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二中2021-2022-1期中考试试卷
高三年级 生物(必修1) 座位号_____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D.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3.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时间剧烈运动会导致血钙浓度上升,引起肌肉抽搐
B.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自由水/结合水的值会下降,从而适应寒冷环境
C.细胞中的无机盐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D.新鲜的谷物在晾晒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结合水
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和新陈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
C.肽键的断裂、ATP的形成、基因的表达过程均有水的产生
D.在洋葱根尖细胞中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等
6.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糖和糖原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完全相同
B.等质量的糖类与脂质相比,脂质中氧含量高
C.动物冬眠时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脂肪
D.磷脂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7.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蛋白质需要核酸参与,合成核酸则不需要蛋白质参与
B.两者都是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蛋白质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的N元素存在于碱基中
D.两者都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其结构的多样性都仅取决于单体的排序多样性
8.如图为真核生物体内不同化学元素组成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①是大分子化合物,则可能具有物质运输功能
B.若③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含有糖类,则该化合物的种类有五种
C.若②为储能物质,则可以是脂肪、淀粉或糖原
D.若①、③共同构成的物质能被碱性染料染色,则其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核酸的种类相同
C.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
10.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一般结构比较简单,但都有细胞壁,如蓝藻、噬菌体、支原体等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和蛋白质结构结合后分布在细胞核
C.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都需在核仁装配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
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进行代谢都需要能量,依赖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1.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和功能如图所示,序号①~⑥代表相关的细胞器和结构。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图中的①~⑥代表的结构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图中的初级溶酶体起源于内质网,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上有联系
C.图中吞噬体的形成和④的细胞内消化过程都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溶酶体中的各种水解酶的合成受到结构⑥中有关基因的控制
12.某探究性学习小组以玉米根尖成熟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经过不同处理后,在高倍显
微镜下可观察到的结果是( )
A.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后,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
B.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观察到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叶绿体
C.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呈深色棒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D.用苏丹Ⅳ染液染色后,可观察到比较清晰的橘黄色脂肪颗粒
13.在对生物组织中的各种成分的检测中,有些物质因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检测方
式各有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脂肪除了用苏丹Ⅲ试剂检测外,还可根据其在水中的形态初步辨别
B.淀粉除了用斐林试剂检测外,还可根据与碘液产生蓝色反应辨别
C.奶粉中蛋白质除了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外,还可根据其颜色加以辨别
D.在观察细胞内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使用10%的盐酸水解细胞
14.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等,原尿中的葡萄糖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被
全部吸收。如图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蛋白SGLT协助葡萄糖运输的动力来源于膜内外Na+浓度差
B.协助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载体蛋白相同
C.Na+通过SGLT的协助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D.Na+出细胞和K+进细胞的方式相同
15.制作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用于“观察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用
高浓度(质量浓度为0.075 g/mL)的胭脂红溶液(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
红色)作为外界溶液进行引流处理后,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红色,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B.发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表皮细胞内的红色区域变小
C.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时,表皮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大
D.用不同浓度的胭脂红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16.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分子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温度不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
C.DNA聚合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D.细胞中ATP的合成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17.如图是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D代表ADP,T代表ATP,E代表能量
B.原核细胞中也可以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C.ATP中的A与RNA中的碱基A含义相同
D.ATP中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18.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
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19.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
“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20.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21.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的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
表基因),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由图丙可以确定该动物是雄性,且其性染色体的组成为XY或ZZ
B.图乙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该细胞图不能表示某四倍体生物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
C.对图甲细胞施用秋水仙素,可阻止细胞继续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染色
体变异
D.图丙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且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22.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C.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基因发生了改变
D.将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反映了植物种子具有全能性
23.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4.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下列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图 (填字母),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 。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字母),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 。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 。
(4)图 (填字母)展示了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其遗传物质在存在方式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特点为 。
26.图甲表示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在图甲中A点对应温度时淀粉酶催化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图甲所示实验时,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2)图乙实验升高至某一温度后,D点位置并没有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3)图乙中C点处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在培育“海水稻”的过程当中某团队做了以下实验:将某品种水稻植株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在盐碱和非盐碱土壤中种植一段时间,改变光照条件,其他条件适宜,分别测得两组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CO2吸收量),结果如表。请回答:
光照强度/Lx 0 200 400 600 800 1600 3200 6400
净光合作用强度/ [μmolCO2·(m2·s)-1] 甲组 -3 0 2 6 10 12 12 12
乙组 -10 -5 0 6 12 18 20 20
(1) “海水稻”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暗反应的能量来源是 。
(2)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乙组的光补偿点为 。
光照强度为600 Lx时,两组植株的总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甲>乙”“甲=乙”或“甲<乙”),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大于1 600 Lx时,限制甲组植株的光合速率的内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项即可),此时给水稻植株提供14CO2,请写出放射性的14C在水稻细胞中的转移途径: 。
永昌二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答案
高三年级 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DCCBA DCBAD DAABC CCDBB DBBA
二、非选择题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每空2分,共16分)
(1) C 没有细胞结构
(2)A、B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B 蓝藻 藻蓝素和叶绿素(或能吸收和转换光能的色素)
(4)D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26.(每空2分,共16分)
(1)不能
(2)除最适温度以外,在图甲中曲线两侧会有两个不同温度对应的酶活性相同
(3)淀粉溶液浓度 降低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27.(每空2分,共16分)
(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光反应产生的[H]、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只写ATP也可)
(2)光照强度和土壤类型 400 Lx 甲<乙 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加上净光合速率,600 Lx时,两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甲组植株的呼吸速率小于乙组植株的呼吸速率
(3)叶绿素数量、酶的活性、酶的数量 14CO2→14C3→(14C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