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土壤 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2 土壤 课件(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08 10: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 土 壤
人教版必修一
目录
观察土壤
01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02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03
01
观察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概念
土壤
01
观察土壤
1.矿物质: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又称无机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45%左右。
2.有机质:一般是指有机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复杂、性质比较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酸)。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约占5%左右。
3.水分:约占25%左右。
4.空气:存在与土壤缝隙中,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25%左右。
四种
物质
土壤
01
观察土壤
土壤为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作用
土壤
01
观察土壤
野生土壤观察:
观察
土壤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构造
01
观察土壤
1.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命名的。
01
观察土壤
2.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沙砾、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的感觉大致判断:
砂土、壤土、黏土
01
观察土壤
三种土壤质地性能对比
有机质分解快慢直接影响保肥性能。
成分 通气性 透水性 蓄水性 保水性 保肥性 耕作能力
砂土 沙粒占优势 强 强 弱 弱 弱 易耕作
壤土 比例适中 良好 良好 强 强 强 最佳
黏土 黏粒占优势 差 差 强 强 好 不易耕作
01
观察土壤
土壤剖面构造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概念
3.土壤剖面构造
01
观察土壤
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是最为复杂的。
它们各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森林土壤剖面图
各层特点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沉积层
母质层
有机层(枯枝落叶层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沉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01
观察土壤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耕地土壤剖面图
各层特点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腐殖质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01
观察土壤
在校园或校园附近的空地或荒地上,清理地表的植物或杂物,自地表向下挖出边长为20cm的土壤立方块,讲土壤快放在一张白纸上,用秤称出土壤快的重量。
活动:观察家乡的土壤
1.观察土壤块回答问题P90
2.将土壤侧面平放,并轻轻捣碎。注意,尽可能保持捣碎的土壤按表层至底层排列,且不发生遗失。回答问题P90
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因素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生物
气候
时间
地貌
人类活动
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
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称为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生物
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的肥力密切相关。
植物、动物、微生物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形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植物
动物
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植物
不同植物类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残体性质和数量是有差异的。木本植物以枯枝落叶堆积于土壤表层,草本植物以枯残根系进入土体上部。植被类型直接影响土壤形成方向。
草本
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动物
地面动物、地下动物以及微生物通过排泄物、分泌物、残体、对土体扰动、对有机残体分解与转化等促进土壤的形成
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3.气候
气温与、降水量与岩石的风化中的强度和速度呈正相关。
温度高、降水多、微生物活动旺盛,风化强度大、速度快。
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3.气候
总体而言,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
气温
降水
风化作用 淋溶作用 土壤黏粒比例 有机质积累 典型地区
湿热环境 强 强 高 较少 亚马孙流域
冷湿环境 较弱 较弱 较高 多 东北地区
干热环境 较弱 弱 低 少 撒哈拉沙漠
冷干环境 较强 弱 低 少 北西伯利亚
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从山顶到地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由粗到细,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
地貌、气候与土壤
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水热条件不同,山体不同部位土壤发育也不相同。
4.地貌
高度
坡度
坡向
光照
热量
水分
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5.时间
在成土母质、气候、地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如:形成20cm可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
03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除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但有有利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
1.有利的影响培育出肥力高,产量大的水稻土。
2.不合理的利用土壤可能造成土壤的不可逆的破坏,;例如:土地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等。
6.人类活动
盐碱土
水稻土
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地位
土壤
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有了植物,动物才有了食物来源。
2.土壤本身也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产的场所和营养来源。
功能
土壤
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3.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土壤水是陆地水体的一部分。大气降水的一部分储存在土壤中,既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友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需水分,可以为农作物抵御适度旱情。
功能
土壤
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4.土壤是人类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的物质基础。
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功能的可持续性与农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功能
土壤
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发展至关重要。
耕地土壤耕作层厚度一般为15-30cm,尤其需要人类呵护。
养护
土壤
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有些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低,人们就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
如:亚马孙流域生物炭改良土壤。
我国人民也在改良土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改良
土壤
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山东禹城北丘洼曾经是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盐碱化土壤站耕地总面积的91%。这里频繁干旱。旱季,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边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被雨水淋洗。因此这里的土壤具有春秋反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
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综合治理
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优良的土壤,人们也要注意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常用的方法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种养
结合
土壤
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绿植作物是指一类主要当作肥料种植的作物。这类作物养分含量丰富,翻入土壤中,具有丰富土壤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等作用。
如“紫云英,我国一种水稻种植区常见的越冬绿肥作物。
绿植
作物
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