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科学测量(第三课时 温度)
[教材分析]
本章是科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九年纪)的起始章,从对科学的认识,科学研究的手段和一些常见的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逐渐地形成对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有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有机地把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对于温度的测量,它是几个基本的物理测量量之一,学会测量物体的温度属于基本技能的掌握。由于生活经验,学生对温度有初步的了解(比如气温、体温的描述),但并不完全科学、全面。
本节教材以生活中对温度的感知开头,引出用人的感觉去判断温度的不确定性,接着教材围绕温度的测量展开,学习了温度的单位,测量的工具——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使用及先进的测量工具。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从而理解温度计示数的划分。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是重点,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教材的难点,教材采用了几幅图画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了温度计的规范使用。体温计是常用的温度计,在学生实验中了解它与普通温度计的不同之处,学会正确使用体温计。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对于温度的测量,学生有些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和生活体验,但不能区别温度与热量的关系,本课时将现实生活与科学的概念相联系,关于温度的测量技能也没有科学、规范的认识和操作,需要本课时将其科学、规范化。本节从生活经验入手,实验验证,达到生活与科学知识的共鸣,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加以促进。
学生已有学习方法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长度的测量,知道什么是测量。将刻度尺的学习方式对比温度计的学习方式,采用知识迁移的手法,曾加学习效率。通过观察实验,将生活经验转化为科学知识,从更加规范的角度去理解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学生已经具有实验观察法、知识迁移法。
学生心理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大多是基于生活中的经验,没有具体的科学观的认识,需要我们从兴趣上和实验规范上进行指导,才能将生活中的科学体验转化到科学规律上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了解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
(3)知道液体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4)学会使用液体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2、技能目标:
(1) 通过观察能了解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的刻度和单位。
(2) 观察不同温度计的不同构造。
(3)能对物体进行温度估测,并对其进行测量和读数记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体验到科学源于生活,又能指导生活。
(3) 认识到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科学道理是不变的。
[教学重点]
体验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准确的,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认识几种液体温度计的不同构造。
[教学难点]
普通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液体体温计的不同构造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课标及重难点分析]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进行科学探究需要一定的实验技能,如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技能。涉及的工具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天平、秒表、温度计、显微镜、电流表、电压表、地球仪等。温度的测量是学生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液体温度计)进行测量和观察的科学探究基本技能。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习惯、观察习惯和良好实验习惯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来发展学生发散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科学道理。
[教学关键]
利用刻度尺的学习基础将学习方法进行迁移,紧抓重点攻克难点。本节最大的特点是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将生活化的经验转化为规范性的科学知识,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实验规范操作。
[教具]
每2个学生有三个烧杯、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家庭温度计、冰水、热水、温水、杯饮料一杯、热开水和各种新式温度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法]
由于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知识还不够理性,学生的科学学习习惯也没有形成。所以,这节课应该主要从科学的习惯和实验操作着手将对刻度尺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液体温度计的学习中。也要对学生进行真确的科学观的教育。
[教法分析]
由于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实验的操作、观察和结论总结。所以,教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利用学生的实验体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科学规范性的教育,结合类比学习法将新课的记忆难度大大降低。
[学法]
观察实验、总结出实验的重点,使知识具体体现出来。从本质上认识到科学知识来自自然再回归到自然,解决自然问题的科学规律。
[学法分析]
本课涉及的知识就存在于学生的身边,他们有生活经历,但又不是科学的认识,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做实验,亲自说现象、结论,才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对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设计必要的验证实验,发挥集体优势,又能加强合作意识,最后,教师引导出科学的本质是回到自然中去。
[教学过程]
1、模块:
(1) 体验温度,明确感觉判断温度的不准确性。
(2) 了解温度计,认识其构造、原理和如何实验操作。
(3) 了解其它种类的温度计,认识到科学—社会—科技三者之间的STS关系。
2、流程:
(1) 兴趣引入——学生实验体验——类比学习迁移学习成果——树立科学社会观
[新课教学]
创设情景,有一杯冰饮料和一杯热开水。(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引领学习的方向,有效地授课。)
【说一说】
师:你更喜欢喝哪一杯?
生:冰饮料
师:为什么你更喜欢喝它呢?
生:…………
师:对,科学上我们把表示物体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板书)
师:如果是寒冷的冬季你又更喜欢喝哪一杯呢?
师:同学们,不同的季节我们对同一物体的温度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同一季节对同一物体感觉就一样嘛?
【动动手】 (引出实验,确定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准确的)
生:不能,众说纷纭。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做下实验,看看是不是一样的。
师:我这里有三个烧杯,一杯热水、一杯温水和一杯冷水,首先将热水和冰水分别放入一根手指,放置一小段时间后,将两根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谈谈两根手指的不同感受。
生:实验、讨论(总结)
师:同一季节,相同的物体我们也会有不同的温度感觉。说明了什么呢
结论:凭感觉去判断温度是不准确的。(板书)
师:类似的现象生活中还有那些?
生:各抒己见
师: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温度的高低?
生:有,利用温度计
师:你了解它吗?
师:你们能谈谈它的测量单位、结构和原理吗?
生:常用单位 : 摄氏度,“符号为℃”
温度计的结构:量程、刻度、分度值 、
玻璃管外壳、毛细管液柱、 玻璃泡
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师:你们真棒!那么刻度又是如何确定呢?
生: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师:最小刻度是多少?它的含义是什么?
师:对一些温度进行介绍:正常人的体温为37℃左右、地球最冷的温度,最热的温度、炎热的夏天地表温度为60~70℃(可以煎熟鸡蛋)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新疆吐鲁番在炎热的夏天地表温度最高可达78℃。
【考考你】
师:有一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我们如何进行读数?
生:、、、、、、、。
师:在生活中具体又是怎么样的呢?
【活动】
师:1、液体温度计插入热水中,我们观察到?
生:液体温度计液柱升高
师:2、液体温度计插入冷水中,我们观察到?
生:液体温度计液柱降低
液体温度计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师:老师给大家分发了几只生活中常常见到的几种液体温度计,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煤油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 酒精温度计
-30℃~150℃ -38℃~356℃ -117℃~78℃
师:为什么在南极用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
【提示】: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9.6℃
生:因为南极的最低气温已经超出了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并表达)
乙读作________写作________
甲读作________写作________(教师知道如何度准温度计,找到适合自己的小方法)
师:请测量出两杯水的温度
1、你将如何进行实验?
生:、、、。
师:2、实验过程中有那些注意事项?
目的引出液体温度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追问:为什么呢?
生:因为。。。。。。
师:你能说出下图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中,错误的是并指出错在什么地方。
生……。
师: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碰容器底、容器壁。
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师: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这又是为什么呢?
师:观察体温计与水银温度计,比较在构造和功能上的不同。
师:从测量范围、最小刻度、特殊构造和使用特点上进行观察与分析。
(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科学认识,到科学性的语言表达和正确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练习跟进】
1、体温计测量范围为___℃至___℃,最小刻度为__℃。
(精确度较高)
2、由于___________,所以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因此体温计_________(可以/不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这样可以方便地读出所测得温度。
3、体温计再次使用前应用力甩几下,你知道为什么?(全面了解体温计的独特构造和使用方法,对体温计的特殊构造的了解进一步地夯实。)
甲同学感冒发烧,体温为38.50C,测量后体温计不作任何处理,又给没有发烧的乙同学测量体温,测得体温也为38.50C,已知这天气温:250C。问:操作中有哪些错误?
答:1、没有消毒
2、乙同学测量错误,体温计测量完后再次测量时,攥住体温计尾部,应用力甩一下,使水银柱落回35℃以下。(跟进练习,加强知识的记忆)
师:有些物体的温度是这些液体温度计无法测量的
用光谱辐射分析仪测量太阳温度
师:太阳表面温度有多少?可高达6000℃,用我们之前认识的液体温度计是无法测量
师: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观察测量工具也在不断的进步。
师:社会在进步,仪器在变化,但其中的科学道理是不变的,我们只有学好现在的科学知识才能运用这些仪器,进一步地推动我们的社会发展。(观看书本17页图1-36谈谈温度的热效应,也可以拓展到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黑洞一些知识,以增加科学的趣味性)
1、课本第19页练习1-3;
2、作业本A1.4
3、预习:《质量的测量》及天平的结构
查阅:还有那些测量的温度仪器
【备课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成功关键在于了解学生学情,对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才能游刃有余地发挥出教师的引导力量。教师的教法主要采用了类比法,引用知识的迁移法,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有机结合,成为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习惯培养,观察习惯培养,科学语言培养,科学兴趣培养都是本节课沿承下来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情感世界,细无声地滋润学生内心的情商。初步感受到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社会存在一定的联系。(共18张PPT)
今天天气热不热?如果想知道明天热不热可以怎么做?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夏天你更喜欢喝哪杯?为什么?
一杯冰饮料
一杯白开水
小实验
1、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4、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没有?
2、是同一杯水不同处温度不同吗?
3、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不同呢?
结论: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
猜想: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那我们究竟用什么方法
来判断温度的高低呢?
温度测量的公认标准
1、温度的常用单位
摄氏度
符号:℃
(温度国际单位:开尔文 符号:K)
如果给你一支没有刻度的
温度计,你如何标刻度?
00C冰点
1000C水沸腾
最小刻度是多少?
刻度-
-37℃人体
正常温度
-58℃地球上
最高的气温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1)正确的读法:25℃、0℃
2)在冬天非常寒冷,天气预报怎么表示?
-10℃:
-28℃:
零下10摄氏度(或负10摄氏度)
零下28摄氏度(或负28摄氏度)
3)比较25℃和50℃、—50℃和25℃、
—20℃和—50℃的大小。
常见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实验用温度计
为什么在南极用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
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9.6℃
煤油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 酒精温度计
-30℃~150℃ -38℃~356℃ -117℃~78℃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使用前提: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放:手要握住温度计的上端,应使玻璃泡与
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璧
和容器底
工具使用的放、看、读、记: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看: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
降,且温度计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面相平,读到最
小刻度
体温计是个例外
记:不要忘记单位
你能说出下图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并指出错在什么地方。
A、B、C
乙读作________
写作________
甲读作________
写作________
零下8摄氏度
-8℃
12摄氏度
1 2℃
温度计的读数
甲乙温度差为多少摄氏度
20℃
1、体温计测量范围为___℃至___℃,最小刻度为__℃。
(精确度高)
2、由于___________,所以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因此体温计(可以/不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这样可以方便地读出所测得温度。
3、体温计再次使用前应用力甩几下,为什么?
观察体温计与水银温度计,
比较在构造和功能上的不同。
讨论:
甲同学感冒发烧,体温为38.50C,测量后体温计不作任何处理,又给正常的乙同学测量,测得体温也为38.50C,已知这天气温:250C。问:操作中有哪些错误?
1、没有消毒
2、乙同学测量错误,体温计测量完后再次测量时,应用力甩一下,使水银回位。
光测温度计
双金属温度计
辐射温度计
红外线测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