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小芬用爷爷的老花镜片正对着太阳时,可在距镜片30cm处得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小圆点。如果小芬使用爷爷的镜片观察新买布料的布纹是否有缺陷,则布料到镜片的距离应满足( )
A.小于30cm B.大于30cm
C.大于30cm而小于60cm D.大于60cm
2.关于凸透镜(一只)成像规律的总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凸透镜成实像时,一定是倒立的
B.凸透镜成虚像时,一定是放大的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会变小
D.不管成实像还是虚像,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3.如图所示, 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看离他15m远处的乙同学, 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清晰的虚像, 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
A.小于10cm B.大于10cm小于20cm
C.大于20cm D.等于10cm
4.如图所示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是无锡市中小学统一安装的“一键式报警柱”。按下按钮就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面对面视频通话,实现校园安全事件的紧急救助。关于此设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B.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定律
C.“报警”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报警”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图所示,小明手持自拍杆正在进行自拍。下列关于“自拍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使成像更大
B.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使所成的像变为虚像
C.为了使身后的人能全部被摄入镜头,应将自拍杆拉长
D.利用自拍神器可以使成的像变成倒立放大的
7.如图是某物理学习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实验装置图,此时光屏上恰好出现清晰的像,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B.利用此时的成像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
C.生活中利用此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D.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可以成清晰的像
8.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 )
A.放大实像 B.放大虚像
C.等大实像 D.缩小实像
9.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
B.若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C.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虛像
D.若蜡烛放置在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星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10.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为20cm
B.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
C.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
二、填空题
11.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1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底片上得到的是______的实像。
13.为了测量某凸透镜焦距,小华先在纸上画一个小于透镜大小的圆环,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距透镜8cm处的白纸上的光斑恰好与圆环重合,这个现象表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当将该透镜靠近白纸垂直移动6cm时,此时白纸上的光斑再次与圆环重合,此过程中光斑的大小______(选填“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_____cm;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15.小明不小心将几滴很小的水滴溅到了妈妈的手机屏幕上,他惊奇的发现:通过这些小水滴看到手机上的字迹笔划变粗了。这是因为水滴在手机屏幕上起到了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作用,他看到的是笔划放大的___________像。再仔细观察小水滴,还可以发现手机屏幕上的颜色是由红、___________、蓝三种色条合成的。
16.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如下图所示,这是利用了______镜对光线的______作用。
17.小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烛焰、凸透镜和屏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跟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则小亮应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18.透过放大镜看物体一定成放大的像吗?小明同学想亲自来探究一下,他始终伸直手臂握住一个放大镜,用一只眼睛透过放大镜来观察竖立在桌面上的物理课本(如图甲所示),当他让放大镜从贴着课本开始慢慢的后退,直到离课本足够远的距离,在这过程中他能看到图乙中的哪些成像情形?按照观察顺序,序号依次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图乙中D图中的凸透镜成像情形在生活中有大量的应用,请例举一个,如______。
A.B.C.D.
19.手机拍照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拍照成的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图是小北用一部可变焦的手机相机站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的截屏图,拍摄这两幅照片时对应的像距______,所用镜头焦距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
20.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一次实验位置图,光具座上A、B、C三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点应放______(选填“光屏”、“蜡烛”或“凸透镜”)。若此时刚好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是放在______点,光屏应放在______点。
三、解答题
21.按照要求作图。(作图时请用刻度尺)在图中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
22.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间操时小园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园用刻度尺测出此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视为焦距,小华却告诉他,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小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小华采取正确的操作如图,在白纸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2)完成下图中的折射光路______。
(3)图中的光屏应在_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内能观察到清晰的像,这个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______。
(4)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u-t图像如下图,则v-t图像的大致关系为______。
A、 B、
C、 D、
答案
1.A 2.C 3.A 4.A 5.C 6.C 7.D 8.D 9.A 10.C
11.凸透镜 12.倒立、缩小 13.会聚 先变小后变大 5
14.20.0 左 15.放大镜 虚 绿 16.凸透镜 会聚
17.照相机 右 18.ADB 投影仪
19.缩小 乙大 乙大 20.凸透镜 C A
21.
22.
23.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 Ⅱ 照相机 C
试卷第8页,总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