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山中访友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山中访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16 09:5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字词学习
作者简介
课后练习
课文分析
听朗读
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邀请 俯身 陡峭 蕴含 侠客
瀑布 身躯 旋转
德高望重 依然如旧 津津乐道
叽叽喳喳


xiù

pào
zhā

返回
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
人、散文家。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 000
首,散文随笔1 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
余篇,在海内外 1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
歌、散文、随笔、 杂文、小说约2 000多
篇(首)。
返回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
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
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
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
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
爱之情。
作品简介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位老朋友的?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德高望重?
3、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把“古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返回
返回
1、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描写鸟儿和露珠?这样写好吗?
2、当作者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感受到了什么?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3、读了这段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返回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
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
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返回
1、“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你能换个句式说说吗?
2、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进行描写?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才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返回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你能试着回答吗?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返回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他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返回
1、文中的“他们”、“仪式”分别指的什么?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他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返回
指的是落花和落叶
1、文中的“他们”、“仪式”分别指的什么?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他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返回
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
1、文中的“他们”、“仪式”分别指的什么?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他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返回
2、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1、文中的“他们”、“仪式”分别指的什么?
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返回




返回
散文是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写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其特点是:
1、形散神聚,结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但立意深远,主题集中。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可时而叙述,时而抒情,时而议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