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下列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途径不包括( )
A.民族迁徙 B.友好往来 C.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D.士族发展
2.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南下与汉人杂居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3.我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古代史上众多民族的发源地。以下史事与东北有关的是
A.设立北庭都护府 B.唐与吐蕃会盟
C.设立安西都护府 D.册封渤海郡王
4.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
C.导致了唐朝与吐蕃的会盟 D.体现了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
5.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是
A.典客 B.鸿胪寺 C.宣政院 D.理藩院
6.汉武帝时期,设置河西四郡,使天山南北地区和内地连为一体的前提是
A.打败匈奴 B.联合突厥 C.对抗契丹 D.击退女真
7.从辽.宋.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
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 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
C.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D.民族隔阂在增大
8.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当时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羌、氐 B.匈奴 C.夷、越 D.夫余、乌桓
9.《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最早的《蒙古秘史》版本所用文字是
A.契丹大字 B.契丹小字 C.畏兀体蒙古文 D.八思巴字
10.康熙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
B.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C.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
D.维护祖国统一与反对外来侵略相结合
11.下列关于汉武帝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 B.最远抵达波斯湾
C.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 D.从水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
12.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历代政府对少数民族问题都十分重视。下列有关少数民族的行政机构表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道”是秦朝设于少数民族聚居地与“郡”同级的行政机构
B.“鸿胪寺”是唐朝在六部下设的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C.“土司制度”是宋朝在西南地区实行的少数民族管理制度
D.“理藩院”是清朝主管边疆民族事务机构,地位同于六部
13.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做法是
A.尊崇佛教等外来宗教 B.任用突厥首领管理东突厥故地
C.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D.首开丝绸之路加强与西域联系
14.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下诏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辫发、椎髻、胡服、胡名、胡姓,一切禁止”“悉命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顶”。明太祖这一统治举措
A.出于对唐朝服饰的喜爱 B.强调尊卑有序的传统礼仪
C.突出对华夏正统的尊崇 D.深受儒学封建伦理的影响
15.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该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A.完全中断 B.继续进行 C.达到顶峰 D.持续衰退
16.史学家剪伯赞诗云:“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作者盛赞的历史事件是21cnjy.com
A.汉武帝大破匈奴 B.汉朝和亲匈奴
C.窦宪出击北匈奴 D.张骞凿空西域
17.辽是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图《辽人饮茶图》能够佐证该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B.民族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C.漕运、海运路线畅通无阻 D.社会成员的地位趋于平等
18.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21·cn·jy·com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
C.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19.下图是2014年山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大同市出土的北魏石椁墓出土的彩绘陶俑再现了当时北魏人的着装,右下图是北齐文土所坐的胡床,二者共同反映出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民族交融 D.江南开发
20.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南北各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矛盾的缓和 D.民族文化的交融
21.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下列对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表述正确的是2·1·c·n·j·y
A.贞观初年,唐太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B.唐朝支持回纥在7世纪中叶灭东突厥
C.唐玄宗时曾经册封大祚荣为怀仁可汗 D.在交河故城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
22.唐朝的对外开发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www-2-1-cnjy-com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张骞出使西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2-1-c-n-j-y
A.派遣金城公主入藏 B.重用原太子旧部魏征
C.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 D.大封东突厥归顺的各部酋长
24.唐朝对归附的东突厥各部首领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这表明唐朝【出处:21教育名师】
A.民族政策灵活开明 B.管辖突厥各部
C.首先采用武力征服 D.改变了突厥的社会性质
25.作为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史实正确的是
A.秦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B.清在新疆先后实行“改土归流”,设行省以加强控制
C.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建立的是西藏自治区
D.罗马帝国时期公民法较好地理顺了各民族关系
2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唐朝
A.天朝上国的观念 B.人口流动的频繁
C.开明的民族政策 D.保卫边疆的需要
27.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下列机构负责对少数民族管理的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明朝的内阁 B.宋朝的枢密院
C.元朝的宣政院 D.清朝的军机处
28.观察下列图片,我们从中得出的重要信息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洛杉矶唐人街 伦敦唐人街 巴黎唐人街
A.西方国家模仿能力强 B.唐朝时和欧美国家开始交往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D.在欧美有许多用唐姓命名的街道
29.2016年4月16日,“匈奴与中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正式开展,展览再现了中国历史从战国到汉代以游牧为特征的匈奴与以农耕为特征的中原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碰撞,最终走向融合的进程。为消除匈奴对北部边疆的长期侵扰,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21·世纪*教育网
A.派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修筑万里长城
C.实行和亲政策
D.焚书坑儒
30.在秦朝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
A.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陆通道 B.设典客、典属国等管理民族事务
C.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 D.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西宁卫地区的土司,虽部分为元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袭,而正式受封于明朝,多为明朝西宁卫所之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等官。《西宁府新志》记载:“按宁郡诸土司计十五家,皆自前明洪武时授以世职,安置于西(宁)、碾(伯)ニ属,是时地广人稀,城池左近水地,给民树艺;边远早地,赐各土司。各领所部耕牧。内惟土司陈子明系南人,(以)元淮南右丞归附,馀俱系蒙古暨西域缠头或以元时旧职投诚,或率领所部归命。開后李氏、祁氏、治氏皆膺显爵而建忠勋矣。”至明朝完善土司制度的首要一点,就是分别流土,专门设置了区别于流官的土司职衔,但从制度上,所有土司必须受地方文武长官的约束,“隶验封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者,都指挥领之”。中央政府于土司術门内安插流官,以便对土司进行监视、控制。建之初,蒙古侵扰,需战马以充军备,随之“明洪武九年,始于秦州开设茶马司,收四川巴茶,易买西宁、洮、岷等处番马”。洪武ニ十九年(1396),駐守西宁卫等地的长兴侯耿炳文奏请,因秦州路远,安定等卫不便互市。次年,改秦州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又增置河州、洮州、甘州4个茶马司。明代由于茶马贸易的刺激以及封建国家向边卫民族征收马赋,西宁卫养马业于明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河湟为基地的官营畜牧业显盛。明廷于西宁边卫苑马寺,在今互助、民和等地,弃农还牧,建军马场,发展军马生产。洪武中茶马比价,“上马给茶一百ニ十斤,中马七十斤,下马五十斤”,明朝官营体制确立后,实行了貴茶贱马的政策。【版权所有:21教育】
洪武二十七年(1394),西宁卫镇 ( http: / / www.21cnjy.com )抚李南哥建佛利于其地以居番僧,来请寺额,赐名曰:“宁番寺”。永乐八年(1410)封班丹藏ト为“净觉弘济国师”,年(1412)加封“净觉弘济大国师”,是当时西宁一带僧职中最高的品级。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摘编自骆桂花、高永久《明朝西宁卫的军事成防与政治管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朝经略西宁的举措加以评述。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一方面,先秦时期文化认同意识已经形成,另一方面。先秦时期开始有“南蛮”的叫法,是中原民族对南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民族的称呼,主要是针对楚国。21*cnjy*com
——摘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在当时有“南蛮"这一说法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秦汉以来,中央政府对于边疆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族地区的统治不断深入。此后,自东汉一直到清朝,比郡属国制、羁縻府州、土司制等仍是处理中央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间关系的重要形式。由此可见,文化差异性对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级各极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朝时四川和贵州发生土司叛乱,叛乱前后持续17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百余万。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撒销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
——摘自《百度文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糜政策的共同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司"制度的利弊,并指出明清时期实行“改土归流"的意义。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变成和平的边疆;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把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密切了与汉满民族的关系。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二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天下”所指的范畴。并结合所学,从空间角度简述秦始皇开拓“天下”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缔造空前“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原因。
34.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成国后期汉代中期日明朝后期)的长城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35.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往往因时因势制定民族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徙天下豪富12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30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44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50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身封建统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成制度。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领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人、汉人,同属臣民。”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整理
(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特点及对今天处理民族关系的启示。
36.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在各民族互动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唐王朝对周边少数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归附的边地民族,中央政府遵循“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原则,在内附各族部落中设置一种不同于内地的特殊行政区划。此外,唐朝还通过册封、和亲、互市等方式维系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据考古发掘,西域焉耆地区发现小米、高粱、麦粉、胡麻及铁犁、铁镰、石碾硙等生产工具。一些民族逐渐从游牧生活向半定居生活转变,开始营建城市,修筑宫殿。于此同时,唐朝每年从边地输入大量马匹、牛羊等牲畜,以满足军事、交通和农业生产的需要。胡族的生活习俗、歌舞器乐等也成为盛行于时的社会风尚。21教育网
——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陈华主编《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康熙皇舆全览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中国清朝所绘的地图。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于1718年初步完成,该图已详绘有西藏和蒙古极西地方,分省图和地区图增至32幅,其范围东北至库页岛(萨哈林岛),东南至台湾,北至贝加尔湖,南至海南岛,西北至伊犁河,西南至列城以西。
——摘编自人民网2014年4月1日
材料三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各民族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血与火的冲突,又充满了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元明清时期的整合互动更是全面而深刻,包括政治体制的整合、怀柔政策的整合、经济交流的整合、宗教管理的整合等四个方面。如元朝的政治系统,把中国各民族铸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清朝宗教管理的整合,在心理上协调了民族关系。
——摘编自徐杰舜著《从多元走向一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央政府设置的“特殊行政区划”名称,并结合当时内地的行政区划制度特点,概括其“不同于内地”行政区划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康熙帝在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经略边疆的贡献,并据此用一句话概括康熙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元朝在政治体制整合、清朝在宗教管理整合上的具体举措。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各民族互动”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把赋税制度作为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西南土司地区的经济手段,同时也作为考量土官对中央王朝是否忠诚的标志之一。清代继承元明政策,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施行土司制度后,按土司领地大小、人口多少、出产情况,规定了差发贡赋。赋额参照明代而定,并有所增加,但遇天灾、战争或朝廷为表思宠均有赋税减免的情况。赋税征收过程中,根据西南土司地区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灵活调整赋税征收时
间和税率,米粮与钱银交互使用。对征税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能出现的一些腐败行为也作了比较详细的防范规定。除缴纳赋税之外,西南土司地区还需向中央政府纳贡,贡是土官的自觉行为,无定额,可得到回赐。清代西南土司地区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南边疆地区发展,使中央王朝对西南土司地区的统治较前深化了一大步
——摘编自党会先《论清代贵州土司地区赋税制度推行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西南土司地区赋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西南土司地区赋税制度的意义。
38.以下三幅图是周、西汉、明代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1 图2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3
分别取三幅图中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39.古代历史地图往往值含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朝疆坡、民族关系、都城所在等重要历史信息。下列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中期、唐朝前期、唐朝后期)的形势图。阅读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1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2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3
请分别从图1、图2、图3中损取有效信息,并据此判断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 ( http: / / www.21cnjy.com )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边疆、内地各民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自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处理民族问题的措施及其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认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清王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一是户籍有普通籍和特别籍之分,把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归在特别籍内,在特别籍内进行旗籍和藩籍的划分等;在管理体制上区分内外,这个区别有关内、关外之别。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无论是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材料三 1949年9月,《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把民族关系列为第六大关系,又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指出:“为了胜利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一定要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各民族团结。”2009年,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还强调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等日益深厚牢固。”21*cnjy*com
——摘编自肖锐《新中国60年民族政策的主线》
材料四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来源:21cnj*y.co*m】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政策的主线,并说明围绕这一主线新中国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推行和完备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土司制度其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此明清统治者大多主张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候,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
——《中国羁縻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归纳土司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有何弊端。
(2)根据材料,分析指出明清改土归流有何意义。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化改新之后,日本以唐为楷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移植唐的法律架构并以此为范本并模仿设定日本的法律架构。日本通过移植和模仿全面套搬唐代的法律框架,同时其在唐整体框架下,也对框架内的章节次序予以改变。另外,法律制度经过长期演变,唐代已是条贯折中、集其大成。而对于日本而言,此时却正处于封建制度建立的初期,而唐已经处在封建制度的成熟期。对于处在历史变革的重要时期,唐的法律架构和制度对日本自然就具有了诱惑力,法的移植也就成为必然。
——摘编自霍耀林《唐律对古代日本律的影响》
材料二 日本律令有关婚姻制度的法律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当时日本社会与婚姻的真实反映,基本上是以唐律为蓝本写成的。唐律保护的是以父权为核心的家庭和以夫权为核心的婚姻,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重要基础。而日本律令时代的情况则是氏族刚刚解体,家庭尚不完整,以女性为主体的访妻婚仍很流行,整个社会处于母权向父权制过渡的时期,父权家长制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维护父权与夫权的法律很难对人们产生约束力量。无论律令国家的统治者怎样虔诚的学习中国的制度,只是日本在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对现今制度的模仿,而且是在固有的法律意识与法律技术极不成熟的情况下接触中国较为成熟的法律,因此,就出现了法律与现实的不符。
——摘编自田颖《日本养老律令与中国唐律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学习唐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日本学习唐律存在的问题,并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44. 交往之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请根据提示,完成“世界交往之路”时间轴。
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西潮涌来前后,外国人在华的地位大相径庭,这充分反映于他们在通商口岸的境遇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存在于什么时期?外国人受到怎样的待遇?
(3)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存在于什么时期?外国人在通商口岸享有哪些特权?
(4)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试分析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境遇变化的原因。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有华夏与夷蛮戎 ( http: / / www.21cnjy.com )狄(又称四夷)之分。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天下大乱,华夏与四夷的界限被打破,出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指中原)不绝若线”的局面。一向被中原诸国看不起并被视为夷蛮的荆楚早已独自称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有学者认为汉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是有道理的。老庄道家源于南方,而又产生出黄老无为思想。汉赋也明显受到楚辞的影响。
——摘自裘士京等编著《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二 国朝(元朝)土宇旷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
——摘自许衡《许文正公遗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汉法”的原因及其影响。
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并非内陆国,有着漫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海岸线。中国古代不乏向海洋谋求民生利益的卓越人物,但他们主要着眼于鱼盐之利,较少侧重航运的展开。中国古代交通事业中,侧重点是在陆上而非海上,海洋交通未能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虽然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中,人们没有忘记祭水,但河川总是置于海洋之前。明朝时期的郑开阳在《海防图论》、胡宗宪在《筹海图编》中提出“经略海上”的构想,但主要也是集中在近海,而且主要出于防范倭寇侵扰的目标。www.21-cn-jy.com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成就与局限》
材料二 从古代世界的希腊、腓尼基、罗马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代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在欧洲的文化中,海洋总是与商业贸易紧密相连。实际上由古至今,各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根本出发点都是源于争夺海洋中的无限利益。除了欧洲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新航路的开辟更是把贸易范围扩大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广阔的殖民地,海洋迅速成为了创造财富和扩张领土的一个重要途径。
——摘编自刘家沂等《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海洋文化的特点,并分析近代欧洲重视海洋的原因。
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和新罗作为两个重要邻国,向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派遣的留学生人数最多。日本留学生大多随遣唐使来华。入唐的留学生身份各有不同,有药师、画师、乐师、匠、水手以及僧人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唐代陆路、海路四通八达,东北有多条线路可到达日本。从7世纪初到9世纪末,日本来华留学生从规模小、人数与船只少、筹划简陋逐渐转变为规模大、人数多、筹划精密。大部分留学生都会进入国子监学习。国子监是唐朝的最高教育机构,下设六学馆:国学馆、太学馆、四门馆、律学馆、算学馆、书学馆。其中前三馆主要学习儒家典籍。律学馆主要学习各朝代的律令格式。知名的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求学数十载,通晓中国文化,官至左拾遗。吉备真备涉猎广泛,天文历法、军事、音乐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在大化改新(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制度等进行的改革)时,留学生高向玄礼等被任命为国博士,模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经济上仿照唐朝的租庸调制;又吸取了唐朝的律令格式的体例和原则,编制了《大宝律令》《天武律令》等一系列法典。
——摘编自赵蓉《唐代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二 中国近代留日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起步较晚,然而人数却最多。著名学者张海鹏先生认为:“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从1896至1937年,大约有十万之谱。”据调查,1900年留日学生人数最多的三个学校分别是宏文学院(专为中国学生补习日语的中等学校)640人振武学校(中等军事学堂)305人;法政大学速成科295人。“尽管他们在学业上并无太大的长进却在异国他乡饱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许多人归国后成了革命家、军事家、冒险家和新文化的闯将。”1927~1937年间,留日学生面对日本的对华侵略,把耳闻目睹和研究所得通过书籍、报刊、信件等媒介传入国内的同时,纷纷归国,请愿游行,或组织团体,创办刊物进行宣传。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留日学生身处敌邦,悲愤返归,到10月下旬,6000余人几乎全部回国,他们大多积极地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但民国时期对日政策的决策者和主持者几乎全是留日归国学生,特别是南京政府对日外交从决策到实权,主要掌握在留日归国学生之手,这决定了国民党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摘编自孔繁岭、申在文《简论中国近代留日学生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日本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概况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赴日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下列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途径不包括( )
A.民族迁徙 B.友好往来 C.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D.士族发展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士族的发展主要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汉族政权统治阶层发生的现象,与民族融合无关,排除D‘民族迁徙、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以及少数民族政权的改革都有助于民族融合,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1-c-n-j-y
2.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南下与汉人杂居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答案】C
【详解】
东汉时期匈奴分为两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匈奴南迁与汉人杂居,C正确;秦、西汉时期打击匈奴,匈奴并未分为两部分,A、B排除;西晋时期匈奴人与汉人杂居已久,排除D。
3.我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古代史上众多民族的发源地。以下史事与东北有关的是
A.设立北庭都护府 B.唐与吐蕃会盟
C.设立安西都护府 D.册封渤海郡王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渤海国(公元69 ( http: / / www.21cnjy.com )8年~926年)是我国唐朝时期以靺鞨族为主体建立于东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创建者为大祚荣,号震国。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因此D正确;AC和新疆有关,排除;B和西藏有关,排除。故选D。
4.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
C.导致了唐朝与吐蕃的会盟 D.体现了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吐蕃的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流,B正确;当时吐蕃不属于唐政府管辖,A排除;唐蕃会盟是在唐穆宗统治时期,与材料无关,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唐朝的民族政策,非对外政策,D排除。故选B。
5.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是
A.典客 B.鸿胪寺 C.宣政院 D.理藩院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的宣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院是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C正确;典客是在秦朝时期设置的,A排除;鸿胪寺是唐朝时期设置的,B排除;理藩院是清朝时期的设置的,D排除。故选C。
6.汉武帝时期,设置河西四郡,使天山南北地区和内地连为一体的前提是
A.打败匈奴 B.联合突厥 C.对抗契丹 D.击退女真
【答案】A
【详解】
汉武帝时期,三次反击匈奴,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河西四郡,使天山南北地区和内地连为一体,加强了中央集权,A正确;突厥是唐朝边疆的少数民族,排除B;契丹、女真是宋朝时期边疆的少数民族,排除CD。
7.从辽.宋.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
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 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
C.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D.民族隔阂在增大
【答案】C
【详解】
宋辽澶渊之盟后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宋夏议和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故C正确;宋辽澶渊之盟后,宋辽的对峙局面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因此民族间相互冲突并不是不可避免,故A错误;政权的强弱不仅仅取决于军事力量,故B错误;宋辽澶渊之盟后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故D错误。故选C。
8.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当时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羌、氐 B.匈奴 C.夷、越 D.夫余、乌桓
【答案】B
【详解】
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长城,故秦长城防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少数民族是匈奴,故B项正确;羌、氐主要分布在当时的西北地区,故A项错误;夷、越主要分布在当时的南方地区,故C项错误;夫余、乌桓主要分布在当时的东北地区,不是长城的主要防御对象,故D项错误。
9.《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最早的《蒙古秘史》版本所用文字是
A.契丹大字 B.契丹小字 C.畏兀体蒙古文 D.八思巴字
【答案】C
【详解】
《蒙古秘史》是用畏兀儿体古蒙古语写成的,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0.康熙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
B.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C.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
D.维护祖国统一与反对外来侵略相结合
【答案】D
【详解】
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斗争的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看,康熙时期,我国民族关系既有反对中华民族内部的极少数分裂势力的行为,也有反对外来侵略的行为。故D项正确;A项中的“联合”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在清代以前就已经有设置过,排除;C项表述不够全面,排除。
11.下列关于汉武帝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 B.最远抵达波斯湾
C.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 D.从水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朝的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波斯湾,所以B项与题意相符;汉武帝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陆上丝绸之路一起从水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择B项。
12.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历代政府对少数民族问题都十分重视。下列有关少数民族的行政机构表述正确的是【来源:21cnj*y.co*m】
A.“道”是秦朝设于少数民族聚居地与“郡”同级的行政机构
B.“鸿胪寺”是唐朝在六部下设的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C.“土司制度”是宋朝在西南地区实行的少数民族管理制度
D.“理藩院”是清朝主管边疆民族事务机构,地位同于六部
【答案】D
【详解】
理藩院是清朝设置的主管边疆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事务机构,与六部地位相同,D正确;秦朝的“道”与县同级,排除A;鸿胪寺是唐代中央主管民族事务与外事接待活动及凶丧之仪的机关,排除B;“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管理制度,排除C。
13.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做法是
A.尊崇佛教等外来宗教 B.任用突厥首领管理东突厥故地
C.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D.首开丝绸之路加强与西域联系
【答案】B
【详解】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体现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其任用突厥首领管理东突厥故地正是这种政策的体现,B正确;A、C属于宗教政策,不属于民族政策,排除;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开通,排除D。
14.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诏“其辫发、椎髻、胡服、胡名、胡姓,一切禁止”“悉命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顶”。明太祖这一统治举措
A.出于对唐朝服饰的喜爱 B.强调尊卑有序的传统礼仪
C.突出对华夏正统的尊崇 D.深受儒学封建伦理的影响
【答案】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明太祖禁止少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服装、发饰,提倡唐朝的衣冠发饰,说明的是对华夏正统的推崇,C正确;A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15.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该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A.完全中断 B.继续进行 C.达到顶峰 D.持续衰退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虽然处于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但是其主流仍然是民族融合,但是并未达到顶峰,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16.史学家剪伯赞诗云:“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作者盛赞的历史事件是
A.汉武帝大破匈奴 B.汉朝和亲匈奴
C.窦宪出击北匈奴 D.张骞凿空西域
【答案】B
【详解】
材料“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是对昭君出塞带来边境和平的描述,这主要和汉朝和亲匈奴有关,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17.辽是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图《辽人饮茶图》能够佐证该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B.民族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C.漕运、海运路线畅通无阻 D.社会成员的地位趋于平等
【答案】B
【详解】
材料“《辽人饮茶图》”体现的是少数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饮茶风气盛行,说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反映的是民族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实现社会成员地位平等,排除。故选B。
18.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
C.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答案】B
【详解】
依据材料“沿线设置关卡征税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等信息来看,这些举措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对商路贸易的重视和管理,不是攫取西域经济利益,也不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故AC选项错误;西汉没有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9.下图是2014年山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大同市出土的北魏石椁墓出土的彩绘陶俑再现了当时北魏人的着装,右下图是北齐文土所坐的胡床,二者共同反映出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民族交融 D.江南开发
【答案】C
【详解】
据左图彩绘陶俑可知鲜卑族人着汉式服 ( http: / / www.21cnjy.com )装,这与“北齐文士所坐的胡床”共同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除西晋外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借鉴学习,未涉及到魏晋时期政权并立局面,排除B项;北魏、北齐政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北,未涉及到江南开发,排除D项。
20.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南北各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矛盾的缓和 D.民族文化的交融
【答案】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出现汉族人饮茶的方法,说明的是民族融合,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D。2·1·c·n·j·y
21.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下列对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贞观初年,唐太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B.唐朝支持回纥在7世纪中叶灭东突厥
C.唐玄宗时曾经册封大祚荣为怀仁可汗 D.在交河故城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唐朝设西州都护府,同年9月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D正确;唐高宗时期灭掉了西突厥,A排除;东突厥八世纪被回纥所灭,B排除;大祚荣被册封为渤海郡王,C排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2.唐朝的对外开发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张骞出使西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开放”的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日本“遣唐使”来华 ,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④与题意不符,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
23.“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A.派遣金城公主入藏 B.重用原太子旧部魏征
C.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 D.大封东突厥归顺的各部酋长
【答案】D
【详解】
依据材料“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结合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知识可知,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太宗封东突厥归顺的各部酋长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D正确;派遣金城公主入藏的是唐中宗,A排除;B涉及的是用人,与民族政策无关,排除;C涉及的是宗教政策,与民族政策无关,排除。
24.唐朝对归附的东突厥各部首领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这表明唐朝
A.民族政策灵活开明 B.管辖突厥各部
C.首先采用武力征服 D.改变了突厥的社会性质
【答案】A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政府对突厥的管理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略非常灵活,政策比较开明,故A项正确;隋初,北方的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而材料仅涉及东突厥各部,故排除B项;C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中唐朝对待东突厥的措施并不会改变突厥的社会性质,故排除D项。
25.作为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史实正确的是
A.秦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B.清在新疆先后实行“改土归流”,设行省以加强控制
C.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建立的是西藏自治区
D.罗马帝国时期公民法较好地理顺了各民族关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获取信息的能力。A中秦朝三公九卿中的典客主要负责少数民族事务,故A正确;.清在西南地区先后实行“改土归流”,在新疆是设立行省,故B项错误;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建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故C错误;罗马帝国时期万民法较好地理顺了各民族关系;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2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唐朝
A.天朝上国的观念 B.人口流动的频繁
C.开明的民族政策 D.保卫边疆的需要
【答案】C
【详解】
夷狄指的是周边少数民族,唐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其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C正确;天朝上国的观念主要指向的是其他国家,而非对周边少数民族,排除A;人口流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保卫边疆和华夷观念无关,排除D。
27.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下列机构负责对少数民族管理的有
A.明朝的内阁 B.宋朝的枢密院
C.元朝的宣政院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朝的内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宋朝的枢密院负责军事,清朝的军机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故排除ABD项;元朝的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故选C。
28.观察下列图片,我们从中得出的重要信息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洛杉矶唐人街 伦敦唐人街 巴黎唐人街
A.西方国家模仿能力强 B.唐朝时和欧美国家开始交往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D.在欧美有许多用唐姓命名的街道
【答案】C
【详解】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伴随着对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图中所示唐人街,体现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故选C项;ABD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排除。
29.2016年4月16日,“匈奴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原——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正式开展,展览再现了中国历史从战国到汉代以游牧为特征的匈奴与以农耕为特征的中原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碰撞,最终走向融合的进程。为消除匈奴对北部边疆的长期侵扰,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派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修筑万里长城
C.实行和亲政策
D.焚书坑儒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消除匈 ( http: / / www.21cnjy.com )奴对北部边疆的长期侵扰,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派遣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故选A项;修筑万里长城和焚书坑儒都是秦始皇时期,实行和亲政策是在汉武帝之前,故排除BCD项。
30.在秦朝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
A.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陆通道 B.设典客、典属国等管理民族事务
C.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 D.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管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事务,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故B正确;A、C两项仅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D项强调对思想的控制,三项无法体现“多民族”,排除。
【点睛】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西宁卫地区的土司,虽部分为元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袭,而正式受封于明朝,多为明朝西宁卫所之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等官。《西宁府新志》记载:“按宁郡诸土司计十五家,皆自前明洪武时授以世职,安置于西(宁)、碾(伯)ニ属,是时地广人稀,城池左近水地,给民树艺;边远早地,赐各土司。各领所部耕牧。内惟土司陈子明系南人,(以)元淮南右丞归附,馀俱系蒙古暨西域缠头或以元时旧职投诚,或率领所部归命。開后李氏、祁氏、治氏皆膺显爵而建忠勋矣。”至明朝完善土司制度的首要一点,就是分别流土,专门设置了区别于流官的土司职衔,但从制度上,所有土司必须受地方文武长官的约束,“隶验封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者,都指挥领之”。中央政府于土司術门内安插流官,以便对土司进行监视、控制。建之初,蒙古侵扰,需战马以充军备,随之“明洪武九年,始于秦州开设茶马司,收四川巴茶,易买西宁、洮、岷等处番马”。洪武ニ十九年(1396),駐守西宁卫等地的长兴侯耿炳文奏请,因秦州路远,安定等卫不便互市。次年,改秦州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又增置河州、洮州、甘州4个茶马司。明代由于茶马贸易的刺激以及封建国家向边卫民族征收马赋,西宁卫养马业于明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河湟为基地的官营畜牧业显盛。明廷于西宁边卫苑马寺,在今互助、民和等地,弃农还牧,建军马场,发展军马生产。洪武中茶马比价,“上马给茶一百ニ十斤,中马七十斤,下马五十斤”,明朝官营体制确立后,实行了貴茶贱马的政策。www.21-cn-jy.com
洪武二十七年(1394)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宁卫镇抚李南哥建佛利于其地以居番僧,来请寺额,赐名曰:“宁番寺”。永乐八年(1410)封班丹藏ト为“净觉弘济国师”,年(1412)加封“净觉弘济大国师”,是当时西宁一带僧职中最高的品级。
——摘编自骆桂花、高永久《明朝西宁卫的军事成防与政治管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朝经略西宁的举措加以评述。
【答案】评述;四宁卫是明朝边疆地,系河西走廊的屏障,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明朝极为关注对此地的经略。
首先,推行土司土官各统其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土流参治,以流治土策略。鉴于该地区复杂的民族状况和所处的战略地位,明朝于西宁卫的“土流参设制”是“汉官”和“土官”的混合编制,有效地利用土官及各部首领的势力和影响,控制番众,稳定地方。西宁卫地区的土流参设制度,以流管土,以土治番,在安定西北边域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并巩固了宗主国的主导地位,扩大了西宁卫与中原内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之间的通轨关系。
其次,沿袭茶马互市制度,以茶取番:为防 ( http: / / www.21cnjy.com )御古联合“西番”东山再起,明统治者利用藏族群众嗜茶的习俗和藏区地处高寒不产茶之缺憾,承袭唐宋“以茶驭番”的政策思路,以期控制“西番”,使之成为明朝西北边防的藩篱。茶马互市即是其行之有效的西宁边卫民族政策的组成部分。
再次,因俗而治,庐兴佛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用僧徒以推动社会教化明朝政府采取广加封号、重用僧徒的策略,为僧徒建寺院,贴名号,笼络僧徒,并以朝贡与赏赐来加强统治.总之,明代西宁卫边多措并举,互为补充,是承沿秦汉以来治边因俗而治策略,有效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同时,“多封众建”使地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以茶驭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西宁的战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位,先总括明朝极为关注对西宁的经略。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土流参设制度的实施及其作用、茶马互市制度的影响、因俗而治的策略等方面,对明朝经略西宁的举措加以评述。首先,鉴于西宁地区复杂的民族状况和所处的战略地位,明朝实行“土流参设制”,在安定西北边域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并巩固了宗主国的主导地位,扩大了西宁卫与中原内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之间的通轨关系。其次,沿袭茶马互市制度,承袭唐宋“以茶驭番”的政策思路,使之成为明朝西北边防的藩篱。茶马互市即是其行之有效的西宁边卫民族政策的组成部分。再次,因俗而治,重用僧徒以推动社会教化,为僧徒建寺院,贴名号,笼络僧徒,并以朝贡与赏赐来加强统治。最后总结升华。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认同”是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一方面,先秦时期文化认同意识已经形成,另一方面。先秦时期开始有“南蛮”的叫法,是中原民族对南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民族的称呼,主要是针对楚国。
——摘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在当时有“南蛮"这一说法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秦汉以来,中央政府对于边疆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族地区的统治不断深入。此后,自东汉一直到清朝,比郡属国制、羁縻府州、土司制等仍是处理中央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间关系的重要形式。由此可见,文化差异性对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级各极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朝时四川和贵州发生土司叛乱,叛乱前后持续17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百余万。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撒销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
——摘自《百度文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概括中国古代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糜政策的共同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司"制度的利弊,并指出明清时期实行“改土归流"的意义。【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1)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中心在黄河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域,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远离黄河流域,交通也不发达,南方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基本上没有纳入中原文化圈,所以北方人把南方人称“南蛮子”,称南方为“蛮夷之地”。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共同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同中原地区相比,在地域、民族习性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和落后性。
利弊:土司制度因地制宜,用较少的财力物力管理好少数民族地区,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威胁到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意义:明清时期期推行改土归流,终结了土司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发展。
【详解】
(1)根据材料“‘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和“一方面,先秦时期文化认同意识已经形成,另一方面。先秦时期开始有“南蛮”的叫法,是中原民族对南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民族的称呼,主要是针对楚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中国的文化中心主要在黄河流域。而南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远离黄河流域,交通也不发达,南方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基本上没有纳入中原文化圈,所以北方人把南方人称“南蛮子”,称南方为“蛮夷之地”。
(2)共同原因:根据“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差异性对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少数民族地区同中原地区相比,在地域、民族习性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和落后性。
利弊:根据材料“元朝在西南少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级各极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朝时四川和贵州发生土司叛乱,叛乱前后持续17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百余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司制度因地制宜,用较少的财力物力管理好少数民族地区,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威胁到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意义: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 ( http: / / www.21cnjy.com )撒销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推行改土归流,终结了土司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发展。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清朝前期真正开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变成和平的边疆;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把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密切了与汉满民族的关系。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二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天下”所指的范畴。并结合所学,从空间角度简述秦始皇开拓“天下”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缔造空前“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原因。
【答案】(1)范畴:天下主要指王朝统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原区域(华夏为中心);并延伸到周边地区。史实:平定六国;收回河套地区;统一岭南;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
(2)消除了“三北”边患;改善蒙、藏、满、汉等民族关系;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
【详解】
(1)范畴:根据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知,天下主要指王朝统治的中原区域(华夏为中心)以及周边地区。
史实:根据所学知识,秦国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六国,实现了天下的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将匈奴赶出七百余里;秦始皇派任嚣率兵统一岭南,设立南海郡;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秦统一中国后,为了有效地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这条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尺道。
(2)根据材料“消除了千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变成和平的边疆”可知,消除了“三北”边患;根据材料“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把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密切了与汉满民族的关系”可知,改善蒙、藏、满、汉等民族关系;根据材料“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可知,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
34.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成国后期汉代中期日明朝后期)的长城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答案】图1:北京为都城;长城东起山海关(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主要防御北方瓦剌、鞑靼和东北女真族入侵21*cnjy*com
。这与明朝后期防范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史实相符。据此判断图1为明朝后期。
图2:有咸阳、洛阳、邯郸、大梁、临淄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个中心城市;北方长城防范匈奴入侵,内部也有长城分布,列国相互防御。这与战国后期列国并立,兼并战争频繁,防范游牧民族入侵的史实相符。据此判断图2是战国后期。
图3:长安为都城;地方上划分州,在西北设立西域都护府。这与西汉中期开通西域,划定州为监察区,对抗匈奴的史实相符。据此判定图3为西汉中期。
【详解】
根据图1信息“北京为都城;长城东起山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主要防御北方瓦剌、鞑靼和东北女真族入侵”可以判断为明朝,因为这与明朝后期防范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史实相符;根据图2信息“有咸阳、洛阳、邯郸、大梁、临淄等多个中心城市;北方长城防范匈奴入侵,内部也有长城分布,列国相互防御”可以判断出是战国后期,这与战国后期列国并立,兼并战争频繁,防范游牧民族入侵的史实相符;根据图3信息“长安为都城;地方上划分州,在西北设立西域都护府”可以判断出是西汉中期,因为这与西汉中期开通西域,划定州为监察区,对抗匈奴的史实相符。
35.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往往因时因势制定民族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12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30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44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50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封建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成制度。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领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人、汉人,同属臣民。”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整理
(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特点及对今天处理民族关系的启示。
【答案】(1)措施:移民、筑城、设县。
意义:传播汉族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边疆地区发展;促进民族交融;扩展疆域;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
(2)特点: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始终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推行边疆政策。
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措施:根据材料一中“迁徙天下豪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12万户到咸阳”“徙内地罪人去居住”“发50万人守五岭”可知,移民;根据“筑44个县城”可知,筑城、设县。意义:根据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民族和国家等方面分析可知,其积极意义在于,向边疆地区传播了汉族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和民族交融,有得扩展疆域,推动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两汉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成制度”“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可知,中国古代治理边疆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根据“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等可知,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纵观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代统治者始终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推行边疆政策。启示:综合两则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治理边疆的经验、作用和趋势等方面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36.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在各民族互动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唐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归附的边地民族,中央政府遵循“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原则,在内附各族部落中设置一种不同于内地的特殊行政区划。此外,唐朝还通过册封、和亲、互市等方式维系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据考古发掘,西域焉耆地区发现小米、高粱、麦粉、胡麻及铁犁、铁镰、石碾硙等生产工具。一些民族逐渐从游牧生活向半定居生活转变,开始营建城市,修筑宫殿。于此同时,唐朝每年从边地输入大量马匹、牛羊等牲畜,以满足军事、交通和农业生产的需要。胡族的生活习俗、歌舞器乐等也成为盛行于时的社会风尚。
——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陈华主编《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康熙皇舆全览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中国清朝所绘的地图。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于1718年初步完成,该图已详绘有西藏和蒙古极西地方,分省图和地区图增至32幅,其范围东北至库页岛(萨哈林岛),东南至台湾,北至贝加尔湖,南至海南岛,西北至伊犁河,西南至列城以西。
——摘编自人民网2014年4月1日
材料三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各民族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血与火的冲突,又充满了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元明清时期的整合互动更是全面而深刻,包括政治体制的整合、怀柔政策的整合、经济交流的整合、宗教管理的整合等四个方面。如元朝的政治系统,把中国各民族铸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清朝宗教管理的整合,在心理上协调了民族关系。
——摘编自徐杰舜著《从多元走向一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央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设置的“特殊行政区划”名称,并结合当时内地的行政区划制度特点,概括其“不同于内地”行政区划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康熙帝在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经略边疆的贡献,并据此用一句话概括康熙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元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政治体制整合、清朝在宗教管理整合上的具体举措。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各民族互动”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1)名称:羁縻府州
区别:内地中央垂直管理(直接统治),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世袭;其为间接统治形式,以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可世袭;
(2)贡献: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
地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3)举措:元实行行省制度、清册封四大活佛等措施
意义:有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并进一步增强中央政权的向心力;有助于和谐民族关系,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详解】
(1)名称:根据材料‘中央政府遵循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原则,在内附各族部落中设置一种不同于内地的特殊行政区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措施是羁縻府州。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的区别在于统治方式、官员任免和任期上。
(2)贡献:结合康熙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分析即可,如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3)举措:结合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元实行行省制度、清册封四大活佛等措施。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意义可从促进民族融合、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治、促进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把赋税制度作为统治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土司地区的经济手段,同时也作为考量土官对中央王朝是否忠诚的标志之一。清代继承元明政策,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施行土司制度后,按土司领地大小、人口多少、出产情况,规定了差发贡赋。赋额参照明代而定,并有所增加,但遇天灾、战争或朝廷为表思宠均有赋税减免的情况。赋税征收过程中,根据西南土司地区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灵活调整赋税征收时
间和税率,米粮与钱银交互使用。对征税中可能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的一些腐败行为也作了比较详细的防范规定。除缴纳赋税之外,西南土司地区还需向中央政府纳贡,贡是土官的自觉行为,无定额,可得到回赐。清代西南土司地区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南边疆地区发展,使中央王朝对西南土司地区的统治较前深化了一大步
——摘编自党会先《论清代贵州土司地区赋税制度推行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西南土司地区赋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西南土司地区赋税制度的意义。
【答案】(1)特点:政治象征色彩明显;因地制宜;经常性的减免赋税。
(2)意义:它为清中央政府在贵州地区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强了贵州土司地区与中央政府在政治上的认同感;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发展。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央政府把赋税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作为统治西南土司地区的经济手段,同时也作为考量土官对中央王朝是否忠诚的标志之一”可知,政治象征色彩明显;根据材料“清代继承元明政策,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施行土司制度后,按土司领地大小、人口多少、出产情况……但遇天灾、战争或朝廷为表思宠均有赋税减免的情况”可知,因地制宜;根据材料“赋额参照明代而定,并有所增加,但遇天灾、战争或朝廷为表思宠均有赋税减免的情况”可知,经常性的减免赋税。
(2)意义:根据材料“同时也作为考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官对中央王朝是否忠诚的标志之一”可知,清代西南土司地区的赋税制度带有政治象征性,它为清中央政府在贵州地区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强了贵州土司地区与中央政府在政治上的认同感;根据材料“清代西南土司地区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南边疆地区发展”可知,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发展。
38.以下三幅图是周、西汉、明代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1 图2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3
分别取三幅图中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答案】图1:中原政权受到西北及北部犬戎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数民部力威胁,中原王朝进行了一定的防御斗争,但未构筑长城等防御体系,这与周王朝面临来自西北威胁相一致,据此判定型为周代。www-2-1-cnjy-com
图2:中原王朝的军事威助主要来自北方,在北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境构筑有效的军事防御体系,出现了军事重镇,并对匈奴进行了主动反击。这与秦汉时期北击匈奴相一致,据此判定图2为西汉时期。21cnjy.com
图3:中原王朝所面临的军事威胁来自东南沿海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方,并在北方构筑军事防御体系,这与明代倭寇入侵东南沿海和防御北方瓦剌鞑靼相一致,据此判定图3为明代。
【详解】
根据图1“镐京、卫、申、犬戎”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镐京是西周的都城,西周时期中原政权受到西北及北部犬戎等少数民部力威胁,中原王朝进行了一定的防御斗争,但这时期未构筑长城等防御体系,据此判定型为周代。根据图2“长安、匈奴”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朝的主要威胁是北方的匈奴,汉朝以北方作为防御匈奴的重点,在北部边境构筑有效的军事防御体系,出现了军事重镇,并对匈奴进行了主动反击,这与秦汉时期北击匈奴相一致,据此判定图2为西汉时期。根据图3“京师”及威胁来源可知,明朝时期北方有游牧民族侵扰边境,东南有倭寇骚扰沿海,因此明朝时期北方构筑军事防御体系,东南沿海地区防御倭寇,这与明代倭寇入侵东南沿海和防御北方瓦剌鞑靼相一致,据此判定图3为明代。
39.古代历史地图往往值含着王朝疆坡、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关系、都城所在等重要历史信息。下列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中期、唐朝前期、唐朝后期)的形势图。阅读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1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2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3
请分别从图1、图2、图3中损取有效信息,并据此判断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答案】图1:信息:中原政权统治区域集中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东部;定都“长安”;少数民族政权有“吐蕃”“回鹘”“南诏”等;吐蕃势力范围达到今新疆并临近长安;台湾称为“流求”。
时期:唐朝后期。
图2:信息:中原政权统治达到西域;定都“洛阳”;少数民族政权有“鲜卑” “乌孙”等;台湾称为“夷洲”;在西域设置有西域长史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时期:东汉中期。
图3:信息:中原政权统治范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围东北、西域,定都“长安”;边地设置有“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黑水都督府”等机构;西藏政权为“吐蕃”;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为“突厥”;台湾称为“流求”。
时期:唐朝前期。
【详解】
从图1可提取的信息是中原政权统治区域集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中东部;定都“长安”;少数民族政权有“吐蕃”“回鹘”“南诏”等;吐蕃势力范围达到今新疆并临近长安;台湾称为“流求”。这符合唐朝后期的特征;从图二获取的信息是中原政权统治达到西域;定都“洛阳”;少数民族政权有“鲜卑” “乌孙”等;台湾称为“夷洲”;在西域设置有西域长史府。这符合东汉中期的特征;从图3获取的信息是中原政权统治范围包围东北、西域,定都“长安”;边地设置有“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黑水都督府”等机构;西藏政权为“吐蕃”;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为“突厥”;台湾称为“流求”。这符合唐朝前期的特征。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边疆、内地各民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自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处理民族问题的措施及其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认识。
【答案】(1)措施:武力征讨;采用和亲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策;多次与少数民族政权会盟;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当地;在少数民族地区设行政机构管辖;在民族聚居地实行羁縻府州制度;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等。
指导思想:华夷一家(“天下一家”)的民族观。
(2)认识:唐朝顺应了各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经济文化交融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促进了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稳定
【详解】
(1)措施:根据材料“文成公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可归纳出采用和亲政策;根据材料“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可归纳出与少数民族进行会盟;根据材料“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可归纳出在少数民族地区设行政机构管辖和在民族聚居地实行羁縻府州制度;根据材料“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可归纳出交流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东突厥体现的是武力征讨。指导思想: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归纳出华夷一家(“天下一家”)的民族观。
(2)认识:结合上述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关于认识可从唐朝时期的开明政策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的原则对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指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清王朝首先划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一是户籍有普通籍和特别籍之分,把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归在特别籍内,在特别籍内进行旗籍和藩籍的划分等;在管理体制上区分内外,这个区别有关内、关外之别。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无论是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材料三 1949年9月,《共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把民族关系列为第六大关系,又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指出:“为了胜利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一定要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各民族团结。”2009年,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还强调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等日益深厚牢固。”21教育网
——摘编自肖锐《新中国60年民族政策的主线》
材料四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政策的主线,并说明围绕这一主线新中国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答案】(1)举措:开拓疆土,并设立郡县进行管理;移民实边,实行军民屯田制度;开通丝绸之路,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保护。
意义:推动了中国民族融合的进程;巩 ( http: / / www.21cnjy.com )固了秦汉国家政权.维护大一统的国家局面;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发展;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借鉴等。
(2)评述:首先,清王朝限制族际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流动,实行差异化的户籍管理制度,隐含种族隔离之意;其次,各民族自主权越来越少,说明清王朝民族管理的专制色彩突出;第三,清王朝民族管理政策为王朝统治服务。
(3)主线:民族团结。
措施: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增强民族政策的有效性;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巩固民族政策的合法性;加强对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为民族团结奠定物质基础。
(4)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热衷于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上的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军事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评析: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外交屈辱局面;促进了近代中国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近代外交转型加速了西学东渐进程。
【详解】
(1)举措:根据材料“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可知,开拓疆土,并设立郡县进行管理;根据材料“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可知,秦汉时期移民实边,实行军民屯田制度;根据材料“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可知,开通丝绸之路,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保护。意义:根据材料“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可知,推动了中国民族融合的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了秦汉国家政权,维护大一统的国家局面;移民实边的举措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的民族政策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秦汉政策的经验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借鉴等。【出处:21教育名师】
(2)评述:根据材料“清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可知,清王朝限制族际间的人口流动,实行差异化的户籍管理制度,隐含种族隔离之意;根据材料“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可知,各民族自主权越来越少,说明清王朝民族管理的专制色彩突出;根据材料“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可知,清王朝民族管理政策为王朝统治服务。
(3)主线: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还强调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等日益深厚牢固”可知,60年代民族政策的主线是民族团结。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在制度方面,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民族政策的有效性;在法制方面,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巩固民族政策的合法性;在经济建设方面,加强对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为民族团结奠定物质基础。
(4)特点:根据材料“中原王朝都一直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可知,以天朝上国自居,热衷于形式上的朝贡礼仪;根据材料“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可知,朝贡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军事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评析:根据材料“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可知,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外交屈辱局面;根据材料“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可知,促进了近代中国外交理念的转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交的发展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根据材料“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可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外交转型加速了西学东渐进程。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和完 ( http: / / www.21cnjy.com )备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土司制度其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此明清统治者大多主张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候,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
——《中国羁縻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归纳土司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有何弊端。
(2)根据材料,分析指出明清改土归流有何意义。
【答案】(1)特点:土司衙门长官由少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实行间接统治。
弊端:①土司衙门长官由少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土司之间为争地盘不断发生战争,造成地方政局的动荡。
(2)意义:①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封闭落后的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②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详解】
(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承认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可以得出特点是土司衙门长官由少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实行间接统治。第二小问的弊端,依据材料“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弊端有:土司衙门长官由少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土司之间为争地盘不断发生战争,造成地方政局的动荡。
(2)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候,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改土归流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封闭落后的局面,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化改新之后,日本以唐为楷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移植唐的法律架构并以此为范本并模仿设定日本的法律架构。日本通过移植和模仿全面套搬唐代的法律框架,同时其在唐整体框架下,也对框架内的章节次序予以改变。另外,法律制度经过长期演变,唐代已是条贯折中、集其大成。而对于日本而言,此时却正处于封建制度建立的初期,而唐已经处在封建制度的成熟期。对于处在历史变革的重要时期,唐的法律架构和制度对日本自然就具有了诱惑力,法的移植也就成为必然。
——摘编自霍耀林《唐律对古代日本律的影响》
材料二 日本律令有关婚姻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的法律并不是当时日本社会与婚姻的真实反映,基本上是以唐律为蓝本写成的。唐律保护的是以父权为核心的家庭和以夫权为核心的婚姻,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重要基础。而日本律令时代的情况则是氏族刚刚解体,家庭尚不完整,以女性为主体的访妻婚仍很流行,整个社会处于母权向父权制过渡的时期,父权家长制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维护父权与夫权的法律很难对人们产生约束力量。无论律令国家的统治者怎样虔诚的学习中国的制度,只是日本在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对现今制度的模仿,而且是在固有的法律意识与法律技术极不成熟的情况下接触中国较为成熟的法律,因此,就出现了法律与现实的不符。
——摘编自田颖《日本养老律令与中国唐律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学习唐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日本学习唐律存在的问题,并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原因:日本大化改新时期法制建设的需要;日本历来对唐朝文化的崇拜;唐代法制相对成熟;中日交流的频繁。21·cn·jy·com
(2)问题:法律和现实不符;唐律不符合日本的实际情况;不能很好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看法:学习他国先进制度或文化时,要实事求是,立足本国国情,要有本土化的过程
【详解】
(1)原因:日本方面,从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日本历来崇拜唐朝文化分析作答;唐朝方面,从唐律自身的完善、中日两国交往频繁等方面作答。
(2)问题:根据材料“就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法律与现实的不符”归纳出日本的相关问题。看法:这些问题正是由于唐律不符合日本国情所致,故在谈自己看法时,强调立足本国国情等方面。
44. 交往之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请根据提示,完成“世界交往之路”时间轴。
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西潮涌来前后,外国人在华的地位大相径庭,这充分反映于他们在通商口岸的境遇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存在于什么时期?外国人受到怎样的待遇?
(3)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存在于什么时期?外国人在通商口岸享有哪些特权?
(4)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试分析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境遇变化的原因。
【答案】(1)闭关锁国时期;待遇:外国人在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生自由遭到限制;不能随意出游;不得购买中国书籍;外国妇女不得入城等。
(2)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签订国门被打开后;特权: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军舰自由航行;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3)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通过不平等条约在通商口岸获得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特权。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详解】
(1)时期,根据材料一“在广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可以住在十三行”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与外国进行贸易,故在闭关锁国时期。待遇,根据材料一“外国人是不自由的”可知,外国人在华的人生自由遭到限制;根据材料一“根据材料一“外国人不能随便出游”可知,不能随意出游;根据材料一“外国人不得买中国书、学中文”可知,不得购买中国书籍;根据材料一“‘夷妇’也不许进城”可知,外国妇女不得入城等。
(2)时期,根据材料二“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通商口岸”、“每个通商口岸都以租界为中心”及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的影响分析可知,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签订国门被打开后;特权,根据材料二“每个通商口岸都以租界为中心”可知,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根据材料二“受到停泊在江上或海边的粗短炮艇的保护”可知,军舰自由航行等,根据材料二“那里高耸着领事馆的白旗杆,有俱乐部、跑马厅和教堂。租界由各国领事管理”可知,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3)原因,根据材料二“每个通商口岸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以租界为中心”及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可知,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从《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可知,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通过不平等条约在通商口岸获得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特权。从租借的特权的角度分析可知,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有华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夷蛮戎狄(又称四夷)之分。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天下大乱,华夏与四夷的界限被打破,出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指中原)不绝若线”的局面。一向被中原诸国看不起并被视为夷蛮的荆楚早已独自称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有学者认为汉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是有道理的。老庄道家源于南方,而又产生出黄老无为思想。汉赋也明显受到楚辞的影响。
——摘自裘士京等编著《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二 国朝(元朝)土宇旷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
——摘自许衡《许文正公遗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汉法”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1)特点:多元一体。
原因:王权控制力弱,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民族交融加强;中原文化先进。
(2)原因:巩固统治的需要;中原文化先进;吸取前代教训。
影响:巩固了元朝的统治;加强了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详解】
(1)特点:根据“有学者认为汉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汉赋也明显受到楚辞的影响”得出多元一体。原因:根据“一向被中原诸国看不起并被视为夷蛮的荆楚早已独自称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得出王权控制力弱,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根据“华夏与四夷的界限被打破”得出民族交融加强;根据“汉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得出中原文化先进。
(2)原因:根据“必行汉法乃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久”得出巩固统治的需要;根据“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得出中原文化先进、吸取前代教训。影响:可从巩固元朝的统治、加强民族交融、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点睛】
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并非内陆国,有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漫长的海岸线。中国古代不乏向海洋谋求民生利益的卓越人物,但他们主要着眼于鱼盐之利,较少侧重航运的展开。中国古代交通事业中,侧重点是在陆上而非海上,海洋交通未能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虽然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中,人们没有忘记祭水,但河川总是置于海洋之前。明朝时期的郑开阳在《海防图论》、胡宗宪在《筹海图编》中提出“经略海上”的构想,但主要也是集中在近海,而且主要出于防范倭寇侵扰的目标。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成就与局限》
材料二 从古代世界的希 ( http: / / www.21cnjy.com )腊、腓尼基、罗马到近代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在欧洲的文化中,海洋总是与商业贸易紧密相连。实际上由古至今,各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根本出发点都是源于争夺海洋中的无限利益。除了欧洲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新航路的开辟更是把贸易范围扩大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广阔的殖民地,海洋迅速成为了创造财富和扩张领土的一个重要途径。
——摘编自刘家沂等《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海洋文化的特点,并分析近代欧洲重视海洋的原因。
【答案】(1)特点:重视鱼盐之利等海洋开发;忽视海上交通发展;重陆地,轻海洋;先河川,后海洋;海洋战略以防御为主。
影响:促进了近海的开发和利用;客观上有利于内陆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忽视海权意识和海外交流,成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2)特点:海洋与贸易紧密结合;海洋文化中包含掠夺和殖民等内容;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利用。
原因:欧洲海上贸易的历史传统;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殖民和掠夺是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开拓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人文主义的传播;海上霸权是获得更大利益的保障。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主要着眼于鱼 ( http: / / www.21cnjy.com )盐之利,较少侧重航运的展开”可知,重视鱼盐之利等海洋开发,忽视海上交通发展;根据“中国古代交通事业中,侧重点是在陆上而非海上,海洋交通未能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可知,重陆地,轻海洋,忽视海上交通发展;根据“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中……河川总是置于海洋之前”可知,先河川,后海洋;根据“(‘经略海上’的构想)主要也是集中在近海,而且主要出于防范倭寇侵扰的目标”可知,中国古代海洋战略以防御为主。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中国古代不乏向海洋谋求民生利益的卓越人物”和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特点,运用唯物史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活动促进了近海的开发和利用,客观上有利于内陆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但忽视海权意识和海外交流,成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在欧洲的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海洋总是与商业贸易紧密相连”可知,海洋与贸易紧密结合;根据“(新航路开辟后,海洋)成为了创造财富和扩张领土的一个重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洋文化中包含掠夺和殖民等内容;根据“新航路的开辟更是把贸易范围扩大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可知,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利用。原因:根据材料二中“从古代世界的希腊、腓尼基、罗马到近代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在欧洲的文化中,海洋总是与商业贸易紧密相连”可知,欧洲海上贸易的历史传统;根据“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广阔的殖民地,海洋迅速成为了创造财富和扩张领土的一个重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外殖民和掠夺是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同时,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开拓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根据材料二中“各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根本出发点都是源于争夺海洋中的无限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上霸权是获得更大利益的保障,同时人文主义的传播也是近代欧洲重视海洋的原因。
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和新罗作为两个重要邻国,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派遣的留学生人数最多。日本留学生大多随遣唐使来华。入唐的留学生身份各有不同,有药师、画师、乐师、匠、水手以及僧人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唐代陆路、海路四通八达,东北有多条线路可到达日本。从7世纪初到9世纪末,日本来华留学生从规模小、人数与船只少、筹划简陋逐渐转变为规模大、人数多、筹划精密。大部分留学生都会进入国子监学习。国子监是唐朝的最高教育机构,下设六学馆:国学馆、太学馆、四门馆、律学馆、算学馆、书学馆。其中前三馆主要学习儒家典籍。律学馆主要学习各朝代的律令格式。知名的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求学数十载,通晓中国文化,官至左拾遗。吉备真备涉猎广泛,天文历法、军事、音乐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在大化改新(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制度等进行的改革)时,留学生高向玄礼等被任命为国博士,模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经济上仿照唐朝的租庸调制;又吸取了唐朝的律令格式的体例和原则,编制了《大宝律令》《天武律令》等一系列法典。
——摘编自赵蓉《唐代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二 中国近代留日教育起步较晚,然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数却最多。著名学者张海鹏先生认为:“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从1896至1937年,大约有十万之谱。”据调查,1900年留日学生人数最多的三个学校分别是宏文学院(专为中国学生补习日语的中等学校)640人振武学校(中等军事学堂)305人;法政大学速成科295人。“尽管他们在学业上并无太大的长进却在异国他乡饱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许多人归国后成了革命家、军事家、冒险家和新文化的闯将。”1927~1937年间,留日学生面对日本的对华侵略,把耳闻目睹和研究所得通过书籍、报刊、信件等媒介传入国内的同时,纷纷归国,请愿游行,或组织团体,创办刊物进行宣传。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留日学生身处敌邦,悲愤返归,到10月下旬,6000余人几乎全部回国,他们大多积极地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但民国时期对日政策的决策者和主持者几乎全是留日归国学生,特别是南京政府对日外交从决策到实权,主要掌握在留日归国学生之手,这决定了国民党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摘编自孔繁岭、申在文《简论中国近代留日学生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日本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概况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赴日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1)状况:人数多,留学生身份多样;留学生主要在国子监学习;学习内容以治国安邦的儒学经典为主;留学教育成果显著。
原因:中国先进文明的强大吸引力;唐朝开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国策;强大国力的支持;水陆两途交通的空前发展;唐朝实施开明的留学生政策和对留学生的礼遇为留学教育开展给予了政策上的保证;当时的日本国内矛盾尖锐,政治不稳定,经济落后。
(2)特点:起步较晚,人数却最多;多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救国为任,主要目的是猎取功名和革命排满;重视社会科学,尤以法、政、军最为时髦;学习时间短,带有严重的急功近利倾向;多带有双重日本观,对日本爱恨交织,但多数反日;通过各种方式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阴谋和罪行,唤醒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民国时期许多留日学生归国后在政府的军政部门担任要职。
影响: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许多留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国后成了革命家、军事家和新文化的闯将,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反日者为捍卫民族国家利益而不懈斗争,归国后多数投入到了抗日的洪流中;揭露了日本侵略罪行,提高了国民的爱国意识,对政府改变对日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亲日者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往往会有些妥协之举,甚而陷入汉奸的深渊;导致中国政府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在处理对日关系中呈现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详解】
第(1)状况,根据材料一“向唐派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留学生人数最多”、“唐的留学生身份各有不同”可知,人数多,留学生身份多样;根据材料“大部分留学生都会进入国子监学习”,可知留学生主要在国子监学习;根据材料“其中前三馆主要学习儒家典籍”可知,学习内容以治国安邦的儒学经典为主;根据材料“留学生高向玄礼等被任命为国博士,模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经济上仿照唐朝的租庸调制;又吸取了唐朝的律令格式的体例和原则,编制了《大宝律令》《天武律令》等一系列法典”可知,留学教育成果显著。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唐代的科技水平分析可知,中国先进文明的强大吸引力;从交通条件的角度分析可知,水陆两途交通的空前发展;从唐代开放开明的特点分析可知,唐朝开放的国策以及唐朝实施开明的留学生政策和对留学生的礼遇为留学教育开展给予了政策上的保证;从大化改新的背景分析可知,强大国力的支持;当时的日本国内矛盾尖锐,政治不稳定,经济落后。
(2)特点,主要结合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国知识分子纷纷赴日留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而从规模、目的、学习的特点及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概括作答。至于影响则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言之有理即可。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