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使学生能阐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研究,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资料的内容,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3. 通过对课本所给资料图片的观察,联系自然界中一些有趣的动物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研究兴趣。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散发的气味等。
2.动物行为的发生受到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动物行为的形成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动物的行为
眼点
耳突
口
咽
涡虫是一种自由生活在淡水中的低等动物,在小溪、池塘等地采集时,往往会发现涡虫生活在石块或其他物体的下方。为什么?难道涡虫喜欢黑暗环境吗?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
1.涡虫在光下舒展身体是——
2.电击时涡虫身体收缩是——
3.光与电刺激一百次后,只有光时涡虫收缩身体是——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1.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
的行为。
2.举例:灰喜鹊喂养小杜鹃,蜜蜂采蜜,
鸟育雏,蜻蜓交尾等。
先天性行为
动物的本能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它是先天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
1.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2.举例:蚯蚓的学习行为,
山雀偷吃奶油,
猩猩取香蕉。
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行为也越复杂;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灰喜鹊喂养小杜鹃
蚯蚓的学习行为
蚯蚓走迷宫实验
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之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蚯蚓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行为?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大山雀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行为?
山雀偷吃奶油
猩猩取香蕉
类型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天生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学习得到的行为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多变复杂的环境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一、动物的行为
1. 概念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有的活动表现。
2. 动物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二、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靠于个体生活的经验,是一种本能行为。
动物的本能行为是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三、动物的学习行为:必须借助于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动物具有学习行为能够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1.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心脏跳动 B.飞蛾扑火
C.鸟类育雏 D.蜜蜂采蜜
2.(2010·泉州中考)下列动物行为中,都属于后天学
习行为的是( )
①鹦鹉学舌 ②蜘蛛结网 ③孔雀开屏 ④ 老马识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A
C
3.(2010·东营学业考)初夏的黄河口景色怡人,万亩槐
林十里飘香,成群的蜜蜂在花间飞舞辛勤采蜜。对蜜蜂这
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A
4.(2010·三明中考)搜救犬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种行为属于( )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取食行为 D.防御行为
A
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