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08 15:3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4题;共42分)
1.为了验证CO2和H2O反应生成H2CO3 , 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 用作燃料 B. 制碳酸饮料 C. 用于灭火 D. 植物的光合作用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约占总体积的78%
B.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作有色电光源
D.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5.有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灭火 B. 石蜡具有可燃性——照明
C. 氦气的密度小且稳定——探空气球 D. 氧气的性质活泼——光合作用的原料
6.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甲实验中左试管放出气泡快,说明MnO2比CuO的催化效果好
B. 乙实验中水中长导管口冒气泡,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C. 丙实验中低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
D. 丁实验是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放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7.图为采用"数字化"实验,由传感器采集实验相关信息描绘出曲线,其中物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液体,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个量,下列对物质X与纵坐标Y的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X 纵坐标Y
A 水 溶液的质量
B 水 溶液的pH值
C 氢氧化钠溶液 溶质的质量
D 氢氧化钙溶液 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
A. A B. B C. C D. D
8.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A. 植物的呼吸作用 B. 含碳燃料的燃烧 C. 发展利用氢燃料 D. 人和动物的呼吸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电光源
B. 干冰在医疗上可用作血液制品储存和运输的制冷剂
C. 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过滤净水即得软水
D. 蜡烛燃烧产生黑烟是因为蜡烛中有炭黑
10.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错误的是( )
A.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 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 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1.下列气体能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
A. 氧气 B. 空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12.实验室里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 依据CO2的化学性质是( )
A. 密度比空气大 B.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 能与水反应 D. 能溶于水
13.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过程中能够消耗二氧化碳的是( )
A. 燃料燃烧 B. 光合作用 C. 食物腐败 D. 工业炼铁
14.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取同温同压下相同体
积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的气体为纯净物 B. 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为2:1
C. 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D. 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2:3
二、填空题(共4题;共23分)
15.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 的性质。
16.把下列正确要求的物质名称或化学符号写在横线上: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氧气、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氖气、过氧化氢。
(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 ;
(3)白色固体物质是________;
(4)能供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 ;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
(6)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
(7)上述物质中能用于制取氧气,且其反应环保节能、操作简便的物质是________。
17.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中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分析,由此可得出CO2的哪些性质________
1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一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①氧气 ②氮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食品保鲜 。
(2).做霓虹灯填充气 。
(3).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气 。
(4).发射火箭时的助燃剂 。
三、综合题(共5题;共35分)
19.根据下图所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进行实验后,迅速盖上瓶盖振荡,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利用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可以用来________(填序号)。
A灭火 B生产饮料 C作气体肥料
(2)通过B装置进行实验的现象,证明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________。
(3)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0.下图是自然界中“碳 - 氧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
(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容易导致的气候问题是________。
(2)图甲中,转化1的产物X的化学式(化学符号)为________。
(3)图乙中,转化3主要指植物________(填“光合”或“呼吸”)作用的过程。
(4)上述两个转化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1.石家庄28中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如图所示的杠杆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1)实验1中,一段时间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下降,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质。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2.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表示碳的价类图。请回答
(1).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 。B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 。
(2).物质D在固态时俗称 , 其用途有 (写一种)。
(3).B和D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物质B表现了 性。
(4).D和水反应能生成E,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3.
(1).某同学用燃着的蜡烛去点燃倒置集气瓶里的氢气(见图1),发现瓶口有火焰出现,而燃着蜡烛的继续伸人集气瓶内,蜡烛却熄灭了(见图2),此实验说明氢气的化学性质是:具有 性、不能 。当把已经熄灭的蜡烛从氢气瓶里慢慢拿出时,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见图3),其原因是: 蜡烛烛芯在瓶口接触了 , 又被氢气燃烧时的火焰 。
图1 图2 图3 图4
(2).若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见图4),瓶口无火焰,木条熄灭,由此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2.【答案】 A
3.【答案】 D
4.【答案】 C
5.【答案】 D
6.【答案】 B
7.【答案】 B
8.【答案】 C
9.【答案】 B
10.【答案】 B
11.【答案】 D
12.【答案】 C
13.【答案】 B
14.【答案】 B
二、填空题
15.【答案】 易升华
16.【答案】 (1)氖气
(2)四氧化三铁
(3)五氧化二磷
(4)氧气
(5)二氧化碳
(6)二氧化硫
(7)过氧化氢
17.【答案】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8.【答案】 (1)②
(2)③
(3)④
(4)①
三、综合题
19.【答案】 (1)塑料瓶变瘪;B
(2)氧气
(3)4P+5O2 2P2O5
20.【答案】 (1)温室效应
(2)H2CO3
(3)光合
(4)反应条件不同
21.【答案】 (1)杠杆左侧下降,右侧上升
(2)密度比空气大;
22.【答案】 (1)CH4;单质
(2)干冰;用作灭火剂,用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等(合理即给分)
(3);还原
(4);化合反应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3.【答案】 (1)可燃;支持燃烧;熄灭的;氧气;点燃
(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