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第五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太原第五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08 11:2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太原第五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
地 理(文)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西藏自治区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城。据此完成1~3题。
1.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①积温 ②蒸发量 ③降水量 ④太阳辐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IV区域为湿润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B.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C.夏季受西南风影响大,降水多
D.有高原湖泊,水源充足
3.四大区域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可能是
A. I、II B. II、III C. III 、IV D. I、IV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图,完成4~5题。
4.以下省区属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的是
A.吉、辽、京、皖
B.琼、粤、苏、川
C.吉、冀、鲁、浙
D.闽、贵、甘、陕
5.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与合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密集型工业向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区转入
B.三个地带的经济联系,将推动各地协调发展
C.“一带一路”战略会使三大地带经济差距加大
D.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已进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下图)。据此回答6~8题。
6.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7.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 相互联系阻隔作用
8.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 B. 技术 C. 资金 D. 交通
近年来,我国山西、内蒙古等能源输出地逐步用电力输出代替煤炭输出。沿海输入地鼓励用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据此完成9~10题。
9.用电力代替煤炭输出会
①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 ②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
③增加我国交通运输压力 ④增加输出地环境压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⑤
10. 输入地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目的是
A. 改善大气环境 B. 缓解交通拥堵 C. 减轻噪声污染 D. 减少交通事故
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表。据此回答11~13题。
径流带 降水量(mm) 蒸发量(mm) 冬季气温(℃)
甲 <200 <200 <-15
乙 200~400 200~400 <0
过渡带 400~800 300~400 0
丙 800~1 600 400~700 >0
丁 >1 600 >700 >15
11.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所对应的径流带及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甲 水土流失 B.乙 荒漠化
C.丙 水土流失 D.丁 盐碱化
12.表中乙所在地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河流的综合治理 B.水土流失的防治
C.防治土地荒漠化 D.中低产田的治理
13.对乙、丙所对应的径流带内生态问题的共同治理措施是
A.防止植被破坏,提高植被覆盖率
B.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农业
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恢复生态
D.改造地表形态,修建缓坡梯田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图示意金沙江段水能资源。据此完成14~15题。
14.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
15.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其主要原因有
①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 
②该地区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小 
③开发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④流经省份较多,未形成开发方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黄河的综合治理关系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读黄河流域水系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河段为
A.① B.② C.③ D.④
17.不属于该流域主要问题的是
A.水土流失 B.河道淤积
C.水质下降 D.土地沙化
年份 1990 1995 2000
黑龙江 22.13 20.97 17.67
西藏 24.17 25.55 26.75
西藏和黑龙江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读表中数据完成18 ~19题。
18.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A. 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B. 气温低,蒸发微弱
C. 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D.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19.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
B. 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
C. 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
D.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图)。据此完成20~22题。
20.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 增加耕地面积 B. 防治水土流失
C. 改善人居环境 D. 提高作物产量
21.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 优化农业结构 B. 方便田间耕作 C. 健全公共服务 D. 提高耕地肥力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23~24题。
23.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 泥沙淤积 B. 气候变暖
C. 排水造田 D. 黄河来水量减少
2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完成25~27题。
25.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①能源消耗加大 ②城市人口剧增 ③水域面积扩大 ④市郊农业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6.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A. 防止洪水泛滥 B. 扩大湿地面积 C. 开发旅游景点 D. 提供优质水源
27.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 ②风暴潮频发 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读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完成28~30题。
28.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资源调配工程有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9.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这主要是因为该工程造成东部地区
A. 电价升高,工业用电量减少
B. 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 煤炭输入量减少,废气排放量减少
D. 工业产值降低,生产用电量增加
30.我国在建的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第二大水电站,是位于广西境内红水河上游的龙滩水电站。该水电站建成后,能源紧张状况能得到极大缓解的地区是
A. 辽中南地区 B. 京津唐地区
C. 长江三角洲地区 D. 珠江三角洲地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下图示意腾格里沙漠,a、b为两段铁路。
(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简述该地区干旱的原因。(6分)
(2)简述风沙对该区域铁路交通的影响。(4分)
(3)当地采用草方格沙障来减轻腾格里沙漠对a段铁路的侵袭,说明其原因。(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图中甲处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月~6月。下图示意R河流流域分布。
(1)从气候角度说明甲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的原因。(4分)
(2)说明R河沼泽面积广布的原因。(4分)
(3)阐述甲处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
(6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晋东南—南阳—荆门”输电项目是世界首条采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工程,该工程具有输送容量大、输送距离远、电量损耗低等优点,有助于改变山西省资源外输方式——改输煤为输电,提高能源运输效率,也将改变我国能源资源结构和分布不均衡格局。该项目起于山西晋东南(长治市),经河南南阳,止于湖北荆门,全长654km。下图示意“晋东南—南阳—荆门”输电项目线路。
(1)说明“晋东南—南阳—荆门”输电项目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原因。(6分)
(2)分析该输电项目的建设对山西省的影响。(6分)
高二地理(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C C B C D D C A C C C B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B D C B C C B A D C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
(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贺兰山阻挡水汽进入;地表水系缺乏,风力作用较强。(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降低能见度;风沙掩埋道路;沙尘磨损交通设施。(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3)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削弱风力;(2分)截留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植被存活。(2分)
32.(14分)
(1)地处热带草原气候,雨季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较多,湿地面积大;(2分)旱季信风带控制,降水少,湿地面积小。(2分)
(2)地势低平;河流众多;雨季降水多,蒸发量少。(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3)丰富的水草和鱼类为鸟类提供食物;较为广阔的栖息地;人为干扰少;水热条件较好。(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3.(12分)
(1)能源产地与消费地距离较远;降低煤炭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特高压输电容量大、
损耗低,提高输送效率。(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山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相关产
业;造成当地环境污染。(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