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人教版 化学(初中)
(复 习)
重点难 点
2
预习检测
4
学习目标
3
1
新课引入
3
3
合作探究
3
5
典例精讲
6
归纳小结
3
8
课堂内容
达标检测
3
7
复习目标:
复习重难点:
1、能通过观察“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分析归纳出燃烧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2、能利用反推法得出灭火的原理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及种类;
5、对石油炼制出的重要产品及其用途有一定的认识,会指出石油产品的用途;
6、化学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化学燃料的重要性;
7、结合生活常识,会复述出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危害,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4、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重要性。
知识框架:
燃
料
及
其
利
用
燃烧和灭火
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燃
料
及
其
利
用
燃烧与灭火
燃烧
灭火原理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燃料和热量
化石燃料
化学反应与能量
煤
天然气
石油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对空气的影响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知识网络
1、燃烧及其条件
一、燃烧和灭火
1.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3.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① ;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 温度(也叫做 )。
2.燃烧的定义:燃烧通常是指 的氧化反应。
注意: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等。
注意:物质燃烧必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剧烈
可燃物
最低
着火的
2、灭火原理与方法
1.实验探究:灭火原理。
2.灭火原理: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得出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灭火的方法
(1)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2)降低周围的温度。
3.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易燃物和易爆物
2.爆炸的条件:
注意: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轮胎爆炸、锅炉爆炸、气球爆炸都是物理变化。判断一个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关键是看它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注意:灭火原理其实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三个条件只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3.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如下图所示:
【典例精讲】
例1. (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关于燃烧与灭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
B.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煤不充分燃烧有利于节约燃料
A
【典例精讲】
【答案】B
【解析】A、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以下的灭火原理,故A错误;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
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C、关闭炉具阀门,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
灭火原理,故C错误;D、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D错误;故选B。
【典例精讲】
例2. (2021·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
利用隔绝氧气原理的是( )
A.吹灭蜡烛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关闭炉具阀门 D.用高压水枪灭火
A
【典例精讲】
【答案】A
【解析】
A、一般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符合题意;
B、室内起火不能打开门窗通风,以免因为空气流通而造成火势增大,不符合题意;
C、煤不完全燃烧浪费燃料,不符合题意;
D、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不能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
【典例精讲】
例3. (2021·山东烟台·中考真题)202l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
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
B.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典例精讲】
【答案】B
【解析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防止
引起爆炸,正确;B、酒精具有可燃性,在有明火的区域内
严禁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错误;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
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正确;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
窗通风降低可燃物浓度,正确。故选B。
【典例精讲】
例4.(2020广西百色)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 发现火险或
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阀门
B.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C.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C
【典例精讲】
【答案】C
【解析】A、液化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稀释液化气的浓度,切不可打开排气扇,因为液化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B、炒菜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C、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符合题意;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过滤烟尘等有害物质,由于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故低处二氧化碳含量少,应低下身体逃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吸热和放热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
(1)放热现象:有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如物质的燃烧、铝与盐酸的反应等。
(2)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不 ,而是 ,如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等。
二、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出热量
放出热量
吸收热量
1. 化石燃料包括 , , ,是 能源 。
煤:俗称“工业的粮食”,是重要能源、化工原料等。
(1)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煤。
(2)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H、N 、 S、O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3)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煤
干馏
焦炭
煤焦油
焦炉气
(化学变化)
2、三大矿物燃料
煤
石油
天然气
不可再生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石油
分馏
(物理变化)
溶 剂 油
航空煤油
润 滑 油
沥 清
石 蜡
石油:俗称“工业的血液”,是重要能源,化工原料。
(1)生物的遗骸埋在地下经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气。
(2)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S、O、N等。
(3)是一种黏稠状液体,主要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汽 油
煤 油
柴 油
天然气:主要是成分是甲烷(CH4),甲烷也叫 。
(1)甲烷物理性质:
(2)甲烷化学性质:可燃性。
物质 现象 化学方程式
H2 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量,生成水。
CH4 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量,生成水和CO2
甲烷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比较
沼气
(3)来源:
(4)存在:
(5)用途:
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分解而生成。
煤矿的矿坑,沼池的底部等。
燃料。
(4)利用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可维持体温
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3、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化石能源
1.人类生活对化学能量的利用
(1)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
(2)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发射火箭等;
(3)利用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
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两点:
2.充分燃烧
(2)燃料与氧气要有足够大的 接触面积。
(1)燃烧时要有足够的 氧气。
4、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4)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加剧温室效应。
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燃烧时,产生SO2、NO2、NO等气体,形成酸雨;
(2)燃料燃烧不充分 ,产生CO气体;
(3)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固体颗粒排放到空气中;
1.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属于可再生能源。
2.酒精的制取:
①原料:高粱、玉米、薯类等。
②生产方式:发酵、蒸馏。
3.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可燃性:化学方程式: 。
5、乙醇:C2H5OH
C2H5OH+3O2 2CO2+3H2O
1、氢气的物理性质:
2、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还原性
氢气燃烧化学方程式: 。
氢气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 。
3、氢气作为燃料的三大优点: , , 。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4、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
反应化学方程式: 。
6、 氢气
2H2+O2 2H2O
H2+Cu O Cu +H2O
原料丰富
热值高
产物无污染
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H2SO4+Zn==ZnSO4+H2 ↑
2、开发新能源的作用:解决化石能源枯竭,减少环境污染。
7、开发新能源
1、新能源的种类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典例精讲】
例5.(2020广西北部湾)燃料、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加油站、油库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使用完燃气及时关闭阀门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答案】A
【解析】
A、石油、天然气、煤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A错;
B、汽油属于易燃物,加油站、油库等场所要严禁烟火,B正确;
C、燃气和空气混合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使用完燃气及时关 闭阀门,C正确。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隔绝氧气盖灭,D正确。
故选A。
【典例精讲】
。
例6.(2020广东广州)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
B.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C.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典例精讲】
【答案】A
【解析】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的是温室效应,故错误;B、石油分馏能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故正确;C、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都不是空气污染物,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正确;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故选A。
【典例精讲】
例7.(2021·辽宁中考真题)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有关能源与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C.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天然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可减缓温室效应
【典例精讲】
【答案】D
【解析】A、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减少酸雨的产生,正确;B、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正确;C、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正确;D、天然气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仍然会导致温室效应,错误。故选D。
【典例精讲】
1.完成配套练习册单元检测题;
2.整理笔记。
【作业布置】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