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21-2022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松江区2021-2022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8 15:19:44

文档简介

松江区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六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 2021.11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4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 、文言文阅读 (25分)
默写(8分)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2、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沙》)
3. 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
4.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5—6题。(4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 这首词的作者是 ,“西江月”是这首词的 。(2分)
6. 下列对于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来描写夏夜山村的风光。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丰收之后人们愉快畅谈的情景。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量词和名词,显得清新活泼。
D. 这首词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表达作者对于山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7分)
割席断交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7.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 (2)尝同席读书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管宁和华歆面对“片金”和 “______________”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从中可见管宁是一个_ 、 ___ 的人。(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6分)
河阳猪
苏东坡曰:予昔在歧①下,闻河阳猪肉甚美,使人往市之。使者醉,猪夜逸去。不得已,贸他猪以偿。后煮之,客皆大说,以为非他产所能及也。既而事败,客皆惭。
【注释】①歧;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10.“市”一般作名词用,指“市场”“集市”,但上文“使人往市之”中的“市”却不作名词用,应解释为_________,文中有一个字与“市”字的意思相同,即_______。(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为非他产所能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以下对于“客皆惭”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客人们因为自己没有品尝到河阳猪的美味而感到惭愧。
B、客人们因为自己被苏东坡欺骗而感到惭愧。
C、客人们因为自己盲目迷信河阳猪而感到惭愧。
D、客人们因为欺骗了苏东坡而感到惭愧。
二、 现代文阅读 (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4分)
狼牙山五壮士
①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②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qí qū( )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③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④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⑤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⑦“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⑧“中国共产党万岁!”
  ⑨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3. 看拼音写汉字。(2分)
qí qū________ _________
14. 请用一句话概括出第①、②两段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②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描写方法,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 文中对五壮士的称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此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最初没有对人物进行具体描写,所以统称“战士”;后面详细描写了他们是怎样英勇杀敌的,所以改称为“壮士”。
B.最初马宝玉等人是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能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吸引敌人,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
C.将“战士”改为“壮士”避免了人物称呼的单调,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
D.作者一开始只是客观性地描述五位英雄,因此称呼他们“战士”,但是后面为了直观地表现他们面临的严峻考验,因此,称呼他们为“壮士”。
17.第9段意蕴丰富,你如何理解这段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6分)
让路
①几个朋友约好,春节一起全家出去旅游,地点选在桂林,自由行。
②分头准备。我和一个朋友负责买票。
③知道买票难,没想到会这么难。
④先找关系,看能不能弄到票。亲戚、朋友、战友、同学、工作关系等等,都筛了一遍,买不到。再从关系里挖关系,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战友的战友、同学的同学、工作关系的工作关系等等,掘地三尺,又筛了一遍,还是没办法。
⑤听说火车站开通了电话实名订票,赶紧打电话。电话很快拨通了,先听到第一个提示音:订票请摁一;按一。然后听到了第二个提示音:输入您的身份证号码。18个号码输完后,电话里传来温柔的女声:订票系统正忙,请重新拨号……从早上8点开始,我们整整拨打了一个上午,一次都没有打进,更别提订到票了。
⑥看来只有一个办法,老老实实到火车站窗口排队,买票。
⑦来到了火车站。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火车了。火车站的场面,让我们震惊。脑海里立即蹦出几个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但似乎都不足以形容我所见到的拥挤、繁杂、混乱的场景。到处都是背着、扛着、掖着、拎着、举着、抬着、拖着、守着大包小裹的人们,看得出,他们大多是进城打工的农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焦虑和无奈。
⑧买票的队伍,从售票处一直排到站前广场,像藤蔓一样,迂回曲折地盘绕了一圈又一圈。排队的人,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垫张报纸坐在地上,有的啃一口饼干喝一口水,有的大声地打着手机,讲一口听不懂的方言,更多的人,木然地站着,不时地踮起脚尖,看看前面的队伍,动了没有……
⑨我们粗略估算了一下,如果现在排队的话,估计轮到放进售票大厅,至少得四五个小时。现在每天预售的,都是第11天的票。每天一开售,很多方向的票就卖完了。广西方向,是票源最紧张的方向之一。所以,即使最后放进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买到票。不如请排在最前面的人帮忙代买票,付他一点辛苦费。
⑩找到了排在队伍前面的一个中年人,憨厚的样子。先和他聊聊,套近乎。他告诉我们,前天他就开始排队了。前天排到他时,11天内的票都卖完了。他没有离开,而是继续排,等着买后面的预售票。排到他时,票又卖完了。今天是他第三天排队了,如果再买不到的话,年前的票就没了,也就没机会在春节前赶回家了。他说,老家在贵州,已经两年多没回过家了,今年无论如何得回趟老家,太想家里的孩子和老人了。
我递根烟给他。他哆哆嗦嗦地接过去,点上。猛吸一口,脸上的皱纹似乎舒展了不少。忽然,他看看四周,轻声问我们,你们也是要买火车票吧?每个人限买五张,我只要两张,我和我老婆的,我可以帮你们买三张。我接过话茬,那太好了,我们想买到桂林……朋友忽然打断了我的话,我们不需要买票了,谢谢你,祝你顺利买到票。
朋友拉着我,往站外走去。
我一脸纳闷:“人家答应帮我们带几张票,你为什么拉我出来?不想买票啦?”
朋友郑重地点点头:“不买了。我们不去桂林旅游了。”
我瞪大眼睛:“你疯了?”
朋友指着广场上黑压压的人头,说:“他们都是要回家去过年的,票都可能买不到,如果我们不去桂林游玩,就意味着也许能多出好几个民工可以买到回家的车票。”
原来……可是……我正要和朋友辩解,迎面走来十几个背着很大包裹的民工,我和朋友赶紧侧身让开,他们冲我们友好地笑笑。我豁然开朗,对啊,路途拥挤,那就把路让给回家的人吧!
18.根据上下文,第④段加点的词语“掘地三尺”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2分)
19.第⑧段划线句运用_________修辞,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联系上下文,试分析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怎样理解“那就把路让给回家的人吧!”这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通过描写随处可见的拥挤繁杂场面以及拿着大包小裹的民工突出表现了买票之难。
B.即便找尽各种关系、通过电话购票以或是到窗口排队都难以买到票。
C.中年民工答应帮我们买票是出于热心肠,而并不是因为他知道我们会给他一点辛苦费。
D.最终,“我”是因为被朋友说服才决定不去桂林旅游的。
第三部分 综合运用(5分)
2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5分)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而有着“东方巴黎”美称的上海也有其独特的戏曲文化载体——沪剧。作为土生土长的戏曲剧种,影响着一代代浸润于海派文化中的人们。
传统沪剧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存在于舞台之上,让观众们喜闻乐见,究其缘由,很大程度上是因其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价值。如《庵堂相会》、《借黄糠》等戏文题材真实且贴近生活,客观地反映了人们当时的心理诉求。再如《看龙船》生动地再现了民风民俗流行时的盛况,令观者身临其境。还有不少剧目有如《花园赠银》、《成亲团圆》等都借鉴了传奇剧本中的部分情节,因此,颇具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由于年代、环境的变更,亦使得方言不断地流变,而沪剧便是上海方言流变的活化石,见证并再现了方言的发展过程。
(1)沪剧价值须知道。(3分)
沪剧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沪剧精髓须传承。(2分)
现今的沪剧艺术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形势,沪剧精髓亟需传承与发扬。以下是某校所征集到的推广发扬沪剧文化的建议,其中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在校园官网上推送与沪剧相关的微文 B.开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征文活动
C.在学校影剧院开展沪剧影视欣赏 D.邀请专业的戏曲老师进校开展戏曲兴趣课
E、特设中国戏曲展示墙
第四部分 写作(40分)
24. 题目:这里很精彩
要求:
(1)字数550字左右。
(2)文章中不得出现具体的人名和校名。松江区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六年级语文答题纸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 2021.11
题号 一、文言文 二、 现 代 文 三、综合运用 四、作 文 总 分
(一) (二)
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一) 默写(8分)
1. 2.
3.
4.
(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6题。(4分)
5、 _____________(2分)
6、 (2分)
(三)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7-9题。(7分)
7、(1) (2)________________ (2分)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9、 、 、 (3分)
(四)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0-12题。(6分)
10、 (2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 )(2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4分)
13、qí qū________ _________(2分)
14、 (2分)
15、运用 描写方法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6、( )(3分)
17、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6分)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9.运用_________修辞,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0.
(4分)
21.
(4分)
22.( )(3分)
三、综合运用(5分)
23. (1)沪剧价值须知道。(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沪剧精髓须传承。(2分)
( )( )
第四部分 作文
题 目 :
500
600
700
800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密○………………………………………封○………………………………………○线…………………………………………六年级上语文质量测试卷
参考答案
文言文(25分)
(一)默写(8分)
1.1-4略(每错一字扣一分,扣完为止)(8分)
(二)诗词理解(4分)
5. 辛弃疾 词牌名(2分)
6. B (2分)
(三)课内文言文(7分)
7. 不同;曾经(2分)
8.管宁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放下书出去观望。(如、故(2分)
9.乘轩冕过门者(1分) 不贪图钱财、不慕荣华富贵 (2分)
(四)课外文言文(6分)
10.买 贸(2分)
11. (客人们)认为(河阳猪肉)不是其他地方产的猪肉比得上的。(以为、及)(2分)
12. C(2分)
二、现代文(30分)
(一)课内现代文(14分)
13. 崎岖(共2分,每字各1分)
14. 五位战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后痛击敌人。(2分)
15. 动作(1分);传神地写出了战士宋学义拼尽全力痛击敌人时的情态(1分),体现出他对敌人的极度痛恨(仇恨,憎恶)。(1分)
16. B(3分)
17.以两个感叹句,增强语势,突出表现五壮士所代表的中国人民具备的革命必胜的决心以及顽强不屈的精神(2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与钦佩之情。(2分)
(二)课外现代文(16分)
18.想尽各种办法,找遍各种关系(2分)
19.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排队买票的队伍之长,体现了买票的不易。(2分)
20.交代了中年人排队买票的艰难过程以及坚持买票回家的原因(2分),为下文朋友有感于民工的不易,决定让票做铺垫。(2分)
21. (1)我们决定不去桂林旅游,把买票的机会让给需要回家的民工;(2分)
(2)在别人有困难时,把机会让给最需要的人。(2分)
22.D(3分)
三、综合运用(5分)
23.(1)①题材真实且贴近生活;②传承了民风民俗;④再现了方言的发展过程。(3分)
(2)A、C(2分)
四、写作(40分)
评分标准:
等第 综合评分 中心与材料 语言表达 思路与结构
A 40——36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鲜明;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 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思路通畅;条理清晰;结构安排有特色。
分项得分 16——14 16——14 8
B 35——30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对生活正确认识;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想象力。 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句通顺,用语得当。 思路连贯;条理清楚;结构合理。
分项得分 14——12 14——12 7——6
C 29——24分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选材基本能为中心服务;对生活的认识基本正确。 思想表达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用语基本正确。 思路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合理。
分项得分 12——10 12——10 5——4
D 24分以下 题意理解偏颇,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选材不合理;缺乏真情实感。(三项中符合一项,皆为D) 思想表达不够清楚;语句不够通顺;用语不够恰当。(三项中符合一项,皆为D) 思路不清楚;结构不完整。 (三项中符合一项,皆为D)
分项得分 10——0 10——0 4——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