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体育活动 舞龙(教案) 体育与健康二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 舞龙(教案) 体育与健康二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1-11-08 21:4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
1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巩固舞龙的基本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初步学习舞龙的简单套路动作,尝试与他人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舞龙;
2、发展学生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增强身体机能;
3、突出学生练习中的精、气、神,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评价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以及不屈不挠的龙的精神。
2教材设计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龙起源于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时空延续与发展,龙成为一种文化。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赋予了它翻云覆雨的神力,龙舞是中国龙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
我校将“舞龙”这一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作为一项校本教研内容开展研究,本课作为研究内容之一,将舞龙教材引入体育课中。
本课以《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围绕“龙舞”制定各种教学内容与环节,将教材进行开发并简化,能够运用自制龙灯的各个部位做各种练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练习当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在“龙的传人”的音乐主线烘托下,激发学生“我是中国人”的爱国情绪,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辅助练习→教材体验→成果展示→快乐感受的主线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水平和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协调、相互学习、相互练习、相互评价、相互鼓励的轻松、和谐氛围中开展练习,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享受龙舞运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龙舞的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 舞龙的手法与步法
难点: 小组协同配合、手法不同步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龙的传人
情景导入
一、课堂常规:
整队、报告人数;
二、准备活动:
各小组利用龙把创编游戏开展活动。
一、教师精神饱满、声音宏亮。
二、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教法与步骤:
1、教师语言引导学生创编游戏;
2、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
要求:规则明确、语言清晰。
练习队形:学生成四列横队





要求:学生精神饱满,认真听。
根据教师要求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游戏;
练习队形:
到指定地点开展活动。
部分游戏规则不明确,
教师帮助引导。
合作、探索
一、复习舞龙的手法与步法,并尝试运用:
1、手法:
重点:动作有力,眼睛平视前方。
难点:手法的运用,后面同学比前面同学慢半拍。
2、步法(台步)并尝试运用:
重点:提跟、翻脚掌;
难点:前后距离保持一致,上体保持平稳;
教法与步骤:
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复习;
3、在老师有节奏的节拍声中尝试前后同学不同步练习。
要求:教师口令由慢变快,促进学生熟悉动作并能初步运用。
教法与步骤:
1、讲解、示范;
2、在老师带领下练习;
练习队形:
学法与要求:
1、听讲解、回忆技术动作;
2、复习动作;
3、尝试运用;
要求:动作自然、圆滑。
部分同学动作不舒展,动作时机不恰当,教师用龙的形象提示学生。
合作、探索
二、2人配合舞龙。
重点:动作协调、到位;
难点:相互间的配合舞。
教法与步骤:
1、教师讲解、示范;
2、教师引领学生拼接器材;
3、2人一组协同配合练习。
要求: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拼接器材并开展练习。
练习队形:
学法与要求:
1、听讲解、看示范;
2、尝试拼接器材;
3、与同伴配合练习;
4、交流、评价。
要求:学生动作圆滑、能主动和同伴配合。
小组有龙身体一部分聚集在一处的现象,教师注意提示。
体验、创新、交流
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舞龙练习,并尝试运用。
重点:舞龙的手法与步法;
难点:小组协同配合、手法不同步
教法与步骤:
1、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拼接器材,开展练习;
2、引导学生在直线、S线上开展练习;
3、鼓励学生拓展、创新,在限定区域开展练习;
4、成果交流、展示、评价。
要求:教师语言清晰,动作示范到位,学生创新时进行适当引导。
练习队形:
学法与要求: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拼接器材;
2、在直线上开始练习;
3、开展S形练习;
4、在限定区域内,由龙珠带领同学创新练习;
5、交流、评价。
要求:展示时教师用鼓点配合。
小组中龙与龙之间连接可能出现问题,小组长协助连接。
感知收获
一、放松活动:
纱巾操。
二、本课小结。
三、布置收还器材。
四、下课。
一、组织:全班分成四组进行。
二、教法与步骤:
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跟着练习;
抽生上台与教师合作。
要求:教师动作舒缓,到位。
练习队形:





学法与要求:
听教师语言引导练习;
师生共同练习。
要求:学生积极投入。
学生动作不舒缓,教师可适时语言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