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北京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十课把句子读流利,不错字.我会读想一想:
课文写了北京哪些地方很美?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红墙黄瓦矗立高高地直立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北京新建了许多立交桥。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立交桥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立交桥四周有草坪和花坛。比较句子:
北京有许多( )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 ),( )。北京新建了许多立交桥。立交桥的四周有( )的草坪和( )的花坛。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 ),( )。
休息一会儿! 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站在高处一看,全城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面对这样美丽的北京,你想说些什么?
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你知道北京还有哪些新变化吗? 东:明城墙遗址公园南:南五环西: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北:奥林匹克公园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谢谢指导!《10、北京》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语文
2、年级:小学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教新课标实验版
4、所属的章节:第三单元第十课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2、内容分析:《北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为读者介绍了首都北京的美景: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在那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3、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但学生对北京的了解是比较全面的。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北京。本课中有许多好词和优美的句子,学生配以形象的图片,录象,文字介绍是很容易理解,但要指导孩子进行词语的积累。4、设计思路: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雄伟、庄严的天安门;现代化建筑立交桥;名胜古迹、风景优美的公园和新建的高楼大厦。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孩子从未到过北京,因此,理解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北京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北京、向往北京的爱国主义情感。
认真研读课文第三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并尝试背诵课文第三段。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及设计意图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奥运会相关图片。
2、师介绍: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那个时刻,在北京的鸟巢举行了一个什么晚会?生: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那一刻每个中国人欢呼雀跃,每一个中国人心潮澎湃。相信大家都铭记在心。当时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国家的运动员、新闻工作者和旅游者来到北京,北京也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小朋友,你们也想去北京看看吗?
学生仔细观看图片并思考
激动人心的奥运会图片激发了孩子们对于北京想了解的兴趣和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朗读,看录象
2、看完影片,你觉得北京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师:确实不错,北京占地面积有16410平方公里。
师:板书美丽
过渡:北京既古朴又现代,确实是个美丽的城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北京的课文,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1、齐读课题,打开书:46页。我们先将课文认真读三遍,(课件出示)要求:把句子读流利,不错字。读完以后思考:课文写了北京哪些地方很美?
生1:北京很大。生2:北京很美丽,是个美丽的城市。
教师范写课题,学生书空。。
1、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来体会北京的美。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欲望,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习二、三、四段
1、指名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学习活动)
2、第二段:指名读第二段 板书:天安门
(1)天安门美在哪?
(2)出示图片,感受天安门的庄严。
(3)师:天安门建于明朝永乐15年,是整个紫京城的大门。气派,雄伟,让我们在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感受。齐读句子。
(4)师: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有人民英雄纪念碑。课件演示图片
师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的,有毛主席题词,周恩来总理书写的碑文,高37.94米,比天安门高3.24米。矗立在广场中央。
(5)矗立是怎样的立在那儿?仔细观察这个字,你就会发现的!看看这个矗字是有哪个字组成的?(板书:矗)
师:是啊!高高地直立就是矗立的意思。(课件出示)
3、第三段:
(1)柏油马路:指名读句子,相机板书:柏油马路
(2)出示图片,强调又宽又长。
(3)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想一想“绿树成荫”是什么样子?
师:站在这一大片树下,感受怎样呢?
师:对了,树木长得茂盛,树叶浓密,树荫一大片一大片的,就是这个样子,出示图片。那“鲜花盛开”是什么样子呢?
师:连起来说说。
师:是啊,五颜六色的花朵,茂密的树林,多美啊的马路啊。读出这种美丽吧。
(4)立交桥:指名读句子,相机板书
比较句子:立交桥四周有草坪和花坛
立交桥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说说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师:是啊,多了这些词语,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草坪,花坛。这个句子就变得更生动,更具体了。美美地读出来,指名大组读。
师:立交桥四周很美,桥上也很繁忙
(5)读句子: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是什么样子?
生1:车子开来开去 师:车子数量怎样?
生2:车子很多,在桥上开过来开去
师:车子一辆接一辆地穿行,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就叫川流不息。出示图片
美丽的立交桥,这独特的风景线,我们一起来读读
(6)齐坊三段,边读边想象一下马路,立交桥的样子。
师:路美,桥美,这一段的词语也很美,我们来读一读!
生读词:又宽又长,?绿树成荫 鲜花盛开 来来往往 川流不息
师:你能用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指名说
(7)词语掌握了,我们来填填空吧,试着背一背课文,课件出示:
先自己小声试一试
指名完成填空
生:天安门红色的墙,黄色的瓦很漂亮。师:红墙,黄瓦高贵、庄严的象征。
生1:三个直字叠在一起,
生2:叠得高高的。
齐读这一段:想象天安门、纪念碑的庄严与美丽。
生1 :有许多的树。
生2:站在树下晒不到太阳。
生1:花开得很多。师:颜色怎样的呢?
生2:颜色鲜艳。
生3:花儿开得很鲜艳,很多,五颜六色的。
学生齐读句子
生1:第二个句子更好,因为多了绿毯似的,拼成图案
师:那绿毯似的是个什么样的草坪?
生2:绿绿的。
生3:摸上去软软的,很舒服。
生4:看上去很平整。
师:拼成图案的花坛,会有些什么图案呢?
生5:圆形的,三角形的
生6:奥运五环的图案
生7:福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是要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等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感司,读中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样就赋予了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的权利,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课间休息
(视情况而定,学完两段就休息)
听音乐休息《我爱北京天安门》
?
五、学习第四段
指名读
(1)??? 你还知道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公园吗?
(2)??? 如果你登上高处一看,会看到什么?
生1:圆明园遗址 师相机补充,出示图片
生2:长城
生3:故宫
师生配合读
欣赏图片
六、朗读总
七:扩展延伸
结
1、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
教师相机板书:首都 齐读最后一段
2、师: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又象是一本书,书里有数百年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又象是一副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让我带着对北京的向往,读一读全文。(如果时间不够,就读第一段和第五段)
1、你知道北京有哪些新的变化吗?
2、3、师:北京不断发展,日新月异,吸引着许许多多中外游客前往,这样一个繁荣、美丽的城市,就是我国的首都,让我们自豪地说:
齐读一、五段
最后让们在歌声中再去畅游北京。
生1:北京太美了,我真想亲自去看看
生2:我爱祖国的首都北京,我真自豪!
看图简介:明城墙遗址公园、南五环、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奥林匹克公园。
齐读课文
回顾本课,对所学内容作总结,学生再回忆一遍,加深印象
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使全体学生沉浸在北京美丽的景色当中,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四、《北京》教学反思:
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想作为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知道。但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北京略知一二,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丽的地方?“美”在哪里?如果没有去过北京的孩子或没有父母帮助认识北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吧!但让这些孩子能更直观地认识北京,让其心走进北京,热爱北京,我想这是一个语文老师教会孩子学会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的第一步吧!今年恰好是我国建国60周年,这个难得的时机,所以我决定选下这篇课文,让我自己和学生一起去更多地感受、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选定课文后,我就在想,北京虽然常挂在我们的嘴边,其实它离我们还是很远的,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模糊的。而本组课文又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祖国的美。
于是我在执教之前安排了自己和学生收集与“北京”有关的资料。我首先要学生搜集北京的历史资料,对“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有大致了解;接着我要学生搜集北京到底有哪些 “美丽”的地方;最后我按课文内容布置学生收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名胜古迹”、“优美公园”“高楼大厦”等,让学生把对“北京”的认识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聚焦”,抓住重点对北京的美通过各种形式呈现出来。结果学生兴趣昂然,每个孩子都通过多种途径认识、了解了北京。
经过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对北京已有了许多认识和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便把“朗读指导”与“美景展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美丽的北京的同时,再读相关文字,边读边想书上所描写的是否和课件展示的一样,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对北京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由表象到内化。这样就能更好的“读”,更深透的“悟”。
1、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如教学中,我首先出示“北京”一词,让学生们说一说对北京的总体印象,当学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后,我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找文中写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丽?当学生找出北京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丽地方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怎样来把这些美丽的地方写具体的。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执教本课时,我通过理解“中央”、“庄严”、“矗立”等重点词语让孩子们感受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恢弘的气魄。它是中华民族一路成长的见证。欣赏天安门广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大;展示雄伟高大的“纪念碑”并让学生知道其作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再让学生去读文,这样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导,学生就会饱含深情地读出对北京的赞美与热爱。在此后的景点学习中,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读悟去理解课文。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当然对于我来说,遗憾就会更多。首先是教学中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畅想未来北京”的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进行;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附:1、板书
10、北 京
天安门
美丽 柏油马路
首都 立交桥
古迹、公园、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