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师夷长技
变法
维新
三民主义
?
科学技术
政治制度
?
近代化探索
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
第一篇章
新旧冲突
探背景
冲突
讲授新课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讲授新课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
讲授新课
第二篇章
新意盎然
看兴起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标志、主要阵地、口号、代表人物。
时间
地点
标志
主要阵地
《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1915年
上海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讲授新课
识图学史
阅读教材人物扫描:说说北京大学为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人物扫描
北京大学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①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锐意改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任教。
②《新青年》杂志由上海迁往北京,在北京大学形成新文化阵营核心。
实质是让新思想能在北京大学得以传播
思想自由
鼓励新思想的倡导者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兼容并包
人物扫描
相关史事
口号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民主 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讲授新课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钱玄同
蔡元培
李大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代表人物
第三篇章
除旧换新
谈内容
内容1
01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对旧礼教、旧道德攻击最猛烈的代表人物是谁?
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讲授新课
内容2
02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民主
德先生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用以反对封建专制
科学
赛先生
包含自然科学和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以及对事物看法的科学态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讲授新课
内容3
03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蝶 李商隐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 蝴蝶
胡适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读完这两段材料,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更通俗易懂?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讲授新课
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鲁迅的《狂人日记》
阅读教材知识拓展
第四篇章
万象更新
论影响
问题思考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要求:1.组内自由发言
2.小组代表记录要点
3.各组代表交流意见
传统文化中你认为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
精华:
糟粕:
1.刚健自强、刻苦勤劳
2.天下大同、以天下为任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4.天人和谐
5.“民本”与“德治”
6.尊老爱幼
1.纲常礼教“存天理、灭人欲”
2.“三从四德”
3.“八股取士”
4.迷信思想
5.奴才意识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结合下列材料,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瑰丽的精神日出。
材料二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
材料三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讲授新课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学习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工业近代化
政治近代化
思想近代化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根据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请大家思考一下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经历了几个层次的“觉醒”?本课的“觉醒”是什么含义? (中国向西方学习(近代化历程)的特点)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器物)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中国向西方学习(近代化)的特点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先进知识分子
近
代
化
探
索
C
D
巩固提升
C
D
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