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气候第二课时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气候第二课时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08 20:55: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1张PPT)
第二节 气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含义、划分界线,说出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特点,分析我国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
了解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知道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树立忧患意识。
季风气候显著
探究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冬、夏季风对比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首先影响地区
夏季风
冬季风
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偏南风
太平洋、印度洋
暖热湿润
东部、南部沿海
偏北风
寒冷干燥
我国北方地区
夏季,温暖湿润的气流源源不断从海洋上吹来,带来丰沛的降水。
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长短和雨带推移。
夏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雨带的移动
时间 雨带位置 典型天气
4、5月
6月中旬至7月中旬
7、8旬
9月
10月
华南地区
长江中下游
华北春旱
“梅雨”
华北、东北
华南沿海
撤出大陆
长江中下游伏旱
南部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东北
约4-5月
约6-7月
约7-8月
9月
夏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划分依据:能否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冬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
我国绝大部分冬季降水少。
我国气候大陆性强。
干旱:长时间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的现象。
危害: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引起河流泛滥、农田积水。
危害:淹没农田、房屋,冲毁桥梁。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的热带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
危害:造引发山洪,毁坏房屋;在海上掀起巨浪,危机航运安全和港口设施。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沙尘暴: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变浑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的现象。
危害:破坏土壤、植被,阻碍交通。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
危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及人类健康都有很大影响。
气象灾害 旱灾
主要地区
时间
形成原因
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
春季
华北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快;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灾害性天气的分布
灾害性天气的分布
气象灾害 洪涝
主要地区
时间
形成原因
秦岭-淮河以南
夏季
南方降水丰富,季节分配不均,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水。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夏季风弱
雨带推进迟缓,在南方徘徊
北方少雨;长江中下游“梅雨”长
南涝北旱
夏季风强
雨带迅速推至北方
北方多雨;长江中下游“空梅”
北涝南旱
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
灾害性天气的分布
气象灾害 台风
主要地区
时间
形成原因
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夏秋季节
从低纬度地区的海洋侵入,登录后逐渐减弱。
灾害性天气的分布
气象灾害 寒潮
主要地区
时间
形成原因
影响范围广,西北、华北、东北较严重
秋末、冬季、初春
源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强冷空气入侵,南下过程中逐渐减弱。
灾害性天气的分布
气象灾害 沙尘暴
主要地区
时间
形成原因
西北、北方
春季
我国北方和西北植被较稀疏,沙质土壤较多,大风天气频繁,气候干旱,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课堂小测
1、下列山脉中,属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且为东西走向的是( )
A.阴山山脉 B.大兴安岭
C.贺兰山 D.太行山脉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哪种特殊天气
A.台风 B.梅雨
C.寒潮 D.沙尘暴
课堂小测
3、下列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不会重叠
C.青藏高原是寒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D.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