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多彩的光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一定属于光源的是( )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B.晴天的月亮
C.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雨后彩虹 D.日食现象
3.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距凸透镜 12 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 cm B.12 cm
C.24 cm D.6 cm
4.《墨经》中最早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奠定了量子通信的基础。下列选项中光现象的原理与《墨经》中这一解释不相符的是 ( )
A.海市蜃楼 B.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C.瞄准射击时的“三点一线” D.凿壁偷光
5.学校组织学生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注意手指挡住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
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6.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
B.仍成像,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像上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D.仍成像,像还在原来位置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
B.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90度
D.人离平面镜较远时,在镜中所成的像比人要小
8.如图所示,嘉嘉同学站在平静的澄池边看到“房在水中现,鱼在房上游”;关于他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9.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小)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给水透镜“戴上”时,如图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对“水透镜”注水
B.将蜡烛靠近“水透镜”
C.将光屏靠近“水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水透镜”
10.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把光能量聚集的点就是焦点
B.在成像实验中,若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凸透镜不能成像
C.2倍焦点处是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小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_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日食是由于___________形成的,很 多人通过照相机拍摄到美丽的日食图片,用照相机拍摄日食图片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_透镜。
13.夏天人们在大树下乘凉,乘凉的范围实际上是大树的______,其原理是______,我们在树下还可以看到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太阳的 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4.光照在你正在完成的试卷表面发生的是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若其中一条光线的入射角为60 °,则其反射角______60°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__,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__、__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6.身高1.6m的人站在高1m的平面镜前2m处,在镜中的像高是 ______ m。若她向平面镜靠近0.5m ,则她和像的距离是 ______ m ,像的大小 ______ ( 选填“变大”不变” “变小”)
17.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_,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下面的甲、乙示意图中,属远视眼的是______,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______(选填“丙”或“丁”)。
18.晶晶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成像原理______(选填“投影仪”或“摄像机”),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得到清晰的实像时,这像一定是_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像。
19.正常眼睛观察物体的最佳距离为25cm,当用平面镜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cm处最为合适。如图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如果人眼的晶状体像鱼这样,观察远处物体的像将成在视网膜的______(填“前”或“后”)面,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______(填“凹”或“凸”)透镜。
20.小陶子发现老师上课使用的白板是由投影仪构成的,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如图中h=40cm,则凸透焦距f的范围是______。
三、解答题
21.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已知入射光线AO。请画出反射光线OB和折射光线OC。
22.在下图中画出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
23.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4.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可折转的白色纸板EF(转轴为ON)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镜面上的O点,并将纸板F绕接缝ON前后翻折,当纸板F与纸板E在同一平面时,纸板F上才能呈现反射光束。由此可知,对于给定的反射面,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________(只有一条/可以有无数条);
(2)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并加上箭头符号,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比较________是否相等;
(3)如果让光沿A’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岀,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
(4)白色纸板能呈现光路是因为其对光线发生了________(镜面/漫)反射。
25.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的实验中,选用了激光笔、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量角刻度)、记号笔等器材。
(1)如图甲所示,激光笔发出的光沿着射向水面,折射光线沿着射入水中。则折射角是________。
(2)使用可折转的光屏,可以探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__________________。
(3)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如图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哪些规律。(至少写出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如果保持图甲中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应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小明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和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5)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光屏。
(6)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8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像是图丁中的___________(选填“1”“2”“3”或“4”)。
答案
1.D 2.B 3.A 4.A 5.D 6.D 7.A 8.C 9.A 10.D
11.变小 不变 12.光沿直线传播 缩小 凸
13.影子 光的直线传播 实像 14.漫 等于
15.色散 绿 蓝 16.1.6 3 不变
17.凸透镜 乙 丙 18.摄像机 变大
19.12.5 前 凹 20.改变光路 20cm<f<40cm
21.
22.
23.
24.只有一条 反射角与入射角 光路是可逆的 漫
25. 在同一平面内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26.点燃 投影仪 远视眼镜 10 向上 B 4
试卷第8页,总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