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3.激发观察兴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结合观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学习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学习难点】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审美欣赏。
理解“均匀”、“空隙”等词汇并读字词。
kòng xì wén jīng bǐng chù wěi hén
空 隙 纹 茎 柄 触 萎 痕
二、细致观察,建构新知。
课文第二自然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那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把它写具体的。
1.利用实物观察爬山虎:脚的位置;脚的形状;脚的颜色。
2.汇报观察的结果。
3.为什么作者一开始不知道爬山虎有脚,而今天却发现了,并且描述得那么准确呢?文中哪个词能说明?
三、形成评价,自我完善。
1.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朗读并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
2.划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爬墙的动词。
3.勾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1)找出作者用的说明方法。
(2)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
4.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用“△”画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词。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中“这样”指的是哪样?演示一下。
四、拓展训练。
1.你也像作者那样仔细观察过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吗?你有什么发现?(写一写,不少于50字)。
2.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的?说一说,读一读,体会叶子的美。
3.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结合平日实际谈谈从中能受到什么启发?
五、作业。
1.背诵课后指定的段落。
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观察植物的叶、茎、花、果等。
3 / 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上(上) 教材版本 统编教材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 10.爬山虎的脚
难点名称 1、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难点教学方法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课前游戏,激疑激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第一条: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也打一种植物。(丝瓜)第二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打一种植物,是什么?(葡萄) 2.如果种葡萄和丝瓜啊,还要做一项特殊的工作,什么工作?(要给他们搭架子。) 不搭架子行不行?(不行,不搭架子,他们就没法儿往上爬了) 二、揭示课题,感知文题 过渡: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板书课题) 指名读。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叶子,叶子是如此的美丽,那么爬山虎到底是怎么往上爬的呢?在弄清楚它怎么爬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爬山虎的“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读文画脚,学习“爬山虎的脚”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26页,认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并且用横线画出来。 (一)读文画句 要求:默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1.学生读文画句。 2.学生反馈句子。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3.齐读句子。 师根据学生画的“脚”进行相应的提问:你为什么用红色的粉笔画?为什么画得那么细长?为什么在细丝上还要加上个小圆圈呀?为什么要画在这个地方? 学生再读书,以课文为依据,对照同学画的“脚”进行评议,纠正错误。 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爬山虎的脚?——比喻) 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4.出示爬山虎脚的图片,根据图片再说说“脚”的特点。 5.总结特点:出示分别标注了不同颜色的段落 师:肖老师把这段话分成了三种颜色,(蓝色:位置;黄色:形状;红色:颜色)。 分析人物形象 师:我们仅根据叶圣陶爷爷简短的三句话,就准确地画出了爬山虎地脚,从这里,你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是个怎样的人?(观察仔细、认真;能抓住特点描写)相应板书。 齐读段落。 师:我们一起来把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读一读。 品析动词,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过渡语:是啊!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多仔细,描写得多清楚呀。那么爬山虎师怎么用它的脚往上爬的呢?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快速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找出有关句子,用“ ”标注。 2.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3.师提问:爬山虎究竟师怎么爬的呢?肖老师也通过阅读,抓住了爬山虎爬的一个重点词“触”。请小朋友们像老师这样再读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还应画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知道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 课件出示:(触) ( ) ( ) ( ) ( ) ( ) 4.学生反馈,师相应板书(触→变→巴→弯→拉→贴) 预设一:学生找不到“变”和“弯” ①体会“巴” 师:你觉得,你从“巴”这个字,感受到了什么? 指生回答:(很用力,粘得很牢固) ②师:根据小朋友们所找的动词,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出示句子(对比),你来找找,你和叶圣陶爷爷所观察到的有什么区别。 句1: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巴住墙。细丝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句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生找区别,并找到“变”和“弯”。 师引导:相比之下,还少了那几个词?为什么不能少了这两个动词呢?爬山虎脚的细丝,必须得先(变)成小圆片,才能(巴)住墙;细丝必须要弯曲,才能拉着爬山虎的茎往上爬。这些动作之间,前后都是有(联系)的,所以这些动词,少不了任何一个。(边说边板书6个动词) 预设二:学生把6个动词全部找全 ①师:你觉得,你从“巴”这个字,感受到了什么? 指生回答:(很用力,粘得很牢固) ②师:那么这些动词,是否可以前后变换一下顺序呢?为什么? 指生回答:(不能,因为……说出动词前后之间的联系。) 师总结:是的,这些动词的前后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不能发生变化。爬山虎要往上爬,它脚上的细丝必须得先(触)着墙,细丝的头(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然后(弯曲)细丝,用力(拉)一把嫩茎,使得嫩茎紧紧地(贴)住墙。(边说边板书6个动词) (二)体会“一脚一脚”用词的准确 过渡语:是呀,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同时,课件出示: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对比训练: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1.师:你觉得哪一个词语用得更准确?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会儿派小组代表回答。 2.学生讨论,师作指导。 3.指生回答。 师引导:“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是指一只脚巴住墙之后,再长出一只脚巴住墙,爬山虎没往上爬一步,必须要长出新的脚才行。(配合动作理解) 师总结:是的,爬山虎不想别的动物那样,可以用脚交替着往上爬,它要往高出爬,就需要不断地长出新地脚。所以,才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叶圣陶爷爷的用词可真(准确)啊!(相应板书) 4.体会朗读。“一脚一脚”读得慢而重。感受爬山虎爬墙时的努力与艰辛。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四、寻找“爬山虎脚的变化” 过渡:我们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了,那么之后它的脚会有些什么变化呢?快速阅读第5自然段,请你找一找这些变化。 (一)要求:快速默读第5自然段,找一找爬山虎的脚有哪些变化? 1.学生读文,找句子、重点词。 2.指生回答。(没触着墙的萎了,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变成了灰色,并且依然相当牢固) 师追问:即使爬山虎的脚变灰了,却依然(很牢固),你从哪里看出爬山虎的脚依然很牢固? 生回答: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师:欸,爬山虎的脚抓得这么牢固,和上文的哪一个字相呼应起来了?(巴)哇,叶圣陶爷爷得用词真是(准确)啊! (二)分析人物形象 师:叶圣陶爷爷除了仔细观察,在这一段中,你还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连续观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不几天、逐渐)你还能在文中的哪些地方同样也能看出叶圣陶爷爷连续观察了?(叶子:不几天;怎么爬:
小结 师:是呀,看来要观察一个事物,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连续观察。希望我们小朋友们也能像叶圣陶爷爷一样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共19张PPT)
10.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写
前情回顾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的墙。
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的
再接着写
最后写了
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爬山虎风采
记忆中的爬山虎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你对爬山虎的印象是什么?
它生长得非常茂盛。
它是一种擅长攀爬的事物,大多生长在墙上。
我的印象是.......
喜爱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不同时期的爬山虎
不同时期的爬山虎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绿
又多又密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拂”字轻轻擦过;“漾”字形象地写出了一墙叶子被风吹拂过的动态美,像湖面荡起的绿色波纹
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
读一读,写一写。
每根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仿照下面句子写一句话。
爬山虎的脚还像什么?请你用一句或几句话写下来。
小练笔
爬山虎的脚像吸盘,又像卷卷的头发,还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叶子
生长中的爬山虎
思考:爬山虎是怎么向上攀爬的?
我是这样爬墙的......
脚触着墙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 →(巴住墙)→ (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思考:“巴”可以换成“粘、挨”其他词吗?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不能换成“粘、挨”其他词。因为“巴”字写出了爬山虎紧紧地粘贴在墙上的样子。
1、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2、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3、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对比句子:
你的发现是什么
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不平凡的事物。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也要有爬山虎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我知道了
仿照《爬山虎的脚》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课后作业:(共31张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微课
第10课 爬山虎的脚
是虎不是虎,
有脚只会爬。
紧贴墙上绿,
离墙便枯死。
猜一猜
爬山虎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爬山虎的美。
第10课 爬山虎的脚
细丝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它是怎么爬的?
你从课题“爬山虎的脚”中了解到哪些问题?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仔细朗读第1自然段
爬山虎成长的特殊环境是____________
课文讲解
作者为什么要先提到学校操场北边的爬山虎,而不直接从自己家的爬山虎写起?默读第1自然段举手回答。
说明作者已经观察爬山虎很长时间了,对爬山虎很感兴趣。
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1)请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词语,读一读。
(2)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精讲课文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让人仿佛感受到风的轻柔,叶子娇嫩,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又多又密
美
绿
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
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从第3、4、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从位置、样子、颜色三个方面。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位置
样子
颜色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比喻
比喻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巴住墙)→(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
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使句子生动形象。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小组合作朗读5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变化的句子。
我也是生活的细心人
没触墙
触着墙
爬山虎脚的变化
触着墙墙
变成小圆片小圆片
巴住墙墙
拉一把把
紧贴在墙上在墙上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对比
爬山虎的脚对墙有依赖关系。
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1自然段也说明了这种关系。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首尾照应关系。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
*我们要像叶圣陶爷爷那样留心并细致入微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新知探究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
;又讲了 ;最后讲了
。
爬山虎脚的位
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巴在墙上
的就相当“牢固”
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向我们展示出了爬山虎特有的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主旨概括
仿照《爬山虎的脚》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
要求: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1
课后作业
谢谢大家!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10. 爬山虎的脚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填入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 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A.如果……就…… B.因为……所以……
C.只有……才…… D.不但……而且……
2.下面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氛(fēn) B.哲学(zhé) C.功绩(jì) D.花蕊(xīn)
3.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提心吊胆 B.无原无故 C.愤愤不平 D.大惊失色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拯铁面无私,是历史上被人传颂的清官,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B.王老师讲课非常幽默,我总是被逗得哄堂大笑。
C.联欢会上,大家各显神通,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
D.归根到底,在这件事情上,还是刘义付出的努力更多一些。
5.下面句子意思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B.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
C.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 )。
A.屠格涅夫的著名作品有《猎人笔记》《贵族之家》《父与子》。
B.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
C.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D.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二、填空题
7.反义词
舒服——(___) 弯曲——(___) 细小——(___) 牢固——(___)
8.近义词
新鲜-(___) 均匀-(___) 逐渐-(___) 牢固-(___)
9.多音字
重(___)(____)(___)(____)
曲(___)(____) (___)(____)
10.量词填空。
一(_____)细丝 一(_____)爬山虎 一(________)蛟龙
一(_____)蜗牛 一(____)触角 一(_______)微风
11.辨字组词。
变(_______) 锅(_______) 茎(_______)
弯(_______) 蜗(_______) 径(_______)
柄(_______) 铺(_______) 解(_______)
病(_______) 捕(_______) 触(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2.拼音小关卡。
(1)这些箱子太zhàn(____)空间了,赶紧搬出去吧!
(2)奶奶做棉被的时候,把棉花pū(____)得那么jūn yún(_______),被子用起来一定很舒服。
(3)我zhú jiàn(______)学会了dié(____)被子。
13.写出句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细丝慢慢变成弯曲的了。(_______)
(2)那些叶子绿的是那么新鲜。(_______)
(3)吃了点药,我觉得舒服多了(_______)
14.根据意思写词语。
(1)吸引人们的注意。(_____)
(2)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___)
(3)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积起来。(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上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照样子写句子,用上连续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山虎的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16.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舒服(shū sū) 茎部(jìng jīng)
弯曲(qǔ qū) 瞧见(qiǎo qiáo)
课外阅读。
骆驼蓬
骆驼蓬,你是沙漠植物中的骄子。
啊,你看上去是那么不起眼!没有(挺拔 挺直)的茎,翠绿的叶,艳丽的花,但你一代一代倔强(qiáng jiàng)地生长着,把根须深深地扎(zhā zā)进沙砾之中,(摄取 拿取)一星半点的水分和营养,日积月累(lěi lèi),把它储进自己的叶和茎里……但那不是为自己永存,而是为他人造福。
可不是吗?当长途跋涉的驼队饥渴难忍之时( )你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茎和叶( )为驼队继续加油出力( )当严寒(袭击 打击)驼队的时候( )你还是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一切( )燃起熊熊大火( )给辛勤的跋涉者以光明和温暖。
骆驼蓬,你本是一种普通的,无名的蓬,但人们用“骆驼蓬”这个美号为你命名,这是你的骄傲,也是你的光荣。
17.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8.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
19.请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0.请你用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1.作者说骆驼蓬“为他人造福”,文章是怎样描写具体的?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从这些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骆驼蓬具有 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骆驼蓬 的思想感情。
22.文中的骆驼蓬你喜欢吗?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B
4.B
5.B
6.B
7.难受 笔直 粗壮 薄弱
8.鲜嫩 平均 逐步 坚固
9.zhòng 重量 chóng 重复 qǔ 歌曲 qū 弯曲
10.根 只 条 只 对 阵
11.变化 锅盖 茎叶 弯曲 蜗牛 路径 叶柄 铺盖 解放 生病 捕捉 触角
12. 占 铺 均匀 逐渐 叠
13. 平直 陈旧 难受
14. 引人注意 均匀 重叠
15. 我推开卧室的门,把书包放在书桌上,开始写作业。 爬山虎的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怎能看着不舒服呢?
16.shū jīng
qū qiáo
17.jiàng zhā lěi
18.挺直 拿取 打击
19., , ; , , ,
20.骆驼蓬,你是沙漠植物中的骄子。
21.当长途跋涉的驼队饥渴难忍之时,你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茎和叶,为驼队继续加油出力;当严寒袭击驼队的时候,你还是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一切,燃起熊熊大火,给辛勤的跋涉者以光明和温暖。
默默无私奉献 喜爱和赞赏
22.喜欢,因为它坚强,而且总是为他人造福,自己获得的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