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9 15: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鲁迅
朝花夕拾
名著导读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必备知识:通过阅读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关键能力: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提高阅读全书的能力。
学科素养:在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的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学习目标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毛泽东称“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1881年 出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1918年 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3年 发表第一篇小说集《呐喊》
1926年 作《纪念刘和珍君》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到追捕,避难期间笔耕不辍。
1936年 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同年10月病逝上海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陷入亡国的严重危机之中。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革命”,最后没有完成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以失败告终。
这是 ,一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总结了历次社会变革的经验教训,意识到中国民众的封建愚昧思想需要启蒙,中国的封建专制文化需要彻底改良。
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于1928年出版,此时鲁迅已经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在遭受到当时政府的迫害后,他不得已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9月他接受厦门大学的邀请南下教书,鲁迅在这里见识到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并进行毫不留情地抨击。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其中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等,与他在北京创作的五篇散文共同构成《朝花夕拾》。
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书名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书名解析
文学是讲究艺术的,标题《旧事重提》没有《朝花夕拾》来的委婉,柔美。朝花夕拾,既含有旧事重提的回忆之意,又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狗·猫·鼠》
对猫的厌恶与仇恨
《阿长与<山海经>》
对长妈妈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
批判封建孝道观念
《无常》
描绘传说中的勾魂使者
《五猖会》
表现封建家长制的阴影
《藤野先生》
回忆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父亲的病》
揭露庸医误人
《范爱农》
思念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
《琐记》
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十篇散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前七篇(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父亲的病》)写作者童年时代在故乡绍兴的见闻和受教育的情景。
后三篇(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琐记》)写作者青年时期离开家乡去南京和日本留学求学再回到故乡教书的情景。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1.鲁迅的童年
2.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 道路。
3.怀念亲人师友
4.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没有忘记过战斗
1
2
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② 《狗·猫·鼠》(喜欢小动物)
③ 《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阿长与山海经》
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②《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3
4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 对中医的偏见:“绍兴几个名医,”借行医诈取病人钱财,痛恨迷信与落后;
③ 《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
④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还击、痛斥。
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
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
③同情的人(范爱农)
阅读指导
1.略读和精读相结合
2.做读书笔记
3.参考有关资料
①概括大意
②划出关键字词
③入情入景
④品味语言(批注)(摘抄)
⑤读书心得

《狗·猫·鼠》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煩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 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五猖会” 既是大人们祈福的节日,也是孩子们率性玩乐的日子,但作者并没有感到高兴,这种沉重感深刻地压在作者的记忆中,表达了作者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日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琐记》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叫海军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
作者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其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回顾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毅然地放弃了跟随生平最敬爱的老师学习医学,摒弃了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力斗争到底。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衣在革命前不满社会黑暗而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鲁迅笔下那些人物
《朝花夕拾》中的主要四个人物
长妈妈( 《阿长与〈山海经〉》):一个淳朴善良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
父亲( 《五猖会》《父亲的病》):一位让鲁迅曾又困惑又忏悔的爱父。
范爱农(《范爱农》):一个典型的不得志而不断挣扎在封建末世的知识分子。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一位关心弱国子民的恩师
1、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3、 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4、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
5、 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艺术特色
阅读《五猖会》 片段回答以下问题
(1)《五猖会》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其主题思想是什么?
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
《五猖会》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命令“我”背书,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的无奈和厌烦,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在这之前,写了好几段关于赛会的文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几段文字极力渲染了“我”对于赛会的喜爱和向往,与下文写在去看五猖会之前父亲突然要“我”背书形成巨大反差,先扬后抑,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1、《朝花夕拾》是一本( )
A、 散文集B、论文集C、文学评论集D、杂文集
2、《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何处连载( )
A、《莽原》B、《申报》C、《奔流》D《晨报副刊》
3、《朝花夕拾》在报上连载时的栏目叫( )
A、《朝花夕拾》 B、《花边文学》C、《旧事重提》D、《伪自由谈》
4、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 )
A、12 B、10 C、14 D、8
课堂小练
5、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
6、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
7、《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8、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
A、 本城书塾 B、南京水师学堂 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 D、仙台医专
9、《狗 猫 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 )
A、 养狗B、养猫C、养隐鼠D、都不是
10、《狗 猫 鼠》开头提到的“名人”“教授”“大脚色”“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是( )
A、 一种人B、两种人C三种人D四种人
11、《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阿长”为( )
A 长妈妈 B阿长 C 阿妈 D 长妈
12、《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何种思想的著作( )
A、 封建孝道B、封建迷信C、因果报应D、都不是
13、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
A、 老莱娱亲B、郭巨埋儿C、黄香扇枕D、闻鸡起舞
14、下列神话不出自《山海经》的是( )
A、 黄帝战蚩尤B、夸父追日C、大禹治水D、愚公移山
15、《五猖会》写的是一种( )
A、 迎神赛会B、祭祀活动C、民间艺术D杂技表演
16、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五猖会”表演节目的是( )
A、 高跷B、抬阁C、马头D、舞狮
17、《五猖会》中作者写急于去看五猖会的情景类似于( )
A、 去看社戏B、去百草园玩C、去三味书屋读书D、去仙台医专求学
《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同学们尽可以随便翻翻。待他年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回忆所及,再来细读,我敢说,你一定会温故而知新,掩卷三思。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