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机体稳态的免疫调节 B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肤黏膜、胃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有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及抗体的参与
D.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2.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能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并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高
B.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
C.树突状细胞受损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影响
D.摄取抗原后的树突状细胞膜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T细胞结合
3.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4.如图为人体感染病原体后的病原体浓度变化曲线,其中曲线3表示正常人,曲线1和2分别表示第二道防线缺失或第三道防线缺失病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二道防线缺失病人,其第三道防线不受影响
B.给曲线2的病人注射疫苗,会诱发特异性免疫
C.在a点时,正常人体内含有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
D.曲线3的病原体浓度变化过程中,仅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
5.在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是( )
A.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共同作用
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
C.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仅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癌细胞仅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只有体液免疫才有抗体的参与,只有细胞免疫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
6.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西市一家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中毒,9名中毒者全部死亡。经疾控中心检测,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实验研究中,给从未接触过米酵菌酸的受试者皮下注射微量的米酵菌酸后,若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此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体内含有足量的该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过敏
B.米酵菌酸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位
C.机体对米酵菌酸的免疫必须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
D.若受试者注射米酵菌酸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7.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如图表示某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也能识别抗原
B.d细胞与X细胞密切接触,使X细胞坏死裂解
C.患者痊愈后短期内再次接触此新冠病毒,c细胞可迅速分裂分化
D.b细胞是T细胞,除图中所示外,它还可以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激活体液免疫
8.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图所示。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等,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B.IgE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T细胞参与
C.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D.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
9.下列对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的实质是过敏原再次与组织细胞特别是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
B.免疫缺陷病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引起的,发病时免疫细胞成为抗原
C.自身免疫病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发病时自身成分成为抗原
D.艾滋病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10.2020年12月30日下午,国药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公布了其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Ⅱ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数据结果,其保护效力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当天晚上国家药监局依法附条件批准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上市。下列有关灭活疫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灭活疫苗丧失了对细胞的侵染性但保留了其抗原性
B.接种灭活疫苗只能激活体液免疫但不能激活细胞免疫
C.接种灭活疫苗可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和免疫自稳
D.需多次接种才能使机体获得足够免疫力
11.角膜移植手术是对角膜病治疗的主要手段。虽然角膜因其无血管、无淋巴管的特性,属于相对免疫赦免区,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免疫排斥这一器官移植所面对的困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排斥反应主要是T细胞识别和攻击的结果
B.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
C.对于接受者来说,移植的角膜中含有抗原类物质
D.角膜属于相对免疫赦免区,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12.新冠肺炎是由SARS-CoV-2(单链RNA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感染SARS-CoV-2后,在内环境中会迅速增殖形成大量的病毒
B.侵入人体内的SARS-CoV-2会刺激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该病毒为胞内寄生生物,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
D.当人体再次感染SARS-CoV-2时,记忆细胞会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
13.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机体后能引起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14.HIV感染T细胞后,就会强迫T细胞的细胞膜形成囊膜作为自己的藏身之所。囊膜在HIV复合蛋白(Gag)的协助下通过“出芽繁殖”从T细胞脱离,继续感染其他T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IV感染初期,机体免疫能力下降,T细胞数量减少
B.HIV感染其他T细胞的过程与细胞识別和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別HIV
D.通过开发能阻止Gag蛋白在体内累积的药物,可抑制HIV的传播和繁殖
15.根据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若干亚群,其中常见的有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辅助性性T细胞(Th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某科研组做了用HIV病毒感染上述两类T细胞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HIV破坏T 淋巴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概率增大
B.Tc 细胞数量的减少可能是Tc 细胞自身凋亡的缘故
C.Th 细胞易受 HIV 的攻击,将影响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
D.正常机体接种疫苗后,Tc 细胞的形成与 Th 细胞无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17.如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体内发生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为抗原呈递细胞,B为细胞毒性T细胞,F为B淋巴细胞
B.图中a为细胞因子,c为抗体,每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C.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B、细胞C、细胞D、细胞E、细胞F和细胞H
D.若该同学感染的是病毒,则只有①②过程被活化,该过程产生的细胞C能杀死被感染的细胞
18.研究人员以某过敏原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这批小鼠分成四组,再用该过敏原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应,诱发前的0.5h和诱发后6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3%、6%、9%的青蒿素乳膏,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诱发48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A组,说明B组小鼠发生了对该过敏原的免疫应答
B.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C.小鼠发生过敏反应时,机体中分泌抗体的细胞大量释放组织胺,使小鼠出现呼吸困难
D.实验结果图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
1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刺激细胞Ⅵ时,细胞Ⅵ可分泌大量的抗体
B.④过程表示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杀灭病原体
C.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Ⅱ也可以分化为细胞Ⅲ
D.细胞Ⅴ膜表面无抗原受体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0.如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B.神经系统能影响内分泌腺的活动,内分泌腺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C.免疫细胞可以作为激素调节的靶细胞
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
三、非选择题:共2题,共30分。
21.肝脏是个特殊的免疫耐受器官。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肝脏中的T细胞表面存在高表达抑制性受体(TIGIT分子),其与肝脏等细胞表面的某信号分子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活性,使肝脏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无损伤产生。为研究TIGIT分子在HBV免疫耐受维持中所起的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1)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_______与被侵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
(2)科研人员利用乙肝病毒携带小鼠进行了实验,实验组注射抗TIGIT的抗体阻断TIGIT抑制通路,对照组注射等量的其他抗体,结果证明抗TIGIT的抗体能够发挥阻断作用,抗TIGIT的抗体能够阻断TIGIT分子通路的机理是__________。
(3)为研究TIGIT分子通路阻断后对肝脏免疫耐受的影响,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了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结果如图,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可作为检测肝脏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
①与第1组结果对比可知,第______组小鼠的肝脏处于免疫耐受状态。
②图中结果可说明第______组小鼠肝脏发生了损伤。对小鼠肝脏细胞进行病理染色观察,也表现出同样的结果。推测该组肝脏细胞受损的原因是______。肝脏细胞受损会增加发生肝癌的风险。由此说明TIGIT分子在HBV免疫耐受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有人说机体的免疫调节越敏感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说法 ______。
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22.1CD19-CAR-T细胞是一种被修饰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表面的嵌合抗原受体(简称CAR)能直接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抗原(如CD19)。研究人员尝试用CD19-CAR-T免疫疗法治疗某种B细胞淋巴瘤(简称MCL)。请回答问题:
(1)正常的B细胞在_______免疫中识别抗原并接受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_______刺激后增殖分化为______,产生大量抗体。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转化为具有无限_______能力的癌细胞,造成免疫功能受损。
(2)为研究CD19-CAR-T细胞对MCL细胞的杀伤效果,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4种肿瘤细胞,每种各收集3管。将两种T细胞分別与肿瘤细胞共同培养12小时后,统计各组肿瘤细胞数(用C表示),并计算杀伤率,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杀伤率/%
CD19-CAR-T细胞 末被修饰的细胞毒性T细胞
有CD19的肿瘤细胞(MCL细胞) Rec-1 60 17
Maver-1 75 32
Jeko-1 78 30
无CD19的肿瘤细胞 24 13
①表中杀伤率=[(C对照组-C实验组)/C对照组]×100%,公式中的对照组为________。上述结果表明CD19-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未被修饰的细胞毒性T细胞;_______。
②研究人员欲进一步探究CD19-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的机理,已知IL-2、TNF-α是两种杀伤性细胞因子。请在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内容,完成实验方案。
组别 T细胞种类 肿瘤细胞种类 IL-2的释放量 TNF-α的释放量
甲 CDl9-CAR-T细胞 i__________ 1.89% 0.2
乙 ii__________ 有CD19的肿瘤细胞 30.1% 32.49%
实验证实,CD19-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CD19靶抗原进而引起杀伤性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欲将CD19-CAR-T免疫疗法用于临床上MCL患者的治疗,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 ________(写出一个方面即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皮肤黏膜、胃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故体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B正确;人体第三道免疫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有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及抗体的参与,C正确;浆细胞不能分裂,D错误。
2.答案:D
解析:据题图可知,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病毒及细菌等病原体,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溶酶体参与,由此可推测,其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高,A正确。树突状细胞能吞噬细菌和病毒,说明其具有防御功能;能摄取、处理自身变异的细胞,说明其具有自稳和监视功能,B正确。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既可参与体液免疫,也可参与细胞免疫,因此树突状细胞受损对两种免疫反应都有影响,C正确。摄取抗原后的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出现特定物质能与T细胞膜外具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而不是细胞膜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D错误。
3.答案:C
解析:泪液中的溶菌酶是位于体表的杀菌物质,且清除细菌没有针对性,所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B正确。青霉素能杀菌是因为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它不属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正确。
4.答案:C
解析:第二道防线主要由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组成,吞噬细胞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故第二道防线缺失的病人,其第三道防线也会受影响,A错误;曲线2表示第三道防线缺失患者,故给曲线2的病人注射疫苗,不能诱发特异性免疫,B错误;根据题意,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正常人可通过免疫调节清除体内病原体,故在a点时,正常人体内含有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C正确;曲线3的病原体浓度变化过程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发挥了作用,D错误。
5.答案:A
解析:病毒属于寄生在细胞内的生物,病毒侵染人体后,在未进入细胞之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进入细胞后先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再由体液免疫将病毒消灭,A正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构成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B错误;对于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等物质,在细胞外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如果进入细胞内则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对于癌细胞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C错误;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D错误。
6.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受试者首次接触米酵菌酸,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无免疫力,而不是对米酵菌酸过敏,过敏反应的发生说明该受试者至少是第二次接触过敏原,A错误;抗体是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位,B正确;米酵菌酸不是病毒或胞内寄生菌,只需体液免疫发挥作用不需要细胞免疫,C错误;若受试者接触米酵菌酸时对其没有免疫力,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机体产生了一定量的抗体,下次注射时机体可能产生了足量抗体,不考虑过敏反应,机体不会再出现红肿,D错误。
7.答案:B
解析:题图所示为细胞免疫的过程,a细胞为吞噬细胞,b细胞为T细胞,c细胞为记忆T细胞,d细胞为效应T细胞, X细胞为靶细胞。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也能识别抗原,A叙述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B叙述错误。同种病原体再次入侵,记忆T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C叙述正确。除题图中所示,病毒侵入机体还会引发体液免疫,T细胞可释放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的增殖分化,D叙述正确。
8.答案:C
解析:当过敏原初次入侵机体时,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A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B正确;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由题图可知,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过敏原会与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过敏症状,D正确。
9.答案:C
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免疫反应,过敏原与相应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A错误;免疫缺陷病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但发病时免疫细胞不会成为抗原,B错误;自身免疫反应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发病时自身成分成为抗原,C正确;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10.答案:C
解析:灭活疫苗丧失了感染性和毒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A正确。接种灭活疫苗可激活体液免疫,不能激活细胞免疫,B正确。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而灭活疫苗只能够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并不能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和免疫自稳,C错误。灭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足够免疫力,需要多次;重复接种,D正确。
11.答案:D
解析:排斥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识别和攻击的结果,A正确;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免疫系统的敏感性,B正确;移植后的角膜可引起免疫反应,属于抗原,C正确;相对免疫赦免区是机体对正常成分的保护,不属于免疫缺陷,D错误。
12.答案:C
解析:病毒营寄生生活,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能在内环境中增殖,A错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因子不能与病毒结合,B错误;该病毒为胞内寄生生物,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C正确;记忆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而是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D错误。
13.答案:D
解析: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为逆转录,图甲第一个过程就是逆转录过程,A正确。图乙显示,感染过程中有抗体产生,抗体是由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B正确。HIV主要侵染和破坏T细胞,图丙显示,加入实验药物a后,T细胞数量增多,说明药物a可能使HIV侵染能力下降,C正确。图丁显示,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数量增多,说明HIⅤ对实验药物b不敏感,D错误。
14.答案:A
解析:HIV感染初期机体免疫能力受影响不大,可摧毁大多数病毒,T细胞的数量不会减少,A错误;HIV感染其他T细胞的过程中先被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而后通过胞吞作用进入T细 胞,B正确;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具有识别抗原的作用,C正确;分析信息可知Gag与HIV的“出芽繁殖”有关,即通过开发能阻止Gag蛋白在体内积累的药物,可抑制H1V的传播和繁殖,D正确。
15.答案:D
解析:HIV病毒可以使Th细胞下降很多,而T细胞是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细胞,故A正确。Tc细胞数量的减少幅度不大并不是因为HIV病毒的入侵,应是其自身凋亡的原因,故B正确。Th细胞受HIV的攻击,会影响患者的绝大多数体液免疫,因为体液免疫需要Th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B细胞增殖分化,故C正确。正常机体接种疫苗后主要是体液免疫,但也有部分是体液免疫,Tc细胞的形成与Th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系,故D错误。
16.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侧重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侵入人体可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故即使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也会使人体产生抗体,A项错误;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可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能激发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一般也会使人产生抗体,B项错误;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也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项错误;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D项正确。
17.答案:AB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包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是抗原呈递细胞,B、C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D是记忆T细胞,E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F是B淋巴细胞,G是浆细胞,H是记忆B细胞,A正确;图中a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c为抗体,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B正确;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B、细胞C、细胞D、细胞E、细胞F和细胞H,C正确;若该学生感染的是病毒,由于病毒寄生在细胞内,因此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才能将其消灭,而①②过程仅代表细胞免疫, D错误。
18.答案:ABD
解析: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A组,说明B组小鼠发生了对该过敏原的免疫应答,A正确;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B正确;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C错误;通过对柱形图数据分析可知D、E组结果与B组比较,胸腺指数偏低,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D正确。
19.答案:ABC
解析:分析题图:①是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的过程,②是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和呈递病原体的过程,③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抗原的过程,④是抗体与抗原结合的过程;细胞Ⅰ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Ⅱ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Ⅲ是记忆T细胞,细胞Ⅳ是B细胞,细胞V是浆细胞,细胞Ⅵ是记忆B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刺激细胞Ⅵ(记忆B细胞)时,细胞Ⅵ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浆细胞可分泌大量的抗体,A错误;④过程表示浆细胞释放抗体与抗原结合,B错误;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Ⅲ(记忆T细胞)可以分化为细胞Ⅱ(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细胞Ⅴ(浆细胞)膜表面无抗原受体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正确。
20.答案:ACD
解析:神经系统能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内分泌腺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比如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1.答案:(1)细胞毒性T细胞
(2)抗TIGIT的抗体能够与TIGIT分子特异性结合使TIGIT分子无法与肝脏等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结合,从而阻断TIGIT分子对T细胞活性的抑制
(3)①3;②4;
TIGIT抗体可使乙肝模型小鼠中的T细胞对HBV抗原的免疫抑制被解除,导致机体免疫应答増强,从而引发肝脏受损
(4)不同意;免疫调节并非越敏感越好,本研究中的TIGIT作为一种抑制信号受体,可以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避免免疫应答过于敏感强烈而引发肝癌
解析: (1)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侵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
(2)抗TIGIT的抗体能够阻断TIGIT分子通路的机理是抗TIGIT的抗体能够与TIGIT分子特异性结合使TIGIT分子无法与肝脏等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结合,从而阻断TIGIT分子对T细胞活性的抑制。
(3)①与第1组结果对比可知,第3组乙肝模型小鼠的肝脏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其携带乙肝病毒但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没有明显增多。②图中结果可说明第4组小鼠肝脏发生了损伤。该组小鼠肝脏细胞受损的原因是TIGIT抗体可使乙肝模型小鼠中的T细胞对HBⅤ抗原的免疫抑制被解除,导致机体免疫应答增强,从而引发肝脏受损。肝脏细胞受损会增加发生肝癌的风险。由此说明TIGIT分子在HBV免疫耐受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机体的免疫调节并非越敏感越好。题述实验研究中的TIGIT作为一种抑制信号受体,可以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避免免疫应答过于敏感强烈而引发肝癌。
22.答案:(1)体液;细胞因子;浆细胞;增殖
(2)①不与细胞毒性T细胞共同培养的肿瘤细胞;CD19-CAR-T细胞对有CD19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无CD19的肿瘤细胞;②i无CD19的肿瘤细胞;ⅱCD19-CAR-T细胞
(3)在动物体内进行免疫治疗实验,检测对MCL的治疗效果;评估CD19-CAR-T细胞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官和正常细胞的毒理作用
解析: (1)正常的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识别抗原并接受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进而转化为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癌细胞,造成免疫功能受损。
(2)①公式中的对照组为不与细胞毒性T细胞共同培养的肿瘤细胞。根据表中结果可知,CD19-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未被修饰的细胞毒性T细胞;CD19-CAR-T细胞对有CD19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无CD19的肿瘤细胞。②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目的为探究CD19-CAR-T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高是否与肿瘤细胞的CD19有关,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肿瘤细胞的种类,T细胞的种类属于无关变量,因此表格中的i处填无CD19的肿瘤细胞,ⅱ处填CD19-CAR-T细胞。
(3)在题述实验的基础上,欲将CD19-CAR-T免疫疗法用于临床上MCL患者的治疗,还需要在动物体内进行免疫治疗实验,检测对MCL的治疗效果;评估CD19-CAR-T细胞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官和正常细胞的毒理作用等。第4章 机体稳态的免疫调节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组成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中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都在骨髓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D.抗体抵抗抗原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
3.免疫活性物质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功能,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4条肽链构成,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C.青霉素可杀死一些致病微生物,因此青霉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溶菌酶只能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4.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A.A B.B C.C D.D
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B.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C.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6.如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的免疫机制模式图。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为巨噬细胞,B为B淋巴细胞,F为细胞毒性T细胞
B.图中a为细胞因子,c为抗体,每个抗体有一个抗原结合位点
C.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细胞B、细胞C、细胞D、细胞E、细胞F和细胞H
D.若该同学感染的是病毒,则只有①②过程被活化,产生细胞C杀死被感染的细胞
7.人感染鼻病毒,身体产生了一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细胞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某种物质抑制鼻病毒繁殖
B.口腔中的有益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鼻病毒
C.免疫球蛋白与鼻病毒结合后被吞噬细胞消化
D.效应T细胞与寄生鼻病毒的细胞密切接触
8.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免疫失调的是( )
A.抗体与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
B.过敏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C.移植的器官引起细胞免疫
D.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体内癌变的细胞
9.春季是花粉过敏的高发期,花粉过敏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等。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B.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D.若对某种花粉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花粉
10.如图为某人被狗咬伤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理伤口、不包扎能抑制厌氧菌的繁殖,减少人被感染的机会
B.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毒
C.注射狂犬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可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
11.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要有一半以上相同
B.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D.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吞噬细胞
1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酶体
B.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
C.皮肤对各种病原体的屏障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溶菌酶对病原菌的溶解作用以及有些人对花粉过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等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吞噬细胞可参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13.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人体接种卡介苗将获得相应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记忆T细胞
B.结核杆菌再次侵入机体时,巨噬细胞会吞噬处理结核杆菌
C.注射卡介苗会刺激人体内产生记忆细胞
D.卡介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
14.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病人丧失了一切免疫功能
B.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C.艾滋病病人体内的T细胞数量较低
D.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机率较健康人群高
15.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辅助性 T 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 B 淋巴细胞增殖
B.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可以治疗病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产生的问题,其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D.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严重烧伤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继而发生伤后严重感染,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治疗前一般会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都是由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在二次免疫中,抗体可由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合成并分泌
C.过敏体质的病人,只要使用抗生素,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D.用药前做耐药试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药突变
17.如图表示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的主要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细菌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并消耗能量
B.结构A可以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本题中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
D.图示过程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可能发生
18.花粉症已成为日本人的“国民病”,目前没有特效药,得了花粉症,就意味着每年到了春季就要开始难受,并且一直从2月份持续到5月份,甚至会入夏。一旦被困扰,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尽量少接触“花粉”。虽然你会看到日本关于花粉症形形色色的药物,但是都是治标不治本。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粉症患者机体只要接触到花粉就会患病
B.疫苗的研究和开发可防止花粉症的发生
C.花粉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是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过敏反应
D.花粉进入花粉症患者体内,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
19.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没有特异性
B.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均能产生抗体
C.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不涉及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人体中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的
20.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①~④等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的信息分子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C.②和③不一定都是神经递质 D.④是细胞因子,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三、非选择题:共2题,共30分。
2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炎症风暴”是导致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炎症风暴”是指机体受到感染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引起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造成对机体自身损害的现象。
(1)病菌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机体将发挥免疫系统的_______功能,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从而出现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炎症反应有助于加强机体对病菌的消灭,但是如果病菌没有被清除,人的免疫系统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活化更多的免疫细胞,并引起机体损伤,这种疾病被称为_______,其具体致病原因是_______。
(3)新冠病毒感染者因为有大量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存在于病毒含量较高的肺部,所以会出现呼吸障碍,甚至是呼吸衰竭,此时该感染者血液中的_______(信息分子)浓度升高,进而引起呼吸中枢—_______兴奋,即感染者通过体液—神经调节的方式使自身的呼吸变得急促。
(4)根据以上信息,你觉得合理的治疗方案应是_______。
22.导致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2019-nCoV”病毒,该病毒为RNA病毒。快速准确的检测对疫情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通过鼻子或嘴巴吸入的冠状病毒粒子可附着在人体呼吸道细胞上,从呼吸道分泌物获取标本后,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为_______(填“阳性”或“阴性”),则可确诊其携带病毒。有研究表明,病毒的刺突蛋白与呼吸道粘膜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就使病毒的______得以进入细胞并进行增殖。ACE-2 受体_____(填“存在”或“并非存在”)于所有的细胞表面,导致新冠病毒感染性强的原因是由于病毒抗原与受体的结合比SARS与其受体的结合更紧密,其感染力也因此强了4倍。
(2)该病毒的另一种检测方法是进行抗体检测。南开大学团队研发出了新冠病毒IgM/IgG抗体快速测试卡(取1滴血,15分钟即可肉眼观测到检测结果)。该技术运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如果小李刚接触过疑似病人,而其抗体检测呈阴性,他_____(“可能”或“不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疫情期间,医院号召经治疗康复人员献血,从而从中提取抗体,用于治疗其他新冠病毒患者。在免疫过程中,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__________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_____________,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新冠疫苗研制更加重要,我国科学工作者研发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新冠疫苗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是 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错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B正确;T细胞迁移到胸腺成熟,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错误。
2.答案:B
解析: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即图中的甲,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即图中的乙,A正确;丙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B错误;丁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C正确;抗体抵抗抗原的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正确。
3.答案:B
解析: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其中溶菌酶可以由唾液腺细胞产生,A错误;抗体是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由四条肽链构成,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具有特异性,B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青霉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溶菌酶等)有杀菌的作用,因此溶菌酶在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中均发挥作用,D错误。
4.答案:C
解析:皮肤和黏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所以改变T细胞的数目,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C项错误;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D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A正确;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辅助性T细胞可以产生细胞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C正确;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都起重要作用,D正确。
6.答案:C
解析:图中细胞B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F为B细胞,A错误;由图可知,每个抗体有2个抗原结合位点,B错误;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细胞B(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C(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D(记忆T细胞)、细胞E(辅助性T细胞)细胞F(B细胞)和细胞H(记忆B细胞),C正确;若该同学感染的是病毒,由于病毒寄生在细胞内,必须经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涉及①②③过程)的共同作用,才能将其消灭,D错误。
7.答案:D
解析:鼻腔黏膜分泌某种物质抑制鼻病毒的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口腔中的有益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病毒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免疫球蛋白与鼻病毒结合后被吞噬细胞消化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攻击细胞,与寄生鼻病毒的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8.答案:B
解析:抗体与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为正常的体液免疫,A不符合题意;过敏反应是由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失调,B符合题意;移植的器官是抗原,其引起的细胞免疫是正常的免疫反应,C不符合题意;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体内癌变细胞为正常的细胞免疫,D不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A正确;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B正确;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C错误;若对某种花粉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花粉,D正确。
10.答案:B
解析:被狗咬伤后清理伤口、不包扎能抑制厌氧菌的繁殖,减少人被感染的机会,A正确;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能够杀死体液中的病毒,而对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毒不起作用,B错误;注射狂犬疫苗,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相当于二次免疫,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D正确。
11.答案:D
解析: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是HLA是否一致或相近,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要有一半以上相同才可以进行器官移植,A正确;器官移植易引起接受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移植器官,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免疫抑制剂会降低人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使淋巴细胞减少,容易患上感染性疾病,C正确;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淋巴细胞以减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D错误。
12.答案:D
解析: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溶酶体是细胞器,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皮肤对各种病原体的屏障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溶菌酶对病原菌的溶解作用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有些人对花粉过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属于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吞噬细胞可参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D正确。
13.答案:D
解析: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机体会启动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记忆T细胞,A正确;结核杆菌再次侵入人体时,抗原呈递细胞(巨噬细胞等)会摄取、处理结核杆菌,B正确;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C正确;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性结核杆菌疫苗,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靶细胞(被结核杆菌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错误。
14.答案:A
解析:A项,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影响细胞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故A项叙述错误。
B项,艾滋病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故B项叙述正确。
C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所以病人体内的T细胞数量较低,故C项叙述正确。
D项,艾滋病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所以其患恶性肿瘤的机率较健康人群高,故D项叙述正确。
注意本题要选择的是叙述错误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D
解析: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A错误;肉毒杆菌抗毒素可与肉毒杆菌毒素结合,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可治疗病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产生的问题,B错误;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C错误;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抗体对抗抗原,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是为了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D正确。
16.答案:BCD
解析: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是由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B错误;C、过敏体质的病人,初次使用抗生素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D、用药前做耐药试验的原因是用抗生素筛选耐药细菌。以确定用药的剂量及预期治疗效果。D错误。
17.答案:AC
解析:吞噬细胞摄取细菌的方式为胞吞,该过程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A错误;结构A为溶酶体,溶酶体可以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正确;本题中病原体为细菌,吞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可直接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错误;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可能发生吞噬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过程,D正确。
18.答案:ABC
解析:花粉症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的过敏反应,初次接触不会患病,A错误;注射疫苗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提高机体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过敏反应不能通过疫苗来预防, B错误;花粉症是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过敏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C错误;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D正确。
19.答案:CD
20.答案:ABC
解析: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乙酰胆碱等,④是糖皮质激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B正确;②可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C正确;细胞因子不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D错误。
21.答案:(1)免疫防御;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组织细胞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3)CO2;脑干
(4)不仅需要抗病毒,还需要利用药物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防止“炎症风暴”对人体器官的伤害
解析: (1)病毒侵入机体以后会引起机体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机体会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从而出现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中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对机体细胞和组织进行攻击,引起机体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的具体致病原因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组织细胞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3)新冠病毒感染者肺部细胞受损引起呼吸障碍,使得体内的氧气供应不足,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进而使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兴奋,加速呼吸。
(4)综上所述可知新冠病毒还会引起自身免疫病,因此治疗时不仅需要抗病毒,还需要利用药物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防止“炎症风暴”对人体器官的伤害。
22.答案:(1)阳性 RNA 并非存在
(2)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反应) 可能
病毒进入机体,引起免疫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
(3)繁殖 沉淀或细胞集团
(4)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病毒变异快,可能导致疫苗失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