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声现象强化基础(2)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声现象强化基础(2)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8 23:5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声现象强化基础(2)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如图所示),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来越慢 B.吹奏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C.吹奏的笛声一定属于噪声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
2.如图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C.声音传播的条件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3.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按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5.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钢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下响声,对这一现象说明正确的是(  )
A.声音在钢管中产生了回声
B.声音在空气中产生了回声
C.甲同学听到的敲击声第一次由钢管传来,第二次由空气传来
D.甲同学听到的敲击声第一次由空气传来,第二次由钢管传来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C.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只要有障碍物我们就一定能分辨回声
7.“女高音”“男低音”和“高声呼叫”“低声细语”,这两组词语中的“高”和“低”的物理含义(  )
A.相同,前者指音调,后者指音调 B.不相同,前者指音调,后者指响度
C.不相同,前者指响度,后者指音调 D.不相同,前者只音色,后者指响度
8.小明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拨动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9.功夫巨星成龙在2018年《开学第一课》中与同学们畅谈梦想(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课时,主讲人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
C.观众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主讲人的声音
D.主讲人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10.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如图所示。演奏者敲击大小不同的钟演奏出优美的乐曲。下列关于编钟声分析正确的是(  )
A.现场观众听到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敲击同一个钟,力度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C.用同样的力敲击外形越大的钟,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D.编钟声是由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11.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情景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图: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乙图:通过乒乓球的摆动来说明音叉在振动
C.丙图: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丁图: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12.如图描述声音传播过程中的频率、声速、响度和声能随离开声源距离而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小刚与小林是邻居也是同学,他们上学和放学时都常常同行,路上也经常交流学习问题。某周五放学,由于小刚值周交接,小林回家先行,小刚交接了值周工作后,才急忙去追小林。当小刚看到前方离他还较远的小林时,便大声喊小林等等他,可小林却没能听到小刚的叫喊。关于这个现象的以下讨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可能是小刚的喊声没能传到小林耳中
B.可能是小刚当时太激动,发出的是超声波或次声波
C.可能是小刚当时发声的音色太差的缘故
D.可能是小林离小刚较远,小刚的喊声传到小林耳中响度太小的缘故
14.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调不同 B.乙丙响度不同 C.丙丁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
二、简答题
15.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16.许多动物对地震很敏感,在地震前,表现出惊惶不定的异常状态,如“鸡飞上树高声叫,鱼跃水面惶惶跳,猪不吮食狗乱叫,老鼠出洞到处跑…”而人本身地震前却无感觉,请解释为什么?
17.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壳内部的运动,会产生次声波.在人、狗和猫当中,谁能够在地震发生前预感到地震即将发生呢?简述你的理由.(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猫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18.火车开近时,汽笛声的音调升高,声音变尖,开过身旁并向远方开去时,音调又慢慢低下来,为什么说笛声会变调呢?
19.小明在家帮妈妈向大保温杯中灌水,妈妈在旁边提醒他:快满了,快满了.小明不解地问妈妈:你怎么知道快满了 请帮小明解释这个问题.
20.我们的世界充满声音,假若“我们的世界没有声音”了呢?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至少举出三个实例)
21.学会处理和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写出至少两个与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关的初步结论。
介质 空气(0℃) 空气(20℃) 水(25℃) 海水(25℃) 钢(25℃) 铁(25℃)
声速/m·s-1 331 343 1493 1533 3560 5130
22.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s) 介质 v(m/s)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___.
23.某些介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所示。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大理石 3810
水(常温) 1500 铝(棒) 5000
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
(1)通常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_________气体中的声速(选填“大于”或“小于”)。
(2)声速的大小除了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____________有关,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B
4.A
5.C
6.C
7.B
8.B
9.A
10.A
11.A
12.B
13.D
14.C
15.(1)声源的频率过高.(2)声源的频率过低.(3)声源的振幅太小.(4)声源与人耳没有传声介质.(5)人耳距声源太远。
16.在发生一些海啸、地震等大型的自然灾害中,伴有一些次声波,由于人们的听觉范围只在20~20000Hz之间,这些是人听不到的,但许多动物听觉范围比人的大,是可以听到次声波的.
17.狗.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约是,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猫的听觉频率范围是;而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所以只有狗能听到次声波.能够在地震发生前预感到地震即将发生.
18.根据多普勒效应得知,当物体振动频率不变时,距离声源越远,声音的音调越低,距离声源越近,声音的音调越高;当有人站在火车轨道旁,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距离越来越近,人感知的音调逐渐变高,频率越来越大;而当正在鸣笛的高速火车离他而去,距离越来越远,人感知的音调逐渐变低,频率越来越小.
19.向暖瓶内倒水时,空气振动发声,当水越来越多时,空气柱越来越短,声音的音调越来越高,妈妈就是根据音调的高低来判断的.
20.①人与人之间交流很麻烦;②听不见美妙的音乐;③听不见汽车鸣笛声,易发生交通事故。
21.当水越来越多时,空气柱越来越短,声音的音调越来越高
22.介质种类 温度 1531m
23.大于 介质的温度 在0℃、15℃和 25℃的空气中声速大小不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