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白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白鹅高傲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怎样从叫声、步态、吃相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学课文《白鹅》,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呢?
2、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请大家默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出?
课件:“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总起句
3、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重要?(高傲)“高傲”是什么意思?你愿意把这个词用在自己身上吗?
4、丰子恺先生却把这个词语用在了自己白鹅身上,还有谁找到了这两段中重要的句子。(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5、你找得很好,那么第二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你知道吗?(“承上启下,过渡句、”。)
6、围绕着鹅的“高傲”,作者从叫声、步态、吃相来具体描写。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总分。
二、品读赏析。
(一)叫声:(第3自然段)
1、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学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白鹅高傲的词。
2、师: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鹅的高傲?
3、“厉声呵斥”:是啊!平时都是人去呵斥别人、或者小动物,可这是白鹅呵斥“人”,都倒过来了,多高傲啊!它会厉声呵斥些什么啊?请你来翻译下“鹅语”。
指导“厉声叫嚣”:这次要发脾气了,咆哮了,它又会叫嚣些什么?
“引吭大叫”吭是“喉咙”的意思,也就是放开喉咙大叫。谁来试试?(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评价语:通过你的声音、你的表情来证明你确实读懂了。这是一只温顺的白鹅;够高傲的;有点高傲的味道了。
4、作者把鹅的叫声和谁进行了比较 ?(狗)
这种写法叫对比 。请位同学来读读这段,感受一下白鹅叫声的高傲。
高傲的白鹅们,放开你的喉咙,想象一下,那凶巴巴的样子,咱们一块来。(齐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白鹅们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家里的一员了,除了主人,谁也不能进来。他是家里的主人。真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二)步态:(第4自然段)
1、鹅不仅叫声高傲,它的步态也是那么与众不同。
小声读读第四自然段,你能想像出鹅的步态是什么样的吗?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2、什么是净角?“净角”是京剧中的一种角色,也叫“大花脸”,你们见过净角出场吗?看净角出场了!(出示净角的录像)
3、这就是踏着方步,这就是步态从容、大模大样。谁来读读鹅走路的样子?(一生读)
播放课件:指名读: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师: 丰老先生为了突出鹅的步态,还把鹅和谁做了一个比较呀?(鸭)
师:是呀,这鹅连走路的样子都那么的高傲,难怪丰老先生要感慨它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了。”
(三)吃相:(5-7自然段)
1、师:鹅的步态和叫声够高傲的了,但和它的吃相相比不算什么。默读第5-7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使你感受到了它的高傲呢?可以动笔画一画。
2、师:如果让你用一个4个字的词语来形容鹅吃饭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
生:三眼一板、一日三餐、一丝不苟……
3、师:“三眼一板”在词典中是什么意思?(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这里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那你能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从哪儿最能表现鹅吃法的“三眼一板”
(学生自由说)
4、正因为它如此吃饭三眼一板,被它的邻居发现了。谁?狗。是呀!太有意思了,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滑稽的场景:(配乐齐读“因为附近的狗一段”)
5、你读他们一共斗了几个回合?我们设身处地的来体验一下。看!看!看!我们的鹅老爷在吃冷饭。我们的狗呢?这里这里!这里!这只小狗隐蔽得最好!你在干什么呀?(我在窥伺)大家看看!他像不像在窥伺呀?你说像,那你来说说怎样才能叫做窥伺?(生答:窥伺就是偷偷的看,并等待机会。)等待什么机会?机会来了吗?(鹅老爷马上离开去吃草、水、泥。狗马上从篱笆后跑上前偷吃饭。)还真被他猜中了,狗敏捷的跑上去,努力的吃饭。有个词语太有意思了!努力。是呀!我只知道大家要努力学习,我要努力工作,从没听说过要努力吃饭的。看看!它努力吃饭的样子用一个词形容,简直就是(生接狼吞虎咽等)吃得痛快吗?不痛快!为什么?哦!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我们的狗呢?它怎么要逃呀?那鹅老爷吃了这次亏后总该吸取教训了吧!小狗还有机会吗?(鹅走,狗上去吃个精光)瞧!同学们!饭罐已经空空如也啦!这一次小狗离开跟上次有什么不同?生:这次是扬长而去。扬长而去又是怎样的离开?下次还来吗?来!叫上狐朋狗友一起来偷吃。6、和白鹅相处这么段时间,作者喜欢上了白鹅,他喜欢白鹅的什么?师:作者就是喜欢它,喜欢它的高傲,怪脾气。那请同学们找找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白鹅的高傲?(总分、对比、反语、有顺序、有感情等)谁来说说生活中的反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