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光现象章末测试卷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光现象章末测试卷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9 11: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光现象 章末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这种LED,它是(  )
A.蓝光LED B.黄光LED C.紫光LED D.橙光LED
2.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现红色 B.上衣呈红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3.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60°,则反射角是(  )
A.120° B.60° C.30° D.0°
4.试卷上的文字是黑色的,这是因为(  )
A.文字反射黑色光 B.文字吸收黑色光 C.文字反射所有光 D.文字吸收所有光
5.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日食
C.林中万缕阳光
D.小孔成像
6.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定距离,铅笔在镜中不再能成像
C.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D.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将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
7.检查视力时,人眼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可是检查视力的房间东西墙壁最大的距离为3.5m,如图,眼科医生把视力表挂在东墙上,在西墙上挂一面大平面镜,此时被检查者应(  )
A.面向平镜面,距平面镜1.5m
B.面向平面镜,距平面镜3.5m
C.面向视力表,距视力表1.5m
D.面向视力表,距视力表3.5m
8.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水中倒影 B.人的影子 C.日食 D.月食
9.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就开始计时,而不能听到枪声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
A.离起跑线太远,怕听不清枪声 B.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成绩变差
C.看烟计时比较方便 D.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成绩变好
10.在一张大纸上剪一个三角形的很小的孔,在阳光下举起,让太阳垂直透过三角形的孔,在地上形成了一个光斑,光斑是(  )
A.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影子 B.圆形的,是太阳的虚像
C.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实像 D.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反射光线也会远离法线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当入射光线垂直反射面入射时,反射角为 90°
D.当入射光线与镜面成 30°角时,反射角是 30°
12.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则(  )
A.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
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像是实像
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
13.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A.水面不发生反射 B.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 D.地面发生漫反射
二、作图题
14.按要求作图:
(1)在图中画出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镜面,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5°,请作出其反射光线;
(3)如图所示,用作图的方法,画出图中物体通过小孔后在光屏上成的像的光路图。
15.小华在观赏海河夜景时,他通过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到路灯A在水中的像。请你在图中作出路灯A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 B 的反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16.如图,AB,CD是由发光点S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三、填空题
17.色光的三原色是:红光、______光、蓝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现象。
18.真空中的光速为______m/s。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大/小)。
19.小王同学身高为1.7米,他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__米;当他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了0.5米,此时小王的像离平面镜距离为__米,像高__。(最后一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______m,像的高度为______cm;当他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那么2s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______m。
21.如图是我县西湖一景。斜阳映水,廊桥弄影,是光的_________现象形成的。漫步湖边小道,看绿树荫荫;绿树看起来是绿色的原因是树叶_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绿色光。盛夏时节,烈日的树荫夏一块块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22.唐代的孔颖达在《礼记·月令》一书中写道:“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这里“虹”的产生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科学家___________首先研究了这一现象,他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分解为七种色光,这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23.清晨阳光与水面成25°照射到平静的湖面上,则反射角为______;当阳光逐渐升起时,入射角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四、实验题
24.如图甲所示是用易拉罐制成的简易针孔照相机:
(1)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______(选填“明亮的室外”或“较暗的室内”)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_像(选填“正立”或“倒立”、“虚”或“实”);为使看到的像更清晰,某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进,则圆筒的______(选填“A”“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2)正午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1cm的等边三角形小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白纸的距离为30cm,观察白纸上的光斑:
①接着小华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乙所示)向左移动,大约遮住孔的一半时,观察光斑变化情况,与没有遮挡时相比较白纸上光斑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______(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②没有遮挡时,渐渐增大纸板与白纸的距离到2m左右时,此时光斑形状是______形,然后再用卡片遮挡,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______(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③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______。
25.如图,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______。
(2)如果光屏上彩色光带分布过于密集,可以适当______(增大/减小)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
(3)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带最边缘的色光,其中B为______色光。
26.小明利用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E和F连接起来的,可绕ON折转。
(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ENF与平面镜______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______度。
(2)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合理?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27.小凡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时: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应选在__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确定________,此时成像的亮度比日常使用平面镜___________一些(选填“好”或“差”);
(3)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边移动、边观察,使它与A的像重合,蜡烛B的位置即是_______的位置。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观察时,眼睛应该在如图乙中________处观察(选填“a”、“b”),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_______(选填“蜡烛A”或“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如图中的_______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a”、“b”);
(4)在实验中,小凡看到蜡烛A有两个不重合的像,为了减小这个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的角度,使像重合
(5)小凡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
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20cm
D.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缓慢平移,蜡烛的像也跟着向上平移
参考答案
1.A
2.D
3.C
4.D
5.A
6.C
7.A
8.A
9.D
10.D
11.A
12.D
13.D
14.
15.
16.
17.绿 色散
18.3×108 小
19.1.7 1.5 不变
20.4 168 6
21.反射 反射 实
22.色散 牛顿
23.65° 减小
24.明亮的室外 倒立实 A ①变小 不变 ②圆 不变 减弱 ③树叶缝隙到地面距离不等
25.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或七色光)混合而成的 增大 紫
26.垂直 40 不合理 应将纸板F沿ON向前或向后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27.较暗 像的位置 差 像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a 蜡烛B b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