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反冲现象 火箭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 反冲现象 火箭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8 20:2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反冲现象 火箭》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要求
1.物理观念:能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现象做出解释,培养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物理建模的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分析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情景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解释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增强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自信,增强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知识上,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冲量、动量及动量守恒等知识,但对动量守恒的应用还不太熟悉,不能很好地把动量守恒的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经验和已有知识,加以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认知上,学生虽然在日常中接触过反冲现象,但大多是感性认识,而且反冲运动的受力主要是内力,分析起来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往往在此陷入认知困境,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心理上,高中学生对物理有着较强的因果认知兴趣,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实验现象,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理解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自己总结出其中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6节,知识结构相对简单,但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实际运用,尤其是对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复习。学生在前面章节中学习了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对一些物理模型进行简单的分析,但一旦涉及到具体的问题,难免会束手无策。所以本节知识的地位非常重要,即是对本章所学知识的总结,也是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反冲运动教学难点: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定量计算
五、教学时长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法
七、教学思路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观看演示实验视频把气球吹满气,猛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对生活中实际现象的观察,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反冲现象 提出问题:以下运动具有哪些共同点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受力角度:内力远大于外力(2)动量角度:问题一:系统的初动量多少问题二:系统动量是否守恒总结上述现象的特点(1)系统内力远远大于外力,系统动量守恒。 (2)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动能增加。 学生讨论学生根据分析,总结反冲现象及其特点 结合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总结,从已经学过的受力角度分析,从动量的变化角度分析,得出反冲现象的概念和特点,加强知识的相互联系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的思维。
反冲运动的应用与防止 应用一:灌溉喷水器应用二:喷气式飞机应用三:火箭防止一:射击防止二:发射炮弹 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原理 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就灌溉喷水器、喷气式飞机、大炮发射的模型,强化学生对反冲现象的理解和动能增加的能量观的认知
火箭 介绍火箭发展的历史,简单介绍现代火箭原理【物理建模】设火箭在升空时,Δt时间内喷射燃气的质量是Δm,喷出燃气的速度是u,喷出燃气后火箭的质量是m。火箭增加的速度Δv。(忽略阻力和重力的影响)【模型分析】得出火箭增加的速度为 学生分析,计算 通过介绍火箭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衷探索的精神,同时强化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人船模型 【情境探究】:两位同学在公园里划船,当小船离码头大约1.5 m左右时,有一位同学心想:自己在体育课上立定跳远的成绩从未低过2 m,跳到岸上绝对没有问题,于是她纵身一跃,结果却掉在水里,她为什么不能如她想的那样跳上岸呢 (不计水的阻力)【物理建模】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船长L,静止于水面,质量为m 的人从船右端走到船左端,不计水对船的运动阻力,则:该过程中船将移动多远? 总结人船模型特点:①人动船动,人静船静,人快船快,人慢船慢,人左船右;速度比等于质量的反比;位移比等于质量的反比; 学生分析,提出猜想构建物理模型,列出动量守恒表达式,利用微元思想解决变速情境下的人船模型问题,提出普遍规律。 以情境代入学生学习,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构建模型,进行分析、论证,并总结规律,强化微元思想的应用和理解。
例题 [典例3] 如图所示,载人气球静止于高h的空中,气球的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若人沿绳梯滑至地面,则绳梯至少为多长? 学生自主做题,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是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课程难度不是特别大,但是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联系的尤为紧密。所以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帮助学生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利用所构建的模型和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展示了大量的生活现象,适合学生课上进行思考,并且容易分析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在例题的练习中,强化学生对公式定理使用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的严密思考能力。本节课的火箭发展史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火箭的“前世今生”,让学生了解我国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核心素养。
实验现象
模型构建
规律探究
数学推导
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