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粤教版《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课时练习
【识记与理解】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远眺(tiào) 荟萃 (cuì) 荡漾(yàng) 鳞次栉比(jié)
B. 葱茏(lǒng) 筹建(chóu) 面颊(jiā) 侃侃而谈(kǎn)
C. 俯瞰(kàn) 大厦(shà) 炯炯(jiǒng) 载歌载舞(zài)
D. 藤条(téng) 风骚(sāo) 同胞(pāo) 千里迢迢(zhā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证券 松弛 针砭 勃勃英姿
B.提词 萦绕 颁布 欣欣向荣
C.亲昵 寒暄 对弈 金碧辉煌
D.题跋 绵长 窒息 神采奕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小平同志站在深圳河大桥桥头,深情地 对岸的香港,然后察看皇岗口岸的情况。
②小平同志一行在这里领略了千姿百态的民族风情, 了古朴纯美的民间歌舞。
③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 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 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A.眺望 欣赏 只要/就
B.观望 观看 只要/就
C.眺望 观看 只有/那就
D.观望 欣赏 只有/那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整节课几乎是学生的天下,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在侃侃而谈,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别人的看法提出异议,或补充说明,显示出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B. 他,身体十分健康,炯炯的眼神,慈祥的笑脸,身着深灰色的夹克、黑色西裤,神采奕奕地步出车门。
C. 他看到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
D. 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且有巨大的吸引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希望青年们,尤其是每个中国人,要明白我们的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
B. 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今日凌晨把一颗气象探测卫星用“长征三号”火箭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C. 以5:4的比分力克阿拉维斯队的英超劲旅利物浦队,终于实现了夺取足协冠军杯、联赛杯和聪明杯“三冠王”的胜利。
D. 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深深危及大多数中国人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深圳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然后,他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D. 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友谊----我们的精神小村落,究竟在哪里?想来想去,还是寻找的困难。密密层层的“朋友”,组合成友情的沙漠, , 。然而,你的如饥似渴寻找的对象,很可能正与你擦肩而过, ,但一切都晚了。
①不要说严格意义上的,就连宽泛意义上的友情
②不要说宽泛意义上的,就连严格意义上的友情
③找起真实而纯净的,又谈何容易
④想真实而纯净,找来又谈何容易
⑤你没有在意,或无法辨认,也许过了许久才会蓦然憬悟
⑥也许过了许久才蓦然憬悟,当时却无法辨认,没有在意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南国春早。
②一月的鹏城,花木葱茏,春意荡漾。
③跨进新年,深圳正以勃勃英姿,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④就在这个时候,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各族人民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到深圳来了!
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小平同志的到来,是对深圳特区最大的关怀和支持,是对深圳人民最大的鼓舞和鞭策。
⑥1992年1月19日上午8时许,在深圳火车站月台上,几位省、市负责人和其他迎候的人,在来回踱步,互相交谈,他们正以兴奋而激动的心情等待着……
⑦来了!远处传来马达的轰鸣声。接着,一列长长的火车徐徐进站。时钟正指9时整,列车停在月台旁边。
⑧一节车厢门打开,车站服务人员敏捷地把一块铺着红色地毯的长条木板放在车厢门口。
⑨不一会儿,邓小平同志出现了!人们的目光和闪光灯束都一齐投向这位领一代风骚的伟人身上。
⑩他,身体十分健康,炯炯的眼神,慈祥的笑脸,身着深灰色的夹克、黑色西裤,神采奕奕地步出车门。他的足迹,在时隔8年之后,又一次踏在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这块热土上。
8.请选出下列对文中的有关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文中“春早”暗示改革春潮的又一次涌动。
B. “葱茏”“荡漾”写出自然界春意的生机与活力,只是交代了环境的背景,并无烘托作用。
C. 第⑤段中连用两个“最大”表明邓小平到深圳视察,对深圳特区有着巨大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D. 第④段末用了感叹号,说明人们急切地盼望着邓小平同志的到来。
9.请选出对文段及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A. “领一代风骚”,高度地评价了小平同志的地们,也表现了对小平同志的崇高敬仰。
B. 第⑥段的省略号表示当时人们不急不慢的心情。
C. 文的时间记得很详细,精确到了小时,甚至分秒(“9时整”),这样更加表现出人们对邓小平同志的尊敬与爱戴。
D. 第⑩段通过外貌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小平同志到深圳视察时的精神状态。
10.对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上文①~⑤是文章的导语部分。
B. 上面几段交代了时间、背景及邓小平到深圳来这一内容。
C. 开篇几段以景物烘托气氛,接着点明本文报道的人物、事件及其意义。
D. 文段都比较短小,这样更适宜表现当时人们盼望着邓小平同志马上到来的急切心情。但也可以把有的段落合并,并无大碍。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上午9时50分,小平同志在省、市负责人陪同下,乘车来到中国民俗文化村东大门广场,民俗文化村顿时沸腾起来了。广场上欢声雷动,鼓乐喧天,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各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迎接小平同志的到来。
②在广场西侧,小平同志登上电瓶车,由徽州街西行,缓缓驶经各个民族村寨。所到之处,各少数民族的演员都在尽情地跳舞欢歌,敲鼓击乐,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小平同志一行在这里领略了千姿百态的民族风情,欣赏了古朴纯美的民间歌舞。而那别具一格的徽州牌坊群,富有民族特色的贵州鼓楼、风雨桥,云南藤桥,金碧辉煌的西藏喇嘛寺等,又把小平同志一行带进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长河中。
③正在这里浏览的群众、港澳同胞和外国朋友,纷纷驻足道旁,鼓掌向小平同志致意。小平同志也频频向他们招手。
④到新疆维吾尔族民居,小平同志走下电瓶车,在这里坐下来,兴致勃勃地观看维吾尔舞蹈。这时,小平同志的小孙子走过来,邓楠抱住他,说:“亲亲爷爷。”小孙子亲昵地吻了一下小平同志的面颊,小平同志十分开心。
1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喇嘛 亲昵
12.第①描写的热闹欢乐的场面的作用是什么?
13.第④段描写了小平同志的孙子亲吻小平的细节,这一细节说明了什么?
14.请回答出小平同志游览的路线。
◆拓展阅读
巷
柯 灵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雅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幢惶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些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的狂吠。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无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注],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你是否觉得劳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休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种贪婪的晚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
巷,是茫茫人海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
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静候你!
(选自《柯灵散文选》,略有改动)
[注]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写六朝兴亡的咏史名篇《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5.文章开篇将“巷”比作“散文”和“图画”,下文又从几个方面具体写出了小巷的特点。请用文中词语概括这些特点。
特点之一:_______________;特点之二:_____________;特点之三:____________。
16.作者在第4段中涉及了一首唐诗《乌衣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7.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了4个以“爱”引导的句子,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章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江南小巷独有的风味表现得真实自然,与上海、北方等地的同类建筑物,大异其趣。
B. 苔痕、藤罗、修竹、艳花、紧闭的门扉、闲卧的家犬……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古雅冲淡的小巷图。
C. 文中关于负手行吟、恋人漫步等内容的想像,自然地再现了小巷中的人文生活,取材虽然平凡读来却别有温情。
D. 在作者看来,安全、宁静、平易等品格是小巷与名园胜境、大街马路的区别所在,而这些品格也都为小巷增添了美感。
E. 本文布局严整,第1段构成全文总纲,贯串全篇,后面文字从不同角度分述开篇的“文情画意”,收放自如,脉络清晰。
【积累与运用】
19.新闻一般由 、 、 和 四部分组成,而主体又有 、 、 、 和原因五个要素。
20.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 江山代有才人出, 。
(2) 身无彩凤双飞翼, 。
(3) ,不辞长作岭南人。
(4) ,映日荷花别样红。
21.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杜诗:① ;② 。
周诗:① ;② 。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的理由。
22.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说出承诺并不难,有时只是轻轻一句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只是一次默默的握手。但做出承诺的决定却是不易,因为轻轻一句话,那是用信誉凝写成的铮铮誓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默一次握手,那是用人格定下的切切保证。负起承诺,就负起了不变的真情,就负起了不悔的初衷。
【写作与体验】
23.生活中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请你从你的学校里选择一件刚刚发生的或者较近发生的事情,写一篇新闻稿。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识记与理解】
1 C ( A 栉——zhì B 茏——lóng颊——jiá D 胞bāo——迢迢——tiáo)
2.B (提词——题词) 3 A 4.D略胜一筹,指比较之下,稍强一点。5.D (A。“我希望青年们,尤其是每个中国人”应为“我希望每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们”。B“把一颗气象探测卫星用‘长征三号’火箭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应为“用‘长征三号’火箭把一颗气象探测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C “实现了”缺少宾语。) 6.A (B 引号内的句号应删掉。C “说”后的昌号有误。D 文中问号和逗号应统一。)7本题考查的是表达应用中的选用句式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A(从语句内部合理的原则,在①②中选①;从与①连接合理的比较,在③④中选④;从与下文衔接合理的比较,在⑤⑥中选⑤。综上得出答案)
【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8.B有烘托作用,烘托了深圳特区的勃勃生机。9.B表现了人们激动不已、急切盼望小平到来的心情。10.D 段落不能合并。11. 喇嘛 lǎ 亲昵 nì 12.答: 表现出人们对小平同志的敬仰与爱戴 。13.答:表现了小平同志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一面。14.答: 民俗文化村东大门广场——广场西侧—— 徽州街——贵州鼓楼、风雨桥,云南藤桥,金碧辉煌的西藏喇嘛寺——新疆维吾尔族民居
◆拓展阅读15.优雅;幽静;悠闲16.由古今盛衰联想到小家庭的哀乐,进而表现置身小巷能使一切得到净化,使人忘却忧愁。 17.用4个“爱”引导的这一组排比句,将不同嗜好者的不同品味表现得鲜明、有层次,从而将小巷的魅力表现到极致,语言明快流畅,富有节奏感,很好地激发起读者的感情,富于感染力。 18.C E(C“想像”、“自然再现”的分析有误,这里是对读者“你”的建议与劝说,并非作者的想像。E开篇的“散文与图画”并非“全文的总纲”,它只是前4段内容的总述,故“贯串全篇”的说法失当。)
【积累与运用】19.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经过和结果) 20.(1),各领风骚数百年。(2) 心有灵犀一点通。(3)日啖荔枝三百棵 ,(4)接天莲叶无穷碧 , 21.(1)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本题不要求考生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只须就某一首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个性略作阐释即可。22.(1)有时只是微微一个点头 (2)微微一个点头,那是用良心写成的堂堂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