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Word版 含答案和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9《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Word版 含答案和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9 15: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9阅读怀疑与学问练习题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一、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C.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D.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怀疑精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B.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C. 在不断的求解和发问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D.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但认识到做学问要有怀疑的精神,而且他们也认为怀疑是创新的 不二法门。(句中成语“不二法门”运用正确,句子没有语病)
B. 张明同学带李琦爸爸的口信给李琦说:他爸叫他把他放假的安排发给他。(此句转述意思表达清楚)
C.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
B. 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把“大多”删去)
C. 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把“的原因”删去)
D. 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B. 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C. 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的论点。
D. “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一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没有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收集了大量丰富的资料,达尔文决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怀疑。
②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怀疑犹如一粒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绝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
③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
④疑之所贵,就贵在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真理,让我们举着问号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沉睡的大门吧。
⑤但应当指出的是,任何有效的怀疑,都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
⑥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A. ③②⑥⑤①④ B. ②⑥③⑤①④ C. ②①③⑤⑥④ D. ⑤①③②⑥④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B.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所以,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C.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精神,便是怀疑的态度,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D.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开拓我们的精神。
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②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③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④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⑤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A. ②③①⑤④    B. ③①②⑤④
C. ⑤①③②④ D. ⑤②④①③
阅读《怀疑与学问》选出从反面论述的一项( )
A.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
B.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C.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D.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二、填空题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liú sú ______ 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 xíng zhī yǒu xiào ______ 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说著,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bù xǐng rén shì ______ 。
先生之言,dùn kāi máo sè ______ ,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三、语言表达
按要求回答问题。
(1)学问,学问,有学就问。在学习了《怀疑与学问》一课后,刘玲有一个问题始终搞不懂,想向正在聚精会神读书的同桌李璇请教,刘玲应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璇为刘玲讲解后,刘玲觉得理解得还不够透彻,下午放学后,她打算通过其他途径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请你向她提供至少三种获取相关资料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其他
阅读课文《怀疑与学问》判断对错
“流俗”的意思是“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______
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______
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______
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论点。 ______
“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这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大学问家”“大哲学家”是并列关系,因此中间应该用顿号。
2.【答案】C
【解析】“求解”和“发问”语序不当,应改为“发问和求解”。
3.【答案】D
【解析】A.有误,成语使用没有错误,但是句子有语病,“我们”与“不但”调换位置。
B.有误,转述中“他”指代不明,意思表达不清楚;
C.有误,排比要求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这里没有运用排比;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解答】
ABC选项修改正确;
D项修改不正确,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不仅……而且……”。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综合性解读能力。解答此题,要熟知文章主要内容,分清层次,知道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还要知道短语结构、重点语句,然后逐一辨析,得出正确答案。
【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怀疑与学问”这个标题,表面上看“怀疑”与“学问”是并列关系,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这个标题只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故选C。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排序能力。做这类题要注意把握中心意思,找出关键性词语,语句要通顺,语意要连贯。考查学生正确地理解语段内容,在语段中正确地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解答句子排序试题,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解答】
本题不难,结构为总分总,②是总说句,总领下文。⑥是③⑤①的总说,④句是总结句。因此,②⑥③⑤①④的顺序就出来了。
故选B。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所以”改为“然而”。C项,搭配不当,应将“精神”与“态度”互换。D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将“矗立我们的精神,开拓我们的精神”改为“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排列语序的能力。关于排列顺序:排序题应做到一看、二找、三抓:一看就是看“一致”。看话题是否一致,句式是否一致,内容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一致。一致的句子要排在一起。二找就是找“呼应”。找与整体语段的前后呼应,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呼应。与前文呼应的句子则紧贴前文,与后文照应的就紧贴后文,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的句子排在一起。三抓就是抓关联词。
【解答】
本段文字主要讲的是“好读书”的意义。首先明确观点: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接着从反面进行论证:不读书的坏处。接着再从正面进行论证,强调好读书的意义。根据以上的分析,最后得出⑤①③②④的答案。
故选C。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能力。正面论述是指通过举出各种事实、证据来论证自己所说的观点正确或成立;反面论证是指通过举出一定的证据来说明与某一观点相对的观点不成立或不正确,来间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解答】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据此可知:
ABC.是从正面论述;
D.“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从反面论述了“怀疑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
故选D。
10.【答案】【小题1】流俗
【小题2】行之有效
【小题3】不省人事
【小题4】顿开茅塞
【解析】答案:
(1)流俗;
(2)行之有效;
(3)不省人事;
(4)顿开茅塞。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11.【答案】(1)【示例】李璇同学,打扰一下好吗?有一个问题我没弄明白,想向你请教一下,可以吗?
(2)【示例】①在网络上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②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教辅资料。③向语文老师请教。
【解析】(1)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作答时,先写称呼和问候语,然后说明意图,用语要简洁,表意要明确,同时语气还要委婉,便于对方接受。
(2)本题考查调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找资料时,可以从网上查阅,也可以在图书馆中查找相关内容。同时,这是从一篇课文中得出的问题,也可以向语文老师请教。
12.【答案】【小题1】×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结合内容可知,“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所以这句话错误。
(2)引用孟子的名言,属于道理论证;所以这句话正确。
(3)结合第一段内容可知,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道理论据;所以这句话正确。
(4)结合内容可知,本文的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所以这句话错误
(5)结合内容可知,学术指有系统的专门学问;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因此可知,“文化”的概念比“学术”大,属于递进关系;所以这句话正确。
答案:
(1)×
(2)√
(3)√
(4)×
(5)√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全文共 6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二部分( 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部分可分两层。第一层( 3、4),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第二层(5),论述不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议论文开头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引出下文论述。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