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教化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教化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9 09:17: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教化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出现于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唐朝
【答案】A
【详解】
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把郑国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2-1-c-n-j-y
2.下列律法中,可能较多体现了早期国家法律治理的是
A.《九刑》 B.《九章律》 C.《法经》 D.《二年律令》
【答案】A
【详解】
《九刑》是西周时期成文刑书的总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书共分9篇。九刑基本沿袭商朝的五刑制度(墨、劓、剕、宫、大辟共五刑),又增加了赎、鞭、扑、流等四种刑罚,称以上的九种刑罚为为西周的九刑。故A项符合题意;《九章律》是汉代的,《法经》是战国时期的,《二年律令》是汉代的,这三项都与“早期国家”不符合,排除BCD。
3.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
A.《禹刑》 B.《唐律疏议》 C.《秦律》 D.《大清律例》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唐律疏议》,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4.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
A.《秦律》 B.《唐律疏议》 C.《大明律》 D.《大清律例》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律疏议》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故选B;《秦律》虽较早,但不是最为完整,故排除A;《大明律》《大清律例》均较晚,故排除CD。21*cnjy*com
5.关于明清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朝以元朝法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 B.清朝法典非常重视例
C.《大清律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D.逐渐成为乡约的替代品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法典重视例,故B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确;《大明律》是以唐律为蓝本的,故A项错误;开创律例合编体例的是《问刑条例》,C项错误;D项说法与实际不符,排除。
6.明清时期的乡约与宋朝相比,发生的重要变化是
A.失去了教化作用 B.以民间组织为主
C.逐渐与法律合流 D.没有了约束力
【答案】C
【详解】
明清时期的乡约并没有失去了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作用,故A排除;明清时期的乡约以政府组织为主,故B排除;明清时期的乡约逐渐与法律合流,故C正确;明清时期的乡约有约束力,故D排除。
7.继承了汉晋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经验,标志着中华法系确立与完备的是
A.《贞观律》 B.《唐律疏议》 C.《宋刑统》 D.《问刑条例》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唐律疏议》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已经成熟。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其标志,排除。
8.唐朝注重法律的制定。流传到今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微四年颁行的律文,在中国和世界法制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经验②被认为是历代王朝创制法律制度蓝本
③废除了自汉代以来礼与法的结合④我国现存的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经验,被认为是历代王朝创制法律制度蓝本,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说法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唐律疏议》继承发展而非废除了汉代以来礼法结合的传统,说法③不正确,与之组合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9.关于秦汉时期的法律之说,正确的是(  )
A.秦律的编纂与儒家思想有直接关联 B.《九章律》沿袭秦律而成
C.中华法系至秦汉臻于完备 D.对汉律的认识无据可考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九章律是汉朝相国萧何主持 ( http: / / www.21cnjy.com )编纂的一部汉朝最重要法典,是汉律的核心。其内容以李悝的《法经》为基础,吸收了秦律中合乎当时统治需要的部分,除《法经》六篇外,又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篇,故B项正确;秦律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排除A项;中华法系开始形成于秦朝,成熟于隋唐,排除C项;1984年初,考古学家在湖北江陵张家山的三座西汉前期墓葬里,出土了很多有关法律的竹简,是了解汉朝法律的重要史料,排除D项。故选B。
10.魏晋时期律令最重要的变化是其儒家化,原因不包括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儒家知识分子主动参与法律相关工作
C.儒家思想主导了对律令的解释 D.儒家思想的地位与律令相同
【答案】D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汉武帝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所以儒家与律令的关系日益密切,ABC三项都是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但是儒家思想和律令相比,其地位是不会相同的,从当时情况看,前者的地位应是优于法令地位的,故D项说法欠妥,符合题意。
11.乡约制度是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乡约制度自古有之 B.乡约制度具有法律效力
C.乡约制度有利于敦促教化改良世风 D.乡约制度代表最高统治者的意志
【答案】C
【详解】
乡约制度本身就具有社会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风气的好转,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说法不准确,只有成为法律实施载体时,它才可能具有法律效力,排除;乡约制度最初与最高统治者无关,D项错误。
12.汉代有一案件:“甲无子,拾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该如何裁决甲呢?董仲舒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据此论,皇帝最终宽释了甲。材料主要反映出
A.儒生干政 B.儒家约束皇权 C.儒术独尊 D.儒学影响司法
【答案】D
【详解】
材料案例判决中,董仲舒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按照《春秋》之义,父为子隐是人之常情,并未违背人伦,因此释放了甲,说明儒学影响司法审判,D正确;董仲舒对司法案例进行解读判决并不等于干政,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C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13.下列对于西周“敬天保民”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A.是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B.从理论上为秦的统一做出了合理解释
C.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先河 D.是一种迷信和糟粕,没有实际价值
【答案】A
【详解】
“敬天保民”思想是商周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际提出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符合其特定的历史条件,A项说法正确;“敬天保民”思想与秦的统一无关,故B项错误;“保民”体现了重民之意,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无关,故C错误;这种思想虽有迷信成分,但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D项说法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14.下列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B.以“礼”治理国家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答案】D
【详解】
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倡导教育公平,故选择D;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方面的观点,排除A;以“礼”治理国家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排除B;“因材施教”是教育方法上的观点,排除C。
15.公元前513年冬,赵鞅“铸刑 ( http: / / www.21cnjy.com )鼎”,将“刑书”公之于众;对此,鲁国孔丘评价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主要反应了春秋后期
A.晋国统治秩序瓦解的必然性 B.孔子捍卫礼乐制度的合理性
C.社会转型过程中矛盾的激化 D.士作为独立社会阶层的产生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将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亡国,体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矛盾的激化,故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孔子对赵鞅“铸刑鼎”事件的评价,不是在论证晋国统治秩序瓦解的原因,故A项错误;孔子对赵鞅铸刑鼎的评价体现的是孔子对该事件的不满,而不是在捍卫礼乐制度,故B项错误;仅根据孔子的言论无法得出士作为独立的阶层出现的结论,故D项错误。
16.在清朝前期的司法实践中,“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因时所需,皇帝的谕旨、内外的奏准均可定为条例。依照规定,定期修例,旧例不断删改,新例不断增加。这反映出当时
A.法律具有至高权威 B.律例体系缺乏实用性
C.皇权专制色彩浓厚 D.封建律例具有随意性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清朝的司法实践中对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帝下的旨意,皇帝批准大臣的奏折都可以作为一种定例与法律同样起作用,并且是优先使用,从而说明皇权可以超越法律,即皇权专制色彩浓厚,故选C;A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材料所示律例体系实用性较高,B错误;材料体现的案例如有定例要先使用定例为审案依据,没有定例才适用法律,不能说律例具有随意性,D错误。
17.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
A.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
B.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C.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
【答案】C
【详解】
依据材料中“举荐孝廉”等信息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以德行和才能为标准为国家选用官员,德被置于首位,表明汉武帝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推恩令及削弱地方诸侯的内容;B选项错误,汉武帝推行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D选项错误,分科考试是科举制的特征,汉武帝时期并未实行。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8.下表是汉代统治者的一些举措或主张。这表明当时
时间 人物 举措
汉二年(公元前205) 汉高祖 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又置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 汉文帝 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褐者赐帛慰问,并“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导)民焉”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汉武帝 下诏曰:“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
A.察举已是较成熟的选官制度
B.统治者将重农抑商作为基本的经济政策
C.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D.统治者注重教化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答案】D
【详解】
汉高祖推举“有修行”的人为乡三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文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嘉奖”,汉武帝通过“劝学”以“举遗兴礼”,这实质上都是通过倡导、劝勉的手段,统一人们的思想,促成忠于封建王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的社会风气,故D正确。材料没涉及选官制度、重农抑商政策和儒家思想,排除AB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D
【详解】
注意题中的关键词及其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战国时期”、“注重实践”(因时而变)、“贵族的存在不合时宜”(法不阿贵)、“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重农抑商、文化高压),即可判断是指法家。
20.1975年湖北云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现《睡虎地秦墓竹简》,内有秦律187条,其中一条规定“有贼杀伤人冲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此条文主要体现的历史信息是
A.秦律规定见义勇为是义务
B.秦律法严苛
C.秦律规定有违社会道德
D.秦律鼓励百姓和睦相处
【答案】A
【详解】
材料中的规定意思是说有贼人在大街上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伤人,周围的人袖手旁观不救援,距离百步之内的,要罚二甲(罚巨额罚款),这里秦律把见义勇为作为一种义务来规定,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秦律的严苛,B错误;秦律的规定是突出见义勇为的行为,不是违背社会道德,故C项错误。材料中秦律的规定并不是鼓励百姓和睦相处,D错误。
21.《秦律·法律答问》记载:“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何论?当为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 B.继子未被当做家庭成员看待
C.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 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
【答案】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秦律规定父亲与继父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盗窃儿子财物上的判决不同,强调的是亲情关系的不同,实质上也体现了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C项正确;材料与规范经济关系无关,A项排除;材料没有表明继子未被当做家庭成员看待的说法,B项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父盗子,不为盗”相矛盾,排除。故选C。21*cnjy*com
2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他们对中国古代立法有如下见地:
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管子·七法》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法之功莫大于使私不行……今立法而行私,是私与法争,其害甚于无法 《慎子·逸文》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 《韩非子·诡使》
据此,可推知先秦立法
A.取向公平公正 B.强调因势制宜 C.追求礼法结合 D.重视社会和谐
【答案】A
【详解】
依据表格中的“尺寸也,绳 ( http: / / www.21cnjy.com )墨也,规矩也”、“法不阿贵”、“法之功莫大于使私不行”、“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均主张立法应当追求公平公正,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重视时势对立法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礼”,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先秦立法重视社会和谐,故D项错误。
23.《汉书》《后汉书》等记载了两汉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许多奉公守法的官吏事迹,他们在理讼中一方面坚持执法严明,秉公而断;另一方面又崇尚仁政,仁恕断狱。这说明了汉代
A.实际以法家为统治思想 B.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
C.司法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D.儒法结合思想渗透入司法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代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案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在断案的过程中一要坚持基本的法律原则,二要贯彻儒家的仁恕理念,这体现了法律和儒学相结合,故选D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主要指的是司法断案而非治国思想,而汉朝之后统治思想逐渐确立为儒学,故排除A选项;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的标志是汉武帝推行的一系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而非法律的儒学化,故排除B选项;根据材料可知法律和儒学的紧密结合,使得两汉出现了大量“奉公守法的官吏事迹”并未体现出司法的不完善,故排除C项。
24.《唐六典》规定:诸外任官人,不得将亲属宾客带往任所,请占田宅、营造碾石、与百姓争利等行为都在禁令之列。由此可知唐朝政府
A.重视立法规避腐败风险 B.法律规定过于严苛残酷
C.制定了完善的监察法规 D.强化地方官员异地任职
【答案】A
【详解】
唐代法律明确规定官员宗亲不得与百姓争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说明唐朝政府重视立法规避腐败风险,A正确;题干所列法律条文不属于严苛,排除B;C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21·cn·jy·com
25.史载“殷人尊神”,大事小事几乎无不求神问卜。周人灭商后,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亲”的理论。这一变化
A.奠定了宗法制的思想基础 B.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重塑了政权的合法性来源 D.标志着人文精神已经成熟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殷人通过“求神问卜”的方式为政权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供神学支撑,但周人主张天命不在神,在于统治者的德,进而将政权的合法性从神转向德,重塑了政权的合法性来源,故C项正确;宗法制的思想基础是基于父系血缘关系的嫡长子继承制,而不是材料所强调的“德”,排除A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指的是国家大政与神祇占卜等有关,材料未体现出,排除B项;从尊神到敬德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觉醒,而不是成熟,排除D项。
26.西晋时期、法律规定“竣礼教之防,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服以制罪,处理亲属相犯的刑事案件时,需要按照五服”之内的血缘关系,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这体现出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约法省禁,慎刑慎罚
C.引礼入律,礼法合流 D.律为正文,例为附注
【答案】C
【详解】
“准五服以制罪”是指九族以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属之间的相互侵害行为,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体现出引礼入律,礼法合流,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以吏为师,排除A;约法省禁即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材料也无法体现慎刑慎罚,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律为正文,例为附注,排除D。
【点睛】
27.隋文帝下令制订的《开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是隋代第一部成文法典,在篇章体例和基本内容诸方面总结和发展了以往各朝代的立法经验,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一唐律提供了直接蓝本,成为后世立法的模板,为宋、明、清各朝所沿用。由此可以看出,《开皇律》的编纂
A.进一步系统规范化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充分落实民本思想 D.削弱地方政府自主性
【答案】A
【详解】
依据材料“上承”“承袭”“基本制度”“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蓝本”“各朝所沿用”可以得知,承袭了前朝法制长期发展的经验,经过删繁就简、补充完善,使封建法典的编纂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为我国封建法律的定型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材料确立的是法律的统一,故排除B项;制定《开皇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和地主阶级的利益,无法充分落实民本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自然就不会削弱地方政府自主性,故D项错误。
28.董仲舒《决狱》曰: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 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 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 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材料表明汉代法治思想的特点是
A.外儒内法 B.援儒入法 C.重罪轻罚 D.严刑峻法
【答案】B
【详解】
董仲舒引用儒家经典《春秋》中的父子之义,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释儿子为救父却误伤其父,不应被判处死刑的道理,表明汉代法治思想具有援儒入法的特点,B项正确;外儒内法是汉代儒学而非汉代法治思想的特点,A项错误;重罪轻罚没有准确揭示材料中心和主旨,C项错误;严刑峻法与材料内容不符,也非汉代治国和法治理念,D项错误。
29.《大清律例》中规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此规定的作用是
A.抑制土地兼并,巩固专制统治 B.接受西方思想,实现诸子平等
C.体现儒家思想,实现兄友弟恭 D.抑制豪强势力,消除地方割据
【答案】A
【详解】
根据“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子数均分”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巩固专制统治,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接受西方思想,也无法体现儒家思想,排除BC;材料规定并非只是针对地方,排除D。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0.与周代相比,春秋时期“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统治者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左传·桓公六年》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
A.统治阶层对社会治理持理性态度 B.民的尊崇与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织
C.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 D.鬼神成为了国运衰落的罪魁祸首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民”的地位进一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高,统治阶层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更注重民的作用,重视了“民”的作用,这表明统治阶层在对社会治理中认识到了百姓的作用,体现了理性的态度,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对鬼神的崇拜,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故C排除;材料主旨是对“民”的作用和地位的提高的认知,不是表明鬼神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养老”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着相当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的地位。宋至清末,是中国古代家庭养老系统的强化阶段。宋政府严格要求子孙与祖父母、父母同居共处。二代户中父亲为家长,三代户中祖父为家长。家庭中的所有财产均归家长专之,“卑幼不得而自专也”。人们强调“天下无不是底(的)父母,父有不慈而子不可以不孝”,一切以父母的喜怒哀乐为行事标准。《清律例》还规定“父母控子,即照所控办理,不必审讯”。家庭养老所追求的不只是养老行为对老年人生活的实际利益,更是养老行为中蕴含的所谓“理”。“孝德”是选拔官吏的重要参照,统治阶层对于“尊老养老”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统治合法性的依据。 21cnjy.com
——摘编自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以后古代中国养老观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养老观念形成的原因及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答案】
(1)内容:以家庭养老为主;子女应孝敬并赡养父母;重视孝道教化;以养儿防老为主;注重物质和精神养老的统一;养老具有政治意义。
(2)原因:小农经济的发展;封建政府的推动;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对“孝”的注重和提倡;宋以来进一步强化“三纲五常”。
影响:赡养父母在今天仍然是中国人的义务和法定责任;“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详解】
(1)内容:根据材料“宋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末,是中国古代家庭养老系统的强化阶段”可归纳出以家庭养老为主;根据材料“宋政府严格要求子孙与祖父母、父母同居共处”可归纳出子女应孝敬并赡养父母及以养儿防老为主;;根据材料“天下无不是底(的)父母,父有不慈而子不可以不孝”可归纳出重视孝道教化;根据材料“家庭养老所追求的不只是养老行为对老年人生活的实际利益,更是养老行为中蕴含的所谓‘理’”可归纳出注重物质和精神养老的统一;根据材料“‘孝德’是选拔官吏的重要参照”可归纳出养老具有政治意义。
(2)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从当时的经济、政府态度、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赡养父母在今天仍然是中国人的义务和法定责任;“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简,睡虎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是秦王朝一名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员。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在《秦律十八种》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其内容也非常简单,其中一条:“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简单释义为:春天二月以后,不可以砍伐山中的树木、木材,不可以在河流中筑坝阻挡河流。《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此外,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比如《法律答问》,这部分内容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条,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司法中的难题,有的直接给予司法处理的答案或结果。这样的问答有效的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这种方式,到了后世经常使用。
——姚远《云梦秦简中的秦代法制》
材料二 在汉初的几十年,虽然废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秦王朝个别过于残忍的法律条文,但就司法体系和司法实践而言,几乎完全因袭秦王朝。当时以贾谊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几乎一致建议汉王朝约法省刑以安定民心。董仲舒认为,要克服汉承秦制的弊病,不在于法律制度的小修小补,而关键在于改变汉王朝的指导思想,换言之,就是以《春秋》作为汉王朝最高法典,以《春秋》决狱,以《春秋》作为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有一个案子是这样的: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而误伤乙。按当时法律,杀人者死,甲殴父当枭首。董仲舒认为按照春秋“原心”(根据动机)诛罪原则分析,甲的本意是保护自己父亲,既属于正当防卫,又本意不是为了伤害自己父亲,故只能属于误伤,而不能算犯罪。由于这种司法原则合乎以血缘、伦理、宗法、地缘关系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需要,因而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
——摘编自马勇《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法律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秦朝法律简要评价。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法制观的特点,并分析其法制观对后世法制建设的影响。
【答案】(1)特点:涉及范围广;关注农业(关注生态);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对后世影响大。
评价:积极:秦法内容十分丰富、细致,有利于秦王朝巩固统一;
消极: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致使秦朝速亡。
(2)特点:德主刑辅;强调纲常伦理等级;关注动机,原心定罪.
影响:改变了汉初严刑峻法局面;引礼入法,推动法律制度的伦理化,推动中华法系的发展;法律具有伸缩性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其内容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可知,涉及范围广;根据材料“在《秦律十八种》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其内容也非常简单,其中一条:‘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简单释义为:春天二月以后,不可以砍伐山中的树木、木材,不可以在河流中筑坝阻挡河流”可知,关注农业(关注生态);根据材料“《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比如《法律答问》,这部分内容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条,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司法中的难题,有的直接给予司法处理的答案或结果。这样的问答有效的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可知,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根据材料“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这种方式,到了后世经常使用”可知,对后世影响大。
评价: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评价,积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材料“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比如《法律答问》,这部分内容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条,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司法中的难题,有的直接给予司法处理的答案或结果。这样的问答有效的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法内容十分丰富、细致,有利于秦王朝巩固统一;消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致使秦朝迅速灭亡。
(2)特点:根据材料“有一个案子是这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而误伤乙。按当时法律,杀人者死,甲殴父当枭首。董仲舒认为按照春秋‘原心’(根据动机)诛罪原则分析,甲的本意是保护自己父亲,既属于正当防卫,又本意不是为了伤害自己父亲,故只能属于误伤,而不能算犯罪”可知,关注动机,原心定罪;根据材料“董仲舒认为,要克服汉承秦制的弊病,不在于法律制度的小修小补,而关键在于改变汉王朝的指导思想,换言之,就是以《春秋》作为汉王朝最高法典,以《春秋》决狱,以《春秋》作为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由于这种司法原则合乎以血缘、伦理、宗法、地缘关系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需要,因而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及所学知识可知,强调纲常伦理等级;德主刑辅。
影响:根据材料“董仲舒认为,要克服汉承秦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弊病,不在于法律制度的小修小补,而关键在于改变汉王朝的指导思想,换言之,就是以《春秋》作为汉王朝最高法典,以《春秋》决狱,以《春秋》作为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及所学知识可知,改变了汉初严刑峻法局面,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引礼入法,推动法律制度的伦理化,推动中华法系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引礼入法,使得法律具有伸缩性,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通用语推广大事记(节选)
时期 大事记
西周 职官外史的职责之一即“掌达书(书写)名(文字)于四方”。周宣王时,编篡识字课本《史辅篇》。
汉 以原秦晋方音为基础形成“通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隶书为通用文字,编篡了一大批推行通用语言文字的字典辞书。规定学童必须能够背诵、讲解和书写八种字体九千字,方能为吏。
隋唐 隋朝整理的声韵书籍《切韵》在唐代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政府政组纪刊定制作《字样》《干禄字书》《五经文字》等颁行天下。
明清 明初颁行“参考中原雅音”编订的《洪武正韵》 ( http: / / www.21cnjy.com ),雍正帝下旨“以福建、广东人多不诸官话、着地方官训导”,并设正音书院,教授南方的官员和读书人标准“官话”。
——摘编自孙海娥《我国国家通用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推广通用语的措施及其意义。
【答案】措施:设立机构,要求官员着力推广;利用学校教育推广;制定颁行标准字音。
意义: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利于加强国家治理;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中“(西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职官外史的职责之一即‘掌达书(书写)名(文字)于四方’”“(明清)设正音书院,教授南方的官员和读书人标准‘官话’”可知,设立机构,要求官员着力推广;根据“(汉代)学童必须能够背诵、讲解和书写八种字体九千字,方能为吏”可知,利用学校教育推广;根据“(汉代)编篡了一大批推行通用语言文字的字典辞书”“隋朝整理的声韵书籍《切韵》在唐代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政府政组纪刊定制作《字样》《干禄字书》《五经文字》等颁行天下”等信息可知,制定颁行标准字音。意义: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教、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国古代推广通用语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利于加强国家治理,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有治人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法,这种法律文化体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即人-法-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存在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长幼亲疏被认为是永恒的秩序,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法的伦常。在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中,民法没有自己的位置,而刑法却比较完备。而近代西方,法权出于上帝,法律至上。皇帝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整个国家的管理者,而不是主人,法律是整个国家约定的由皇帝监督执行的约定,法律代表了公平、正义和善良。另外,西方的民法和契约的发展比较完善。
——摘编自李光宇《中西方法律文化特征之比较》
材料二 西方列强的侵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但西方法律、法学之蓬勃物输入,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各派推动的,其中包括革命派、改良派及一些为官清廷但具有社会改良思想的法律学家。随着资产阶级法律、法学的输入,社会舆论成以法政为立国之本,法律知识得到普及。中国的司法机构也开始不同程度地仿照英、美、日的体制进行改革。此外,国际法也成为了清政府处理对外关系的依据,尤其在制衡肆无忌惮地违反国际法的帝国主义分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法律、法学输入近代中国的背景,并简析其意义。
【答案】(1)差异:中国突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治”,体现君主的意志;具有伦理纲常的色彩;法律体系不健全,以刑法为主。西方强调“法治”,体现国家与上帝的意志;提倡公平、正义和善良;民法和契约的发展较为完善。
原因:中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以小农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主;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宗法观念的影响。西方实行民主政治:罗马法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作用。
(2)背景: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意义:传统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增强了人们的法制观念:推动了中国法制的近代化:动摇了封建统治: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详解】
(1)根据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有治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治法……皇帝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整个国家的管理者……”,可得出,中国法律突出“人治”,体现君主的意志;根据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存在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长幼亲疏被认为是永恒的秩序,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法的伦常……”,可得出,中国法律具有伦理纲常的色彩;根据材料一“……在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中,民法没有自己的位置,而刑法却比较完备……”,可得出,中国法律体系不健全,以刑法为主。根据材料一“……而近代西方,法权出于上帝,法律至上……”,可得出,西方法律强调“法治”,体现国家与上帝的意志;根据材料一“……法律代表了公平、正义和善良。另外,西方的民法和契约的发展比较完善”,可得出,西方法律提倡公平、正义和善良;民法和契约的发展较为完善。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居主导、儒家思想及宗法观念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中国法律特色的原因;从西方实行民主政治、罗马法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人文主义思想的作用等方面分析西方法律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可得出,西方法律、法学输入近代中国的背景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根据材料二“……但西方法律、法学之蓬勃物输入,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各派推动的,其中包括革命派、改良派及一些为官清廷但具有社会改良思想的法律学家……”,可得出,西方法律、法学输入近代中国的背景是:资产阶级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从瓦解传统的中华法系、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推动中国法制的近代化、动摇封建统治及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等方面简析西方法律、法学输入近代中国的意义。
35.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宗族集团或异财,或共财,或异财共财相结合。虽然在宗族组织中,有时又分成若干分支家庭,甚至小家庭,但这些个别家庭在社会与政治、经济活动中均不具有独立性格,而是被埋没在宗族体系之中。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材料二: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庭历史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两千年中持续保持的强固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
——张国刚《中国家庭史》
材料三:秦汉中国能够熔铸为坚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的整体,乃是基于文化、政治、经济各项的“软实力”。两宋学者组织的儒学,可以说是汉代以来规模宏大、海纳百川的文化传承,此时结晶而成的一套严整的思想体系。
——摘自许绰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春秋时期家庭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个体家庭大量涌现并成为主要形式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软实力”主要指什么?
【答案】(1)主要特点:人口众多,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大家庭;按照宗法血缘关系组成;父家长制,浓胃的等级色彩和明确的政治隶属关系分支家庭、小家庭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不具有独立性。
(2)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政治: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国家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3)文化:形成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形成广泛运用铁器与牛耕的灌溉农业。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可归纳出人口众多,集体大家庭和按照宗法血缘关系组成;根据材料“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有时又分成若干分支家庭,甚至小家庭,但这些个别家庭在社会与政治、经济活动中均不具有独立性格”可归纳出父家长制,浓厚的等级色彩和明确的政治隶属关系分支家庭、小家庭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不具有独立性。
(2)原因:结合当时的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经济及政策等角度进行作答,如铁犁牛耕的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政治: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国家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3)软实力:结合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及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变化的表现作答即可,如文化:形成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形成广泛运用铁器与牛耕的灌溉农业。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75年在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云梦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趾、黥、劓(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在《田律》《徭律》《仓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赋税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 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尽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而奸邪并生,赭衣(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悉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秦律》担负着哪些职能?
(2)据以上材料总结《秦律》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秦律的职能: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保证贵族对农民的剥削;重农抑商;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等。www-2-1-cnjy-com
(2)作用:从法律上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律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但秦律过于严厉,又会破坏社会生产力,激化阶级矛盾,成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详解】
(1)职能:根据材料“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耐罪,可赎”可归纳出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据材料“‘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可归纳出保护私有财产;从规定的内容可归纳出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保证贵族对农民的剥削及重农抑商等。
(2)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后世法律奠定基础及激化社会矛盾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基层政权的负责人分别被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秩”“啬夫”“里魁”或“什主”“伍主”,分别管理乡、里等基层单位,他们的职责是“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后来人口和郡县数目都不断增加,国家的治理体系空前庞大,如何更有效、更节约地解决基层治理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礼治的作用便凸显出来。早在西周之前礼制就形成了,体现为一些固定的仪式、程序和规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具有一定权威性。严格来说,“法”其实产生于“礼”,“礼”中的一部分规范升级为强制性约束便成为“法”。然而,到春秋战国时期“礼”与“法”相互分离,各自独立,当时的一些治国理论强调了“法”的优先性和重要性,主张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然而人们很快发现“法”无法完全替代“礼”,随着儒家理论被逐步确定为治国的核心思想,各代统治者们都更加重视德治、礼治的作用,通过其教化作用在潜移默化间对法治进行有力补充。
——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治国智慧》
材料二 礼治与法治相结合在国家治理层面,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相互包含和交叉重合的综合治理模式,不仅消除了治理上的空白点,而且那些“礼”和“法”都加以强调的地方往往就是国家治理的难点与重点,使得国家治理的目标更加突出,基础更加坚实。秦汉以后礼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尤其在基层治理中,礼治发挥了其对社会个体、宗族巨大的渗透和影响作用,通过一系列道德构建和宗法整合,使基层社会实现了“自治”,国家的行政管理资源在县以下逐渐淡化甚至退出,出现了“皇权不下县”的局面;而与此同时,基层社会的安全性、稳定性却没有因此削弱。
——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治国智慧》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礼治成为治国手段的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礼法并用这一模式对中国古代基层政权治理产生的影响。
【答案】(1)人口和郡县数量的不断增加,基层治理问题突出;西周礼乐制度的深远影响;严刑峻法治理模式弊端凸显;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2)有利于消除基层治理的盲点,凸显国家治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标;实现了基层自治,巩固了基层政权的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的一大进步,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详解】
(1)根据材料“后来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郡县数目都不断增加,国家的治理体系空前庞大,如何更有效、更节约地解决基层治理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可知,人口和郡县数量不断增加,基层治理问题突出;根据材料“早在西周之前礼制就形成了,体现为一些固定的仪式、程序和规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具有一定权威性。”可知,西周礼乐制度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主张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然而人们很快发现‘法’无法完全替代‘礼’,随着儒家理论被逐步确定为治国的核心思想,各代统治者们都更加重视德治、礼治的作用”可知,严刑峻法治理模式弊端凸显、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2)根据材料“不仅消除了治理上的空白点,而且那些‘礼’和‘法’都加以强调的地方往往就是国家治理的难点与重点,使得国家治理的目标更加突出”可知,有利于消除基层治理的盲点,凸显国家治理目标;根据材料“使基层社会实现了‘自治’,国家的行政管理资源在县以下逐渐淡化甚至退出,出现了‘皇权不下县’的局面;而与此同时,基层社会的安全性、稳定性却没有因此削弱。”可知,实现了基层自治,巩固了基层政权的稳定,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此外,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礼法并用模式是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的一大进步、对后世具有借鉴作用等方面进行回答。
38.秦汉简牍
近些年在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里耶秦简、在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张家山《二年律令》简为代表的秦汉时期简牍,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名称 部分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里耶“案例”简 2002年出土的里耶秦简是秦始皇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五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22年—公元前208年)洞庭郡迁陵县遗留的公文档案。其中记载了当国家宗室及外戚犯罪时刑罚会大大减轻,“上造(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二级)、上造妻以上有罪,其当刑及当城旦舂(一种刑罚,男犯筑城,女犯舂米),耐(不剃发,仅去其鬓)以为鬼薪白粲(一种刑罚,比城旦舂的刑罚轻)。”
( http: / / www.21cnjy.com /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1983年,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简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年律令》记载了从汉高祖五年到吕后二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3年)施行的律令。简82记载了以下内容:“上造、上造妻以上……其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耐以为鬼薪白粲。”
(1)指出材料的史料类型,分析其史料价值。
(2)辨析里耶秦简和汉简《二年律令》的内容,能够得出哪些结论?
【答案】(1)史料类型:文献史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料价值:是研究秦汉时期法律制度及其发展的重要一手史料,对研究秦汉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2)结论:汉代初年继承了秦朝时期的法律、刑法(或汉承秦制);秦汉时期同犯不同刑(宗室、外戚等统治阶级享有特权);男女刑罚不同,有城旦舂等劳役刑罚;秦汉时期存在军功爵制。
【详解】
(1)史料类型:通过阅读材料,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耶秦简是秦始皇二十五年至秦二世二年洞庭郡迁陵县遗留的公文档案”“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简牍《二年律令》”等可知,这些属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中“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结合里耶秦简和汉简《二年律令》的内容等可知,这些是研究秦汉时期法律制度及其发展的重要一手史料,对研究秦汉文明有着重要意义。2·1·c·n·j·y
(2)结论:根据里耶秦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记载秦代“上造、上造妻以上有罪,其当刑及当城旦舂,耐以为鬼薪白粲”,对比《二年律令》中记载汉初“上造、上造妻以上……其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耐以为鬼薪白粲”,可得出汉代初年继承了秦朝时期的法律、刑法,体现了汉承秦制;结合“国家宗室及外戚犯罪时刑罚会大大减轻”可知,秦汉时期同犯不同刑,宗室、外戚等从轻处罚,体现了封建国家统治阶级享有减免刑罚的特权;根据“上造”等可知,秦汉时期存在军功爵制;根据“城旦舂”“耐以为鬼薪白粲”可知,秦汉时期,男女刑罚不同,有城旦舂等劳役。
39.图1、图2、图3分别是中国历史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性质的教育机构: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封建官立大学。阅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相关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其相对应的性质。
【答案】图1:太学是汉代的最高学府,标志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正式确立。由于官办儒学教育的需要,太学应运而生,它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科书,儒学大师为教授,设立五经博士,太学以及地方郡学县学的建立,强化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完善了古代教育体系。
图2:宋代书院的盛行,使之成为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宋代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印刷术的改进和普及应用等,推动了书院办学的兴盛,书院作为学校的一种,填补了官学的空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图3:京师大学堂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标志,其最大特色是在继承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近代科学文化,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详解】
说明:首先通过阅读材料提供的图文,结合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判断三幅图片展示的教育机构及其所属性质,如图1即“太学”是汉代的最高学府,它标志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正式确立,图2宋代岳麓书院为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图3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接着,运用所学知识,从建立的目的、教育内容、特点、作用、影响等方面分别分析说明三个教育机构的性质,如太学的建立是由于官办儒学教育的需要,它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科书,儒学大师为教授,配合地方郡学县学,强化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完善了古代教育体系,标志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正式确立;宋代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印刷术的改进和普及应用等,推动了书院办学的兴盛,书院作为学校的一种,独立于官学之外,从事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填补了官学的空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京师大学堂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标志,其最大特色是在继承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近代科学文化,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集中体现了初唐法制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唐朝开国三十多年来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德,这里主要是指君主要以“宽仁治天下”;礼,主要是指以封建纲常对臣民进行教化。www.21-cn-jy.com
——张思远《浅谈唐朝法律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初唐法制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宋法制因唐敕、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式而随时损益因有编敕,一司一路一州一县又别有敕”宋人毕仲游对此评价说:“建隆编敕不过数百条,而天圣编敕,则倍于建隆;庆历编敕又倍于天圣:嘉祐编敕,复倍庆历,至于熙宁、元丰之敕,乃益增于嘉祐几千条,而引用此例以相附著者,至不可胜计。”宋仁宗天圣年间,开始设置详定编敕所,简称敕局,掌将历年所颁敕令统整理,删编成册,使之成为正式法令。
——摘编自李敏昌《论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答案】(1)精神:德主刑辅 ( http: / / www.21cnjy.com ),礼法并用(或以德礼为主,法治为辅)。背景:唐朝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措施;唐初社会稳定,政治、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各种封建社会关系需要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调整;秦汉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法制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儒家思想的影响。
(2)特点:以唐律为蓝本;编敕大量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以敕代律。风貌:皇权和中央集权加强;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发展,经济繁荣,社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
【详解】
(1)精神:根据材料一中“德礼为政教之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刑罚为政教之用”可知,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或以德礼为主,法治为辅)。背景:根据“唐朝开国三十多年来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唐朝法制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有,唐初社会稳定,政治、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各种封建社会关系需要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调整,统治者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措施,借鉴秦汉以来封建统治和法制建设的经验,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宋法制因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敕、令、格、式而随时损益因有编敕”可知,以唐律为蓝本;根据“建隆编敕不过数百条,而天圣编敕,则倍于建隆;庆历编敕又倍于天圣:嘉祐编敕,复倍庆历,至于熙宁、元丰之敕,乃益增于嘉祐几千条”可知,编敕大量出现,以敕代律。风貌: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分析可知,宋代法制发展体现的时代风貌主要有,皇权和中央集权加强,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发展,经济繁荣,社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罗马法思想则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如西塞罗所言:“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对于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古罗马法学家将自然法称作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
材料三: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礼治具有以下特点:强调法律的从属地位,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有何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几大重要特色。
【答案】(1)影响:“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
(2)特点: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进步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强调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有助于维护罗马长期、稳定的统治;成为后世西方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为近代法制的渊源。
(3)特色:法以礼为灵魂;法律从属于人情、道德;社会治理重教育、和谐;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
【详解】
(1)“影响”,根据材料一信息“具有法律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由材料信息“三国魏初沿用的“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得出: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由材料信息“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得出: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
(2)“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罗马法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则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得出: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进步意义”,依据材料信息“对于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强调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有助于维护罗马长期、稳定的统治;由材料信息“古罗马法学家将自然法称作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得出:成为后世西方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为近代法制的渊源。
(3)“重要特色”,根据材料三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得出:法以礼为灵魂;由材料信息“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得出:法律从属于人情、道德;由材料信息“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得出:社会治理重教育、和谐;由材料信息“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概括得出: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董仲舒在孔子“宽猛相济”和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大德小刑”,德主刑辅。不准民间私自授律学和私家收徒讲授法律,禁止百姓抄写或刻印法典。因此,民间法律教育是一片空白,百姓不知法律条文,更谈不上知法用法。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北魏律规定,祖父母或父母年迈,家中又无成年子孙或期亲近属进行赡养,该罪犯可以依法暂时不执行所判徙、流、死刑,责成其回家尽孝,待为老人养老送终后,再执行原来的刑法。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法律意识,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意识:①“隆礼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德主刑辅”(或“大德小刑”);②政府垄断法律教育(或禁止民间私自授法传法),法律教育淡薄;③法律与儒学、儒家伦理相结合(或法律意识受儒家思想影响)(或以礼入法);
原因:①先秦儒学的影响(或受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思想影响);②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③儒家知识分子主动参与法律解释;④统治者对法律的控制(维护专制集权统治的需要)。
【详解】
意识:根据材料“董仲舒在孔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宽猛相济’和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大德小刑’”可归纳出“隆礼重法”“德主刑辅”(或“大德小刑”);根据材料“民间法律教育是一片空白,百姓不知法律条文”可归纳出政府垄断法律教育(或禁止民间私自授法传法),法律教育淡薄;根据材料“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可归纳出法律与儒学、儒家伦理相结合。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先秦儒学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地位、知识分子的努力及维护封建统治等有关。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法思想则以自然法为核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理论。……正如西塞罗所言:“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对于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古罗马法学家将自然法称作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
材料二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礼治具有以下特点:强调法律的从属地位,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有何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几大重要特色,并分析该特色给中国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答案】(1)特点:以自然法为核心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进步意义:强调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有助于维护罗马长期、稳定的统治;成为后世西方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是近代法制的渊源。
(2)特色:法以礼为灵魂;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从属于人情、道德;社会治理重教育、和谐;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影响:有助于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普及,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也导致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最终破坏法律体系
【详解】
(1)第一小问“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材料“罗马法思想则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得出,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第二小问“进步意义”,根据材料“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永恒不变的正义”得出,强调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有助于维护罗马长期、稳定的统治;根据材料“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得出,成为后世西方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是近代法制的渊源。
(2)第一小问“特色”,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材料“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得出,法以礼为灵魂;根据材料“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得出,法律从属于人情、道德;根据材料“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得出,社会治理重教育、和谐;根据材料“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得出,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第二小问“影响”,从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普及、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从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人治对法律体系的破坏方面分析其消极影响【来源:21cnj*y.co*m】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答案】(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2)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详解】
(1)依据材料“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可得出宋代以道德教化为主;据“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可得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据“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可得出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2)根据“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依据“重农桑以足衣食”可归纳出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生产;根据”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可归纳出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第12条 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第86条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第128条 子孙不得与人炫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
——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材料二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定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
【答案】(1)要求:孝义传家;清廉立身;节俭生活。
影响:弘扬传统美德,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
(2)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
【详解】
(1)第一小问,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既仕,须奉公勤政,勿踏贪黩,以忝家法”“彼以其奢,我以吾俭”中可以分析出《郑氏家规》对族人伦理教化要求。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家庭成员的道德素养、家族的凝聚力方面来归纳。
(2)由材料“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讼罢争”,可见宗族互助,和谐乡里;由“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可见教化百姓,移风易俗;由“针对民众过恶,王明阳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可见奖善劝诚,稳定秩序。
4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自李悝撰《法经》以来,个人作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盛行,如萧何作《九章律》、叔孙通作《傍章》、张汤作《越宫律》,魏明帝太和三年(229)诏陈群、刘邵、韩逊、庾嶷、荀说等人纂修《魏律》。汉初实行尚简的立法精神,约法省刑,到汉魏禅代之际,汉律十分繁杂,“凡断罪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余条,七百七十三万余言”,魏律按照“律以定罪名,令以存事制”原则,实行律、令分编,将原来的傍律、单律、章句等归并到正律中,废除一些有名无实的旧律,将各项律令中同类的条目合并为一律,又于律外再修编魏令一百八十余篇,分为州郡令、尚书令和军中令三大类,内容涉及民治、吏治和将治,属于行政法规。汉律中具律在第六篇,具律规定罪名条例,是律文的总则,既不在篇首,也不在篇末,魏律改具律为刑名,置于篇首,统领全文,“律始于刑名者,所以定罪制也”。这种体例遂成此后封建法典的定制,也与现代法典总则在前相吻合。
——摘编自刘笃才《论魏晋时期的立法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编撰魏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律编撰在立法史上的影响。
【答案】(1)个人作律盛行,法律杂乱;汉律繁杂,为断案带来困难;部分律令有名无实。
(2)开创了集体修订法律的先例,为后世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借鉴;在编纂体例上总则在前,影响后世法律编写体例;条文简要,开始就繁至简的转变;律令分编,开始刑法与政令的分离
【详解】
(1)由材料“个人作律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人纂修《魏律》”,可见个人作律盛行,法律杂乱;由材料“汉魏禅代之际,汉律十分繁杂”,可见汉律繁杂,为断案带来困难;由材料“一些有名无实的旧律”,可见部分律令有名无实。
(2)根据材料中由个人作律到多人纂修,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分析出开创了集体修订法律的先例,为后世所借鉴;根据材料“律始于刑名者,所以定罪制也”可分析出在编纂体例上总则在前,影响后世法律编写体例;根据材料“律以定罪名,令以存事制”“废除一些有名无实的旧律”可以分析出律令分编,开始刑法与政令的分离,同时还可以得出条文简要,开始就繁至简的转变。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
材料二 大明律的许多条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接来自《唐律》……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新兴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使得新生的《大明律》必须以“法”的本来面目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清末薛允升曾在《唐明律合编》中对两部法典进行了研究后说:“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
——摘编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明朝立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析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答案】(1)特点:体系完备;礼法结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影响深远。
(2)不同:与《唐律》重礼乐教化相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明律》更重刑民钱粮。原因: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的需要。
(3)作用: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权益;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统治
【详解】
(1)根据“《唐律疏议》共十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得出体系完备;据“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得出礼法结合;据“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得出影响深远。
(2)不同之处:据“大抵事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祭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得出与《唐律》重礼乐教化相比,《大明律》更重刑民钱粮。原因:从经济、思想、政治等角度入手,据“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新兴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并结合所学,可从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的需要等角度分析总结。
(3)据“由于明代社会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层的分化和各种新兴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得出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权益、调节社会矛盾;据材“却往往是根据形势和统治需要来制定方针政策”得出维护统治。
48. 材料 西汉建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治者鉴于“秦二世尚刑而亡”的可怕教训,相信“法令滋章、盗贼多有”的道家学说,力图减轻刑罚。丞相萧何在秦律的基础上作“九章律”,成为西汉法律的基础。在汉初几十年中,统治者不断对秦的“苛法”加以汰除,史称“约法省禁”。如高帝时就下令废除“族刑”和连坐之法。惠帝四年废除秦律中“挟书者族”的苛法。文帝十三年下令“除肉刑”,即将黥、劓、刖左右趾这几种肉刑,分别改为笞三百、五百。汉初的“约法省禁”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一定距离。如高后时宣布“除三族罪”之后,史书上仍有“夷三族”的事例记载。可见有些被宣布废除的刑罚,实际还在执行。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法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汉法律改革的影响。
【答案】(1)秦朝严刑峻法下迅速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社会凋敝,需要与民休息;黄老之学的盛行。
(2)积极:封建法律建设有所进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王朝统治;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局限:部分改革法令没有真正得到执行;改革后的西汉法律仍带有较大的严苛性。
【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西汉建立后,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者鉴于‘秦二世尚刑而亡’的可怕教训”可知,秦朝严刑峻法下迅速灭亡的教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社会凋敝,需要与民休息;根据材料“相信‘法令滋章、盗贼多有’的道家学说,力图减轻刑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黄老之学的盛行。【版权所有:21教育】
(2)积极:根据材料“在汉初几十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治者不断对秦的‘苛法’加以汰除,史称‘约法省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法律建设有所进步;根据材料“将黥、劓、刖左右趾这几种肉刑,分别改为笞三百、五百”可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王朝统治;西汉宽刑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局限:根据材料“汉初的‘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省禁’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一定距离”可知,部分改革法令没有真正得到执行;根据材料“将黥、劓、刖左右趾这几种肉刑,分别改为笞三百、五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后的西汉法律仍带有较大的严苛性。
4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
“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
——程鹏飞《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分析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
【答案】(1)法制观念: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2)价值:净化社会风气,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
【详解】
(1)“孟子的法制观念”,从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一中“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可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是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从“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可知孟子的观念是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背景”,结合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史实进行概括。
(2)《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 ( http: / / www.21cnjy.com )值其实就是回答“致良知”的社会影响,就是回答每个人都有良知的话,社会风气也会好转,社会矛盾也会缓和,社会也会很好治理和安定团结稳定之类的内容。
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文帝晚年“持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隋炀帝“益肆淫刑”“生杀任情”。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爱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要用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尊礼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在《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曾说:“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教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又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由于失礼必入刑,所以“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
——阳传泽《贞观政要所见唐初统治集团法律思想》
材料二 《大明律》是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30卷460条。《吏律》主要规定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21教育网
——《从〈大明律〉的制定看朱元璋的法制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策略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明律》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朱元璋的治国思想的相同之处。
【答案】(1)治国之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
原因:唐太宗吸取前朝统治者为政失策速亡的教训;稳定建国初社会秩序的需要;部分大臣力推仁政和君主谦逊的个人品质。
(2)特点:涉及内容广泛;维护专制的色彩明显;重视经济立法。
相同:施仁政,重法典。
【详解】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治国之策和《大明律》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中的“唐初即制定‘崇儒’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基本国策” “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可以看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是以礼为重,礼法并用。这一策略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史实,从唐太宗吸取前朝教训、稳定建国初社会秩序、部分大臣力推仁政和君主谦逊的个人品质等方面来回答。
(2)《大明律》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包 ( http: / / www.21cnjy.com )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30卷460条”“‘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等信息概括得出。从两则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唐太宗和朱元璋的治国思想的相同之处是施仁政,重法典。
三、论述题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司法部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审理案件时,甚至会拋开国家法律而引用董仲舒所撰的《春秋决狱》进行审判。例如汉代一妇女改嫁,有官员认为¨夫死未葬,法无许嫁”,如果改嫁,非但有罪,最严重可判死刑;董仲舒则依据《春秋》之义,指出“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这位妇女的行为符合儒家经典的义理,因而应判为无罪。
材料二:“西汉元帝……柔 ( http: / / www.21cnjy.com )仁好儒,见先帝(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面有怒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请围绕“儒与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治理国家时儒与法的运用确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
【答案】论点:儒家与法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对国家兴盛的重要性
论证: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时期如何富国强兵,完成国家统一称为各国国君的主要愿望,法家思想适应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称为当时最受统治者欢迎的思想主张,魏国通过李悝变法进而称为当时的霸主,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最终在群雄逐鹿中扛起了统一的大旗。但是秦统一六国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实行严刑酷法,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到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以传统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柔和诸子百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了政治上的统一,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思想基础。
【详解】
根据材料“司法部门在审理案件时,甚至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拋开国家法律而引用董仲舒所撰的《春秋决狱》进行审判”、“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可得出论点是儒家与法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对国家兴盛的重要性的论点。论证此论点需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用法家思想纷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教化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出现于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唐朝
2.下列律法中,可能较多体现了早期国家法律治理的是
A.《九刑》 B.《九章律》 C.《法经》 D.《二年律令》
3.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
A.《禹刑》 B.《唐律疏议》 C.《秦律》 D.《大清律例》
4.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
A.《秦律》 B.《唐律疏议》 C.《大明律》 D.《大清律例》
5.关于明清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朝以元朝法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 B.清朝法典非常重视例
C.《大清律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D.逐渐成为乡约的替代品
6.明清时期的乡约与宋朝相比,发生的重要变化是
A.失去了教化作用 B.以民间组织为主
C.逐渐与法律合流 D.没有了约束力
7.继承了汉晋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经验,标志着中华法系确立与完备的是
A.《贞观律》 B.《唐律疏议》 C.《宋刑统》 D.《问刑条例》
8.唐朝注重法律的制定。流传到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的《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微四年颁行的律文,在中国和世界法制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经验②被认为是历代王朝创制法律制度蓝本
③废除了自汉代以来礼与法的结合④我国现存的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关于秦汉时期的法律之说,正确的是(  )
A.秦律的编纂与儒家思想有直接关联 B.《九章律》沿袭秦律而成
C.中华法系至秦汉臻于完备 D.对汉律的认识无据可考
10.魏晋时期律令最重要的变化是其儒家化,原因不包括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儒家知识分子主动参与法律相关工作
C.儒家思想主导了对律令的解释 D.儒家思想的地位与律令相同
11.乡约制度是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乡约制度自古有之 B.乡约制度具有法律效力
C.乡约制度有利于敦促教化改良世风 D.乡约制度代表最高统治者的意志
12.汉代有一案件:“甲无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该如何裁决甲呢?董仲舒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据此论,皇帝最终宽释了甲。材料主要反映出
A.儒生干政 B.儒家约束皇权 C.儒术独尊 D.儒学影响司法
13.下列对于西周“敬天保民”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A.是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B.从理论上为秦的统一做出了合理解释
C.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先河 D.是一种迷信和糟粕,没有实际价值
14.下列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B.以“礼”治理国家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15.公元前513年冬,赵鞅“铸刑 ( http: / / www.21cnjy.com )鼎”,将“刑书”公之于众;对此,鲁国孔丘评价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主要反应了春秋后期2·1·c·n·j·y
A.晋国统治秩序瓦解的必然性 B.孔子捍卫礼乐制度的合理性
C.社会转型过程中矛盾的激化 D.士作为独立社会阶层的产生
16.在清朝前期的司法实践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因时所需,皇帝的谕旨、内外的奏准均可定为条例。依照规定,定期修例,旧例不断删改,新例不断增加。这反映出当时21·世纪*教育网
A.法律具有至高权威 B.律例体系缺乏实用性
C.皇权专制色彩浓厚 D.封建律例具有随意性
17.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
A.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
B.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C.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
18.下表是汉代统治者的一些举措或主张。这表明当时
时间 人物 举措
汉二年(公元前205) 汉高祖 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又置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 汉文帝 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褐者赐帛慰问,并“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导)民焉”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汉武帝 下诏曰:“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
A.察举已是较成熟的选官制度
B.统治者将重农抑商作为基本的经济政策
C.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D.统治者注重教化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1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0.1975年湖北云梦发现《睡虎地秦墓 ( http: / / www.21cnjy.com )竹简》,内有秦律187条,其中一条规定“有贼杀伤人冲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此条文主要体现的历史信息是
A.秦律规定见义勇为是义务
B.秦律法严苛
C.秦律规定有违社会道德
D.秦律鼓励百姓和睦相处
21.《秦律·法律答问》记载:“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何论?当为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21cnjy.com
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 B.继子未被当做家庭成员看待
C.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 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
2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他们对中国古代立法有如下见地:
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管子·七法》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法之功莫大于使私不行……今立法而行私,是私与法争,其害甚于无法 《慎子·逸文》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 《韩非子·诡使》
据此,可推知先秦立法
A.取向公平公正 B.强调因势制宜 C.追求礼法结合 D.重视社会和谐
23.《汉书》《后汉书》等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载了两汉时期许多奉公守法的官吏事迹,他们在理讼中一方面坚持执法严明,秉公而断;另一方面又崇尚仁政,仁恕断狱。这说明了汉代
A.实际以法家为统治思想 B.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
C.司法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D.儒法结合思想渗透入司法
24.《唐六典》规定:诸外任官人,不得将亲属宾客带往任所,请占田宅、营造碾石、与百姓争利等行为都在禁令之列。由此可知唐朝政府www-2-1-cnjy-com
A.重视立法规避腐败风险 B.法律规定过于严苛残酷
C.制定了完善的监察法规 D.强化地方官员异地任职
25.史载“殷人尊神”,大事小事几乎无不求神问卜。周人灭商后,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亲”的理论。这一变化2-1-c-n-j-y
A.奠定了宗法制的思想基础 B.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重塑了政权的合法性来源 D.标志着人文精神已经成熟
26.西晋时期、法律规定“竣 ( http: / / www.21cnjy.com )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处理亲属相犯的刑事案件时,需要按照五服”之内的血缘关系,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这体现出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约法省禁,慎刑慎罚
C.引礼入律,礼法合流 D.律为正文,例为附注
27.隋文帝下令制订的《开皇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隋代第一部成文法典,在篇章体例和基本内容诸方面总结和发展了以往各朝代的立法经验,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一唐律提供了直接蓝本,成为后世立法的模板,为宋、明、清各朝所沿用。由此可以看出,《开皇律》的编纂21*cnjy*com
A.进一步系统规范化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充分落实民本思想 D.削弱地方政府自主性
28.董仲舒《决狱》曰: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 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 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 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材料表明汉代法治思想的特点是
A.外儒内法 B.援儒入法 C.重罪轻罚 D.严刑峻法
29.《大清律例》中规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此规定的作用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抑制土地兼并,巩固专制统治 B.接受西方思想,实现诸子平等
C.体现儒家思想,实现兄友弟恭 D.抑制豪强势力,消除地方割据
30.与周代相比,春秋时期“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位进一步提升,统治者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左传·桓公六年》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21*cnjy*com
A.统治阶层对社会治理持理性态度 B.民的尊崇与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织
C.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 D.鬼神成为了国运衰落的罪魁祸首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养老”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着相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要的地位。宋至清末,是中国古代家庭养老系统的强化阶段。宋政府严格要求子孙与祖父母、父母同居共处。二代户中父亲为家长,三代户中祖父为家长。家庭中的所有财产均归家长专之,“卑幼不得而自专也”。人们强调“天下无不是底(的)父母,父有不慈而子不可以不孝”,一切以父母的喜怒哀乐为行事标准。《清律例》还规定“父母控子,即照所控办理,不必审讯”。家庭养老所追求的不只是养老行为对老年人生活的实际利益,更是养老行为中蕴含的所谓“理”。“孝德”是选拔官吏的重要参照,统治阶层对于“尊老养老”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统治合法性的依据。
——摘编自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以后古代中国养老观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养老观念形成的原因及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睡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是秦王朝一名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员。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在《秦律十八种》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其内容也非常简单,其中一条:“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简单释义为:春天二月以后,不可以砍伐山中的树木、木材,不可以在河流中筑坝阻挡河流。《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此外,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比如《法律答问》,这部分内容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条,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司法中的难题,有的直接给予司法处理的答案或结果。这样的问答有效的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这种方式,到了后世经常使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姚远《云梦秦简中的秦代法制》
材料二 在汉初的几十年,虽然废除了秦王朝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过于残忍的法律条文,但就司法体系和司法实践而言,几乎完全因袭秦王朝。当时以贾谊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几乎一致建议汉王朝约法省刑以安定民心。董仲舒认为,要克服汉承秦制的弊病,不在于法律制度的小修小补,而关键在于改变汉王朝的指导思想,换言之,就是以《春秋》作为汉王朝最高法典,以《春秋》决狱,以《春秋》作为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有一个案子是这样的: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而误伤乙。按当时法律,杀人者死,甲殴父当枭首。董仲舒认为按照春秋“原心”(根据动机)诛罪原则分析,甲的本意是保护自己父亲,既属于正当防卫,又本意不是为了伤害自己父亲,故只能属于误伤,而不能算犯罪。由于这种司法原则合乎以血缘、伦理、宗法、地缘关系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需要,因而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
——摘编自马勇《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法律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秦朝法律简要评价。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法制观的特点,并分析其法制观对后世法制建设的影响。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通用语推广大事记(节选)
时期 大事记
西周 职官外史的职责之一即“掌达书(书写)名(文字)于四方”。周宣王时,编篡识字课本《史辅篇》。
汉 以原秦晋方音为基础形成“通语”,以隶书为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文字,编篡了一大批推行通用语言文字的字典辞书。规定学童必须能够背诵、讲解和书写八种字体九千字,方能为吏。
隋唐 隋朝整理的声韵书籍《切韵》在唐代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政府政组纪刊定制作《字样》《干禄字书》《五经文字》等颁行天下。
明清 明初颁行“参考中原雅音”编订的《洪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韵》,雍正帝下旨“以福建、广东人多不诸官话、着地方官训导”,并设正音书院,教授南方的官员和读书人标准“官话”。
——摘编自孙海娥《我国国家通用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推广通用语的措施及其意义。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有治人无治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种法律文化体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即人-法-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存在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长幼亲疏被认为是永恒的秩序,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法的伦常。在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中,民法没有自己的位置,而刑法却比较完备。而近代西方,法权出于上帝,法律至上。皇帝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整个国家的管理者,而不是主人,法律是整个国家约定的由皇帝监督执行的约定,法律代表了公平、正义和善良。另外,西方的民法和契约的发展比较完善。
——摘编自李光宇《中西方法律文化特征之比较》
材料二 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历史悠久的中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系开始解体。但西方法律、法学之蓬勃物输入,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各派推动的,其中包括革命派、改良派及一些为官清廷但具有社会改良思想的法律学家。随着资产阶级法律、法学的输入,社会舆论成以法政为立国之本,法律知识得到普及。中国的司法机构也开始不同程度地仿照英、美、日的体制进行改革。此外,国际法也成为了清政府处理对外关系的依据,尤其在制衡肆无忌惮地违反国际法的帝国主义分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来源:21cnj*y.co*m】
——摘编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法律、法学输入近代中国的背景,并简析其意义。
35.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1教育网
材料一: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即贵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宗族集团或异财,或共财,或异财共财相结合。虽然在宗族组织中,有时又分成若干分支家庭,甚至小家庭,但这些个别家庭在社会与政治、经济活动中均不具有独立性格,而是被埋没在宗族体系之中。【版权所有:21教育】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材料二: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两千年中持续保持的强固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
——张国刚《中国家庭史》
材料三:秦汉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整体,乃是基于文化、政治、经济各项的“软实力”。两宋学者组织的儒学,可以说是汉代以来规模宏大、海纳百川的文化传承,此时结晶而成的一套严整的思想体系。www.21-cn-jy.com
——摘自许绰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春秋时期家庭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个体家庭大量涌现并成为主要形式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软实力”主要指什么?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竹简,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趾、黥、劓(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在《田律》《徭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仓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赋税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 至于秦始皇兼吞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尽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而奸邪并生,赭衣(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悉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秦律》担负着哪些职能?
(2)据以上材料总结《秦律》的作用是什么?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基层政权的负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分别被称“有秩”“啬夫”“里魁”或“什主”“伍主”,分别管理乡、里等基层单位,他们的职责是“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后来人口和郡县数目都不断增加,国家的治理体系空前庞大,如何更有效、更节约地解决基层治理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礼治的作用便凸显出来。早在西周之前礼制就形成了,体现为一些固定的仪式、程序和规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具有一定权威性。严格来说,“法”其实产生于“礼”,“礼”中的一部分规范升级为强制性约束便成为“法”。然而,到春秋战国时期“礼”与“法”相互分离,各自独立,当时的一些治国理论强调了“法”的优先性和重要性,主张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然而人们很快发现“法”无法完全替代“礼”,随着儒家理论被逐步确定为治国的核心思想,各代统治者们都更加重视德治、礼治的作用,通过其教化作用在潜移默化间对法治进行有力补充。
——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治国智慧》
材料二 礼治与法治相结合在国家治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层面,实现了相互包含和交叉重合的综合治理模式,不仅消除了治理上的空白点,而且那些“礼”和“法”都加以强调的地方往往就是国家治理的难点与重点,使得国家治理的目标更加突出,基础更加坚实。秦汉以后礼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尤其在基层治理中,礼治发挥了其对社会个体、宗族巨大的渗透和影响作用,通过一系列道德构建和宗法整合,使基层社会实现了“自治”,国家的行政管理资源在县以下逐渐淡化甚至退出,出现了“皇权不下县”的局面;而与此同时,基层社会的安全性、稳定性却没有因此削弱。
——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治国智慧》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礼治成为治国手段的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礼法并用这一模式对中国古代基层政权治理产生的影响。
38.秦汉简牍
近些年在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里耶秦简、在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张家山《二年律令》简为代表的秦汉时期简牍,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名称 部分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里耶“案例”简 2002年出土的里耶秦简是秦始皇二十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22年—公元前208年)洞庭郡迁陵县遗留的公文档案。其中记载了当国家宗室及外戚犯罪时刑罚会大大减轻,“上造(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二级)、上造妻以上有罪,其当刑及当城旦舂(一种刑罚,男犯筑城,女犯舂米),耐(不剃发,仅去其鬓)以为鬼薪白粲(一种刑罚,比城旦舂的刑罚轻)。”
( http: / / www.21cnjy.com /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1983年,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简牍《二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令》记载了从汉高祖五年到吕后二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3年)施行的律令。简82记载了以下内容:“上造、上造妻以上……其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耐以为鬼薪白粲。”
(1)指出材料的史料类型,分析其史料价值。
(2)辨析里耶秦简和汉简《二年律令》的内容,能够得出哪些结论?
39.图1、图2、图3分别是中国历史上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性质的教育机构: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封建官立大学。阅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相关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其相对应的性质。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用”。它集中体现了初唐法制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唐朝开国三十多年来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德,这里主要是指君主要以“宽仁治天下”;礼,主要是指以封建纲常对臣民进行教化。
——张思远《浅谈唐朝法律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初唐法制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宋法制因唐敕、令、格、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随时损益因有编敕,一司一路一州一县又别有敕”宋人毕仲游对此评价说:“建隆编敕不过数百条,而天圣编敕,则倍于建隆;庆历编敕又倍于天圣:嘉祐编敕,复倍庆历,至于熙宁、元丰之敕,乃益增于嘉祐几千条,而引用此例以相附著者,至不可胜计。”宋仁宗天圣年间,开始设置详定编敕所,简称敕局,掌将历年所颁敕令统整理,删编成册,使之成为正式法令。
——摘编自李敏昌《论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建立后,“约法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罗马法思想则以自然法为核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理论。……正如西塞罗所言:“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对于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古罗马法学家将自然法称作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
材料三: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礼治具有以下特点:强调法律的从属地位,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有何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几大重要特色。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董仲舒在孔子“宽猛相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大德小刑”,德主刑辅。不准民间私自授律学和私家收徒讲授法律,禁止百姓抄写或刻印法典。因此,民间法律教育是一片空白,百姓不知法律条文,更谈不上知法用法。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北魏律规定,祖父母或父母年迈,家中又无成年子孙或期亲近属进行赡养,该罪犯可以依法暂时不执行所判徙、流、死刑,责成其回家尽孝,待为老人养老送终后,再执行原来的刑法。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法律意识,并说明其原因.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法思想则以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法为核心理论。……正如西塞罗所言:“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对于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古罗马法学家将自然法称作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
材料二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礼治具有以下特点:强调法律的从属地位,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有何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几大重要特色,并分析该特色给中国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21·cn·jy·com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第12条 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第86条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第128条 子孙不得与人炫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
——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材料二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定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
4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自李悝撰《法经》以来,个人作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盛行,如萧何作《九章律》、叔孙通作《傍章》、张汤作《越宫律》,魏明帝太和三年(229)诏陈群、刘邵、韩逊、庾嶷、荀说等人纂修《魏律》。汉初实行尚简的立法精神,约法省刑,到汉魏禅代之际,汉律十分繁杂,“凡断罪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余条,七百七十三万余言”,魏律按照“律以定罪名,令以存事制”原则,实行律、令分编,将原来的傍律、单律、章句等归并到正律中,废除一些有名无实的旧律,将各项律令中同类的条目合并为一律,又于律外再修编魏令一百八十余篇,分为州郡令、尚书令和军中令三大类,内容涉及民治、吏治和将治,属于行政法规。汉律中具律在第六篇,具律规定罪名条例,是律文的总则,既不在篇首,也不在篇末,魏律改具律为刑名,置于篇首,统领全文,“律始于刑名者,所以定罪制也”。这种体例遂成此后封建法典的定制,也与现代法典总则在前相吻合。
——摘编自刘笃才《论魏晋时期的立法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编撰魏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律编撰在立法史上的影响。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
材料二 大明律的许多条文直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唐律》……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新兴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使得新生的《大明律》必须以“法”的本来面目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清末薛允升曾在《唐明律合编》中对两部法典进行了研究后说:“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
——摘编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明朝立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析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48. 材料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秦二世尚刑而亡”的可怕教训,相信“法令滋章、盗贼多有”的道家学说,力图减轻刑罚。丞相萧何在秦律的基础上作“九章律”,成为西汉法律的基础。在汉初几十年中,统治者不断对秦的“苛法”加以汰除,史称“约法省禁”。如高帝时就下令废除“族刑”和连坐之法。惠帝四年废除秦律中“挟书者族”的苛法。文帝十三年下令“除肉刑”,即将黥、劓、刖左右趾这几种肉刑,分别改为笞三百、五百。汉初的“约法省禁”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一定距离。如高后时宣布“除三族罪”之后,史书上仍有“夷三族”的事例记载。可见有些被宣布废除的刑罚,实际还在执行。【出处:21教育名师】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法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汉法律改革的影响。
4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
“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
——程鹏飞《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分析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
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文帝晚年“持法尤峻, ( http: / / www.21cnjy.com )喜怒不常,过于杀戮”,隋炀帝“益肆淫刑”“生杀任情”。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爱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要用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尊礼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在《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曾说:“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教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又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由于失礼必入刑,所以“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
——阳传泽《贞观政要所见唐初统治集团法律思想》
材料二 《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30卷460条。《吏律》主要规定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
——《从〈大明律〉的制定看朱元璋的法制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策略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明律》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朱元璋的治国思想的相同之处。
三、论述题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司法部门在审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案件时,甚至会拋开国家法律而引用董仲舒所撰的《春秋决狱》进行审判。例如汉代一妇女改嫁,有官员认为¨夫死未葬,法无许嫁”,如果改嫁,非但有罪,最严重可判死刑;董仲舒则依据《春秋》之义,指出“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这位妇女的行为符合儒家经典的义理,因而应判为无罪。
材料二:“西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面有怒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请围绕“儒与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治理国家时儒与法的运用确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