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
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
本题共16小题,每
分,共48分。在每小
四个选
符合题目要
求
题:本题共4
察举制选官以地方举孝廉为
府组织的考试只是量才录
手段。唐朝的科举
央政府组织的考试结果
和进士为主的分科考试获得做官资格,又通过吏
试后委任官职。(6分。说明:各3分,答案不
本表述,采意赋分
(2)主观
察举制弊端,把选官用官权收归
强中央集权。(2分,任意正确表达一层
客观效果:随时间推移,与主观目的发生
本州郡世家大族担任,造成重门第轻
局面。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
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
家大族执掌官吏选拔权,不
央集权。(6分,说明:一个要
表述
义。回答不拘泥于本表述,围绕客观效
果这一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1)作用:棉布取代麻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推动长途贩运贸易繁荣;促进了农产品的商
农村经
专业化;增加农业实物税种类并扩大国家商业税来源
芘产业位居世界
要点2分,3个要点即获得本问满分。回答不拘泥于本表述。)
2)因素:地理环境优越;引进优良品种;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技术的革新;英国开展工业革命
需求增加的刺激;黑奴贸易提供廉价劳动力;联邦政府领土的扩张和种植园主向西部的拓展。(6
分。说明
要点2分
点即获得本问满分。)
影响:加剧南北矛盾,导致内战爆发。(2分
特点:仿效西方学制;教学内容
学;既有普通学堂,又有专业学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
分。说明
要
3个要点即获得本问满分
意义
业化需求的人才和技术劳动者;加强民众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推进科学民主思想和
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6分。说明:一个要
要点即获得本问满
答案(说明:观点或信息2分,说明8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第1页(共2页)
观点:照片现场符合当时历史
说明:1927年的武汉是全国革命
蒋介石
政变背叛革命;汪精卫国民政
府仍和共产党保持着合作关系
蓬勃发展受
责
片符合当时国共合作
陷入危机,但中国共产党力图维护统一战线
法
观点:中共五大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
说明:国民大革命已陷入危机;中共提出加强党的组织和纪律建设和对农民运动的坚决领导有积
意义;没有在革命和军队领导权方面正确决策;对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缺乏有力的纠正办法
结论:没有解决革命和军队领导权
无法应对后来汪精卫政变和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
头挽救大革命
信息:照片中标语上写有“坚决的领导农民运动”、“资产阶级叛逆后”和“努力团结”等字样
认识到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性;坚持维护革命统一战线;把蒋介石的叛变革命当作整
阶级的叛变;将表面上维系国共合作的汪精卫等人当作努力团结的对象,抱有很大的幻想
结论:反映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在政治上尚未成熟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第2页(共2页)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6页,2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钗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
2.回答选择題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如图,据学者研究,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四大货币体系。布币流通于黄河中游,刀币流行于齐,燕、赵刀
布并用,楚以贝币为主。圜钱有圆孔和方孔两种,在包括秦在内
的广大地区铸造和流通。这表明
A.各国货币形状由政府统
B.货币形制受区位环境影响
C.货币代表当时青铜铸造业最高水平
D.货币按一比一比例在各国交换使用
学者谢和耐说:“11-13世纪期间,在政治社会或生活诸领域中没有一处不表现出较先前时代的深刻变
化。”这些变化在政治上的重要表现是
A.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C.学者冲破汉唐儒学束缚
D.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形成
3.学者周振鹤说:“(元朝行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
太行山的存在……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观
河南江北行省
察右图可知湖广行省的布
A.以山川形便为基本原则
囊括了自然和人文差异很大的区域
C.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增强了元朝在国防和经济上的实力
2022届高三联合测评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4.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就当时的社会经济现象指出:“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
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
A.强化政府的调控B.重本抑末C.发挥市场的作用D.工商皆本
5.1853年,马克思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说:“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
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之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 REPUB
LIQUECHINOISE-LIBERTE, EGALITE, FRATERNITE(中华共和国一自由,平等,博爱)。”1862
年,又说:“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这表明马克思
A.对中国的国情毫无认识
B.推崇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C.对太平天国运动极为不满
D.从世界潮流角度评判历史事件
6.19世纪七八十年代,江南制造总局编印的《西国近事汇编》逐周汇述各国重要时事,其中还以大量的篇
幅介绍过1871年的巴黎公社、西方的工人运动,还有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和美国的“康密尼党”(共产主
义者)。这一现象
A.适应了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
反映了
观念的变化
C.促进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D.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特征
7.1895年,李鸿章上书光绪帝:“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天下
幸甚。”张之洞也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这反映出
A.清政府已经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B.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的新动向
C.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中国思想层面的变革呼之欲出
8.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
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
A.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B.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
C.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
D.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
9.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率先开进了南泥湾。不久,其他各团及三五九旅旅部也进驻
垦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各直属单位随后也来到南泥湾参加垦荒。一时间,在南泥湾掀起了一个开
荒生产的热潮。这一热潮的主要影响是
A.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关系
B.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保障了华北百团大战供给
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
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
求,不少城镇中
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人民政府
A.加快土地改革B.实行统购统销
C.兴办人民食堂
D.推广农业合作
2022届高三联合测评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