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蝉、贝壳)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蝉、贝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16 13:3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学生自主品读理解课文中意义深远的关键语句。
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手法。
体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重难点分析
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手法。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走在夏天炎热的街道上,看见一只掉落在地奄奄一息的蝉儿,你们会有所思有所感么?或者在某个惬意的假期,你们去到海边散步时,拾到一枚小小的贝壳,又会有何思有何想呢?今天,我们就走进《短文两篇》,看看小思和席慕容两位作者,在面对这些小事物时,产生了怎样的感想。
检查预习,明确字词
读准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意思
Ppt打出:收敛(liǎn): 收拢,合拢
颤抖(chàndǒu) 抖动
聒聒(guōguō) 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宽恕(shù) 宽容饶恕
卑微(bēi)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痕迹(hén) 残存的迹象
知知不休 形容蝉鸣声不断。知知:拟声词
一丝不苟(gǒu)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贝壳(ké)——地壳(qiào)(比脑壳小的读ke,比脑壳大的读qiao:躯壳)
整体感知,认识生命
学习《蝉》
(1)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对蝉的态度是如何转变的?从文中找出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厌烦——惊讶——宽恕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作者为何厌烦,为何惊讶,为何宽恕(因为可怜蝉生命的短暂才宽恕它们的吗?))
【明确】厌烦:知了知知不休,使忙事的人听了很烦;病蝉身体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厌烦蝉的微不足道,却还响彻一个夏天。
惊讶:17年埋在泥里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疑问中流露出惊讶(17年与一个月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之间的差距)
宽恕: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蝉的这种生命意义,值得敬畏、宽恕。
(2)文中作者对蝉的态度变化表明了他对生命的什么认识呢?
【明确】生命无论长短,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
(3)作者从厌烦写到宽恕,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
【明确】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我们就叫它先抑后扬。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这种写法的作用是: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这种手法,为作文增添光彩。
学习《贝壳》
(1)过渡语:我们学习了《蝉》,明白了无论生命是长是短,都要积极面对,好好的活着。但是,我们只需要活着,仅此而已么?每天只是吃饭睡觉,这样的人生有意义么?好,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贝壳》,席慕容女士将告诉我们该如何活着。
(2)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a在作者眼中,贝壳是怎样的?曾经在贝壳中居住过的生命又是怎样的?(根据文中句子进行说明)b从中作者引发了怎样的感慨?(从文中找出原句)c作者提倡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个人独立思考3分钟后,小组讨论2分钟)
【明确】a. 贝壳非常坚硬和精致,把贝壳视为一件艺术品。小小柔软的肉体,是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是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
b.课文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第4、5自然段。
c.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品读语句,升华理解
两篇小短文,篇幅虽小,但却满含哲理。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细细品读,找出两篇文章中你最喜欢的或者富有哲理的语句,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
【明确】课后练习二
文章比较,分析异同
(教会学生“比较”,可从主题,写作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明确】相同点: 两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从身边的小事物,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不同点:
(1)、两篇文章主题不同。
《蝉》启示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心投入,好好地生活。
《贝壳》启示我们应该好好地面对生命,创造他,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贝壳一样美丽,充满光彩,被后人赞叹。
(2)、写作手法不同。
《蝉》运用了先抑后扬、首尾照应的手法,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也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
《贝壳》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人的生命与贝壳进行比较,且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出异彩,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
(3)、描写手法不同。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蝉》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了“朋友”的话,揭示了蝉的生活历程,蝉的生活意义。
《贝壳》则直接对贝壳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短文,让我们知道,无论生命怎样渺小,无论生命如何短暂,我们都必须要做到认真地对待活着的每一天,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板书:
《短文两篇》
《蝉》
厌烦——————惊讶——————宽恕
聒噪 17年土中 生命延续
微不足道 1个夏天 好好活着
先 抑 后 扬
《贝壳》
描绘贝壳————赞叹贝壳————感悟人生
贝壳:坚硬细致 一丝不苟 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
肉体:短暂细小 精致、细致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托 物 言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