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层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大气层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09 17:3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气层
一、单选题
1.关于大气层的气温特点,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2.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现有一架在12千米高空飞行的飞机,从赤道上空飞往北极上空。若飞行高度不变,则该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 )。
A. 一直飞行在对流层内 B. 一直飞行在平流层内
C. 从对流层飞至平流层 D. 从平流层飞至对流层
3.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主要是( )
A.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 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C. 大气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 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4.下列大气成分所在的大气层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B. 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 从平流层顶部到 5000 千米的高空是高层大气,该层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5.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旅游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风景将依旧存在的是( )
A. 北极的极光 B. 黄山的怪石 C. 青岛的蓝天碧水 D. 峨眉山的佛光
6.下列关于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层是由很多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 大气层中约90%的臭氧集中在对流层层内
C. 大气层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大
D. 平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7.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是( )
A. 大气的厚度 B. 大气的质量 C. 大气的比热 D. 大气的温度、密度等
8.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我国“神州十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升空,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船升空时首先经过的大气层是(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暖层
9.“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从而揭开了中国的探月之旅。此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嫦娥一号”从发射升空首先要经过大气层的哪一层(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暖层
10.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 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
B. 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
C. 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D. 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11.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
A.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B. 大气层能阻挡紫外线的危害和陨石的撞击
C. 地球上如果没有大气,火山喷发现象将不复存在
D. 对流层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其中的天气复杂多变
12.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 )
A. 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B. 平流层没有强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
C. 对流层的温度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 D. 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但不会影响飞机的飞行
二、解答题
13.小周对于研究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与地球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他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两幅曲线图。
问题1:小周从曲线图中得出结论。认为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的上升、显然是由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而引起的,图中的什么信息支持小周的结论?
问题2:小周的同学小丽却不同意他的观点,她比较了两幅图的曲线,指出其中有些信息并不符合小周的结论。请从曲线图中举出一项不符合小周结论的信息。
问题3:小周在图书馆又找到了很多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实例。他可能找到的例子是 。
三、填空题
14.阅读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序号所示的大气层名称:
① , ② , ③ , ④ 。
(2).序号 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序号 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3).①层最显著的特点是 。
(4).民航客机常在序号 所示的大气层中飞行。
15.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在对流层,近地面热空气密度 , 向 运动;上空的空气温度 , 密度 , 气流下沉,从而形成明显的 运动。如图,在容器a点放上一冰块,水流动方向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四、实验探究题
16.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 ① ② ③ 三层中, ① 为高层大气; ② 为________层; ③ 为________层。
(2)用图中数字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________层,臭氧主要集中在________层,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________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层。
(3)③ 层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说,________地区较厚,________地区较薄,其原因在于________。
(4)③ 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_______)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温度在于直方向上的变化,一般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解答】A、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A不符合题意;
B、平流层之所以与对流层相反,随高度上升而气温上升,B不符合题意;
C、中间层气温会随高度按比例递减,C符合题意;
D、暖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 C
【解析】【分析】从对流层和平流层距离地面的高度切入解答。
【解答】A、12千米在南北两极已经在平流层,A不符合题意;
B、赤道地区对流层的厚度可到17~18千米,12千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赤道地区还在对流层内,B不符合题意;
C、从对流层飞至平流层内,赤道处是对流层北极处是平流层,C符合题意;
D、从平流层飞至对流层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 A
【解析】【分析】大气可以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它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
【解答】大气层分层的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来分层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 C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
【解答】高层大气是指从平流层顶到3 000千米的高空,而不是5 000千米。高层大气的密度非常小,与星际空间相当接近,且能反射无线电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 B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的自然构成,其作用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维护水圈的循环。
二是对太阳热辐射起盾牌作用。
三是大气与人类开展联络严密,大气质量间接影响人体的安康。
四是大气的次要成分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微尘、及稀有气体等。
五是雨、雪、云、雾、风等天气情况,都在大气层中发作,大气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假如没有大气层,当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地球将遭到宏大的冲击,有人会说,每次小行星撞击都会遭到宏大冲击呀,但是假如没有大气层的话,小行星冲击的力气将非常惊人,地球上会遍及陨石坑。
【解答】北极的极光是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大气现象,青岛的蓝天碧水,峨眉山的佛光都是有大气层才能出现的现象,而黄山的怪石并不需要大气层的作用才有的现象,因此没有大气层黄山的怪石依旧存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 A
【解析】【分析】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解答】A、大气层的成分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因此大气层是由很多物质组成的混合物,A符合题意;
B、大气层中约90%的臭氧集中在平流层层内,B不符合题意;
C、大气层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C不符合题意;
D、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 D
【解析】【分析】大气层的分层主要是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解答】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来分层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 A
【解析】【分析】对流层大约在0至7-12km以内,是最接近地面的的大气层。空气上下对流剧烈,风向和风速经常变化。大气中80%的水汽存在于这层,因此最常云雨出现的区域,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这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解答】 飞船升空时,从地面向上,依次通过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包括电离层和外逸层)、外层大气。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 A
【解析】【分析】大气层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解答】大气层的最底层是对流层,因此嫦娥一号发射时,最先经过的对流层;
故答案为:A。
10.【答案】 B
【解析】【分析】大气层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解答】由于大气层的存在太阳光会发生折射,我们会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则有大气层时,我们会早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如果没有这层大气,则会晚看到日出,早看到日落,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 C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层: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
3、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0km左右为中间层。该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4、暖层:暖层它位于中间层顶以上。该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这是由于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的缘故。
5、散逸层:这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较远,地心引力较小,所以这一层的主要特点是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本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解答】A、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层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A不符合题意;
B、大气层能阻挡紫外线的危害和陨石的撞击,B不符合题意;
C、火山喷发与地球运动有关,与大气无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
D、对流层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其中的天气复杂多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 B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解答】 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气现象了, 平流层没有强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解答题
13.【答案】 当CO2排放量增加时,温度升高 1900年-1910年之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小,但温度仍在升高 森林面积减少
【解析】【分析】森林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二氧化碳增多就会导致全球温度上升,其危害很多: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抵御灾害、吸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气候、保护物种、保存基因、固碳释氧等多种生态功能。
【解答】小周在图书馆又找到了很多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实例。他可能找到的例子是当CO2排放量增加时,温度升高 1900年-1910年之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小,但温度仍在升高 森林面积减少。
故答案为:当CO2排放量增加时,温度升高 1900年-1910年之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小,但温度仍在升高,森林面积减少
三、填空题
14.【答案】 (1)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2)①③;②④
(3)大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4)②
【解析】【分析】对流层:从地面到大约10~16千米处(极地大约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气层的最底层。这一层集中了约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大气的对流在这一层十分发达,气温随高度的下升而均匀下降。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米高空附近。这一层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5千米到80千米这个范围被命名为中层大气,在这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
暖层:从中间层顶到800公里高度为暖层。这一层大气密度很小,在700公里厚的气层中,只含有大气总质量的0.5%。
【解答】(1)大气层名称:①对流层, ②平流层,③中间层,④暖层。
(2)序号①对流层、③中间层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序号②平流层、④暖层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3)①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大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4)民航客机常在序号②平流层所示的大气层中飞行。
故答案为:(1)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2)①③;②④(3)大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4)②

15.【答案】 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小;上;低;大;对流;逆时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液体温度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大气分层的依据相关知识。
【解答】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在对流层,近地面热空气密度小,向上运动;上空的空气温度低,密度大,气流下沉,从而形成明显的大运动。由于近地面热空气密度较小,会向上运动,上空的空气温度较低,密度较大,气流下沉;在容器的a点放一块冰,使a点水温降低,密度变大,a点下方水的密度较小,密度大的冷水下沉,推动水逆时针转动。
故答案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小;上;低;大;对流;逆时针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平流;对流
(2)③;②;③;②
(3)中纬度;高纬度;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C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
【解答】(1)在 ①②③三层中, ①为高层大气; ②为平流层; ③为对流层。
(2)天气现象发生在③对流层,臭氧主要集中在②平流层,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对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②平流层。
(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说,中纬度地区较厚,高纬度地区较薄,其原因在于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③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平流;对流(2)③;②;③;②(3)中纬度;高纬度;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4)C