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孙权劝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孙权劝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8 21:26: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孙权劝学》2021年同步练习卷
一、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蒙乃始就学   
(2)即更刮目相待   
(3)及鲁肃过寻阳   
(4)非复吴下阿蒙   
2.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言多务,孰若孤?
(3)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
3.(3分)下列对文章《孙权劝学》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4.按要求默写。
(1)写出出自《孙权劝学》的两个成语:   、   。
(2)孙权为了让吕蒙多学一些知识,对吕蒙说:“   ,   !”
(3)文章并没有直接写出吕蒙的进步,而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他所说的一句话表现出来的,这句话是:“   ,   !”
(4)面对鲁肃的赞扬,吕蒙说:“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四、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
5.(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经为博士耶 为:成,当
B.但当涉猎 但: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 过:到
五、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蒙辞以军中多务。
7.《孙权劝学》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8.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
9.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   
②恐已暮矣   
(2)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孙权劝学》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2)即更刮目相待 擦擦眼 
(3)及鲁肃过寻阳 到 
(4)非复吴下阿蒙 不再是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1)句意: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乃:于是,就。
(2)句意: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刮目:擦擦眼。
(3)句意: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过:到。
(4)句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非复:不再是。
答案:
(1)于是,就
(2)擦擦眼
(3)到
(4)不再是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2.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言多务,孰若孤?
(3)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解答本题时要明确本句是否是特殊句式,特殊句式要按照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翻译。还要抓住重点词进行解释,特别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等。
【解答】(1)句意为: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重点词: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岂,难道。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句意为:你说你事情多,谁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重点词: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孰,谁。
(3)句意为: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
重点词:遂,于是,就。拜,拜见。别,告别。
答案: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你说你事情多,谁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3)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
【点评】做好本题要熟练掌握课内所学文言文的知识并学会知识的迁移,并在此基础上多加练习。
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
3.(3分)下列对文章《孙权劝学》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正误的判断。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文本内容要熟悉。
【解答】ACD.正确;
B.有误,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侧面烘托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不是“正面烘托”。
故选:B。
【点评】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做题方能得心应手。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4.按要求默写。
(1)写出出自《孙权劝学》的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 、 刮目相待 。
(2)孙权为了让吕蒙多学一些知识,对吕蒙说:“ 卿今当涂掌事 , 不可不学 !”
(3)文章并没有直接写出吕蒙的进步,而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他所说的一句话表现出来的,这句话是:“ 卿今者才略 , 非复吴下阿蒙 !”
(4)面对鲁肃的赞扬,吕蒙说:“ 士别三日 , 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解答】(1)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重点字:待)
(2)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3)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重点字:卿)
(4)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重点字:待)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四、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
5.(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经为博士耶 为:成,当
B.但当涉猎 但: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 过:到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
【解答】A.正确;
B.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但”译为“只是”;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五、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蒙辞以军中多务。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解答本题时要明确本句是否是特殊句式,特殊句式要按照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翻译。还要抓住重点词进行解释,特别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等。
【解答】重点词:辞,推辞、推托。以:用。
句意为: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来推托。
答案: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来推托。
【点评】做好本题要熟练掌握课内所学文言文的知识并学会知识的迁移,并在此基础上多加练习。
7.《孙权劝学》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熟悉文章内容,结合对写作手法的掌握分析人物描写的句子。
【解答】《孙权劝学》一文很简短,文章先以孙权的语言表述“劝学”的过程,接着以“蒙乃始就学”交代吕蒙开始学习,最后以鲁肃的表现来侧面表现吕蒙的变化。文中先写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时的语言“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再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行为,从鲁肃言语中的惊讶与行为的真诚,侧面表现吕蒙变化之大。
答案:
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
【点评】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做题方能得心应手。
8.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含义。
【解答】解答这道题,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就要求我们联系具体语境,也就是文章的内容,根据文章内容来理解,“吴下阿蒙”说的是学习之前的吕蒙,对比学习后学识渊博的吕蒙,我们不难理解,学习之前的吕蒙是学识才干缺乏的。“刮目相待”出现在鲁肃在见过学习之后的吕蒙,对吕蒙的评价,根据文意也不难理解是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答案: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刮目相待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9.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 到了……的时候 
②恐已暮矣 迟、晚 
(2)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分析】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七十岁了,很想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吧。”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人臣的来戏弄他的国君的呀?”
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敢戏弄国君呢?我听说,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老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点着蜡烛那么明亮。蜡烛的明亮也比在黑暗中走路好吧?”
平公说:“好极啦!”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为: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了……的时候;
②句意为:恐怕已经太晚了吧。暮:迟、晚。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句意为: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句中重点词:少,年轻。日出之阳,升起的太阳。句意为: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
(3)本题考查阅读启示能力。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均可。示例:甲文,启示如下:①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②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③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④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⑤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写出其中两条即可。
答案:
(1)①到了……的时候②迟、晚。
(2)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
(3)示例一: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
示例二: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