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鸟的天堂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情感的变化,试着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书大榕树的静态美和众鸟飞鸣的动态美。
2、能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体会“卧”“新的生命在颤动”等词语表达的效果。
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味文字,感受榕树的生机无限和鸟儿的欢腾雀跃,体会作者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大自然的赞美。2、领悟排比、短句等在表达上起到的作用。3、体会动静变化的写法,观察积累生活中的素材。4、通过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榕树的特点及作者描写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难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鸟的天堂》,并知道了“鸟的天堂”就是——大榕树。你们知道吗?在这棵榕树的身上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放音乐讲述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个泥滩小岛。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静而优雅的环境,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之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了南国的一个奇观。奇观的名字就是(鸟的天堂)
(二)整体回顾
1、天堂是什么意思?(“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
2、现在请大家带着这种美好的想象来齐读课题。
3、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两种事物——大榕树和鸟
4、根据提示补充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经过()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作者第一次是在()去的,看到了();第二次是在()去的,看到了()。
(三)小组交流,整体感知
1、小组内交流课前完成的预习任务单,组长完成汇报单。(课件出示预习任务单)
2、两个小组分别汇报学习情况。
(1)我们组一共找到了()句描写榕树的句子。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榕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组一共找到了()句描写鸟的句子。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学生汇报引导总结榕树与鸟的特点。
4、师小结理解课文,体会情感的方法:抓重点段落、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
(四)品读感悟大榕树的特点
1、课件出示: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2、学生交流感受
3、随机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引导理解重点词语
师:请大家仔细读这句话,你觉得应该突出哪个词语?(预设:“一株”“不可计数”)
师:谁能把这句话读出只是“一株”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师:那为什么不可计数呢?这和榕树的生长特点有关系,你能找到描写榕树生长特点的语句吗?(“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出示课件:榕树的近照师:大家看到的这些许多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伸入泥土时,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不断生长,枝干相连,盘根错节,因此枝干的数目——(生)不可计数
师:你们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吗?它的占地面积大约相当于我们两个学校那么大。
师:人们都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了“独木成林”的景观。难怪作者不禁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随机出示:“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师:你认为这句话里面的哪个字最形象?(“卧”)
师:卧有“趴”的意思,看到这个“卧”字,你能联想到什么?生谈想法师小结:可见巴金爷爷用一个“卧”字,生动巧妙地写出了榕树的安详、优雅、自然,简直是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所以作者这样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师生配合读第7自然段
6、课件出示课文的第8自然段(1)请大家读一读这段话,并找一找里面的哪个词语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生自读后说感受:(2)师随机提问它是怎么展示的?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多种形式朗读这些语句后交流体会
7、课件出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1)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2)读完这句话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导理解“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3)师小结
8、揭示写作方法作者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写出了一株枝繁叶茂、生机无限的大榕树。这种对事物静止状态的描写,就叫静态描写。
9、配乐读第8段。
(五)感悟鸟的欢腾雀跃
1、出示群鸟纷飞的图片生交流看到这幅图想到的词语。
2、看第12、13段的朗读视频
3、视频里刚才读的是第几段?课件出示(12、13段):(1)快速读一读这两段,并想一你感受到了南国之鸟的什么特点,并根据提示想一想这两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提示: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了()。找出文中表示顺序的关键词是什么?(起初、后来、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写作顺序。指名说(2)出示: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指导学生用欢快、惊喜的语气去读一读想象:树上还会有什么姿态的鸟呢?(3)揭示动态描写:我们已经知道了巴金爷爷在描写榕树的美时采用了静态描写的方法,那他在描写百鸟纷飞,众鸟欢唱时又采用了什么方法呢?(动态描写)(4)体会作者发出的感慨:“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5)发现带引号的“鸟的天堂”和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的不同之处。六、情景表演(1)四名学生表演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情景剧。师小结:看来大家的心里,也埋下了一棵环保的种子,正因为,多少年来天马河的人们以他们最纯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才有了树与鸟,鸟与水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卷!这里蕴藏着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
(七)作业课后:模仿练写一段描写热闹场面的句子。小练笔模仿“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来写一段话()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声,到处都是()影。()的,()的,()的,()的,有的(),有的(),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