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原创,转载出版必究
部编版三语上知识点易考点一线名师梳理
(知识点梳理与本课所编标准化试题内容同步)
27. 一个粗瓷大碗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陈、曼、联”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语文要素】
3.读懂课文以倒叙的方法,记述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的感人故事。
4.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感受赵一曼以身作则、舍己为人、关心战士胜过自己的高尚品质。【语文要素】
一.我会读。
二类字:
易错音:陈列(chén chéng) 联军(lián léi) 玻璃缸(gā gāng)
高粱(liang liáng) 没有(mò méi) 还回去(hái huán)
侦察(zhēn zhēn) 盛米饭(chéng shènɡ) 一顿饭(dèng dùn)
急得直叫(de dé) 得留给病号吃(dé děi) 倒(dǎo dào)进锅里
答案: chén lián gāng liang méi huán zhēn chéng dùn de děi dào
多音字: 还hái (还有、还来) huán(归还、还回去)
盛chéng(盛米饭) shènɡ (茂盛、盛开)
没mò(淹没、沉没) méi(没有、没吭声)
得de(急得直叫) dé(得到) děi(得留给病号吃)
生字组词:陈:chén(陈列、姓陈、陈旧) 曼:màn(赵一曼、轻歌曼舞)
联:lián(联军、关联、联合) 缸:gāng(搪瓷缸、鱼缸)
粱:liáng(高粱、青粱、膏粱) 还huán(归还、还回去)
顿:dùn(顿时、安顿、一顿饭) 侦:zhēn(侦察、侦探、侦查)
二.我能理解.
病号灶:专门为生病受伤的战士做饭的灶。
陈列:把物品摆放出来给人看。
袭击:军事上指出其不意地打击。
侦察:军事上指为查明敌情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活动。
三.我能归纳词语
★近义词:陈列——排列 容易——简单 艰苦——艰辛 清楚——明白
★反义词:结束——开始 容易——困难 危险——安全 清楚——模糊
四.课文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粗瓷大碗的来历,引出下文。(倒叙:从故事的结局开始写,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具体记叙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突出了赵一曼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崇高精神。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写了这个粗瓷大碗的去向——成了七班的菜盆。
五.课文易考点梳理。
1.《一个粗瓷大碗》这篇文章以 倒叙 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 高粱米饭 偷偷换成了半碗野菜粥,并把小通讯员专门为她找的给她吃饭用的粗瓷大碗送给了七班当菜盆的故事,赞扬了赵一曼以身作则、舍己为人、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 赵一曼 ,短文先讲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赵一曼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再详细讲述了这个粗瓷大碗的 来历 ,这样的写作顺序是 倒叙 。
3.赵一曼把自己的上一个吃饭用的搪瓷缸子送给了一个新来的战士,通讯员好不容易给赵一曼寻来了一个粗瓷大碗,为了让赵一曼吃上一顿饱饭,通讯员给她盛了满满一碗高梁米饭,而赵一曼却偷偷换成了半碗野菜粥,第二天就把粗瓷大碗送给了缺少菜盆的七班。
4.赵一曼叫小通讯员把这个粗瓷大碗“从哪里拿来的”,“还到哪里去”,是因为她以为是小通讯员拿别人的东西给她,从这里反映了赵一曼关爱别人、以身作则。
3.炊事员老李为什么“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没吭声”是因为老李了解赵一曼,知道阻止不了她;“眼含泪花”既是因为被赵一曼的行为感动,也是因为心疼赵一曼而感到内心难受。
4.“赵一曼又没有碗了”是因为她又把碗送给七班,当菜盆使了。因此下文中的“丢”的意思是把自己的东西送别人了。从这里我们能进一步感受到赵一曼舍己为人、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5.赵一曼什么时候就能不用“丢”碗了呢?
部队物资充足,战士们都有碗用了,她就不再“丢”碗了。
6.短文最后一句话“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反映了她的内心。此时,她心里的想法是:等到战争结束、人们生活安定每个人都有碗的时候,我的碗就不会丢了。
7.能否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中的“陈列”换成“陈设”或“排列” 为什么
示例:不能。虽然三个词都有“摆放”的意思,但是“陈列”强调摆出来供人看。“陈设”作名词时表示摆设的东西,作动词时强调按一定的要求和风格摆放物品。“排列”侧重按次序站立或摆放。
六.特殊句型。
◇修辞手法:赵一曼看着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排比)
(连用三个“想起”构成了一个排比句式,说明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后想到了很多人,但是她唯独没有想到她自己,体现了赵一曼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
◇关联词语:
(1)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 但 得留给伤病员吃。
(2)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 但是 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 因为 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七.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1.“为什么博物馆里会陈列这个粗瓷大碗 ”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出赵一曼同志与这个碗的故事,作者这样开头安排得很妙。
2.赵一曼吃饭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侧面说明赵一曼同志一心想着战士,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把自己吃饭用的唯一餐具都给了新战士。
3.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侧面描写:“好不容易”写出了战争时期生活条件的艰苦。赵一曼作为革命领导,连吃饭用的碗都没有。侧面反映出她以身作则,不搞特殊。
☆4.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赵一曼为什么让通讯员把这个碗还回去呢 这体现了她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语言描写:写出了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身作则,不搞特殊。
因为赵一曼以为这个碗是通讯员从老百姓或是其他战士那里拿来的。这体现了赵一曼重视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身作则的高尚品质。
5.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满满一碗”写出了通讯员对赵一曼的关爱。
侧面描写:通过对通讯员动作、心理的描写,侧面反映出赵一曼已经很久没吃饱过了,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也写出了当时条件的艰苦。
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
这句话直接叙述了那些日子的艰苦状况。
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有沾过粮食了。
一个“沾”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日子非常艰苦”,表明并不是只有战士几个月来没有沾过粮食,团长和政委也是一祥的,他们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体现了团长与政委以身作则的品质。
7.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由此可以看出,同志们之间很友爱。
☆8.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动作描写:“走进”“倒”“盛”等动词是对赵一曼把满满一碗高梁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的过程的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舍已为人的品质和她关爱战士胜过关爱自己的高尚情操。
☆9.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神态描写:赵一曼以身作则、关心战士、无私奉献的品质感动了老李。
炊事员老李“含着泪花”,表明他心疼赵一曼,被赵一曼的行为感动了。
10.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语言描写:一个“又”字表明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联系下文“一百个”说明赵一曼的碗已经没有了很多次,说明赵一曼一心为战士着想。
“丢”这里是“给”的意思。总是“丢”说明赵一曼总是为别人着想。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解析:可见,这个碗没有丢,它被赵一曼送给七班当菜盆了。
八.拓展延伸。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 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陈毅曾评价赵一曼:“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