么反射?简述银幕做成白色的原因。
22.请你至少写出两种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2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是白纸更亮还是镜子更亮,为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当物体与凸透镜相距u=8cm时,经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此时物距小于焦距;当物体距凸透镜u=12cm时,成倒立的像,此时物距大于焦距,则焦距为
8cmAB.当物距为20cm时,物体可能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像;也可能在二倍焦距之外,成缩小的像,故AB错误;
CD.当物距为16cm时,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①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可放大、缩小或等大);②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④照相机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⑤幻灯机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小宇在面镜时,大小不变,则镜中像的大小也不变,故A错误;
B.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是虚像,故B错误;
CD.小宇身高1.6m,则镜中的像也1.6m,因为物体与镜中的像等大,且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物以1m/s的速度面镜时,像也以相同的速度靠近,而不是远离平面镜,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A.甲图中,观众能从多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图像,是由于光照在凹凸不平的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
B.乙图中,树荫下的光斑是由太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之间的缝隙,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故B正确;
C.丙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鱼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故C错误;
D.丁图中,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色散,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迎着月光走,月光经积水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积水面亮;而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所以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A.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大镜观察昆虫,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
D.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方向,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
A.由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物体只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所以火炬红色部分反射红色光,故A错误;
B.火炬的氢燃料使用后不能从自然界自动获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根据可知,在体积相同时,火炬的质量小,说明碳纤维材料的密度小,故C错误;
D.握紧火炬时,手对火炬的压力增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的,故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
A.图中甲、乙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此时照片中的汽车的像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汽车应靠近摄像头,故A正确;
B.摄像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电影放映机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它们的成像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
C.夜晚行车时,为了防止车前的玻璃形成平面镜成像,车内不应开灯,这样车内的光线较暗,更有利于看清外边的交通状况,故C错误;
D.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是因为车内的人反射的光很弱,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而不是因为车内没有光,故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
A.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不单指对平行光,故A错误;
B.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B正确;
C.“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云在水中飘”是天上的云在水中成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而人在岸上看到水中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所以,人面镜时,人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
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是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左右相反,物与像等大,故B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
A.人在游泳池中时,由于光的折射在某一角度观看时会产生“错位”现象,也就是照片中的“错位”现象,凿壁偷光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人体“错位”原因不同,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杯弓蛇影是光的反射现象,与人体“错位”原因不同,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与人体“错位”原因相同,故C选项符合题意;
D.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人体“错位”原因不同,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详解】
A.棱镜分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透镜聚光,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如画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同时还考查了光的色散,知道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13.C
【详解】
AB.由把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第一次实验时蜡烛和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0cm,此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本次实验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故AB错误;
C.将蜡烛从图中位置向25cm刻度处移动的过程中,物距不断变小,但始终大于一倍焦距,凸透镜始终成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变小时,凸透镜所成像逐渐变大,即光屏上得到的像逐渐变大,故C正确;
D.当物距为10cm时,物距等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不成像,所以光屏上得不到像,故D错误。
故选C。
14.B
【详解】
A.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马路拐角处的镜子是利用光反射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
C.放大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射到上面既会发生漫反射也会发生镜面反射,当从某一角度看黑板,这一角度的光线发生镜面反射强度大,看黑板时会很刺眼,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可以采取的方案有: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或黑板采用漫反射光材料等.
【详解】
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射到上面既会发生漫反射也会发生镜面反射,当从某一角度看黑板,这一角度的光线发生镜面反射强度大,看黑板时会很刺眼,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可以采取的方案有: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或黑板采用漫反射光材料等.
【点睛】考查镜面反射,属于分析信息题,要求学生能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物理服务于社会.
16.毛玻璃上粗糙,发生漫反射,涂水以后添平了粗糙的地方,变成镜面反射。原来是发生的漫反射,光线都被反射回去了不能透过玻璃,涂上水以后光线就可以透过了。
【解析】
【分析】
毛玻璃表面粗糙不平,从书上反射回来的光线经过毛玻璃被折射到了不同方向,当加入水后,表面变平,这时光线的折射度就相同了,入射到眼里的光线就强,就变成透明的了!
【详解】
因为毛玻璃上发生的是漫反射。涂上水之后就把镜面抹平了,产生了镜面反射,就能看清了。毛玻璃上粗糙,发生漫反射,涂一层水以后添平了粗糙的地方,变成镜面反射。原来是发生的漫反射,光线都被反射回去了不能透过玻璃,涂上水以后光线就可以透过了。
故答案为:毛玻璃上粗糙,发生漫反射,涂水以后添平了粗糙的地方,变成镜面反射。原来是发生的漫反射,光线都被反射回去了不能透过玻璃,涂上水以后光线就可以透过了。
17.摄影师应该讲镜头离同学远一点,同时摄影师还应将暗箱的长度缩短些。
【解析】照毕业照时发现有部分同学没有进入镜头,要想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则应使像变小,要使像变小,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物距增大后,像距跟着变小,要使所成的像清晰,则必须同时调节镜头缩小像距,所以应使镜头靠近胶片。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需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其次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18.露珠相当于是一个三棱镜,阳光照在露珠会发生色散现象。但是露珠又不是纯圆的,所以随着你的视线变化,你的角度也就跟着变化,也就看到了不同颜色的光线
【解析】
【分析】
草上的露珠相当于是一个三棱镜,使光发生了色散.
【详解】
露珠相当于是一个三棱镜,阳光照在露珠会发生色散现象。但是露珠又不是纯圆的,所以随着你的视线变化,你的角度也就跟着变化,也就看到了不同颜色的光线。
19.
【详解】
当水升到一定高度后,看到了硬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从硬币发出的漫反射光经水面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下偏折,当光线射入人眼,人凭光直线传播的感觉,认为硬币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其实人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如图所示:
20.外墙壁较亮,这是因为外墙壁粗糙,会发生漫反射,使人感觉发亮;窗户,要么光线直入,要么光线在玻璃上发生镜面反射,很大的范围内看不到光线,看上去比较暗.
【分析】
我们看到的是亮还是暗,关键是反射的光线能否进入眼睛,进入眼睛的光线是强还是弱,当頝反射时,如果处在反射光线的位置,则更亮,但不在反射光线的范围内时,反而变暗了.
【详解】
看较远处的建筑时,墙壁较亮,因为墙壁不是十分光滑,表面是粗糙的,所以光线射到墙面上产生漫反射,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而透明的窗户的玻璃表面,将会发生镜面反射,只有要特定的位置才能看到强光,大部分地方看不到此反射光线,所以窗户看起来较暗.
21.漫反射 @ 白色的银幕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色光
【解析】银幕是较粗糙的,所以光线照射到银幕上时发生是漫反射,但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因为白色能够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银幕做成白色才能呈现了各种颜色。
22.见解析
【详解】
第一种方法: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第二种方法: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23.见解析
【详解】
当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光线会集中在竖直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而纸会发生漫反射,所以在侧面看到的纸是亮的。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