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神奇的眼睛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小强的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小强的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 )
A.凸透镜、凹透镜 B.都是凸透镜
C.凹透镜、凸透镜 D.都是凹透镜
2.如图所示的是小杰同学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正确的是( )
A.近视眼 甲 B.近视眼 乙
C.远视眼 甲 D.远视眼 乙
3.小明视物时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则小明已经患上了( )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近视限,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远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4.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我国青少年课业负担重、使用电子产品多等因素,使眼睛不堪重负。为了防控儿童青少年眼部疾病,教育部将学生视力健康状况抽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 )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5.有经验的古董收藏家要得到准确的证据,有时需要用“放大镜”细致观察器物表面的微小细节,此时,他应该将古董放置于“放大镜”的( )
A.1倍焦距以内 B.1倍焦距与2被焦距之间 C.2倍焦距处 D.2倍焦距以内
6.据专家介绍,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容易引起近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A.甲和丁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乙和丁
7.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8.关于生活中的透镜,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用照相机照相时,形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看电影时,屏幕上的像相对于胶片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望远镜的目镜成像原理和放大镜是一致的
D.显微镜的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9.如图是山西省图书馆引进的一款黑科技阅读设备——“博看AI光影阅读”。它利用了激光投影和成像技术,开机后该设备将资源投影到白色桌面上,直接在桌面上用手进行触控操作,犹如在手机上操作一样简单。下列关于此设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桌面便于吸收各种色光
B.选用粗糙的桌面是为了使光发生漫反射
C.桌面上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
10.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焦距越大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B.放大镜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越小,放大效果越好
C.为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凹透镜片做成眼镜
D.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在镜头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二、填空题
11.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人的眼球结构类似于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______像。如果不爱护眼睛,则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佩戴______透镜。
12.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调节好焦距f=15cm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物距为______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适当的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所成的像的性质与生活中应用______(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一致。
13.如图所示,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图中的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上得到的是______的实像。
14.如图,投影仪上的透镜B是一个螺纹透镜,它的作用是_____。在图中所示的投影仪原理图中,物距是指投影片到_____(填出具体名称)的距离,图中的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
15.图所示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的物镜相当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机”)的镜头;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很多,主要目的是______;历史上第一位自制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
16.2020春节过后,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学生不能正常返校学习,物理老师利用手机给同学们直播了一个演示实验。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实验器材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______。如果觉得视频图像偏小,应该让手机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实验器材。打雷时,小明先看到闪电,经过3s钟听到雷声,请你估算一下,发生雷电处离小明处的距离大约为______m。(v声 = 340m/s)
17.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所示。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通过________(选填“甲”或者“乙”)图中的水珠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18.如图,把一支铅笔紧靠装满水的玻璃瓶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铅笔的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的”、“等大的”或“缩小的”),例举一个生活中与它成像性质相同的透镜:______。
19.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图所示,考古家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他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此时,该物件与放大镜的距离应______10cm(选填“>”“=”或“<”);用放大镜的镜片制成的眼镜可用于矫正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20.我们的眼睛是高级的照相机,如图所示是眼球的结构图。其中_____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它会自动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其厚度;当光线变强时,瞳孔会自动变______________;如果经常长时间看手机等近处物体,会使晶状体变厚,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___方,形成______________,应该佩戴______________镜来矫正。
三、解答题
2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30 20 15 10 5
像距v/(cm) 15 20 30 40 /
(1)上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①实验中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②第5次实验光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像;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______次数据是编造的。
(2)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3)实验中他不小心用纸把透镜下半部分遮住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4)实验后,小明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说明小明同学所带的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2.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
(1)小聪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如图1所示,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离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如图2所示图像,由图可知,白纸被烤焦的最短时间为2min,对应的s为 ______cm,此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f;
(2)当透镜与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生活中的 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仅将题(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在光屏上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将蜡烛移至如图3所示位置,可以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所成的 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制成 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
1.C 2.B 3.B 4.B 5.A 6.A 7.C 8.C 9.B 10.C
11.照相机 实 凹 12.20.0 右 远视 幻灯机
13.晶状体 倒立缩小 14.会聚光线 透镜A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5.照相机 使像更明亮 伽利略 16.凸 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靠近 1020 17.甲 18.放大的 放大镜(老花镜、显微镜的目镜、望远镜的目镜等) 19.虚 < 远视 20.晶状体 减小 小 前 近视 凹透
21.10 不能 4 照相机 远离 能 近视
22.10 放大 投影仪 能 虚 远视
试卷第8页,总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